提起毛澤東時代,人們就說那時候“窮”,這是事實,但是,這“窮”是因為毛主席象過去的帝王那樣為自己修建宮廷或陵墓了嗎?是因為他那時代的官員大興土木、修建樓堂館所揮霍了嗎?是因為他那時代的官員及群眾都不干正事吃喝玩樂了嗎?是因為他那時代的官員貪污腐敗到自家了嗎?是因為他那時代窮兵黷武亂糟蹋了嗎?肯定都不是!
有人會馬上說就是他搞運動鬧的。我們且不說這運動應不應該搞,就說這搞運動對經濟建設的影響會有多大?我是農村長大的,對工業狀況我不太了解,但在農村我看到的是幾乎沒有影響,大部分都是利用晚上時間到某家去學習,偶爾白天開個批斗會,也是在不太忙的時候,該種地時種地,該管理時管理,該收割時收割,農民整天忙個不停。大概在六幾年以后,上面從各村抽調人員去修水庫、修鐵路等,大概1974年以后,我們村開始平整土地,把一小塊一小塊類似梯田的土地、荒地、廢棄的河道等連成大平原式的田地,就是為實現機械化做準備,然而可惜未等實施機械化就把地分到各戶了,后來改開后只有那些大面積承包者享受了機械化的便利(水庫是旅游部門得利),可見一切都是在有序地逐步推進和展開。也有的人認為是公社化的計劃經濟造成的貧窮,顯然這是“個人顧個人”這種沒有互助友愛精神、沒有大機械化戰略眼光人的論調,當時是戰亂初定,有很多家庭失去了勞動力,有的家庭的種植及管理水平很低,你讓他們自己單獨經營,無異于讓其自生自滅,怎么體現“革命大家庭”的溫暖?就拿現在來說,由于取消計劃經濟而采用所謂市場經濟,很多地區一看今年什么收益好,過年就一窩蜂似的全種植,造成來年生產過剩賣不出去而賠錢,結果再下一年又很少種植造成缺少供應,就這樣反反復復,這在電視臺不止一年報道此類事了,能解決嗎?再比如勞力少的家庭,可能會種植及管理,或顧得上種植及管理,但不懂得或無人力去銷售,一樣得不到好的收益,其日子能好過嗎?所以說當時走集體化的道路是正確的!
那為什么會那么窮呢?大家都知道,共產黨從國民黨接手的國家沒有象西方國家那樣富裕的家底,是一個在列強的侵略、國內軍閥混戰后留下的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的貧瘠的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幾乎是零,連火柴都不會造(那時候火柴叫“洋火”),那真是要物無物,要科技人才無人才,幾乎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好在工業上接受并改造了一些諸如紡織類最基本生活品的工廠)。一個骨瘦如柴的人,你能讓他兩三天就吃成體壯如牛嗎?一個家庭一貧如洗,你能讓他只靠他自己就在一二年建出自己的高樓大廈嗎(在不偷、不搶、不騙、及意外中獎前提下)?這發展就需要時間,需要人才、技術和物質積累。
幸虧建國初期我國有蘇聯幫助(怎能說毛時代閉關鎖國?),又從國外召回一批象錢學森那樣的高科技人才,才很快在工業及軍事建設方面全面鋪開,并在“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口號下激發工人的主人翁意識,靠著發揚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苦奮斗精神,自發組織了大量的“義務勞動”,在很短時間內就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也就有了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有了大慶油田,有了初具規模的交通運輸業(含鐵路)及航空業,同時又逐步完善了醫療體系。也就是說,在那個時代,發達國家有的,我們也大部分都具備,只是數量及質量存在很大差距而已。這些建設不需要錢嗎?
再說農業,那時候主要還是靠牛馬驢等最原始的耕作方式,一直到70年代才逐漸出現手扶拖拉機、鐵牛拖拉機、出現一些化肥農藥,就這水平糧食能高產嗎?國家又沒有錢,象現在這樣從外國進口糧食(因遭封鎖也買不了),相反,由于我們需要取得國際承認,需要加入聯合國,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使我國人民在國際上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而那些發達國家都封鎖我國(因兩彈一星),我們只能靠取得一些窮國的支持,我們又沒有像樣的工業品及技術援助他們,只能送他們一些糧食布匹之類的援助進行溝通(主席曾說:不要忘記是非洲的窮朋友把我們抬進的聯合國),這自然會加重我們吃穿上的困難。再者,那時由于國內副食供應不足,人們勞動量又很大,導致飯量也大,又加重了糧食危機。你說我們的吃穿能不緊張嗎?好在那時候的領導們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大力支持袁隆平搞雜交水稻實驗,只不過其科研成果在改革開放以后才普遍實施,后人得利而已!此外,即使那樣的惡劣環境,那時大多數農民的積極性是很高的,比如紅旗渠、大寨田的出現都是那時人們干勁的突現。
總之,那時候窮,主要是時代環境造成的,并不是領導的失誤和瀆職造成,至少不完全是!改革開放后到90年代以前,我們不也都沒有手機嗎?那不就是人類的科技水平沒發展到那個程度嗎!況且毛時代還多一條——遭國際封鎖,即使外國有,我們也不能買,只能靠自己,這就更難了。可以說那時是“栽樹”時期,改革開放后的我們乘涼而已,現在的繁榮并不全是現在領導的功勞!應該是幾代領導共同努力的結果!不能吃三個餅飽了,就只認第三張餅起作用!其實直到現在農村的生產條件與過去相比變化不大,好多人家庭條件的改善不是靠務農這個本職工作,而大多是靠外出打工掙錢而來,你可以到農村去看看,有多少年輕人種地?恐怕以后種地的要斷代了,我們拿什么保證我們國家的糧食供應?后患無窮啊!
當然既然那時是探索階段,就難免有失誤,這一點國家是承認的,如果你看過“毛澤東”紀錄片的人就會看到。這就好比用兵打仗,誰都難免對敵情或當時的整體局勢判斷失誤而造成決策錯誤,這和領導人不作為或用心不良是根本不同性質的問題,不能由一兩次失誤就抓住不放否定其一切,紅軍中博古在第五次反圍剿造成那么大的損失,后來不一直還是一個領導嗎?蔣介石敗退到臺灣了,不還是總統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