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1日,黃炎培(中國民主建國會創始人之一)、冷遹、褚輔成、章伯鈞、左舜生、傅斯年等六位國民政府參政員,應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邀請,為推動國共團結商談,飛赴延安訪問。 黃炎培在延安看得很仔細,過得也很舒心。7月4日下午,毛澤東邀請黃炎培到他住的窯洞里作客,整整長談了一個下午,這次談話促使他從延安回來撰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延安歸來》,在書中他回憶了他和毛澤東的這段談話,就是關于“國家興衰周期率”的內容。 毛澤東問:“任之先生,這幾天通過你的所見所聞,感覺如何?” 黃炎培直言相答:“我生六十余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 對黃炎培的這一席耿耿諍言,毛澤東莊重地答道:“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黃炎培聽了毛澤東的回答,十分高興,他說:“這話是對的,只有把大政方針決之于公眾,個人功業欲才不會發生。只有把每個地方的事,公之于每個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來打破這個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黃炎培與毛澤東的這段對話,人稱“窯洞對”,甚至被后人引用為關于政權建設的經典之談。 毛澤東進北京后,住在京西香山的雙清別墅。第一個被邀請到香山別墅做客的黨外人士就是黃炎培。當時,毛澤東還宴請了黃炎培和夫人姚維鈞。為了表示尊敬,他讓自己的夫人江青和周恩來作陪,這等殊榮,黃炎培獨享,可見其在毛澤東心目中的地位。(選自百度《窯洞對》)
毛澤東不想當皇帝,他與歷代皇帝不一樣。歷代皇帝奪取政權的目的是為了個人享受,所以跳不出歷史周期率的圈子。毛澤東從青年在家鄉湖南成立共產黨組織開始,就把解放全中國人民作為目標。1949年3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二中全會上,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毛澤東不把奪取權力作為最終目的,而是把奪取權力后再將權力交給人民,讓人民當家做主過上幸福日子,作為最終目的。這是革命的目的,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宗旨。離開了人民,革命就沒有意義。
幾十年的實踐證明,毛澤東思想不僅是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中國人民心里。任何時候,離開了毛澤東思想,就要走邪路,中國人民就要受損失。
毛主席,我們永遠懷念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