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早在文革時期,由于喜愛毛澤東詩詞,我曾編了一本《毛澤東詩詞注釋》。后來在文革后期整理“非法出版物”時,負責此事的南航馬列主義主義教研室主任曾找到我,要我說明對其中某一句詩解釋的“歷史依據”。我當時無法拿出依據,他就對我說:“他們認為這本解釋是很好的,想予以保留。但現在只能作為非法出版物消毀了,很可惜。”由此,我對毛澤東詩詞更熱愛了。我能背誦當時全部已公開發表的毛澤東詩詞。當心情不好時,我都會讀一讀這些詩詞,以獲得心靈的慰藉。
最近我又重讀了毛澤東的《念奴嬌·昆侖》這首詞,又有點新的體會,所以寫下這篇博文。
《念奴嬌·昆侖》的全詞如下:
《念奴嬌 · 昆侖》
一九三五年十月
橫空出世
莽昆侖
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
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
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
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
不要這高
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
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
一截贈美
一節還東國
太平世界
環球同此涼熱
詞的上半闋敘述了昆侖山的宏偉氣勢與她對人類的功過,提出了“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這個大問題。后半闋則表達了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偉大胸懷,盼望“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宏偉愿望。全詞想象力豐富,氣魄宏大,充分舒發了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在毛澤東的詩詞中,我認為只有寫于1936年2月的《沁園春·雪》能與之相比。
但我這里想說的不是對此詞的評價,而是想由此而引伸到對毛澤東功過的評價問題。
昆侖山是我國最大的山脈,它從帕米爾高原起,沿新疆西藏邊界深入內地,其雪山消溶時的雪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與長江的水之源頭,正是她們養育了中華民族和培育出了中華文明。昆侖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山,她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毛澤東在詞中沒有正面寫它的功,反而突出了它的罪,并提出了令人深思的問題:“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為什么這樣寫?這很令人深思。
由此我聯想到對毛澤東的評價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對毛澤東的評價汗牛充棟,尤以負面評價者居多,而且其中充斥了謊言、污蔑直至漫罵。斯人已逝,無法辯駁。正像昆侖山那樣,功罪只能任人評說。我最近感到,如果將毛澤東比作中國歷史上的昆侖山,是很恰當的。他一生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正如昆侖山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那樣,是任何力量所無法撼動的。但他也曾帶給了人民“人或為魚鱉”的日子,至今使人們仍陷于“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的惶惑之中。毛澤東就像昆侖山那樣,無論功與罪,都將永遠屹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這正是他無可爭辯的偉大之處。
這就是我近日重讀了毛澤東《念奴嬌·昆侖》一詞后的新體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