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當局會放棄南京?在淞滬會戰潰退之后,國軍多數的將領對于南京的防守,就已經失去信心與把握了。當時軍委會副總參謀長白崇禧,就公開的反對守衛南京,白崇禧的主要論點是,在淞滬會戰之后,第三戰區所有的華軍,幾乎已經失去戰力,因此根本無法在南京進行有效的防守,與其在南京進行無效與不可能的作戰,不如公開宣布南京不設防,或是對于南京只進行象征性的防衛,以減少南京受到炮火的破壞,也避免需要整編的華軍遭到進一步的攻擊。當時的德國軍事顧問福爾肯豪森,以及多數將領,包括陳誠、李宗仁等人也都認為只能作有限性的抵抗。這點結論蔣介石大體接受,只是蔣介石認為南京的防衛,有著重大的心理與政治意義,假如南京不戰而退的拱手讓敵,會被誤解為中央已經無心抗戰,百姓會對于整個抗戰更加失去信心,同時也很難要求各地山頭的部隊堅守陣地。所以蔣介石決定在南京進行一場不可能、卻是必須要的保衛戰。要知道當時的蔣介石,只是各路諸侯的領袖而已,并不是可以直接發號施令的指揮官,蔣介石需要表現自己是不惜代價用自己嫡系的部隊,進行抗戰,才能得到各路諸侯衷心與全力的支持。特別是中國在與日軍作戰,在戰場上,必然是屢戰屢敗,只有全國上下都相信蔣介石是真心的抗戰,中國才能進行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因此南京不能守,但也不能拱手資敵,而且要付出一些代價,才能讓大家心服口服的支持繼續抗戰。
日軍正式攻入南京城,在日本東京的皇宮之前,出現了八十萬日本人聚集的慶祝大會,日本人民載歌載舞的熱烈慶祝日軍攻占了中國首都,這是日本國兩千六百年來,想都不敢想的“偉大”時刻,日本政府認為,既然攻占南京,這回中國除了投降屈服之外,已經不可能再有作戰與抵抗的意志了。事實卻恰好相反。在日軍正式進入南京之前,中國軍隊已經奉命撤退,而停止有組織的軍事抵抗,更沒有展開全面浴血的巷戰,照理說南京應該不會遭到戰火嚴重的破壞,軍民的死傷也應該有限。但是日軍進入南京城時,所展現的空前殘暴行為,幾乎是到了完全沒有人性、匪夷所思地步,許多外國外交與慈善機構,都震驚于日軍可怕的暴行,留下了大量的歷史現場記錄。當時華中方面軍的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竟然無力管束部屬;上海派遣軍的司令官鳩王彥中將,根本就故意放手讓部屬“大干一番”;第十軍的柳川平助中將,也是采取同樣的態度。日軍在南京的十幾萬部隊,竟然只配屬一百多人負責軍紀的憲兵部隊。因此從指揮官,師團長,一直到所有的士官兵,或是以命令指示,或是放縱的方式,讓日軍盡情表達他們對于南京中國人民的殘忍與踐踏,好象只有表現這種禽獸般的超級暴虐行徑,才能展現日本軍力的優越性,與能夠震懾住中國人的反抗意志,發泄與扭轉日本二千多年來對于中國的自卑心理。
審視日軍對于整個南京燒殺擄掠的事實記錄,就清楚知道,并非只在剛剛入城之時的那幾天,因為軍隊交戰而出現失控與誤殺的局面。事實上,在十二月十七日,日本華中方面軍招待記者,舉行日軍正式征服南京的盛大儀式之后,日軍照理已經完全控制了南京,軍紀與秩序應該可以恢復了。但是日軍在南京這種對于平民毫無人性與軍紀的燒殺,仍有如瘟疫繼續的蔓延,并主要由擔任南京警備部隊的日軍十六師團進行。十六師團對于南京平民繼續的殘殺施暴,竟然一直延長了三個月左右!直到松井石根等將領被調回日本,日軍大本營干脆撤銷華中方面軍、上海派遣軍以及第十軍的戰斗序列之后,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才稍微有所收斂。因此,日軍在南京的屠殺暴行,既非是浴血巷戰所產生的傷亡(因為根本沒有組織性的巷戰),也不是少數軍紀失控日本軍人的個別放縱行為(是遍及整個南京城內外,以及延長達三個月),根本就是日軍從上到下、絕對是故意放縱的禽獸行為,是不折不扣的“大屠殺”,絕對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為日軍的這些禽獸行為進行辯護。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三日,日本大本營下令撤消華中方面軍所有的戰斗序列,包括上海派遣軍以及第十軍的組織,另外改設華中派遣軍,由俊六大將出任司令官。這代表大本營對于松井石根無法控制部隊的燒殺擄掠,嚴重敗壞日本軍紀的集體嚴懲,松井石根雖然立下擊潰上海華軍,以及攻克中國首都的大戰功,但是不但并未獲得高升與重用,反而從此退出現役,顯見日軍對于南京大屠殺是相當的知情的,甚至參與連戰斗序列的番號,都予以撤銷,但是日軍大本營對于參與南京大屠殺的將領,也無可奈何。面對日軍在南京軍紀完全失控的危機,日軍大本營最后被迫徹底撤除整個華中方面軍所有的戰斗序列之后,才得以控制住。
根據事后的統計,總共超過三十萬以上的中國軍民(這還是比較保守的估計),在南京被屠殺,八萬婦女遭到強暴,所有南京的文物與財產,完全被日軍劫掠一空,其中以日本第十軍的第六師團(谷壽夫)、上海派遣軍的第十六師團(中島今朝吾),在師團長的鼓勵與縱容之下,在南京留下人類歷史上,最為恐怖以及無法原諒的屠殺記錄。
雖然日軍這些將領,都在戰后的東京與南京戰犯審判中,遭到公正的法律制裁(包括松井石根、武藤章、谷壽夫全都被判死刑),但是當時負有重大指揮責任的鳩王彥卻被美國因政治理由,故意地被放過。
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上千真萬確的恐怖歷史事件,有無數的人證與事證,經過國際社會的“東京大審”與中國政府的“南京審判”所確定,絕對是鐵證如山,也絕對沒有任何可以原諒與辯護的借口。它是日本對于中國侵略暴行的一個巔峰的濃縮記錄,也是人類歷史中,不能忘記的暴行記錄。在中國的首都南京,日本軍人曾經從上到下地犯下集體屠殺、強暴與劫掠的暴行,日本至今不愿面對這個歷史,日本就沒有資格成為人類社會中的一員,因為否認這種歷史上千真萬確的暴行,就是否定了對人性最基本的尊重。
在南京保衛戰之中,日軍進攻戰術的運用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前線作戰部隊不待繼續進軍的命令,就已經掌握戰場的先機,以獨斷的方式,搶先尾隨追擊中國部隊,空軍飛機更是不斷炸射,讓中國的部隊無法進入防御陣地,也無法整編與恢復有組織的作戰。接著在發動全面攻擊時,更是多路齊進,海空進行協同作戰,日軍以強大的軍力進行中央突破,同時派遣快速部隊對南京外圍進行迂回的包抄。日軍攻擊南京的前線部隊,無論是戰場反應,以及戰術的應用,都可說是達到一流的水準,也就造成在日軍正式發動攻擊的十三天之內,就攻占了中國的首都南京。
但是在政略的層面而言,南京之役,日本卻犯下了重大的錯誤,而中國政府雖然遭受慘敗,卻在最低限度上實現了先前的戰略目標。
原先日本的戰略設計,是希望能夠籍著戰爭的打擊,來逼中國讓步與屈服,成為支持日本大東亞戰爭的“保護國”,而非要全面占領與滅亡中國。因為日本真正要準備決戰的敵人,不是中國而是蘇聯,所以日軍大本營原來并無進攻南京的作戰計劃。但是在前線軍隊的請戰壓力之下,大本營卻被迫放棄原則,支持進攻南京的行動。
而在日軍攻占南京之后,統帥更無法阻止部隊縱兵大掠南京,這種不給中國留下和談余地,硬要攻陷中國首都南京,并且展開空前殘酷的屠殺與擄掠的做法,當然是讓國民政府,絕對不可能與日本以和談來解決兩國的戰爭了。
日本進攻南京之“失控作戰”,犯了日本想要迅速結束戰爭的政略與戰略的大忌。原本日本政府所提的和談條件,在十二月二日由蔣介石所召開的高級軍事首長會議之中,幾乎得到與會所有人的同意,認為可以一試,以疏解中國所受到的戰場挫敗。因為中國當時急需進口武器、訓練新兵,與重新布陣的時間,因此國民政府轉告負責和談調停的德國大使陶德曼,中國愿意在這個原則下,與日本進行和談。但是由于日軍快速地攻占南京之后,日本軍部的立場出現了極大的變化,軍部認為中國首都已被攻克,中國已無和談的籌碼,因此立刻推翻了原先和談的條件,增加了中國無法接受的條款。而日軍在南京的空前暴行,更是造成中國政府方面,無法與日本進行談判的壓力。如此一來,中國政府根本不能與日軍停戰,中國人民也不可能支持和談。所以日本攻戰中國首都,以及對中國人民所施行的殘暴行為,不但不能達成速戰速決的目的,反而使得中日戰爭無限的延長,這是日本侵略中國之整個戰略的危機所在。
日本開始不知如何結束中日戰爭,只有將有限的戰力逐漸地消耗在中國的戰略空間之中,因而它就越發感到自己在對美、蘇大決戰之準備上的不足,最后日本只能以先發制人的方式突襲美國,鋌而走險的掀起太平洋戰爭,而最終戰敗亡國。這種由前線部隊主導整個戰爭決策的方式,終于成為日本整個戰略布局的致命傷了。日本人往往精于算計,卻昧于長遠的戰略安排,這就是它百年來屢次敗于美蘇之手,最終不過是二流強國的原因。
(風之谷書院http://fzgsy.blog.tianya.cn)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