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的《南京!南京!》,以及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都招來了“漢奸電影”的罵名。實際上,這不過是抗日戰爭這出沒有完全落幕的歷史悲劇的一點花絮而已。兩次中日戰爭,至今仍然留下歷史的傷痕,包括最近發生的日本侵犯我釣魚島主權事件。但最大的損失,就是全體中國人民對于抗日戰爭歷史的集體失憶癥,讓中國人誤以為在大戰中,自己是一個沒有重大貢獻的民族,只是一群可憐無助的人質,看著自己的國家被蹂躪,看著自己的同胞被殺害,看著自己的婦女被強暴,只能等著偉大的美國教士來拯救中國(《金陵十三釵》),或者等著日本大兵良心發現(《南京!南京!》)。中國人沒有這段歷史真相的認知,中國當然就無法成為泱泱氣度的國家,去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面對未來,這場歷史悲劇的影響也許將更加深遠,中日兩國付出的也許還會更多。近代以來,中日兩個東方民族國家最有理由合作親善,中國的人口與資源,與日本的技術,原是互補互利的。而對西方來說中日的合作是一個惡夢。于是,因為中國的軟弱,日本的短視,加之西方的挑撥離間,終于導致中日成為生死大仇,最后全面戰爭,雙方均受重創,這的確是一個歷史的悲劇與浩劫。這個悲劇還會影響未來的五十年。
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長期歷史,原本并無歷史的世仇大恨,當時又無絕對的利益沖突。在中國方面,既無能力招惹日本,也很希望能夠與日本合作,以發展經濟,共同對抗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而日本當時所迫切需要的,一是中國廣大的資源與市場,以支持日本工業化的發展,二是需要中國協助抵抗蘇聯與國際共產主義對日本的戰略壓力,這兩點在當時都是中國愿意提供合作的地方,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工業化,需要日本的參予,中國抵抗蘇聯的侵略,也要日本的后援。但是,日本這個極度缺乏歷史安全感的海島民族,對于力量有著高度的崇拜,在二十世紀初年,由于當時中國處于分裂與衰弱的歷史時期,因此,中國對于日本的侵略與欺凌是百般的忍讓,結果反而激起日本這種吃硬不吃軟民族的侵略兇性,在日軍少壯派軍官的誤導與把持之下,對中國進行永無止境的分割與蠶食。
反觀日本念茲在茲的“敵人”蘇聯,原是日本皇軍創始者山縣有朋一再擔心的皇軍“終極決戰者”,日軍參謀本部更是將蘇聯當成建軍備戰的假想敵,但是在斯大林一再展現硬碰硬的作風之下,日軍竟然不敢冒然的對蘇聯采取斷然的行動,甚至不敢利用德蘇戰爭初期,蘇聯紅軍全面大敗的歷史良機,對蘇聯作戰,反而選擇中國與美國進行作戰,原因之一就是中國與美國,都希望能夠以和談與退讓的方式,換取避免爆發戰爭的機會,結果反而被日本誤解為示弱,最后彼此之間的戰爭反而不能避免。
若以戰力而論,日本若是在正確的戰略指導下,全力的投入作戰,日本是可以在戰場上擊敗中國的,但是日本始終沒有進行這樣全力一擲的總攻擊,日本一再的認為中國即將崩潰與投降,結果讓中國竟然能夠撐到最后一刻,而終于拖垮日本。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所做的犧牲與付出,無論在生命、財產與時間上,都超過任何一個反法西斯作戰的國家,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若是處在中國當時的失利狀況,早就放棄抵抗而投降了,(比比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歐洲先進國家面對德國侵略的表現)但是中國就是在面對山窮水盡之時,仍然想盡辦法的支撐下去,絕不向日本屈服,因而分散了日本的國力與軍力,為盟國的勝利,奠定了戰略結構上的基礎。
而在整個中日戰爭之中,最難令人接受的事實是,日本軍隊經常所展現出來那種毫無軍紀的燒殺擄掠的行為,由于日軍在中國境內,對于戰俘與平民的這種普遍性暴行,使得日軍在不少的時候,更像盜匪劫掠而不是軍隊作戰,有些特例(如南京大屠殺等等),顯示出日軍的行為更是像禽獸,所以中國所忍受的戰爭傷害,要比其它的國家與人民所遭到的二次世界大戰狀況,還要嚴重許多。中日之間不只是戰爭,根本就是對中國的浩劫。
就中日之間的戰略而言,日本表現最差的是,在漫長的八年全面戰爭中,日本政府明知一天不能解決中國事變,日本就一天不能脫困,結果是,日本決定“戰”,又不能徹底動員而在中國的戰場上求勝,日本決定“和”,又斤斤計較于所獲取的小利,最后日本是費盡心機,無論是和戰的策略,都沒有辦法解決中國事變,日本也就無法與其歷史決戰的大敵美蘇,進行傾力一搏,日本在最后決戰中,虛擲兵力到華南,只給蘇聯創造了侵略的歷史機會。也許這就是島國的文化與心態,沒有大開大合的心胸與眼界吧。可悲的是,中華泱泱大國,竟然也一再落入西方戰略家的算計之中。
若是以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的角度而言,從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五年的戰爭,又不完全是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國際強權就算是與中國成為反法西斯的盟國,也一樣沒有放過對中國的計算與欺凌,蘇聯始終就沒有放棄過利用中國與侵略中國的策略,英國也是始終一貫的提防中國因此發展壯大,美國則是受到馬歇爾、史迪威等人的影響,對于中國既有幫忙,也有參與出賣中國的陰謀。
中國在二戰中本來可以得到更多的話語權,但是由于蘇聯干脆切斷對中國援助的西北通路,英國則在打通援助中國的西南通路上,不斷的制造事端,破壞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系,結果是,中國在整個大戰中,根本得不到應有的援助,反而造成中國內部的斗爭加劇,而在最后的關鍵時刻,中國被迫將決定勝負的軍力,派到緬甸原始森林中進行遠征,而使得中國戰區面臨日軍全力出擊,而幾乎遭到全面的潰敗。當中國正從重創中復員之時,日本力已經面臨力竭投降的前夕,因中國因為沒有國力與軍力做為后盾,也就使得雅爾塔秘密協議出賣中國,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
二戰留下的領土問題,除香港已經回歸,其它如外蒙古、臺灣、琉球、釣魚臺的歸屬,都仍有極大的問題需要厘清。領土問題或者可以說是邊角之患,但我華族如何面對歷史與未來,才真正是心腹大患。從《金陵十三釵》來看,我們還任重道遠。
2012-1-2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