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馬門列夫《岳德常的“人性論”的“價值體系”是唯心主義的》
前兩天,本人在烏有之鄉貼出了《在歷史進步的新基礎上深入研究人性論》,本來自我感覺還很良好的,今天卻發現,我被馬門列夫貼上了“唯心主義”的標簽。我與此公有過幾次交流,對其學問比較了解,原本不想與其計較,但考慮到還有其他朋友在看貼,所以就簡要地答復一下。
所謂唯心主義,在馬先生的話語體系中是一個否定性的詞,代表著錯誤的意思。但是,正如恩格斯很早就說過的那樣:“有一種迷信,認為哲學唯心主義的中心就是對道德理想即對社會理想的信仰”,關于這種迷信,恩格斯批評道:“推動人去從事活動的一切,都要通過人的頭腦,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過頭腦感覺到饑渴而開始,并且同樣由于通過頭腦感覺到飽足而停止。外部世界對人的影響表現在人的頭腦中,反映在人的頭腦中,成為感覺、思想、動機、意志,總之,成為‘理想的意圖’,并且以這種形態變成‘理想的力量’。如果一個人只是由于他追求‘理想的意圖’并承認‘理想的力量’對他的影響,就成了唯心主義者,那么任何一個發育稍稍正常的人都是天生的唯心主義者了,怎么還會有唯物主義者呢?”根據同樣的邏輯,如何本人談論了價值體系就是唯心主義,那么,不知馬門列夫網友是否也有某種價值體系,也就是說,你是不是也有某些需要構成的體系,并且反映到頭腦中,成為你自覺追求的目標呢?如果有的話,你是否也是唯心主義呢?如果沒有的話,你的發育是不是也有點稍稍的不大正常呢?
我們現在已經站在二十一世紀,所面臨的形勢與馬克思當年已經大不相同,因而馬克思主義也有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在我看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這種唯物與唯心的對立,正是一種需要克服的缺陷。任何理論,要想避免內在矛盾,邏輯自洽,就只能有一個核心,從一個最基本的原理,或者說是概念推導出來。比如笛卡爾從“我思故我在”出發來建立他的知識大廈,由此而開創了近代哲學的主體性原則,和思維與存在對立的哲學范式。馬克思主義中內含的這種唯物與唯心的對立,正是從笛卡爾所開創的哲學傳統上繼承過來的,雖然馬恩也努力地擺脫其缺陷,就像鳥兒讓不適于飛翔的舊羽毛從翅膀上脫落下來而代之以新生的羽毛一樣,這正是恩格斯所說的那個“脫毛”的過程,但由于時代的局限性,他們仍然沒有完全擺脫二元論范式,所以就仍然具有內在的矛盾。
馬克思當年考慮最多的是把政治生活中的一切現象同它們的經濟基礎聯系起來,把意識看作是一種“反映”,強調上層建筑緊密地依賴著經濟基礎。于是便導致這樣一種結果,有那么一些人便期待著由于生產力的發展而帶來社會主義革命。比如說伯恩斯坦等人,我記得不太清楚,熟知馬列主義歷史的馬門列夫應該記得清楚,還有普列漢諾夫,陳獨秀,他們都認為生產力發展水平落后,發動革命的條件還不成熟,批評列寧和毛澤東,這些人應當不是“唯心主義”而是“唯物主義”,因為他們強調生產力的重要性,但他們確實是修正主義,馬先生把唯心主義與修正主義聯在一起,是不是有點張冠李戴了?
而且我們還看到,根據某些人所堅持的“唯物主義”理論,無產階級革命的發生是由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原有的生產關系容納不下生產力的發展,于是便發生了革命。但實際情況卻是,在生產力發展水平高的西方國家并沒有按照歷史發展規律所預言的那樣發生無產階級革命,相反倒是在俄羅斯和中國這種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的國家發生了革命。以往的理論解釋不了這種現象,于是就把它們作為歷史規律中的“例外”現象,但是,為什么按照規律應當出現的現象卻一次也沒有發生,而“例外”卻經常地發生,這究竟是規律出了問題還是現實出了問題呢?所以波普就曾寫了一本《歷史決定論的貧困》,嘲笑了這種歷史唯物主義。不知馬先生是不是考慮了這些問題,你怎樣用你的唯物主義來解釋這些現象?
特別重要的是,在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在生產力水平很低的時候發生了革命,在生產力得到了很高的發展之后,反而堅持不了社會主義制度,紛紛垮臺。我們中國以發展生產力作為核心價值,翻兩番的目標早已實現,現在國民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二,但卻反而遇到了更多更難解決的問題。西方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制定了和平演變戰略,用他們的那一套價值體系來影響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和年輕人,一路攻城略地,節節勝利。自稱馬門列夫的這位網友對此也應當感到痛心吧,那么,根據你的唯物主義,你有些什么應對的設想呢?
正是對上述這些“例外”現象的關注,使我認識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雖然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肯定不是決定作用,還有比它更重要的力量存在著。特別是在蘇聯東歐劇變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價值體系的存在,觀察到它的作用:不管是多么龐大的帝國,還是多么繁盛的物質文明,都是人們的社會活動的產物,最終都決定于社會價值體系的演變。對于社會主義政權來說,如果沒有相應的價值體系的建設,聽任私有制的那一套價值體系繼續控制人們的頭腦,其垮臺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這個新發現──我們稱之為價值體系決定論──具有廣泛的解釋力,同時也為抵制西方和平演變戰略找到了辦法,所以就值得我們沉迷于其中。我發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本來就包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本來就包含了人性論,比如說馬克思有一句名言:“整個歷史也無非是人類本性的不斷改變而已”,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對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其實就是對以物為本的價值體系的批判。但馬克思的理論并不是完善的體系,如果完善了,也就沒有了進一步發展的余地。包含有雜質,仍然陷在思維與存在關系的二元論之中,強調了歷史進步的經濟基礎,只能把人的意識擺在次要位置上,這個缺陷,雖然用黑格爾的辯證法來加以彌補,但這仍然是一種不徹底的包含了內在矛盾的體系。
為什么馬克思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理論體系呢?這是因為,每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都在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中給人類開辟思維發展的道路,同時又給后人留下了各種邏輯悖論。共產主義理論要隨著共產主義運動實踐的深入而不斷深化,馬克思創立革命理論的時候,他也認識到理論必須徹底,才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人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但在馬克思的時代,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還剛起步,他必須考慮工人階級的接受能力。在工人階級還難于擺脫以物為本的價值體系的情況下,就不能提出過高的目標,那樣就會把大多數拒之門外,所以就還停留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研究上,先把革命斗爭開展起來再說。當時所確定的革命目標還僅僅是奪取政權,還沒有深入到人的本身研究價值體系問題。這也就給似是而非的假馬克思主義以可乘之機,使他們得以斷章取義,用唯物主義的名義來掩蓋其堅持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的實質,把人理解為只知掙錢消費的經濟動物,把共產主義理解為物質資料充分涌流的社會。面對這樣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無奈地說:我只知道我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所以我要提醒馬門列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本來就存在著,它雖然沒有被清晰的表達出來,但在馬克思的心目中卻是不言而喻的內在靈魂。對這個東西,請不要給它貼上“唯心主義”的標簽,這是不準確的,價值體系這個東西雖然你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實是一個客觀存在物,它是超越了思維與存在的兩極對立的更高的哲學概念。如果說它給你帶來了思維混亂,那不是我的錯,而只能是你自己的思維本來就混亂著,只是原來沒有意識到而已。價值體系一詞讓你發現了它這種混亂,這對于你來說,是一個思想覺悟的機會,建議你抓住,別企圖通過貼上一個標簽來繼續維持自己的思維混亂。
另外,你說“以人為本”是資產階級人文主義口號,認為它是什么“階級調和論的投降”,那么我提醒你,思維與存在的兩極對立的思維模式,確確實實是笛卡爾所開創的哲學傳統,也屬于資產階級人文主義口號。既然要否定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為什么對他們的兩極對立的思維范式卻情有獨鐘呢?這種取其糟粕、棄其精華的做法,說明你的取舍標準是有缺陷的,而這個取舍標準是什么呢,那就是你的價值體系。反對別人研究價值體系的人卻堅持著一種狹隘片面的價值體系,這種自相矛盾,馬先生一點也沒有感覺到嗎?
在你的批評中,有很多混亂,我很難一一幫你理清,但最主要的東西如果弄清了,其他的混亂就可以自己理清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