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水暖
明天是九月九日,偉大導師毛澤東主席逝世35周年,寫一點紀念的文字,望版主別“煮酒”。
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費正清寫為美國人了一本通俗教科書《美國與中國》,發行了四版,費正清寫道:
“毛澤東生平的一些簡單事實似乎是難以置信的:在一個4 億人口的廣大國土里,一個28歲的人和其他十幾個人成立了一個政黨并在其后50 年取得了政權,組織和改造了人民,改變了山河——歷史上沒有見過比這更偉大的成就。…沒有一個前人的成就比得上毛澤東,因為無論哪個國家都沒有像中國這樣古老這樣大。”(《美國與中國》)
最近看到兩段訪談視頻,一位是馬未都先生(優米網),一位是張涵予先生(鳳凰網),馬未都先生生于1955年,算是毛澤東時代的青年,張涵予先生生于1964年,算是毛澤東時代的少年。
以今天的標準,馬未都先生、張涵予先生就算是成功人士、公眾人物了。
馬未都先生算是自學成才,下鄉當知青,回城當工人,喜好文學,寫小說成名,算是走“文學青年”的路子,大家恐怕還記得馬先生與王朔、劉震云合作的《編輯部的故事》,馬先生后來專攻收藏,很有成就,還開了間博物館。
張涵予先生算是科班出身,文革結束是也就12歲左右,后來上中戲,當配音演員,在馮小剛的兩部影片《天下無賊》、《集結號》中任配角和主演而一舉成名。草民對張涵予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天下無賊》的片尾,張涵予扮演的警察對劉若英扮演的女賊所的臺詞,聽起來對聲音藝術的把握很有功力,后來才知道,張涵予長期干過影視配音,而且干得不錯。
這兩位用當下的話說,兩位已經是“偶像”人物了,馬先生的學識,張先生的才藝,都有眾多的粉絲,各種媒體不斷請二位出來做訪談。
草民未有料到,這兩位算是“成功人士”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敬仰毛主席。
優米網對馬未都的視頻采訪的標題是“我人生只有一個偶像”。
主持人代提問的網友發問:“先生,您偶像是誰?”
馬未都答:“…首先我覺得說偶像都有點兒不公(恭)了,…如果按今天說起來,像毛澤東是我們的偶像,毛澤東是一個我們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不隔著,現在年輕人是隔著的,…毛澤東是在世的時候,我們能看見他,他是一個有非凡天才的政治家,…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政治家是有天才的,毛澤東有很多話非常感染人,很多年輕人沒讀過,我覺得如果讀過是很有意思的。”
草民理解,馬先生認為用“偶像”來稱呼毛主席有些“不公(恭)”,應該是一個比較更為有敬意的詞匯,馬先生應該是用自身的體驗在描述這份感情的由來。
馬先生談到“比如當時我們必讀的是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毛澤東這三篇文章至今都可以作為中學生的范文,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講出好在哪兒。毛澤東有很多文章寫得非常平易近人,比如紀念白求恩”
馬先生用很快的語速背誦“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去年春上到延安,后來到五臺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
馬先生解讀了一句“說到這兒他(毛主席)加了一句很有感情色彩的話‘對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馬先生用拍案叫絕的語氣說“我覺得文章寫到這個份兒上是非常非常難的。整個一大白話…”
馬先生悟出了一個道理,毛主席寫的文章,就是要大白話的直白,不拐彎抹角,不故作高深,要讓最普通的人一讀、一聽就明白。作為玩文字出身的馬未都先生,深知毛主席文字功底的內涵是:為人民服務。
馬先生最后強調“毛澤東對我們這一代人影響之深,是今天的年輕人是不能想象的,如果這么說起來,我覺得毛澤東算我一生中唯一的偶像。”
鳳凰網對張涵予先生的采訪標題“張涵予贊偶像:毛澤東想過不當主席寫劇本”。
張涵予先生一開始就強調“我的偶像,毛主席。”
張涵予先生敬仰毛主席的程度,表現在他對毛主席詩詞的近乎“專業級”的愛好,比語文課堂上教師的解讀要生動和深刻。
比如,主持人“只許說一首最喜歡的(毛主席詩詞)”
張涵予答曰“那就是《回韶山》吧,我喜歡其中的兩句,特別喜歡這兩句,就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兩句話就是毛澤東的一生,就夠了,別的你都不用去說了,他就是改變世界,他就是改變世界,”
張涵予解讀毛主席詩詞“蘇聯也要給中國扔原子彈,美國也要給中國扔原子彈,說你們等著,馬上給你們國家扔原子彈。毛主席寫了首詩說,‘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虎豹就是美地,熊羆就是蘇修。我就在這兒等著你,獨有英雄驅虎豹。第二天,《人民日報》一登,那邊全看見了,這個咱得慎重,是吧。氣勢在里面,所以他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懷。”、“比如說黨的建設,他也用詩歌,在戰爭年代,他用他浪漫主義的情懷,浪漫主義的詩人的情懷來鼓舞紅軍、鼓舞革命。那么艱苦,那都什么環境下,長征紅軍走過的這條路,…幾次來回追他,他們跑,敵人追人家,毛主席說是從頭越,蒼山如海。革命的浪漫主義情懷,他鼓舞人啊,鼓舞紅軍的指戰員,領導干部的斗志。”
馬未都先生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經歷過毛澤東時代的艱苦,當知青、當工人,是“傷痕文學”的基本元素。張涵予先生在人生的少兒階段也目睹親歷過毛澤東時代的種種切切,今天他們都有所成就,換言之,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親歷者。在物質上他們在35年后得到的比普通人要多,在35年前卻未必。但他們用一種在文化圈、藝術圈內不多見的情懷看待毛主席,這應該算是淡泊于名利之外的一種精神層面的享受。
就像馬未都先生所言,稱毛主席為“偶像”有些“不公(恭)”或者言有些娛樂化了。毛主席說過“四個偉大”的稱呼,惟比較認同“導師”(教師)一說,馬未都先生、張涵予先生的話語,為“偉大的導師”做了很好的注解。
悠遠地引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敬仰地引毛主席的詞: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