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農歷十月初一,中國的傳統鬼節,它和清明節一樣,是后人祭奠先人的重要日子。
二00四年的農歷十月初一,在蘭考,在孕育了焦裕祿偉大精神的土地上,有一塊石碑,悄然立在了張莊的田野里。在這個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日子,在這個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家族墓地,在這個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土墳前,因為碑刻上的名字而變得不再普通。它像一把小小的干柴,燃起了萬千民眾對一個人的熾熱情懷;它像一泓清澈的小溪,滋潤了蘭考人民久涸的心田。今天看來,在幾十座高大的碑林里,它顯得是那么的不起眼,然而,正是這個不起眼的石碑,竟開了讓全蘭考、乃至全國都令人動容的先河------為一個人建立一片碑林,在這幾十座墓碑上,都共同刻著一個人的名字,這個名字就是-------張欽禮!
張欽禮這個名字一經被全國人民所熟知,是和焦裕祿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穆青、周原、馮健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在這篇通訊中,雖然對張欽禮著墨不多,但那親密戰友的光輝形象,深刻地印在了全國人民的腦海里。二OO四年五月七日張欽禮含冤去逝,十天后,十多萬蘭考的干部、工人、農民及各界人士,自發地從四面八方涌到縣城,迎接張欽禮魂故里。后來據百姓說,這天是蘭考自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社會治安最好的一天。
墓碑,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大都是子女為父母或晚輩為長輩所立。那張欽禮墳前的第一座碑是誰立的?他們和張欽禮是一種什么的關系呢?
第一座碑的立碑者,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卞秀英、王和平、鄭士成、齊二亮,我有幸認識了他們四人中的卞秀英,已經退休在家的卞秀英嗓音宏亮、做事干練,言談中透露出她年輕時的不為人后、不服輸的干勁和對工作極端負責的態度。當我向她問及“你們四人和張欽禮是什么關系” 這個愚蠢的問題時,她回答說:“我們和他沒有任何關系,就因為他為蘭考人民干實事了,他為百姓造福了,他就是為樹焦裕祿這個光輝形象蒙冤了,最后是被冤死的。這就是我們的關系,這也是他和全蘭考人的關系。”
我突然似乎明白了毛澤東主席所形容的黨和人民的關系,共產黨是魚,人民是水,水里可以無魚,而魚是離不開水的,這種關系就是魚水關系。而張欽禮作為黨的一分子,他對毛澤東主席的這句話,用盡他一生的執著,做出了最完美的詮釋。
卞秀英向我講述了立碑的過程:張欽禮去世后,同眾多的蘭考人一樣,卞秀英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深深思念之中。每當想起張欽禮率領蘭考人民治理風沙、鹽堿、內澇三大自然災害的情景和他生前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卞秀英就激情難抑、夜不能寐。一天,王和平、鄭士成、齊二亮來看望卞秀英,言談中又提及張欽禮,他們不約而同的想到該為老書記做點什么?四人苦思冥想了一會兒,卞秀英提議為老書記立塊碑吧,其他人也極為贊同,可又犯難,老書記剛去世才幾個月,他的子女還沒立碑,咱幾個普通百姓立碑合適嗎?四個人前思后想,最后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卞秀英一錘定音:不管那么多了,立,堅決立,說干就干,明天就去石雕廠看石材。第二天,他們來到石雕廠,把廠里所有的石碑看了一遍,最后選中了一塊,可是不巧,這塊碑別人已經定下了,卞秀英向石雕廠的廠長說明是要給張欽禮立碑的,廠長馬上答應了下來,讓他盡快把碑文拿來。回到家后,幾個人又為碑文犯起了難,卞秀英是半文盲,其他三人文化程度也不高,而且從未寫過碑文,最后決定請人來寫。寫碑文的人找到了,幾易其稿,最后定了下來:
碑陽:
人民公仆 張欽禮永垂不朽
華夏神州豐碑才立喚清官醒來
丹青史冊墨跡未干寫英雄幾許
碑陰:德高望重
嗚呼 欽禮好書記,愛民誰與比。痛煞萬民心,飲恨不言屈。
哀哉 親人怕別離,相逢無歸期。望斷天涯路,何去覓書記。
壯哉 清官垂青史,青史血淚滴。民心大天地,誰鑄豐碑起?
張欽禮的骨灰埋葬地,是位于豫魯交界處的蘭考縣南彰鎮張莊村的家族墓地,距蘭考縣城近百里。卞秀英四人送碑文、買水泥大沙、請當地工匠、至到將碑立上,前后跑了四、五次。二00四年農歷十月初一,第一座百姓為張欽禮立的碑就這樣立在了張欽禮的土墳前。然而,就是這樣一座碑,引起了十月初一來祭奠張欽禮所有百姓的共鳴,從而開啟了由百姓自發為一個他們心中的貼心人的立碑的先河。六年來,張欽禮的墳前的墓碑己近六十座,著名的達一萬多人,而且有立碑愿望的人還大有人在。雖然張欽禮的家屬多次勸阻,可絲毫不起作用,幾乎所有的墓碑都是在其家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立的。這里,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話: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卞秀英說:張欽禮這個人,為什么在蘭考享有崇高威望?關鍵是他為民辦實事,他真正是百姓的貼心人那!所以,百姓為他樹碑,是對他一生為百姓付出的回報,百姓為他付出的是石碑和思念,而他卻是付出的一條命呀。
卞秀英家的堂屋正中一間,掛滿了毛主席的畫像、像章、雕像和各種有關毛主席的紀念品。從中可以深切地體會到這個普通的退休女工對毛主席的無限崇敬和懷念之情,這也讓我深深明白了她為什么會和王和平、鄭士成、齊二亮為張欽禮樹第一座碑的道理:因為不但焦裕祿是毛主席的好學生,張欽禮和他們那個時代的絕大多數黨員干部也同樣是毛主席的忠誠戰士。卞秀英正是用她最樸素的階級感情,對現實社會許多不良的、甚至是丑惡現象,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又是一年,張欽禮離開我們已經六年多了。今年的農歷十月初一,第二天就是立冬的節氣。張欽禮在他人生的冬天,如果從1978年算起,已經三十二年了。現在,似乎仍然看不到冬天的盡頭。冬天的童話,會讓蘭考人民再聽多久?春天的故事,只屬于那個在南海畫圈的老人,可魯迅筆下的那個阿Q,他畫圈時努力的想把圈畫圓,可他到最后還是后悔沒有畫圓。而人民為張欽禮畫的句號很圓很圓。
我突然想到,當初卞秀英等四人為張欽禮立碑時,是不是想為他擋一擋冬天的寒風?為他遮一遮冬天的雨雪?不讓張欽禮感到冬天的寒冷?讓他感受到蘭考百姓的熱血,永遠溫暖著他!
在農歷十月初一來臨之際,謹以此文紀念張欽禮,并表達我對卞秀英、對可愛可敬的蘭考人民的由衷敬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