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倫理和天安號事件
作者: 熊蕾
我怎么也想不到,我和一位美國老師一起在清華教的新聞倫理課,會和3月26日發生的韓國天安號事件扯上瓜葛。
我們這門課的一個內容,是讓學生做媒體監測。學生們分成小組,每一組每周監測某個媒體的某幾天的版面,看其報道的消息來源如何,是否平衡。以后則要求他們自己每周找出新聞報道中有職業道德問題的實例,進行課堂討論。
所以,當5月中的一堂課上,一個小組運用新聞倫理原則分析批評一些媒體對天安號事件的報道傾向時,我真是很驚異。
報道沒有采訪一個天安號事件的幸存者,沒有一個當事人的現身說法,一位學生評論說。當然,所有幸存者都被韓國當局隔離了。但是這就使事情的真相裹在迷霧中,也使報道的可信度大受影響。
另一位學生指出,報道的信息源全部是韓國和美國官方,完全是一邊倒。他們堅持說天安號是北朝鮮魚雷擊沉的。然而報道沒有援引任何來自北朝鮮的說法。這樣的信息源嚴重失衡,報道也不公允。
從這個新聞倫理原則出發,學生們也無法相信美國和韓國主導的對天安號事件的調查,認為這個調查很不充分。然而很過國際主流媒體的報道卻根據這樣漏洞百出的結論,把事件一味歸咎于北朝鮮。這本身也造成報道的新聞倫理問題。
我們那堂課畢竟不是討論天安號事件,我們還有很多別的內容要講。所以我們對天安號事件的討論就在那里打住了。
想不到兩個星期之后,在我教的新聞評論課上,又一組學生提起了天安號問題。這次他們拿出一篇關于事件的評論文章,在課上分析點評。
按捺不住我的好奇心,我隨即做了個小小的民意調查,問有他們當中有多少人相信天安號是被北朝鮮的魚雷擊沉的說法。--這也是我第一次和他們討論這個事件。
因為這些天他們廣泛閱讀的國際媒體幾乎是一邊倒地在報道北朝鮮的魚雷擊沉了天安號,所以我心里預計起碼有一半的學生會接受這個說法。然而出乎我意料,全班26個學生中,包括七八個外國留學生,只有一個中國女孩有點猶豫地要舉手,但是看到同學們都沒有動靜,又放下了。
他們居然都不相信韓國對天安號事件的調查結論嗎?
確實。
那么他們有什么理由嗎?
他們提出了好幾點質疑:韓國政府的結論證據不足;北朝鮮要求聯合調查遭到拒絕;北朝鮮的軍事力量還沒有那么先進,能在那么復雜的水域以一枚魚雷擊沉那艘警戒艦;煽起這個事件的時機和動機都很可疑。
這些平均年齡只有20出頭的研一學生是根據對事件一邊倒的國際新聞報道這樣推理判斷的。如果他們都能看出韓國政府結論的漏洞,認為需要進一步的證據和調查,為什么一些老練得多的國際政客們卻對這些漏洞視而不見?為什么他們在還沒有充分可信的證據的情況下就急于譴責北朝鮮?
這種匆促行事如果不是智商有問題,那只能說明一種不希望朝鮮半島和平安寧的意愿。否則,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都會等到更全面徹底和可信的調查之后再做結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