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小老百姓,也就是資改派眼中的屁民,每日為稻粱忙還忙不過來,哪還輪到我等談論精英們的國家大事。此外也確實不知什么叫戰略,更不要說國家戰略是什么??蛇@次中美戰略對話美國人可是勞師動眾派出了史無前例的“對話團”,人數達到了200多人,而且連國防部都派出了人。從2005年部長級的中美戰略對話,到2006年又啟動了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再到如今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規格愈來愈高、領域越來越廣、內容越來越豐富、層次越來越深。自然成果頗豐,達成了26項成果?! ?/p>
為此各個媒體鬧得沸沸揚揚,因而有了我偶爾看到中央電視臺白巖松做的一檔節目,叫什么來著已經忘了,但他反復強調“對話不是談判”,給我印象至深。因此我產生了疑問,什么叫談判?什么叫對話?談判與對話的區別是什么?談判是不是要對話?對話有時是不是就是談判?如生活中的商業對話與商業談判,勞資對話與勞資談判,繞來繞去我也繞糊涂了!又如“六方會談”,不就是六個國家的代表在那“對話”,根本就在那談判嗎!但不管是對話也好,還是談判也罷,現在通過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雙方就能達成26項成果,我們小老百姓不能不佩服精英們的能耐!不佩服是不行的!說了半天,到底是談判還是對話?大概特色社會需要特別理解,階級不能叫階級要叫階層,斗爭不能叫斗爭要叫博奕,那么自然談判不能叫談判要叫對話?那么精蠅們為什么一定要把中美之間的談判叫作對話,可能是“談判”的斗爭性太強了,是不符合當今和諧社會的,斗爭是會刺痛美國人的神經的!那么到底如何定義“談判”呢?
還是百度一下吧,“談判指的是有關雙方或多方圍繞某個問題 進行面對面會談或磋商。談判的共同基礎是對需要的滿足,為此,雙(多) 方在談判中要進行辯論,談判的過程往往表現為辯論的過程。談判的目的是 為了達成協議,因此雙(多)方在談判中的辯論是為了縮小雙方分歧的距離, 而逐步達到統一,謀求一致,所以常出現求同存異的情況。最好談判雙方都 是勝利者,互惠互利,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達成協議或簽署合同?!泵绹~約談判學會會長、國際知名的律師杰勒德·I·尼爾倫伯格在《談 判的基本原理》一書中寫道:“談判是人們為了改變相互關系而交換觀點, 為了取得一致而磋商協議”的一種行為,是直接“影響各種人際關系,對參 與各方產生持久利益”的一種過程。
“國家戰略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戰略。國家戰略的使用最早出自美國,并將其正式列為軍事用語。其定義是:‘在平時和戰時,在組織和使用一國武裝力量的同時,組織使用該國政治、經濟、心理上的力量,以實現國家目標的藝術和科學。’‘日本給國家戰略下的定義是:‘為了達成國家目標,特別是保證國家安全,平時和戰時,綜合發展并有效運用國家政治、軍事、心理等方面力量的方策?!袊鴮W術界對國家戰略尚無統一認定,有的認為,國家戰略是建設和運用國家各方面的實力和人力,以實現國家總目標而采用的方略卻是一致的。國家戰略就是為實現國家的總目標而制定的。中國的戰略體系不使用‘國家戰略’的稱謂。指導國家各個領域的總方略。其任務是依據國際國內情況,綜合運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國家力量,籌劃指導國家建設與發展,維護國家安全,達成國家目標。國家戰略概念來源于大戰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的大戰略概念傳入美國,到戰后逐漸演變成為國家戰略,并將其正式列為美國軍事術語。其定義是:“在平時和戰時使用軍事力量的同時,發展和使用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心理力量,以實現國家目標的藝術和科學?!痹S多國家對國家戰略的研究正在開展之中,學術界對它還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原蘇聯及東歐國家不使用國家戰略的概念。有的把它等同于大戰略;有的認為兩者是有區別的,其區別就在于大戰略是運用國家力量,達成軍事目標,而國家戰略則是運用國家力量,達成國家總體目標。80年代以后,中國學術界也開始了對國家戰略的探討,主要是從區別于大戰略的意義上來認識和使用國家戰略概念的。有一種意見認為,雖然中國未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國家戰略這一概念,但它主要體現在黨和國家的總路線、總方針、總政策之中。
我不妨再把百度百科的另外的一段文字轉貼如下,“戰略的特性主在:
全局性 凡屬需高層次謀劃和決策,有要照顧各個方面和各段性質的重大的、相對獨立的領域,都是戰略的全局。全局性表現在空間上,整個世界、一個國家、一個戰區、一個獨立的戰略方向,都可以是戰略的全局。全局性還表現在時間上,貫穿于指導戰爭準備與實施的各個階段和全過程。戰略的領導者和指揮者要把注意力擺在關照全局上面,胸懷全局,通觀全局,把握全局,處理好全局中的各種關系,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同時注意了解局部,關心局部,特別是注意解決好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局部問題。
階級性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具有很強的政治目的。任何戰略都反映一定的階級、民族、國家或政治集團的根本利益,體現它們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為其政治目的服務的,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對抗性 制定和實施戰略都要針對一定對象。通過對其各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確定適當的戰略目的,有針對性地建設和使用好進行斗爭的力量,掌握斗爭的特點和規律,采取多種斗爭形式和方法,對敵抑長擊短,對己揚長避短,以取得預期的斗爭效果,是戰略謀劃的基本內容。
預見性 預見性是謀劃的前提,決策的基礎。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 全面分析、正確判斷、科學預測國際國內戰略環境和敵友關系以及敵對雙方戰爭諸因素等可能的發展變化,把握時代的特征,明確現實的和潛在的斗爭對象,判明面臨威脅的性質、方向和程度,科學預測未來戰爭可能爆發的時機、樣式、方向、規模、進程和結局,揭示未來戰爭的特點和規律,是制定、調整和實施戰略的客觀依據。
謀略性 戰略是基于客觀情況而提出的克敵制勝的斗爭策略。它是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變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以少勝多,以弱制強,乃至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方法。運用謀略,重在對戰爭全局的謀劃。制定戰略強調深謀遠慮,尊重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多謀善斷,料敵定謀,靈活多變,高敵一籌,以智謀取勝。”
中美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肯定是勝利者,自蘇聯解體后成為一超獨霸,把自己定位于世界的“管理者”,游戲規則的制定者,為所欲為,阿富汗、南斯拉夫、伊拉克等,下面又是誰呢?可憐我們中國,從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的被誤炸到南海中國戰機的被誤撞,再到休斯頓中國領事館的被誤闖,中國的外交官的被誤抓,中國是勝利者嗎?
美國是一個帝國主義的國家,帝國主義的本質是什么,是要奴役全世界!中國還是一個名義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美國一直把中國確立為敵人,圍堵遏制打擊,在中國的周邊建立了十大軍事基地,形成了C型包圍圈,可去年美國希拉里唱起了“同舟共濟”的動人歌曲,中國的精英便酥了半邊,喊出了救美國就是中國,用我們人民的血汗去換他們的爛紙,最終用爛紙換回一無所用的爛券!輪胎特保案、對臺軍售案、會見達賴、人民幣匯率問題,一個耳光接著一個耳光,一個拳頭接著一個拳頭,無休無止。我們實在搞不懂,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怎么可能同舟共濟?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共同目標是什么?可中國的資改派好象吃鴉片上了癮,今次變成了“積極全面合作”的合唱!
這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能雙贏嗎?美國人肯定是贏了,希拉里笑得非常燦爛!同樣中國的副總理王歧山也笑了,是不是也贏了?對話已經進行了好幾輪,中國得到了什么?贏到了什么?這一次又贏了什么?時間會告訴我們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