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炎黃春秋》《胡耀邦逝世前半年心態》有感
徐漢成
我在《炎黃春秋》網站上看了胡耀邦當年的政治秘書劉崇文寫的《胡耀邦逝世前半年的心態》一文后,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毫無疑問,作者劉崇文撰寫該文章的目的是懷念胡耀邦,是為了展示胡耀邦在去世前仍對于國家與政治的關心……。但是,看了《胡耀邦逝世前半年的心態》我卻感覺到他的心理狀態差到了極頂,注定是一個不稱職的國家領導人,是一個悲劇人物。
該文章說:胡生前有兩個愿望,一個是對劉少奇的死,希望黨和國家有一個說法,第二個就是對他自己的非正常下臺要有一個說法。
國人周知,關于劉少奇,“文革”結束后已經予以平反,《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于“文革”作了全盤否定,對于劉少奇被打倒與功過是非也做了結論,不知胡耀邦對于劉少奇的死,還要向誰再討一個“說法”,是向共產黨討“說法”?還是向全國人民討“說法”?還是向毛澤東討“說法”?這個“說法”到底是個什么樣的“說法”?
同樣,眾所周知,胡耀邦的“下臺”,只是不當中共中央總書記而已,并沒有像劉少奇那樣被作為叛徒、內奸、工賊被而被開除出黨,也沒有如鄧小平一樣被打倒后下放勞動。至于胡耀邦因何下臺?早在一九八七年,鄧小平就已講得很清楚:“去年九月召開的黨的六中全會上,有的同志主張在《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中不要寫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胡耀邦同志實際上就持這種觀點。”(鄧小平文選《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第3卷第211頁)一九八九年,鄧小平又說:“過去兩個總書記都沒有站住,并不是選的時候不合格。選的時候沒有選錯,但后來他們在根本問題上,就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問題上犯了錯誤,栽了跟頭。”(鄧小平文選《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第3卷第324頁)
毛澤東去世后,如同胡耀邦這樣非正常軟下臺的也不是胡一個人,譬如華國鋒下臺后,僅保留中央委員,而胡下臺后,還保留了政治局委員,再如陳永貴、汪東興、吳德、陳錫聯、紀登奎等等。胡耀邦下臺時已看過七旬,其他人都沒有準備為自己討“說法”,胡耀邦從來也沒有準備為其他的人討“說法”。
這也罷了,胡耀邦既然想要為劉少奇討“說法”,同時又要為自己討“說法”,應該理直氣壯,但從劉崇文的文章的字里行間,胡耀邦在逝世前半年心中充滿了哀怨與恐懼,下面引用劉文的幾句話:
胡耀邦說自己“從來也不做壞事,基本不做丑事。”中國有句話叫“無私無畏”胡耀邦既然是光明磊落、胸懷坦蕩,就沒有什么值得畏懼的,然而,劉文說胡耀邦在下臺一年多后,“仍心有余悸,尚存畏懼,頗多顧忌。”稱胡連回憶錄都不敢寫:“他又一再聲明,現在不寫回憶錄,只是為了備查,并不想寫什么東西,就是怕引起猜疑,招來麻煩。正如他所說的,我也不會發難,有家庭妻兒子女,不能舍得一身剮了!”劉崇文還說:“在我們日常的交談中,他盡量回避提到小平和陳云同志,萬不得已時也從不直呼他們的名字,而是用摸右邊耳朵代表指小平,摸左邊耳朵代表指陳云,”可見其之噤若寒蟬。
我就搞不懂了,胡耀邦當年抓“三種人”的勇氣和決心到那里去了?劉崇文筆下的胡耀邦簡直就生活在解放前的國統區,簡直就是一個地下黨員,胡耀邦自稱“從來也不做壞事,基本不做丑事。”有什么要這樣心有余悸噤若寒蟬?難道有人要殺他的頭不成?大不了不當總書記,不當政治局委員?其他還有什么?
看了劉崇文的文章后,我不僅不覺得胡是一個胸懷坦蕩、光明磊落的人,反而覺得他是一個犯了錯誤而又不思悔改的人,反而覺得他是一個心理委瑣的人,這樣的人怎能擔當得了領導黨和國家的重任呢?怎能稱之為“革命家”呢?
至于劉崇文寫這篇文章的動機與目的,也許他認為完成胡耀邦生前心愿的時機已到,就是為了幫助胡耀邦討還“說法”,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青年當年受騙上當的中國人民和青年已日益醒悟,劉崇文的文章,為了幫助胡耀邦,實際上是害了胡耀邦!
二0 一0年四月二十五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