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放假一直沒去拿報紙,昨天把幾天的報紙全拿來,足有十來斤重,首先看到的是2010年2月10日的《中國教師報》頭版頭條――“溫家寶:用十年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既然是總理的文章,當然要認真仔細看,希望能看出點希望。文中指出:“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義,更不是一個模式辦學,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學校還是要辦出自己的特色,鼓勵出名校、出名師、出名人。”
“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義”,教育公平,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一定會認為教育公平就是平均主義嗎?非得你指出才不會?有點小看人的味道。實際上,各地資源情況不一樣,財政情況不一樣,生源情況不一樣,想平均主義都難,何況現在人并非如此之想。看來這句話有點多余。
“更不是一個模式辦學,千篇一律,千校一面”,義務教育還能有什么模式?還能有很多模式嗎?從小學到初中,是一個孩子掌握知識的黃金時段,不管辦學的外表多么華麗,多么動人,傳道授業解惑本身的行為不過一二,更何況指揮棒在那放著,能模式到哪去?
“鼓勵出名校、出名師、出名人”,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那么出名校、名師、名人要多少年呢?客觀地講,一個地區出一到兩所名校當然是應該的,大伙齊上陣產出一大批名校,那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盛世”呢?有的學校有名師,有的學校沒有,你還談什么教育公平呢?不是自相矛盾嗎?要不大伙都是名師,也行;名人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定義?也說不明白,大家如何去造名人呢?
1957 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說:“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么高的境界估且現在的人達不到,看不到這么遠這么深。我們再來看看到目前為止最后一次修訂的教育方針:1995年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5條規定,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難道名校、名師、名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是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嗎?
哦,明白了,原來是精英教育! | ||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