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人格境界思想
毛澤東一生從未寫過論人生的專門著作,但他卻有豐富而深刻、精辟而通俗的人生論思想。這些思想就體現在已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的許多文章中,尤其是諸如《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等著名文章之中。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他對白求恩有段著名的評價:“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澤東一連說了五句“一個……人”,實際上就是對不同人格境界的逐一描述。我們可以把這五個“人”,歸類成五種人格境界來分別加以認識:
一,純粹的人
什么是純粹的人?我理解即有人性的人,有鮮明階級性、愛憎分明的人。有人性的人,是相對于自然的人、生物的人或獸性的人而言的。恩格斯曾說過:“人來源于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決定人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只能在于擺脫得多些或少些,在于獸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異。”又說:“吃、喝、性行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機能。但是,如果使這些機能脫離了人的其他活動,并使它們成為最后的和唯一終極目的,那么,在這種抽象中,它們就是動物的機能。”(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10頁 第42卷94頁 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那就是說,人的人性區別于動物的獸性,人性即在于人的社會性,“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純粹的人即是人性大于獸性的人或社會性的人,即便人能完全擺脫動物性,但在社會的人那里,這些動物性已經社會化,即打上社會性的印記。這種社會性的人性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中是大不相同的。
毛澤東這樣認為:“‘人性論’。有沒有人性這種東西?當然有的。但是只有具體的人性,沒有抽象的人性。在階級社會里就是只有帶著階級性的人性,而沒有什么超越階級的人性。我們主張無產階級的人性,人民大眾的人性,而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則主張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的人性,不過他們口頭上不這樣說,卻說成為唯一的人性。有些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所鼓吹的人性,也是脫離人民大眾或者反對人民大眾的,他們的所謂人性實質上不過是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因此在他們眼中,無產階級的人性就不合乎人性。”[2]人性是具體的且帶有階級性的,這種階級就體現在人的愛憎立場上。敢愛,敢恨,愛什么,恨什么,都是清楚的。“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們不能愛敵人,不能愛社會的丑惡現象,我們的目的是消滅這些東西。”[3]毛澤東所倡導的人性是“無產階級的人性,人民大眾的人性”,具備這種人性要求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純粹的人”。所以,愛憎分明的立場是做人的起碼準則,也是人性純粹與否的標志,是人格的最基本要求。周恩來在給雷鋒的四句題詞中就有“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這么一條。不做到這一點,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起碼要求就達不到。同時還要指出的是“對人民的愛,對敵人的恨”也是一個人“為人民服務”的情感基礎。
二,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說:“有一幅對子,是替這種人畫像的。那對子說: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是給那些搖唇鼓腮、夸夸其談、嘩眾取寵、徒有虛名人畫的像。這類人是毛澤東無情嘲諷的人。他們的作風“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他們同另一類“鬧名譽,鬧地位,鬧出風頭”,沾染了“資產階級政黨的庸俗作風”的人一樣,均是一幫不正派的人,他們的作風也是低級庸俗的作風。針對這邦人的作風,毛澤東極力提倡做老實人。老老實實做事,老老實實求知。他說:“我想,我們應該是老老實實地辦事;在世界上要辦成幾件事,沒有老老實實態度是根本不行的。什么是老實的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是老實人,科學家是老實人。什么人是不老實的人?托洛茨基、布哈林、陳獨秀、張國燾是大不老實的人,為個人利益為局部利益鬧獨立性的人也是不老實的人。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學態度辦事的人,自以為得計,自以為很聰明,其實卻是最愚蠢的,都是沒有好結果的。”[4]只有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才是審慎而不虛偽庸俗的做人態度。有了這種態度,才能求得真知,才能事有所成,“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識里手’,有了道聽途說的一知半解,便自封為‘天下第一’,適足見其不自量而已。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決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度”。[5]“我們必須克服困難,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我們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不管什么人)學經濟工作。拜他們做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裝懂。不要擺官僚架子。鉆進去,幾個月,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總可以學會的。”[6]學習求知的態度取決于做人做事的態度,做人能老老實實,求知也會誠實謙遜。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做老實人、做老實事、求得真知的過程,即做中學、學中做的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所以克服低級庸俗的做人態度,應該是一個人的人格不斷完善的重要前提條件。
三,有道德的人
一個有道德的人,即是一個有德性的、正直的人。人的德性的最基本內容,即一個人的自尊、自信、自強的品質。自尊是一個人做人的尊嚴,人格的基礎,它是有明確目標指向的道德情感。保持自尊就堅持了正直的品格,并使一個人出于對正義的純潔的愛忱,表現出對邪惡的憤慨和對非正義的毫不留情的反抗。它驅動人們在品德上、人格上力求上進。毛澤東最欣賞并推崇的就是那些正氣凜然的有骨氣的民族英雄,如魯迅、朱自清、聞一多等。他曾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熱情地贊揚聞一多的“拍案而起”和朱自清的餓死不領“嗟來之食”。他說:“美國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灑了些救濟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彎腰拾起來。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嗟來之食,吃下去腰子要痛的。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冷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自尊即可以保持氣節,保持“浩然正氣”,使人頂天而立地,不怕壓力,不畏淫威,不懼困難,樹立做人的充分自信心。毛澤東這樣說:“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老子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自信心是一個人既有做正直的人的勇氣,并且可以鞏固人的自尊心。當然,鞏固自信心、強化自信心僅有自尊還不行,還要通過自強的精神,即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強大起來。毛澤東堅信:“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問奇跡也可以造出來。”[7]他所倡導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倡導的“愚公移山”的精神,都可以看作是強化人的自強意識。這些精神透露出毛澤東那特有的大無畏的樂觀主義人生態度。
當然,一個有道德的人不僅只具備自尊、自信和自強品質就足夠了,他還應是一個有能力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并有自律意識的人,是一個有內在道德信念的人。這都取決于人的自我道德意識。而自尊、自信和自強意識是人的自我道德意識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
四,有益于人民的人
有益于人民即為人民服務,這一思想是毛澤東一生的一貫主張,人民是偉大的,個人是寓于人民之中的,個人只有投入到人民群眾中才會有創造力,所以,個人是不能脫離人民群眾的。毛澤東說:“‘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8]所以要相信人民、相信群眾。1949年5月1日,毛澤東到頤和園拜訪著名詩人柳亞子先生時,柳亞子曾激動地說:“共產黨偉大!毛主席偉大!人民解放軍偉大!”而毛澤東則說:“我們都是老朋友,互相都了解,不要夸獎了,那樣就不好相處了。人民偉大,包括你也包括我。”[9]任何人只有充分相信群眾,才可能盡心去關心群眾,為群眾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做到這些才以稱得起是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澤東說:“既然必須和新的群眾的時代相結合,就必須徹底解決個人和群眾的關系問題。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知識分子要和群眾結合,要為群眾服務,需要一個互相認識的過程。”[10]
那么,怎樣去關心群眾、為人民服務呢?那就要少說空話,多辦實事,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毛澤東分別于1942年和1945年兩次題詞曰:“深入群眾,不尚空談”,“實事求是,力戒空談。”[11]足見他反對空談的決心和一貫堅持的處世原則。他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說:“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如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們呢?小孩子要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么辦法呢?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又說:“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那末,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真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也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這種助人為樂、為民服務的精神,體現了人格境界的不斷升華,白求恩、張思德、雷鋒、焦裕祿都是這類人格的典范。毛澤東曾于1937年1月30日寫給徐特立的60壽辰賀信中,一面頌徐老的心系群眾的責任心,一而批評那些只為自己打算的自私自利的人。他說:“你是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說的與手里做的,而在有些人他們心之某一角落,卻不免藏著一些骯骯臟臟的東西。你是任何時候都是同群眾在一塊的,而在有些人卻似乎以脫離群眾為快樂。”“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卻是出風頭第一,休息第一,與自己第一,你總是揀難事做,從來也不躲避責任,而有些人則只愿意揀輕松事做,遇到擔當責任的關頭就躲避了。所有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繼續學習你的,也愿意全黨同志學習你的。”[12]徐特立的人格是高尚的,也是毛澤東所極力倡導的人格境界。這種境界的實現是與個人主義自私自利之心斗爭的結果。
五,高尚的人
這是人格的最高境界,它是在前幾種境界基礎上的人格超越和人格升華。這種超越和升華的標志就在于置個人利益甚至個人生命于度外,而以他人與民族利益為自己的生活實踐的起點與生命的最后歸宿。具體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一)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這樣說:“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精神的重要特征,即把有限的生命全部投入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了。在戰爭年代需要這種精神,在和平建設年代仍需要這種精神,雷鋒、焦裕祿就是后一時期的人格典范。毛澤東號召人們向白求恩學習、向雷鋒學習的指導思想都在于用這種精神改造人們的思想,喚發人們的精神、重塑群體人格。
(二)為人民的利益勇于自我犧牲。毛澤東聽到白求恩犧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在延安各界舉行的追悼會上,他親筆寫了這樣的挽詞:“學習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他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12]毛澤東對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勇于犧牲的烈士是極其崇敬的,他曾這樣悲痛地寫道:“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理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14]只要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毛澤東在為紀念普通戰士張思德而寫的《為人民服務》一文中,對死的意義和價值作了十分精辟的闡述:“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司馬遷的說過,一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命,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為人民利益而死,雖死猶榮。他在1957年為劉胡蘭烈士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樣的死具有永恒的崇高價值。死的價值就是生的價值,死的輕與重即是人格的渺小與崇高的重要標志。毛澤東多次重申共產黨員應最富于犧牲精神。他在《愚公移山》一文中說:“我們宣傳大會的路線,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他要求全黨和全國人民,尤其是黨的干部與黨員,不僅要有不怕困難的信心,還要富于犧牲精神,才能完成偉大的事業,為人民利益而死,為革命事業而死,為大眾幸福而死,雖死亦猶生。這樣的死即徹底地完成了人格向崇高境界的升華。
縱觀毛澤東的革命實踐歷程和人生奮斗歷程,可以說,他的人格是無私坦蕩的,是實現了人生自我超越的。他完成了泰戈爾所說的人類靈魂之旅即“從法則至愛,從戒律到解脫,從道德階段到精神階段”的升華,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獻給了革命事業,獻給了人民的事業。我們同樣可以用他紀念白求恩的話來評價他:“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原文出處】淮北煤師院學報:社科版
【原刊期號】199801
【原刊頁號】32~35
【分 類 號】A2
【分 類 名】毛澤東思想研究
【復印期號】199806
【 標 題】毛澤東人格境界思想初探
【 作 者】高淮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