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災難中的冷峻反思
田忠國
2008年的中國,經歷了兩場重大災難,一場是自然災難,另一場是經濟災難。經濟災難的源頭雖然在美國,但也是中國經濟機制的必然結果,只是美國的金融危機,加快了中國經濟危機的來臨速度而已。在這種雙重災難下,中國草根派(民眾)和中國左派沖破了自由主義者設下的“不爭論”思想禁忌,用深隧的思想之光和自由擴展的智慧,在燭照中國歷史的同時,更把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理想,伸向遙遠的未來。
一、毛澤東晚年是正確的
一般情況,主流觀點認為,毛澤東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是,經過實踐檢驗,毛澤東晚年不僅沒有犯錯誤,而且其目光所到之處的所思所想,洞悉了社會的整個發展變遷過程。預測未來就是認識人性本質的過程,因為,社會發展是由人性的本質和價值選擇所決定的。我為什么這樣說呢?“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三字經”開頭的幾個字,而后又說,“性相近,習相遠。”所謂習,既有其階級屬性的一面,也有社會環境因素,但最終決定一個人價值選擇的是其階級本性。當然,也有超越階級本性,做出新的價值選擇的例外,但那需要超凡的理性和智慧,洞悉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但那樣的智者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畢竟少之又少。
人們重新認識毛澤東,就是重新認識中國的歷史,重新選擇中國的發展道路,重新思考中國的未來。當然,這都是平民百姓的選擇。
平民百姓的價值選擇,當形成最高權力的權力意志的時候,就形成了國家意志。但是,如果國家的權力意志與民眾意志相背離,如果在短時間內尚不會造成多大損失,但若時間長了,得不到修正,其結果可想而知。有人認為我是個列寧主義者,其實我不是,因為,我對列寧的著作知之甚少,但我是個平民主義者,也就是毛主義者,站在平民的立場、觀點,凡是對國家和民眾有用的思想觀點,我個人認為都值得學習,凡是有損于民眾和國家利益的,我都堅決反對。
那么,從毛澤東晚年是正確的這一觀點出發,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這個成就的取得,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是由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奠定的基礎,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毛澤東創造的基礎,就不可能有人口紅利。而沒有人口紅利,何來的巨大成就?
二、當前的失誤是取消了人民民主的動態糾錯機制
人民民主是一種動態糾錯機制,是毛澤東留給我們最大的遺產,也是留給世界的最大一筆遺產。但是,我們卻錯誤的認為,那筆偉大的遺產卻是錯誤的,一紙紅頭文件給槍斃了。由此可知,改革的向往沒有錯,但改革的立足點錯了,因為,沒有人民民主的動態糾錯機制,改革的成果就會成為少數人自由掠奪的產物。當然,在民主實踐的過程,民主實踐還不規范,缺少動態有序的制度規則,但這并不能成為否定人民民主的動態糾錯機制的理由。
社會動態變化的過程,就是一個動態調整,適應社會客觀規律變化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說,改革并沒有錯,但問題是,這個改革是適應了社會客觀規律發展變化,還是違背了客觀規律?就目前的情況看,比如說官民對立,社會沖突頻發,社會失去了動態糾錯機制,這些現象就不能說我們的改革是成功的。
三、開放是必要的,但前提是為了國家更好的發展
改革是必須的,開放也是必要的,但是,怎么改革,為誰改革,怎么開放,為誰開放?也是需要深思的。不僅需要深思,更需要牢牢的把握改革開放的大方向。我之所以說改革開放是必須的,因為,世界上不存在固定正確的發展模式,更不應該固化錯誤的發展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好,開放也罷,其目標只能有一個,不是所謂的極端市場化、私有化,而是為了全國民眾的利益和國家的強大,離開這個目標,就不能說是正確的,起碼可以說是不完全正確的。改革的種種失誤歸根結底是破外瓦解原有社會主義好的制度與文化,盲目引入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文化的造成的。高尚全吳敬璉等把改革開放定性為極端的市場化、私有化,即資本主義化,誰反對這種資本主義改革就給誰扣上“反改革”的帽子。這些“蔣介石余孽”必須清理。
四、中國經濟危機是制度機制的必然,還是偶然現象?
中國經濟危機是制度機制的必然,還是偶然現象?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沉重的想起了一首歌,一首叫作“我們走在社會主義金光大道上”的歌。我之所以想起了這首歌,就是橫亙在我面前的重大問題是:我們還是社會主義國家么?當然,我說的是實際上的,而不是文件中的。但實質上,我們一波又一波的經濟波動,早就證明我們不是社會主義國家了。也就是說,我們的經濟問題,是制度機制的必然,而非偶然現象。在災難重重面前,中國人民有一個共同向往:中國崛起。但怎么崛起,向左轉還是朝右行?這個問題,確實更值得人們共同思考。
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