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棚效應”---重慶家樂福發生的踩踏事件的本質
重慶家樂福踩踏事件與中國歷史上賑災中的“粥棚效應”
重慶家樂福發生的踩踏事件,首先讓我們聯想到的是中國賑災史中的“粥棚效應”
何謂“粥棚效應”?
在中國歷史上,一旦某些地區發生災荒饑謹,官府和豪門為維護社會的穩定,往往會采取一些賑災舉措。
古之賑災之道有三:即施粥、賑濟、平糶。
施粥:就是由官府或豪門搭棚架鍋建粥廠,向饑民供應低質量的流體食物---粥。但往往粥少饑眾,經常發生饑民、爭搶、擁擠、踩踏。據《淮海晚報》<清末淮陰水患>(http://www.huaian.org/news/2006-4/2006410214221.htm)一文提供了清末1906年水災連年蘇北懷安城景象:
“災民餐風宿露,日曬雨淋,面為菜色,骨瘦如柴,衣衫襤褸,見之令人心酸。清江浦浦惠粥廠前每日聚集萬人,二月間,一孕婦領粥被擠流產,幾至喪命。四月,河北路西首海神廟口,開售豆餅,購者頗眾,有一10余歲女孩于人叢中被擠倒,眾人踩踏,竟至肝腸盡出。”
賑濟:即向四鄉災民放糧發款。因發放救濟物品而引起爭搶、擁擠、踩踏的現象,不但中國賑災史屢見不鮮,而且當今世界也時有發生。2005年,印度南部發生地震,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金奈市一個賑災中心發生踩踏事件,造成6人死亡,10人受傷。
據說,當天凌晨4時30分左右,300多災民集中在當地一個賑災中心門口。泰米爾納德邦政府準備給每個受洪水影響的家庭提供10公斤大米和2000盧比現金(約合44美元)援助。 在賑災中心開門后,人群開始推擠,爭奪救災物資,結果造成踩踏。《人民網.新聞中心》(http://www.022net.com/2005/11-7/424854173280830.html)
平糶:糶(tiào)是出售糧食,平糶就是以低于市場價的“平價”出售糧食。和上面兩種措施一樣,平糶也同樣可以引起爭搶、擁擠、踩踏?!肚迥┗搓幩肌芬晃妮d:
“六月,(懷安)西大街豐濟倉積谷出售,米每石6元,雜糧3元,搶購者擁擠不堪,致一死一傷。街頭插草標出賣兒童者比比皆是,中青年災民,往往于鬧市搶奪食物。最慘者為老人,有一老者傴僂而行,至西大街南巷附近,為石所絆,隨即暈倒,蘇醒后竟問起兒子病得怎樣,后又處于昏迷狀態,五日湯水不進。春夏之交,天時或寒或熱,疾病叢生,雖經地方捐款,在玉皇閣設立療病所,無奈患者久饑兼病,頗不易痊愈,每日死者達二三十人。有一家六口人,在半月之內先后病亡?!?
我們把以上種種因賑災引起的爭搶、擁擠、踩踏現象統稱為“粥棚效應”。
顯然,“粥棚效應”發生是因為食物供求矛盾激烈。
在以上列舉的三種案例中,我們發現重慶家樂福發生的踩踏事件與1906年的“淮安平糶”事件最為相似,發生的原因都是因為爭購低于市場價的食物;所不同的是淮安發生了災荒,而重慶沒有發生。
和印度賑濟地震的事件相比,印度的災民是為了完全免費得到相當于350--400元人民幣的食物和資金,而且不需要任何投資;重慶的市民則是為了得到20元左右的優惠,而且還需要80元左右的投資。
綜合以上,與印度死亡的6名災民相比,重慶的3名遇難市民的命顯得賤了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