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日報》刊發了《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一文,披露了一些高校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傳授知識時隨意抹黑現實,甚至丑化歷史的現象,引起了網民和教育界的熱議。實際上,與之聯系最緊密的還是如何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提高該課程在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思政課教師常常面臨著如何認識和解釋理論與實踐中的難點和熱點的問題,因此與教學需求相比,目前高校思政課的確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不相適應的地方。那么,高校思政課教師如何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呢?
1、認清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復雜性,解決好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與復雜多變的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實現在教材教法上由照本宣科型向解疑釋惑轉換
當前,世界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西方敵對勢力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國內,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都發生重大變化。這些復雜、多變的趨勢和形勢,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較高要求。從思政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盡管是全國統編且不斷修訂,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于社會的急劇發展,造成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落差。高校部分思政課教師由于自身理論功底不足,在課堂上照本宣科,面對現實中理論熱點和難點問題,不能給學生一個有說服力的答案,導致思政課解疑釋惑性不強。因此,思政課教師迫切需要改變單純的課程執行者角色,不斷增強課程參與意識、效果意識,努力做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實現由遵從型向創造型教師轉換。
一是對當代社會思潮展開深入的分析。思政課教師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深厚的學術功底,研究并掌握作為西方社會意識表達形式的當代西方的各種社會思潮,分析其思想產生的現實背景及局限性,并對當代西方思潮始終保持清醒的批判性。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各種西方理論,幫助學生認識到,西方意識形態不但從總體上與馬克思主義背道而馳,而且也不適合中國的現實國情,更不利于推動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二是要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大學生是生活于當下現實生活中的年輕人,隨著社會的巨大變化,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心理特征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去熟悉和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為此,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摸清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認識程度和思想變化脈絡,從而為課堂教學的有的放矢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是力求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幫助學生解答與社會現實緊密聯系的諸種理論困惑。思政課教師聯系實際時,既要分析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改革的成功之處,又要講清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及存在的種種困難和問題,激發大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實現美麗富強民主和諧中國夢的決心。面對學生關于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中社會上出現的貪污腐敗、貧富差距等困惑時,要引導他們分析這些現象的深層原因及解決途徑,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改革的復雜性、曲折性和所面臨的多變的國際環境。
2、明確思政課的課程性質,正確處理好政治性與學術性的關系,真正使思政課成為培養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確立社會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高校思政課備受關注,國家在教學、教材、政策、經費等方面均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這無疑凸顯了思政課功能的重要性。思政課是政治性與學術性有機統一的課程,深邃的思想性和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是該課程最顯著的特性。作為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歷史發展的趨勢的思想政治理論不僅具有政治性,而且具有學術性。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出現了有的教師重課程的政治性而忽視教學的科學性,有的則重學術性輕視課程的政治性的現象,因此使課程難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改進。
首先,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科學定位。從課程功能來看,要改變長期以來思政課過分灌輸的現狀,明確思政課要把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同時進行,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引導,這就決定了該課必須有也應該有一種研究和探討的氣氛。但對課堂上教師傳播錯誤的思想主張不能聽之任之,一定要強調思政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旗幟鮮明地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并通過充分的研究和探討,培養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這也是思政課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特殊性之所在。
其次,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在當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中,由于較為普遍地存在著教學任務繁重與教師人數偏少的矛盾,因而不少任課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聯系實際地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不能很好地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也就更談不上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正確分析和解釋社會現實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了。因此對西方的憲政民主、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等理論熱點問題一般都采取回避的態度。當前,思政課教師一方面要積極通過參加崗位培訓、到企事業單位合作研究等方式深化對中國實際的了解,提升自己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另一方面,還要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特別是非思想政治專業的教師更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專業知識。
第三,加強科學研究和內外交流。從總體上看,不重視科學研究,缺乏對外交流和校內教師之間的交流,是現今高校思政課教師存在的普遍現象。思政課教師需要盡快從傳統的單純教書匠的思路里擺脫出來,增強教育科研意識,用科研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要通過積極參加學術會議、研討活動、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以及校內思政課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等提升思政課的整體水平和教學效果。
3、確立青年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解決思政課教學中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矛盾,實現在思政課教學上由權威型向對話型轉換
在以往的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往往過多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多以教師的權威主導模式為主,使課堂更多地成為教師展示個人知識和風采的舞臺,淡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為此,思政課教師應強化學生意識,著重于激發學生分析能力和學習興趣,尋求新型的對話教學模式,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起來,幫助大學生建構自身的價值和信息系統。
第一,滿懷關愛之情施教。作為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課程,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切實承擔起教育者的社會責任,在教學中滿懷對學生的真心關愛。要關愛、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要以真情、真誠去教育和影響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幫助學生解決最關心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使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人文關懷。
第二,積極尋求新的教學模式。當代大學生非常渴望生動鮮活的思政課課堂教學,因而,教師要改變教學中單一地對學生進行機械理論灌輸的模式,轉為服務學生成長和促進學生發展的“引渡人”角色的模式。思政課教師還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綜合運用問題探究、案例教學、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和手段,積極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調動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興趣和熱情。
第三,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多年來,由于受到經費、學時的限制,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常常被忽視。而思政課只有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其實效性。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課堂組織學生觀看教學影像視頻、開展課堂討論和辯論等活動動員學生參與教學,或者帶領學生走進農村、社區、廠礦和企業開展生產勞動、社會調查和勤工儉學,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和能力,進一步加深對國情和理論熱點問題的認識。
(作者單位:安慶師范學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