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網:中國北京24日綜合電)中國政府為爭奪網絡話語權,推動由政府主導的新媒體發展,分別專長于政治與金融的“澎湃新聞”與“前海傳媒”,最近先后上線。
最新由深圳市政府投資打造的新媒體“前海傳媒”23日揭牌成立,由中國著名傳媒人劉洲偉出任CEO。據悉“前海傳媒”以金融報道為主,與由上海當局投資的時政網站“澎湃新聞”,形成“一政一經”的網絡媒體平臺。
深圳市高層十分重視“前海傳媒”,深圳市長、副市長、前海管理局長都參加了揭牌儀式,規格很高。
劉洲偉曾任《南方周末》北京記者站副站長,是《21世紀經濟報道》創始人之一,曾任該報總編輯。
日前正式上線的“澎湃新聞”則是上海報業集團下屬時政新聞網,近月在網上頻頻“爆料”,立志成為中國第一時政品牌,由原《東方早報》總編輯邱兵擔任CEO。
“澎湃新聞”據說由中國政府投入數億元巨資,日前中央互網與信息安全辦公室主任魯煒亦前往視察。據悉上海還將會面對專業人士推出《上海觀察》和《界面》兩個新媒體項目。(原標題:中國政府爭話語權 一政一經網媒成立)
附文:澎湃新聞——南方系下的蛋
“出手不凡”的澎湃新聞
7月22日早上6點02分,澎湃新聞的官方微博@澎湃新聞 發布了第一條微博,宣布“澎湃新聞今天正式上線”,并附上《東方早報》總編、澎湃CEO邱兵親自撰寫的發刊詞《我心澎湃如昨》,大談新聞理想,這篇發刊詞在媒體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被不斷刷屏。
澎湃新聞網在上線之前已經做了大量的輿論宣傳,6月10日已經傳出澎湃新聞網測試上線的消息,澎湃新聞網業已悄然開始內容更新。
瀑布流、標簽——主要的頁面形式上澎湃新聞網只能算是抄襲新興的商業資訊網站虎嗅網,額外增加的是左側的問答系統,這大概就是澎湃新聞網自我宣傳的要“致力于問答式新聞與新聞追蹤功能的實踐”,同步上線的還有澎湃新聞的APP客戶端。僅僅有這些,在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實在算不上是什么創新。唯一能夠吸引眼球的是,“澎湃”項目的初期投資達3至4億元,項目團隊將會達到近400人。滌蕩開宣傳上的種種浮華和夸張,澎湃新聞的真實面目其實就是她自己的口號——“專注時政與思想的互聯網平臺”。澎湃新聞究竟要怎樣“澎湃”“理想”,容筆者一一道來。
澎湃新聞的主要政治傾向
澎湃新聞網自6月中開始內容更新以后,涉足了近期好幾件重大敏感話題,“中南海”、“打虎記”、“一號專案”均是其熱門標簽。新浪網等門戶網站在轉載時在其正文中直接注明來源“澎湃新聞網”,并給出原文鏈接,這種推廣的力度以往并不常見。
澎湃新聞雖是剛剛上線,但其政治傾向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
澎湃新聞的社論
《三論司法改革http://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1299》一文直斥:“司法領域的這些積弊,與黨政權力干預司法有關,也和中國法律體系中律師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有關”。反對黨領導司法,鼓吹司法獨立。
《陳光標的負面效應http://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3029》一文指責陳光標敗壞了中國的國際形象:“當慈善被涂抹上濃重的意識形態油彩,成為踐踏弱勢群體的尊嚴,以及暴富者獲得心理按摩的工具時,理當道德形象偉岸的慈善家陳光標,已經卑瑣不堪,自我小丑化了。”陳光標高調慈善的行為未必多么正確,但跑到表面光鮮的美國高調行善、接濟美國窮人,陳光標更多地是破壞了美國的中國形象,這也是南方系熱衷于輿論圍剿、丑化陳光標的原因,這一點上澎湃新聞也是不甘人后。
《吳英刑期與周小川時間表http://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5451》一文的指出“吳英的命運發生轉折,由死轉生,被視為改革的序幕……吳英及其親屬堅持她無罪,許多法律界和金融界人士也這樣認為。吳英的故事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它始終反映出,金融改革是何等迫切。”吳英案本是一件普通的經濟犯罪刑事案件,而以南方系為首的主流媒體和鼓吹新自由主義的主流經濟學家卻借給吳英翻案,指責中國的金融體制,為金融自由化張目。澎湃新聞以社論表態,立場鮮明不過。
《限購當廢http://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6045》一文的指“限購政策作為一種行政手段去干預市場,只會扭曲市場,而其所承載的政策目的難以達成……隨著樓市降溫,調控壓力銳減,現在確實是放開限購政策的一個時機,最好讓限購政策從此退出歷史舞臺。”房地產泡沫已經嚴重危及中國經濟安全,在這個當口鼓吹永久廢棄限購,澎湃新聞完全是站在房地產商和投機住房的富人立場。
楊小凱專題
楊小凱是哈耶克的忠實信徒,新自由主義的代表性人物,給這樣一個人設立專題,其立場是再明白不過了。不僅如此,澎湃新聞還拉出張維迎、朱學勤、張曙光等極端新自由主義和憲政派頭面人物來紀念楊小凱,很明顯是要爭當自由派的頭把“金喇叭”。
《制度興國http://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643》這篇社論鼓吹中國僅僅在經濟上搞新自由主義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政治體制改革,“中國雖然通過模仿先進技術獲得了經濟上的快速增長,但是由于中國并沒有同時模仿相應的政制,中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將會得而復失。”楊小凱的政治改革就是要中國改旗易幟,搞西方資產階級憲政民主那一套。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專題糾集了哪些新自由主義的代表性人物的文章,從一個側面也能反映出澎湃的號召力和能量:
朱學勤:小凱的囑托與我的交待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627_1
一直到現在小凱最重要的經濟學之外的著作,在中國大陸沒有出版,我覺得很對不起小凱。我覺得亡友傳給我手里的這團火,我還沒有把他變成現實,這是今天我們有心紀念小凱的時候,我覺得終生遺憾,對不起小凱的地方。
季衛東:今天又回到了“中國向何處去”的時刻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859_1
我們看到一個矛盾的現象,一方面,中國走向法治,我們看到了希望,另一方面,腐敗,也就是用小凱的話說,中國腐敗到了這個程度,真的能夠實現法治嗎?
張永生:小凱一生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853_1
小凱關心的第三個問題,就是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
黃有光:十年后回顧楊小凱的貢獻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598_1
像小凱這樣的天才,為什么對很顯然的市場失誤完全視若無睹,甚至否定外部性的概念。我認為至少一大半原因是十年冤獄使他心理失衡。
趙紅軍:經濟思想史視角的楊小凱經濟思想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662_1
在紀念楊小凱逝世十周年之際,經濟學家所能做的最好紀念恐怕不是別的,而是怎樣總結和概括楊小凱經濟思想的貢獻。
張維迎:創新要靠企業家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681_1
我1982年認識小凱,當時在西安開全國計量經濟學會,他在會上講了他的分工理論,這個給我印象很深。
張曙光:中國的市場經濟是扭曲的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645_1
新古典(經濟學)確實發展了交易和市場的東西,而把分工理論丟了。小凱重新發現,確實給我們留下了很重要的精神遺產和理論思想,值得我們沿著這個方向去做。
歷史終結之后
“歷史終結之后”這個專題在美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日落西山的今天為福山的“歷史終結論”辯護,認為“民主仍是歷史終結者”,并且在專題里面重點推廣有民運背景的女公知劉瑜的文章《重新帶回國家——重讀福山》為福山辯護(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266_1,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5430_1)劉瑜是清華大學政治系教師,網絡寫手,微博上人稱民主女神,她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政治學的博士導師之一黎安友,直接組織并參與流亡美國的中國民運的各項活動,劉瑜本人也接受過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即第二中情局)的培訓資助。
麥當勞使用過期肉
《“沒被查出來吧是幸運,查出來了吧卻讓人更失望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7197》這篇文章借所謂上海市民的口吻為外國企業免責,指洋快餐來到了中國才出問題。短短的幾百字的報道中,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內容:“反正在中國這個地方什么東西都不是surprise(驚喜),只要吃不死人都可以接受”,“為什么很多國外的產品來了中國就要所謂的本土化了。”“老百姓對一些洋快餐可能還是認可度太高了,雖然有一兩次丑聞,但老百姓還是會去吃。”澎湃新聞對中國丑化之惡毒、對美國甜菊之可恥簡直令人發指。洋快餐的質量問題在西方也是普遍存在的,紀錄片《食品公司》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下食品業巨頭壟斷食品供應之后,食品安全觸目驚心的現狀,以馬肉混充牛肉、加工過期面包等報道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并不鮮見。
林治波調任蘭大新聞學院院長
《蘭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風波之后,林治波又與曹林“互掐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6956》一文表面是公正的輿論報道,實際上卻揀出林治波在微博上反擊右派造謠“餓死三千萬的事件,試圖丑化林治波,公開地與曹林等公知站在一個陣營。
以上摘編的內容只是澎湃新聞的冰山一角,畢竟澎湃是一個三四百人的龐大機構在編寫有觀點的深度報道,短時間內便可批量生產“異見”聲音,這相當于是在網絡上批量復制N個《南方周末》。類似《圖集:跪”在中國,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將在何時下跪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7275》這樣打擦邊球的文章更多,讀后使每個人五味雜陳,對于分辨力不強的網友,無疑是在潛移默化地消解民族、國家認同。
網絡版的《南方周末》——這恐怕才是澎湃新聞的真實價值所在。而《南方周末》自身沒有趕上網絡新媒體的快車,自己辦一家大型網站,用南方系內部人士的話,那可能是“體制原因”。
從《東方早報》到澎湃新聞——南方系開枝散葉
簡單了解了澎湃新聞的觀點立場,大家可能更關心澎湃新聞究竟是什么來頭。
根據公開的媒體報道,“澎湃新聞”是上海報業集團改革后公布的第一個成果,是從屬于上海《東方早報》的新媒體項目。
羅昌平在《東方早報開始“澎湃”http://zhenhua.163.com/14/0219/09/9LEH8PLT000464E2.html》一文中介紹了《東方早報》總編邱兵推出澎湃新聞的原因:【必須面對報業寒冬期的挑戰,收入下降與成本上升,成為一大矛盾。更關鍵的是,原來的讀者正在網絡移民,需要爭取的未來的讀者都是網絡原住民。……東方早報目前的廣告年收入突破3億元,其中2012年贏利1000多萬元,2013年跌破這一整數,仍有不錯的盈余。……在做2014年預算時,廣告中心給出了預計下滑15%的數據。……這個預計過于樂觀,即使以此推算,也已經突破了盈虧平衡點】顯然,推出“澎湃新聞”首先是為了扭轉互聯網時代《東方早報》虧損的局面,爭取網絡原住民。
按照邱兵的描述,澎湃新聞基本上是抽調《東方早報》的班底,因此,要了解澎湃新聞的背景,首先還是需要了解一下《東方早報》的背景。
據外媒報道,2012年7月,《東方早報》社長陸炎被免職,副主編孫鑒亦被停職,而當時的總編邱兵因為在黨校學校躲過了處分。“上海市委宣傳部將派出兩名‘高審’,對《東方早報》未來幾個月的版面進行直接審查。”據《東方早報》社內部的消息,該報被整肅,直接起因是5月份,東方早報報發表該報記者王道軍對知名經濟學家、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的專訪,題為《民企本就有權進入所有市場》,該報道鼓吹極端政治體制改革。公知自己猜測,《東方早報》被整肅不全是因為這篇報道,而是與其一貫的政治立場有很大關系。
《東方早報》2003年5月28日在上海創刊,當時是由文匯新民報業集團、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和上海某財團出資的國內首份合資綜合類日報,文匯報老人邱兵當時出任《東方早報》副總編,社長兼總編由原《21世紀經濟報道》主編沈灝出任,《東方早報》的中高層絕大部分來自南方報系。后來因為某些原因,南方報業與文新報業的合作終止,沈灝重新南下主持《21世紀經濟報道》,但這次合作奠定了《東方早報》的主要人員構成: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環球報道、經濟觀察報、南方周末(參閱:中文百科在線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147820)。這種情況與《新京報》非常類似:與文新報業的合作失敗以后,南方報業轉而北上,與光明日報社等合作創辦了今天的《新京報》,南都老人程益中兼任總編,盡管后來因為特殊原因,南方報業又撤出了《新京報》,但《新京報》的人員構成大部分也是來自南方報系。因而,《新京報》、《東方早報》都可謂是南方報系開枝散葉的結果。
這里特別一提的是給《東方早報》輸送人才的《21世紀環球報道》。環球報道是南方報業集團下的子報系——21世紀報系2002年創辦的一份報紙,其觀點立場也是非常鮮明,2003年3月初因為刊登了一篇名為《本報專訪毛澤東秘書李銳:我的建議,老中青普遍贊成》的稿子,于當年3月兩會后被停刊整頓。據石扉客撰文回憶,南方報系自己人都覺得這篇報道很出格:【上海站負責人金仲偉(后來出任《東方早報》副總編)說,這期報紙出來后,和他住在一個小區里的朱學勤先生連夜來敲門,說這樣搞不行,太猛了,馬上會死掉。《戰略與管理》雜志執行主編黃鐘兄打電話來說,不要太張狂了,估計他們現在是忙著權力分配,無暇顧及你們而已。兩會一結束,馬上就要打屁股了。……據王永治的回憶,其實這組報道他本人的初稿和經編輯改定、連清川和李戎定版的擬見報標題,原是《黨不能搞“一把手”說了算》。分管社委江藝平認為內容已經很敏感,標題應該平衡一下,就改成后來見報版的《我的建議,老中青三代普遍贊成》。】
由此分析,從東方早報到澎湃新聞,正是作為媒體界“黃埔軍校”的南方報系向上海滲透的結果。
當“理想主義”遇上資本
澎湃新聞網正式上線的當口,經濟觀察網張昊撰文《澎湃的出現意味著什么》,開篇便是飽含深情的一句“澎湃帶著滿滿的理想主義上線了”,這句恭維之言顯然是浸透著深受南方報系影響的中國主流輿論界對澎湃新聞的期許。邱兵自己撰寫的澎湃新聞發刊詞,也是滿滿地浸透著“新聞理想”的色彩。
當年,《南方周末》大轉型,又何嘗不是扛著理想主義招牌?1995年以前的《南方周末》作為《南方日報》的副刊,其定位是一個“為中國改革最前沿陣地廣東的改革開放搖旗吶喊,介紹廣東開放新情況、新經驗,這才是全國最關注的。第二個就是啟蒙。”《南方周末》一開始只是摘編一些八卦娛樂新聞,“把香港和臺灣的歌星都介紹進來”,作為開放中國和啟蒙中國的敲門磚。接著步步深入,介入時政話題。1995年之后,一群自稱為“雅典公民”的年輕新聞工作者逐漸聚集到《南方周末》,開始了深度原創報道的創作,他們自詡“以憲政精神為基座、公理道義為立柱,并用悲天憫人的情懷俯瞰和關照著人世間發生的一切”。至少在早期的《南方周末》,這些話不全是自詡,也帶著一絲真誠。然而,從左方時代開始,《南方周末》的定位就很明確,即與“解放前的報紙和香港的一些報紙”接軌,并最終將新中國復辟成舊中國。赤裸裸依附在西方資本和國內新生資本身上顛覆中國,南方系員工為謀求個人名利可謂無惡不作,所謂的“悲天憫人”,僅僅是一層妓者的遮羞布,聲勢再浩大,也不過妓者的牌坊。
《南方周末》的轉型期,中國經濟改革進行了近20年,資本主義和市場大潮席卷了整個中國大地,腐敗、官商勾結、貧富分化,各種假惡丑逐漸充斥著整個社會,右派知識分子大翻身、胡趙式的亂改革已經造成了意識形態領域的極度混亂,西化思想、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泛濫。在這種背景下,這群聚集到《南方周末》的知識分子因為受西化思潮深刻影響,一直南轅北轍地給中國開相反方向的藥方。實際上南方系開出的經濟新自由主義、國企私有化、教育醫療住房市場化、政治改革讓資本家當權等改革藥方,本身就是中國社會陰暗面的根源。
當《南方周末》有聲有色之后,那些因改革暴富希望中國改旗易幟、自己永享富貴的新生資產階級,那些意圖顛覆中國的西方敵對勢力,便向這批“理想主義者”伸出了橄欖枝,學位、名譽、地位,更不用說金錢。于是他們可以張揚他們的理想,占領、開辟一個個新的輿論平臺,同時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新生資產階級和西方敵對勢力的“內部”同盟。今天的南方系同樣在報道中國的苦難,可這些報道看不到絲毫的同情,看到的卻只有消費——消費窮人的苦難,成就他們的“新聞夢想”。
“理想主義”本來是個好詞,可它一旦與資本勾搭上,就可能變成害人害己的毒藥,最終成為虛偽的面具。而今的邱兵攜帶著他的澎湃新聞,也毫不猶豫地帶上了這頂面具。在當今中國,南方系及其宣傳的經濟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憲政民主等思潮已經臭不可聞。邱兵及其澎湃新聞深知這一點,在公開場合極力撇清與自由主義陣營的關系,以蒙蔽國有資本的投資。然而網站剛剛上線,推出的社論、專題、文章的腔調,結果比南方系還南方系,真可謂“麒麟肚下露馬腳”。究竟哪個魚兒會上鉤?南方系分支澎湃新聞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