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輿情幻影 是民意還是民粹主義?
——對當前日本社會輿情分析的錯覺
日本安倍政府圖謀把自衛隊改成國防軍,否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有媒體認為,安倍有民意壯膽,70%以上的支持率讓安倍右翼之心騷動起來。還有媒體斷言:“安倍晉三上臺后在國際上遭到批判,在日本國內的民意支持率卻很高。”這些媒體混淆了民粹主義與民意、極端民族主義與全民意志的界限,勾勒的是一幅迷離詭異的日本輿情幻影。
媒體的輿情誤導:眾意=民意
輿情分析主要是分清社會存在幾種輿論,各種輿論是什么性質,它們的主張是什么;透視民意測驗的數據,對社會輿論的演變及其后果作出判斷。有些媒體對當前日本輿情的分析和報道,渾然陷入日本的輿論盲區,把民意和眾意混為一談,不能不產生輿情誤導。
眾意是指縣區及其更大社會空間中25%-60%以下的人數所持有的一致意見,在一定社會空間總是同時有兩種以上的眾意。而民意則是更大社會空間中60%-70%以上人數的一致意見,即大多數人的意見,對某個社會問題只能有一種民意。
當前日本社會正處于各種輿論沖突的爆炸期,無論對修改憲法第九條、參拜靖國神社,還是對釣魚島、慰安婦和美化侵略歷史等問題,都存在尖銳的意見對立。大體有三種輿論:一、右翼勢力的輿論,意見堅定的人數約350萬,即使高估支持他們意見的人數達到3000萬,在日本1.2億多總人口中也不過占30%的比例。二、抵制右翼立場的輿論,總人數遠遠超過3000萬。三、處于中間狀態的輿論,即處于“失語”形態的“沉默的一群”,多是暗中抵制右翼輿論的人,在公開場合不表達自己的看法。不言而喻,日本大多數人不贊成右翼輿論,右翼輿論只能是一種眾意,不能與民意混為一談。
民意又稱公意、民心,是全民中大多數人關于公共問題和公共利益的一致意見,體現為人民的整體意志,具有最大的強度。公意是正確的“合適的意見”,而眾意既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以安倍、麻生集團為代表的日本極右輿論,作為復活軍國主義的一種眾意,體現的是皇權史觀和民族霸權主義,妄圖再度發動對外侵略,這同日本的民意水火不容。
今天,在日本經常可以看到標榜“尊皇”、“打倒國賊”的右翼與力主“反對參拜靖國神社”、“反對安保條約”的左翼輿論對峙的場面。2013年5月1日,東京約4.2萬人在代代木公園舉行日本全國工會總聯合會集會,反對修憲。日本富士電視臺稱,修憲話題不僅在日本各黨之間激烈爭論,在日本民間非議也很強烈。日本《讀賣新聞》曾發表評論認為,盡管極右勢力標榜自己是愛國者,但日本民眾通常將其以害國者視之。某些媒體忽視日本社會輿論的對立和較量,對日本民意的現狀缺乏全面認識,對日本輿情的報道不能不產生錯覺。
民意是怎樣被歪曲的?
民意有時是個隱身人,你看不到民意,但誰都可以把它放在嘴邊,把自己的意見裝扮成民意。有人被這種假象蒙蔽,稱民意自古就是非理性的,西方一些輿情專家在分析某些民意測驗時常常責怪“民意腦瓜遲鈍,兩眼昏黑,優劣難分”。美國早期政治家漢密爾頓曾說:“人民是擾攘多變的,他們極少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但不容否定的事實是,許多民意測驗往往被某些陰謀家所利用,借助民意的嘴巴散布錯誤主張。這不是民意錯了,而是民意被踐踏、被歪曲,有些媒體則充當了歪曲民意的工具。
日本右翼勢力經常美化自己,制造民意擁戴的假象,實際他們以自己的謬見冒充民意。日本2013年5月以來的多次民調數據盡管調查方式有嚴重缺陷,得出的數據仍大體穩定,揭穿了安倍集團“受到民意支持”的畫皮。比如,2013年8月26日《日本經濟新聞》與東京電視臺聯合民調顯示,對安倍內閣的外交政策,肯定的民眾占53%。對安倍晉三有意允許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贊成者占32%、反對者占54%。數據表明,沒有一次民調得出安倍政權有65%以上的支持率,更談不上有穩定的70%以上的民意數據。須注意的是,這些民調訪問對象(樣本)數量較少,多用電話、街頭面訪的方式,很難達到“科學測驗”的質量要求。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民調偏重于對安倍內閣經濟政策的輿論調查,由于受當時經濟指標好轉的推動,民眾對貨幣寬松政策“有期待”,民意數據才出現大幅提升。就是說,支持率因“安倍經濟政策”而超過70%,不是對他有關“修憲”、釣魚島、慰安婦、侵略定義、否定村山談話、參拜靖國神社等一系列極右言論的支持。正如共同社稱,民眾對旨在擺脫通縮的經濟刺激措施“安倍經濟學”的期待感,使內閣支持率一度超過70%。日本右翼勢力及其媒體,把民意一度支持的安倍經濟政策吹捧為支持安倍極右的政治路線圖,是對民意的肆意歪曲。
民意測驗“用具有代表性的樣本來測量公眾態度”,是了解大范圍公眾意見的科學途徑。在媒體與民調機構的廣泛使用下,民意測驗已經成為國外政治生活中輿情分析的主要手段,但它也常常被誤用,借以篡改民意。它們通常采取下列手法歪曲民意:一、確定民意測驗的議題同它產生的空間和主體不相吻合:在哪里發生的問題不在那里測驗,涉及哪些人的利害不在那些人中調查,議題偏重某一類群體的意向,蓄意增加某一類群體的樣本數量。二、測驗的議題偏離要害問題,把不是對要害問題的答案數據歸屬于要害問題。比如對安倍內閣經濟政策的短暫的70%以上的支持率,說成是對安倍內閣奉行極右政治的支持率。三、民意測驗不是專業機構所為,隨便拉來外行進行這項工作。四、在抽樣過程中,為了達到調查者希望得到的結果,排除某些受訪對象或避開某些問題。五、在本部門、本組織、本集團或在其垂直管轄的系統中進行,然后把得出的意見數據宣布為全民調查的數據。例如日本青年會5月2日以問卷調查形式訪問該會2300名會員,有58%的人贊成修改憲法。這個右翼組織中多數人支持安倍的政治圖謀,得出這個接近60%的數據是不奇怪的。六、民調抽樣數量少,不能覆蓋“全民”的范圍。真正的民意測驗必須在全國或主要省區范圍抽樣,根據選定省區的人口總量合理分配樣本,總樣本不能少于一萬個。日本民調大都是在東京、大板等中心城市進行的,刪除了占全國50%人口的中小城鎮和農村,根本不是全國性民意測驗。
堅守民意測驗的廣泛性和準確性,是媒體輿情分析的前提,因為確定任何問題的民意、眾意或群意,不能依據調查者的主觀感受和猜測,只能立足于對全民分層、合理抽樣得出的客觀數據。分辨真民意與假民意,確定民意的真實訴求,也是媒體輿情報道的重要原則。
把民粹主義美化為民意,是日本右翼媒體布防的輿論迷陣
安倍政府急于修憲,擴充軍備,聲言強行登島,發表《防衛白皮書》渲染“中國威脅”,種種言行背離日本民意,奉行的恰恰是民粹主義。正如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所說:“日本民粹派想通過中國問題來達到政治目的,助長反華情緒,能給他們提供很好的機會……甚至一些頑固的保守黨都在擔心石原慎太郎體制的民粹主義。”日本非政府組織——言論組織負責人工藤泰志也認為,“日本民粹主義者利用中國問題來達到政治目的,這種威脅越來越大。”
把民粹主義美化為民意,煽動狹隘、反動的民族主義情緒,是日本右翼政客的一貫伎倆,也是當前日本右翼媒體布防的輿論迷陣。民粹主義不是對人民一致意見的追隨,迎合人民的普遍要求和呼聲;也不是推崇全民投票、全民公決(只在小國可行)這類西方民主形式,更不是把全體人民的擁護當作合法性的源泉。對民粹主義的這些解讀恰恰掩蓋、粉飾了民粹主義反人民、反民主的本質。盡管各類民粹派都打著人民的旗號,鼓吹尊重民意,但無一不踐踏民主原則和法治,無視人民的整體利益。
從理論上界定民粹主義,是指竭力煽動群氓的造反精神,依據愚昧的價值觀和幼稚的所謂解放平民的策略,強悍地發動和組織部分民眾進行反人類、反理性的變革,以操縱群眾達到奪取權力的目的。從實踐上看,民粹主義不了解社會現狀,不顧事實,反對公平正義、人權和法律,崇尚以勢壓人和街頭暴力。
現在,日本右翼勢力推行的正是民粹主義信條和策略:在媒體和集會上高調鼓吹“皇國史觀”、“大和民族優秀論”和“侵略有理論”;叫囂霸占鄰國領土,煽動國民接受軍國主義思想;極力為東京審判翻案,推翻制裁日本戰爭罪行的一系列國際法和國際公約,高喊“打倒Y.P(雅爾塔、波茨坦)體制”,廢除和平憲法。右翼暴力團體經常糾集人馬上街游行,黑色宣傳車裝有高分貝喇叭,懸掛過激的政治標語;一隊隊手持“旭日旗”、穿戴二戰侵略軍衣帽、揮舞軍刀的地痞狂呼右翼口號,行為暴烈,向左翼群眾挑釁,時有流血沖突。學術右翼分子與右翼文化人著書立說、發表演說,刪改歷史,為新老軍國主義杜撰理論根據。
在新興國家崛起的時代,日本右翼勢力如此猖獗,絕非是一種理智,一旦他們輕舉妄動,必然遭到周邊國家的毀滅性打擊。正如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最新報告指出的:“安倍等民族主義者、民粹主義者意欲恢復戰前日本體制,與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息息相關。這決非正當、合理的民族主義,而是曾禍害亞洲和世界的軍國主義的復歸。中國、亞洲和世界絕不允許日本如此復歸。”
徹底揭露日本民粹主義的本質及其嚴重危害
日本右翼大造輿論,企圖裹挾日本民眾的無意識躁動,重走軍國主義老路,在本質上是一種破壞力量。錯誤的眾意或群意都有群體極化的特征,責任感消失,不顧理性、道義和法律,以荒誕、暴虐的方式表達意志。民粹主義潛伏的這種輿論靈魂,豈能與民意相提并論?!面對民粹主義和民意混淆不清,輿情報道和輿情分析尤需劃清二者的界限,徹底揭露民粹主義的本質及其嚴重危害。
一,民意是人民的共同意志,人民渴望生活幸福、和平安康、平等和諧,反對欺壓、專制和對外侵略;民意超越小集團的利益,反映絕大多數人的共同要求,是對真、善、美的追求。民粹主義是眾意,屬于部分低劣民眾的意志,通常表現為某個集團的政治投機;習慣于發動群眾運動,制造社會動亂,達到邪惡的目的。
二,民意是民主與法制社會的產物:人民享有知情權,對公共事務能夠進行平等、公開的交流,最后形成一致的正確意見。民主制度下的法律又是民意的產物,是通過民意代表或直接創制出來的。民粹主義的綱領是部分民眾及其精英根據自身的要求設計出來的,為實現少數人的利益訴求,鼓吹直接民主和“大民主”,踐踏公正的法律,破壞社會秩序。
三,民意是由眾意演化來的。眾意分為階級輿論、階層輿論、政黨輿論和其他團體輿論。在民主環境下,對公共利益問題人數越來越多的眾意,在吸納其他眾意合理意見的基礎上漸漸發展成民意,進步階級、階層及其政黨的輿論也能逐漸轉化為民意。民意一旦形成,長時期不會改變其根本主張,由民意代表或意見領袖表達它的要求或理論意識。民粹主義只是某個眾意,即某個階級、階層、政黨或集團的主張,竭力把特殊利益鼓吹為全民利益,不斷由其精英人物制造荒誕的輿論。民粹主義也不會在短期內放棄錯誤主張,只有在輿論較量或其它形式的斗爭中徹底失敗,才能最終消散。
四,民意在輿論領袖主導下,利用傳播媒介宣傳真理,廣泛開展公共討論,通過說服教育引導民眾正確地參與社會生活,進行社會變革。民意絕不會壓制其他輿論,斗爭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因為民意具有絕對數量的優勢,任何敵對意見都不會威脅它的強大基礎,它卻有瓦解一切敵對意見的真理性力量。民粹主義堅持不合時宜的意識形態,利用大眾傳媒抹黑正確觀點,混淆是非,打擊不同意見,挑起輿論糾紛和輿論斗爭,甚至進行暴力脅迫和暗殺。所以保羅·皮可尼對它批評說:“按照以前的解釋,民粹主義首先與人民統治的黑暗面相聯系:暴民統治、3K黨的集體非理性、法西斯主義、種族主義和外國恐懼癥。”不過,暴民統治絕不等于人民統治,一切民粹主義者的所作所為都有暴民的味道,這是需要澄清的。
(作者為清華大學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