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員/王家駿
像所有北京高檔寫字樓里的公司一樣,進門第一眼是LOGO下的前臺,浮在墻上的“四月傳媒”LOGO雖然不大,但做工精細,燈光下給每個來訪者留下深刻印象。
民族主義新勢力
文/鳳凰周刊記者李光 特約撰稿員 王家駿 蔡逸楓
2008年4月,西方世界對西藏3.14騷亂的報道和對奧運火炬傳遞的阻撓,激起了中國人心中強烈的憤怒。這波以海外留學生為主體的浪潮,一開始就顯現出明顯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他們以反CNN網站為平臺,以辟謠和揭露真相為突破口,撼動了西方媒體的權威;他們以愛國主義為情感紐帶和價值訴求,首次實現了民間與官方在愛國主義上的對接。這是大陸民族主義崛起的新勢力。
而誕生于網絡的大陸民族主義,因其自發主張和松散狀態,并不被官方冠以“愛國主義”之名。為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官方通?;\統稱之為民間情緒,少數情況下稱為愛國情緒,但避免對整體定義、定性。而這個群體和公眾,則早已習慣用“網絡民族主義”這個稱呼。
“如果不考慮意識形態的因素,西方媒體的一些記者在專業性方面還是值得我們尊重的。”27歲的饒謹,臉上洋溢著練達、自信的笑容,四年前,這個因叫板西方媒體而聲名鵲起的年輕人,早已洗掉“憤怒的青年”痕跡,站在講臺上,像個成熟穩健的職業外交官。
3月29日下午,受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之邀,四月網CEO饒謹作了題為《從草根網站到國際媒體——反CNN網的昨天、今天與明天》的講座。四月網的前身是反CNN網(Anti-CNN.com),2008年4月在“反對藏獨、護衛奧運圣火”運動中,這家因“揭露西方媒體不實報道”應運而生的網站,一時名聲大噪。饒謹和他的同伴們在贏得國內一片叫好聲時,又被另外一批人目為左翼愛國憤青。
四年后,饒謹向清華的師弟師妹們分享他這些年的成功,大屏幕上滾動出現饒謹與諸多外國名人政要的合影,諸如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朝鮮統一中央委員會主席Ri Jong Hyok、韓國民主勞動黨領導人鄭宋熙等;當屏幕上播出他與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靠在一起、兩人從背后攬住對方的合影時,饒謹停下來,指著屏幕上看似親密無間的兩個人,微笑著說:“中美關系就應該像這張照片一樣——斗而不破。我們在網上對他有很多批評,但是見面的時候仍然可以聊得很開心。”
盡管互聯網被視為中國民族主義的民間發聲平臺,但這種聲音多年來除特定時刻,如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一直是零散而邊緣化存在,而反CNN網的崛起,以及其更名為四月網后向綜合網站的轉型,標志著民族主義新一代開始由邊緣化走向主流,無論是從其面貌、技術還是存在方式,都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
作為領軍人物,饒謹一開始就顯現出不同于前輩的地方,還在反CNN網征集志愿者炮轟西方媒體之時,饒謹就表示,它不應當成為單純的抨擊西方媒體的陣地,更應當拓展為中西方溝通、交流的平臺。
“四月青年”登上舞臺
走進四月網位于北土城7號元大都的辦公場所,迎面的照片墻瞬間將你帶回到2008年火紅的4月——那些令無數“四月青年”激動萬分的日子。照片里的年輕人有的高舉五星紅旗,有的身著印有紅色地圖的白色T恤衫,有的將“I(紅心)China”畫在自己的臉上……奪目的中國紅幾乎成為每張照片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饒謹的電腦里,這些照片存儲在一個以“歷史時刻”命名的文件夾中。
當年3月,境外媒體對拉薩3.14暴力事件的報道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以留學生為主力的海外華人迅速通過互聯網發帖,指出西方媒體的種種錯誤:將西藏公安武警解救被襲漢人的照片說成是在抓捕藏人、將尼泊爾警察抓捕藏人抗議者當成“發生在西藏的最新事件”……其中流傳最廣的是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一組涉嫌故意歪曲事實真相的圖片報道。
CNN這組圖片給人的感覺是,軍車沖向手無寸鐵的示威者,而原圖畫面上其實還有“一群向車輛投擲石塊的暴徒”。盡管CNN解釋說“為了配合網站的版面,無法保留整張照片”,并強調他們在圖片說明中清楚地指出“西藏人向軍車投擲石塊”,但中國網民仍然認為這種裁剪是蓄意的歪曲。
剛從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畢業不久的饒謹也被這些報道激怒了,感覺“中國人好像坐在了全世界的人權被告席上”。3月18日,饒謹注冊了Anti-CNN.com的域名,號召網民搜集西方媒體“歪曲報道的證據”,“發出中國人民自己的聲音”。為顯示自身的公正,饒謹在網站中聲明:“我們并不反對媒體本身,我們只反對某些媒體的不客觀報道;我們并不反對西方人民,但是我們反對偏見。”
反CNN網站迅速引起西方記者關注。3月27日下午,中國外交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一名外國記者向發言人秦剛發問:“民間現在有一個針對CNN的網站叫Anti-CNN.com,專門批評外國媒體在西藏問題上的不實報道,你對這個網站是否表示贊賞或者支持?中國政府是否向這個網站提供資金或物力支持?”
秦剛回應稱:“你提到的這個事情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值得在座的媒體反思這完全是中國各界群眾對這種不負責任、違反職業道德的缺德報道予以自發的譴責和批判。”這次記者招待會后,反CNN網一夜成名,訪問量激增。
盡管并沒有得到政府方面的公開支持,反CNN網還是得到來自官方的些許“關照”。按大陸法律法規,所有網站成立均需備案,超過20個工作日不備案將被關閉,而Anti-CNN網開辦32天后才備案。而其后一家新成立的“反對抹黑西方媒體”的Anti-Anti-CNN網,則被迅速列入大陸的網絡防火長城,無法正常訪問。
2008年4月1日,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播出專題節目《正告CNN:網民為什么憤怒?》,饒謹和反CNN網背后的青年網民第一次出現在大陸官方媒體。接下來的奧運火炬海外傳遞期間,愛國青年們的民族情緒繼續發酵,并付諸行動。以留學生為主體的海外華人紛紛組織起來,挺身而出,護衛北京奧運火炬。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美國洛杉磯等地,還爆發了規模不等的抗議示威活動,參與者最多時達萬人以上,很多人都是反CNN網的活躍分子或者志愿者。
后來,《中國青年報》將這個群體稱為“四月青年”,官方媒體新華網又以《歷史會記住2008年的“四月青年”》為題進行轉載,“四月青年”在大陸迅速躥紅。多年來,對在網上發聲的民族主義,大陸官方媒體一般從不做正面報道,也不認為網上那些“自選動作”過多的愛國者是“愛國主義者”,雖然官方報道中,仍未正式將“四月青年”稱為“愛國主義”,但他們實現了零的突破。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Anti-CNN網成立不久,很快成立視頻創作小組,制作了《2008,China Stand up》《我們的青春,我們的中國》《中國的復興不可阻擋》等多部原創視頻和音樂MV。
在一些老網民看來,Anti-CNN網的上述制作內容,很難避免被其打上“左翼愛國憤青”標簽。如唐杰制作流傳最廣的《2008,China Stand up》宣傳片中,稱“外國資本在完成了對中國的金融業的控股與包圍之后,開始了對中國金融與經濟的全面影響與操控”,把股市暴跌、通脹居高、污染、貧富差距等歸罪于外資與中國權貴的合謀,是西方發動貨幣戰爭的結果。而全片的主題——“帝國主義忘我之心不死”,則是宣傳片的第一句話。
但在2008年初特殊的大環境下,愛國新青年們借助完善的組織、嫻熟的宣傳手段和多管齊下的技術,取得了前輩無法比擬的浩大聲勢,一時間,網上從BBS到MSN、QQ,從海外留學生論壇到國內網站,到處飄滿五星紅旗和紅心。
5.12汶川大地震,是這群愛國青年又一次宣泄愛國激情的機會。眾多“80后”在地震中的不俗表現,扭轉了他們在公眾眼中“垮掉的一代”的形象。然而,接下來中國內地發生的一系列公眾事件,使他們空前高漲的愛國熱情遭遇重創和考驗。
6月,貴州甕安群體性事件;7月,上海楊佳襲警案;9月,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如果繼續為那些地方的政府辯護,就會被譏諷為‘三鹿奶粉喝得太多,腦子壞掉了’。”資深愛國女青年“錦瑟應無恨”這段時間非常落寞。這位怕在網上夸獎中國政府被人圍攻的網友,將反CNN網的出現,視為“終于有一個可以說話的地方了”。這里濃烈的愛國熱情讓她不再孤單,“不再懼怕美分黨的圍攻”。(編者注:“美分黨”是一個與“五毛黨”相對應的網絡名詞,系“五毛黨”對親美網友的蔑稱,意在譏諷他們跟帖能賺取美分。)
但“三聚氰胺”等一連串公眾事件,讓他們從理想的熱情重回糾結的現實。中國向何處去,向左還是向右?爭論再起。在互聯網愛國旗幟下短暫聚集起來的新一代民族主義群體,開始了新的分化。
美國《紐約客》雜志駐華記者歐逸文在這時采訪了饒謹、唐杰等“四月青年”,撰寫了《憤怒的青年:中國新一代民族保守主義者》一文,被認為是境外媒體對大陸愛國青年最為客觀詳盡的報道。這篇報道在美國引發強烈反響,布魯金斯學會專門就此話題舉辦研討會,歐逸文在會上提醒與會者,中國青年人的憤怒不僅僅針對西方。
“需要焦慮的不僅僅是西方國家,中國政府恐怕會更為焦慮。”他說。這些年輕人在國際上為中國所遭受的不公正而吶喊抗議的同時,也對國內的腐敗與其他不公正現象深惡痛絕。
叫板“南方系”
歐逸文只說對了一半,后來事態的表明,他替中國政府的擔心是多余的。這些年輕人的憤怒后來的確轉向了,但不是轉向大陸官方,而是轉向以南方報系為代表的市場化媒體。
2008年4月3日,就在“四月青年”在大陸獲得越來越多官方肯定之時,時任《南都周刊》副總編輯的長平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了題為《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的評論,稱一些西方媒體對拉薩事件的報道中的確出現明顯的事實錯誤,有些甚至有刻意誤導之嫌;但反CNN網“如果真的站在新聞價值的立場,那么他們就不會僅僅揭露西方媒體的虛假報道,而且應該質疑中國政府對消息源和國內媒體的雙重控制。后者對新聞價值的傷害更甚于前者,因為來源單一的壟斷性新聞發布未必就是事實的真相。”
在饒謹和很多“四月青年”看來,這篇文章有點酸。此前,饒謹曾接受《南方周末》采訪,但并未見諸報道。這讓饒謹不能不揣測,“或許他們想把我塑造成那種憤青,但采訪我之后卻發現并不是那么回事。”
不久,《南方周末》一則關于普世價值的評論再次引發波瀾。電視主持人司馬南站出來公開反對,他連夜致信《南方周末》,聲言“國人當有文化自信”,“沒有普世價值,中國照樣抗震救災”,批評《南方周末》“將可疑的普世價值作為最高標準來統攝改革開放”。
司馬南公開宣言,他與《南方周末》的分歧“不僅在普世價值的問題上,包括西藏問題,水電問題、也包括極端案件的定性與分析,都存在嚴重的分歧。司馬南的評論不僅引發大陸媒體關于普世價值的大討論,也激起網民新一波論戰。
在這輪論戰中,唐杰對南方系媒體形成了自己的判斷。“南方體的文章在形式上有很多一致性,比如悲情,最后落腳點總要歸結到體制等等;另外,他在這個立場之上的其他觀點有時會自相矛盾,像楊佳事件和文強案,我們如果講法律,它要和你講政治,說是政治體制問題;而另有一些事件,當我們從大局和政治層面來審視時,它又說應該講法律。一方面倡導民主法治反對民粹,另一方面有時又在煽動悲情、暗中為非理性行為叫好。”
“南方系”一詞出現于2009年。這時,來自南方報業的媒體人,在騰訊、搜狐、新浪、網易等四大門戶網站占據了從副總裁、總編輯、副總編輯、總監到各新聞頻道主編等重要崗位,烏有之鄉網站引用“南方系”一詞,當做南方報業控制了大陸主要市場化媒體和網絡媒體的證據。言下之意,“南方系”就是那些“導向不正確的市場化傳媒的統稱”。
在“南方系”的問題上,唐杰與饒謹產生了分歧。唐杰離開四月網,帶領一群“四月青年”出走,于2011年10月創辦了另一個政治色彩更為鮮明的網站——獨家網,堅持其反“南方系”的既定立場。
新老民族主義者合流
為與強大的“南方系”對抗,獨家網廣泛邀請大陸老一代左翼知識分子“參戰”。網站上線后第一期節目,就邀請了司馬平邦,節目的標題是《假恐怖主義分子孔慶東》。“當時的考慮是借助司馬平邦和孔慶東的影響力,把他們的粉絲都吸引過來。”唐杰隨后給孔慶東發去一條短信,告知此事,孔慶東在自己的博客上遙相呼應,為獨家網造勢。
四月網的節目中,也常有孔慶東等人的身影。雙方合作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基于一致的價值認同。唐杰認為司馬南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盡管在一些方面他們之間仍有距離。饒謹則說,“這些學者不受官方媒體和自由派媒體的待見,我覺得他們有些東西也是有價值的,希望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發聲的平臺。”
大陸老一代民族主義者和新生代愛國青年迅速合流,再度引起一些西方媒體關注。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華語新聞報道說:在最有特點也最受重視的視頻訪談中,作者群體令人驚訝地與這個網站所標榜的“青年視角”出現錯位:司馬南、司馬平邦、王小東、孔慶東……這一群體和著名的毛主義左派網站“烏有之鄉”具有高度重合性。
這些前輩予年輕一代很高評價。被稱為“大陸民族主義教父”的王小東說:“上幾代中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對本民族和國家的看法比較灰暗,有些人甚至帶有某種怨恨情緒,這與他們在政治高度動蕩和經濟極度貧窮年代下的生活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然而,新一代青年,特別是‘80后’,終于擺脫了前幾代人的陰影與病態,成為一代正常人,這乃是中國走向富強的結果,也將是中國進一步富強的原因,此乃國之大幸。”
王小東是2009年暢銷書《中國不高興》的作者。《中國不高興》一書強調西方民間與媒體對中國的敵意無法消除,中國應擺脫西方影響,去領導世界。王小東認為,與上一代人容易妄自菲薄相比,新一代民族主義者容易妄自尊大。他特別強調,《中國不高興》這本書是寫給下一代年輕人看的,“我們在書中所談的中國要做的事情,也不是由我們這代人來做,而是要由他們來承擔。”
在很多關系國計民生的熱點問題上,新、老兩代人的看法保持高度一致。2011年“7·23”甬溫線高鐵追尾之后,中國高鐵受到舉國上下的聲討和質疑,司馬南卻在8月份的“2011青年領袖論壇”上公開為高鐵辯護。他強調說追尾事故系“動車組事故而非高鐵”,借動車事故否定中國高鐵,進而否定中國速度,不合邏輯。
這年12月,饒謹在微博里直播自己在歐洲乘坐高鐵的經歷,他說歐洲的鐵路同樣故障頻出,經常晚點,感嘆說“比國內高鐵差多了,從慕尼黑到柏林居然要6個多小時。”今年3月,獨家網專門舉辦了一個題為“高鐵建設與國家戰略”的研討會,認為目前的媒體報道充斥著“非理性因素”,應該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去看待高鐵建設,并反對“鐵路私有化”,繼續沿襲司馬南等人的基本立場。
“自干五”斗“公知”
2010年,微博出現,愛國新青年們有了一塊全新陣地。借助孔慶東、司馬南等人的社會影響,他們熱情參與到網絡辟謠的戰斗中。在網上名人竇含章、吳法天等發起下,辟謠聯盟于2011年5月18日成立,其官方網站辟謠百科就設在四月網,用于記錄辟謠聯盟的所有辟謠文章。饒謹也因此再次被諷刺為“五毛黨”。
“五毛黨”這個稱謂源于一則流傳于2004年10月的消息,消息稱中共湖南省長沙市委宣傳部的網評員每月底薪600元,每帖按5角錢加薪。“五毛錢一帖”的“五毛黨”,遂特指那些替政府說話的網民群體——他們試圖借助網絡傳播工具,為官方代言,影響和引導網絡輿論。
出于一種自嘲和解構,許多愛國新青年自稱“自干五”,即“自帶干糧的五毛”,表明自己為政府說話并非圖薪酬,而是發自內心的價值認同。在饒謹的微博簡介中,他甚至曾使用“自帶干糧五毛黨聯席主席”自我介紹。
在微博上,這群“自干五”將矛頭對準了頻頻發言的“公知”們。公共知識分子本意是指那些具有公共關懷、熱心建言并參與公共事務的知識分子。但“公知”在大陸卻越來越帶有嘲諷味道。據百度百科解釋,“公知”一詞是指“那些貌似公正博學,實則搖擺不定,自視甚高,以天下評判為己任,視政府和百姓問題多多,自認擔綱啟蒙責任、誨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
微博上,“AC空氣稀薄”對老榕的打假,堪稱“自干五”大戰“公知”的經典戰例。老榕是國內第一代資深網民,微博時代成了活躍的“公知”。利比亞戰爭期間,他以戰爭參與者的身份,發布一系列利比亞戰地照片和個人評論,頗受《南方周末》等諸多媒體贊譽,各大門戶網站都給他頒獎。
然而,老榕剛獲得某媒體年度表彰,就被“四月青年”著名網友“AC空氣稀薄”拆穿西洋鏡:自稱在利比亞前線報道的老榕根本就沒去利比亞,他拍的一些照片其實來自網上“利比亞自由軍”的官方相冊。
“AC空氣稀薄”畢業于德國某大學數學系,目前定居德國。由于被德國媒體視為“五毛黨”,他用網絡ID和記者聯系,以免影響生活;在北京參加網友聚會時,他也帶著鴨舌帽,將面龐有意無意地隱藏在輕微的陰影之下。老榕走紅,讓他覺得“南方系”又在抱團捧“公知”。
“去年七八月份的時候,我就感覺他發的東西煽情并且夸張,但當時真沒敢想他其實沒有去過利比亞。”“AC空氣稀薄”說,圣誕節時,他正好賦閑在家,就抽時間把老榕的微博翻出來一一比對,希望從中找到漏洞。
這是一項工作量極為龐大的工程,因為老榕有超過2萬條微博,總計上百萬字,此外還有大量圖片。“AC空氣稀薄”通過谷歌圖片逐一搜索老榕聲稱自己拍攝的圖片,終于發現破綻。
被拆穿造假陷入極大被動的老榕,此前曾打擊過辟謠聯盟的公信力。為了摸清辟謠聯盟私下的商議行動,他曾在辟謠聯盟的QQ群里臥底,最后公布了部分群成員的對話截圖。這招確實令辟謠聯盟一度非常被動。
“五毛”和“美分”兩大陣營之間,類似的口水戰每天都在上演。“四月青年”社區中有一個“公知觀察”版塊,專門摘錄公知們崇洋媚外、質疑體制之類的言論。今天,通過網頁快照,仍然可以看到他們嘲諷茅于軾、賀衛方、陳丹青等人的帖子。
“自干五”大戰“美分黨”時,他們高效的組織行動力往往讓對手嘆服。饒謹認為,這一部分緣于愛國青年們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他們意識形態中的集體主義,也起了重要作用。微博中,很多人網名像“AC空氣稀薄”、“AC饒謹”一樣冠有AC前綴即可見一斑(AC是“Anti-CNN”縮寫)。
“四月青年”的集群作戰頗有特色,每當有人發現值得質疑的文字,就會在微博、論壇或QQ群中發出號召貼,貼出被質疑帖的鏈接和截圖,發動“戰友”們的集體智慧。集結起來的愛國新青年一致行動,其戰斗力往往讓那些單兵作戰的公知們退避三舍。
非常規作戰
除了以查證辟謠的方式揭露“公知”作假,愛國青年還盛行另外一種戰斗方式——釣魚。所謂釣魚,即發布一篇符合“公知”口味但含有不少謬誤的文章(即釣魚文),使目標信以為真四處轉發后,再行拆穿以示羞辱。
為推廣和普及提高這一戰術的運用,網上甚至有篇流傳甚廣的《釣魚概論》,傳授各種釣魚技巧。相信釣魚有正面作用的人,認為其首要目的是使網民群體對謠言產生戒備心理,最后對相似的煽動性文章產生排斥和反感。熱衷釣魚的人們相信,“魚兒們”在經歷過幾次被釣上鉤的經歷后,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輕信,帶有羞恥感的回憶比辟謠本身更加有效。
互聯網上一篇傳播很廣的釣魚文是《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文章的大意是:中科院西安地球環境研究所“張拾邁”教授經過全面、細致的研究,得出了“中國的地質不適合建高鐵”的結論。
這篇釣魚文的作者使用了很多“理科”詞匯,比如“夏爾謝夫力”、“斯蒂芬金效應”,目的是惡搞反對修建三峽工程的中國著名水利工程學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黃萬里。
但是作者沒有料到,缺乏基本科學素養的網民比例很大,這篇貌似很專業的文章很快就流傳開來。最轟動的效果是《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7月29日的報道《高鐵:自主創新之謎》,直接引用了“張拾邁”教授及其觀點。
知名平面媒體被釣的戰例,讓愛國新青年們十分得意。但也有觀點認為釣魚行為“背離了初衷”,因為釣魚本身就是傳播漏洞明顯的謠言的過程,“謠言”擴散后,辟謠(在釣魚過程中是收網)卻未必每次都能及時跟上,澄清事實真相,客觀上起到了傳謠的作用。
在網絡背后,還有一群更為神秘、也更為激進的群體,他們自稱是“愛國者”,但其行為方式卻和“四月愛國”青年明顯不同。他們的主要活動陣地是進步社會網。
進步社會網也稱為進步社,成立于2010年,人員構成不為外界所確知,他們在網站中自稱是“一群不愿放棄而試圖做點事情的行動者,一群希望為祖國做建設性努力的愛國者,一群努力為下一代留點什么的先行者”。該網站服務器設在海外,且沒有備案信息。它采用類似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的建站架構,大量內容來自注冊會員撰寫的詞條,而非一般網站常用的集中審核、編輯與發表模式。
進步社會網中最吸引公眾眼球、言論最激烈的當屬《西奴揭秘》版塊。其標志性風格,就是指名道姓、極富攻擊性的措辭,例如“李承鵬杭州七十碼、成都公交案大秀腦殘”、“熊培云心有土匪賊喊抓賊厚誣國人”、“叢日云帶西奴粉絲撕咬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張雪忠被收拾仍死皮賴臉要食吃”、“西奴想上臺請拿3000萬人頭換”等等。
“西奴”一詞是該網最核心的概念和矛頭所指。他們所謂的“西奴”,是指“在利益或思想上成為西方(特別是美國)奴仆,喪失中國立場,出賣中國利益,辱罵中國民族、文明和社會的人”。對這些人,進步社會網“建立專門備忘西奴主題的記賬系統,以網絡百科系統的形式,分門別類把那些散亂信息,整理成結構清晰、完整可靠的知識資源,使那些西奴的嘴臉能準確記錄下來,把他們牢牢釘在恥辱柱上,震懾他們,教育不明真相者,未來審判他們”。
這種絲毫不加掩飾的攻擊性,甚至讓同一陣營的人都難以接受,有“左派”時評作者批評他們“過于極端”,表示“堅決反對”?,F在,進步社會網已經被官方防火長城阻擋,需要“翻墻”才能訪問。
由草根向商業精英轉型
迅速擺脫草根氣息的饒謹,將四月網帶向一條穩妥也更具理性的發展方向。反CNN網更名為“四月青年社區”,就是淡化網站意識形態色彩的重要舉措。2011年2月,四月網正式上線,從原來的論壇發展為一個綜合性網站。避免了此前各類“愛國網站”經常出現觀念主張與官方沖突的問題。
饒謹希望能適當淡化網站的政治色彩,保證這個平臺“方向正確,不能翻船”。因為饒謹多次與管理網絡的政府官員接觸,越來越能體會他們的難處。饒謹喜歡用自己的公司打比方——除了擔任四月傳媒(April Media)CEO,他還是中易網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人人折(RenRenZhe.com)兩家IT公司的CEO。“我對自己的公司也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我也想改,但不是一兩天就能改的。成天抱怨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影響大家的積極性。我希望員工給我提出建設性的方案,我會提拔和重用這樣的人。”他說,今天的中國不缺情懷黨,而缺實干家,“我特別能體會國家的管理者,他們顯然比管一個公司難多了。”
饒謹所說的“建設性”,具體到四月網,就是希望能夠生產大量凝聚人心的文化產品,不走極端路線,號召大家理性討論,積聚正向能量。饒謹希望把四月傳媒打造成一家集大眾傳播、民間智庫、網絡營銷、文化推廣為一體的新媒體傳播機構。
在他帶領下,四月傳媒的發展順風順水,影響不斷增大。2009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前,美國大使館邀請大陸民間新媒體的代表——8位中國名博作者前去參加一個博客吹風會,饒謹亦在受邀之列。與其他人集中討論今天的信息自由和言論自由不同,饒謹提出的議題是,在美國CIA等情報機構和美國一些反恐法案面前,個人是否可有效保障隱私。
接下來,饒謹還代表四月網參加了“中歐青年年”,并成為“中歐未來青年營”的主要協辦方,應歐盟委員會邀請參加“2012中歐文化對話年”的歐方開幕式?,F在的饒謹還經常以中國青年代表的形象,出現在他們曾經反對的CNN等西方媒體的報道中。
饒謹已迅速完成了由愛國青年的領軍人物向創業者、企業家的角色切換。在談話滴水不漏的饒謹身上,已完全看不到任何反CNN網式的熱情、激昂。他會不自覺地把采訪者的提問引到他更在意的商業話題上。也許在反CNN時代,澎湃的愛國主義議題,使人們忽略了他身上已經顯露出來的商業精明:饒謹在注冊Anti-CNN這個域名時,也同時注冊了Anti-BBC、Anti-VOA等大量域名,他不想讓別人復制自己的成功。
但饒謹正帶著他的“四月青年”主力完成集體轉型,著名殺手“AC空氣稀薄”,現在在新浪微博的認證身份是“四月網歐洲部總監”。由臨時糾合的草根向商業精英轉型,是饒謹這一代人截然不同于以往的地方。
四月網現在已成為一個大中型的社區型門戶,其反CNN的底子,使四月網的訪問量受國際大環境影響較大,目前該網站在大陸網站排名已達600名左右,較之天涯、凱迪等同類網站仍有相當差距。故四月傳媒努力拓展其業務線。據悉,他們還俄羅斯駐華使館合作運營文化、教育、旅游官方微博,但饒謹沒有具體透露這個項目的報酬。
不過,四月傳媒迄今仍未實現贏利。盡管已獲得一筆千萬級別的投資意向,饒謹說他每年都要為四月傳媒補貼300到400萬元。
2011年9月,饒謹發了一條微博,介紹四月網的新辦公室,“圓形會議室簡約大方,有著無敵的270度大窗,眺望整個元大都遺址公園東段,風景一流。配備80寸高清投影幕和55寸可移動液晶電視,可容納40-60人同時開會”。有網友問“誰投的錢”,饒謹回復說:“偶們自己創業,五毛五毛攢起來的。”
饒謹堅信,“新愛國主義文化產業”將來肯定能盈利,只不過其運作要比別的商業項目困難得多。他注意到十七屆六中全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講話,總書記直斥敵對勢力正加緊西化、分化中國,尤以思想文化領域重點作長期滲透,須以有力措施“防范應對”。“誰占據了文化發展制高點,誰就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饒謹判斷:“做一件事情,只要順著大勢走,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2012年3月30日,饒謹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再次強調,四月網“和政府沒有任何財務上的關系,也不希望要政府的錢”。此前,饒謹有一次和主管部門的官員聊天時,對方問他“需要什么?”饒謹的回答是:“我們什么都不要,只要政策上支持就行了。我們的網站還不成熟,可能會出現一些網友的非理性聲音,如果非要說需要的話,我們需要政府的耐心。”
位于朝陽區元大都7號的四月傳媒,辦公區面積約300平米。白色為基調的裝飾顯得簡潔利落,20多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在這里忙碌。
四月傳媒CEO饒謹的個人辦公室在辦公區的最里邊。這間40平米的辦公室,裝修簡潔大方,一側是大面積落地窗,透過玻璃幕墻俯瞰車水馬龍的街道,讓人有未來在手的感覺。
辦公室的三面墻上掛滿饒謹各種照片,甚至多到擺放在墻角。它們充分體現了這間辦公室的主人的忙碌,除了在辦公室不斷用電話處理各種事務,他還要出席各種國際活動,接受各類采訪,與各路知識分子交流講座。饒謹樂于向來訪者展現他每日忙碌的社交活動,這位青年精英的身體語言時刻在告訴世界,他正在鋪就其未來事業的廣闊網絡。
只有在小小的公司會客室,你才會被提醒,這個洋溢著創業熱情的公司,這頭是商業,源頭則是網絡民族主義。那些滿墻極具沖擊力的海報和照片,是2008年海外留學生“反藏獨”保衛奧運火炬運動時被抓拍的瞬間,它讓時光定格在這一年的4月。四月傳媒的名字即來源于此。
這里,是十余年來大陸網絡民族主義由草根向主流精英,由宣泄到商業化運作流變歷程的最佳寫照。
1999:網絡民族主義元年
大陸網絡民族主義的源頭,當追溯自1993年北京申奧失敗、美國指控中國貨船向伊朗運送化學武器強行攔截搜查“銀河號事件”,大陸民間激起強烈的民族主義熱潮,其最具標志性的事件,是1996年《中國可以說不》一書出版后風靡一時。
但是,大陸民族主義缺少發聲平臺,除王小東等少數人可以通過發表文章宣揚尚武精神和生存空間理論外,被民族主義熱情強烈感染的其他人,最多只能在看《新聞聯播》和《參考消息》時,獨自生悶氣。
互聯網的誕生,使普通中國人第一次有了自由表達和交流的公共空間,有了網絡,大陸民族主義才真正浮出水面。這種缺乏公共空間的特殊性,使得大陸民族主義一開始就與網絡牢牢結合在一起。
1999年5月8日,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美國空襲,它強烈地刺激了中國人的民族情緒。此時中國已有了第一批網民,網絡成為民間自發宣泄情緒的惟一窗口。炸館事件次日,為方便網民表達憤怒,人民網開通了國內首個時事論壇——“強烈抗議北約暴行BBS論壇”,一個月后,論壇更名為“強國論壇”。
民族主義通過網絡自由發聲由此開始,而中國網民在網上表達時事意見亦由此發軔。1999年,不但是網絡民族主義元年,也是網絡政治表達元年。
隨著炸館事件日漸遠去,強國論壇由一個集中表達民族情緒的平臺,逐漸變成各種公共議題的聲音廣場??梢哉J為,正是1999年民族主義的洶涌激流,為中國網民沖決出一條公共表達的網上通道。
1999-2003:網絡民族主義的成長
自1999年迄今,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的起伏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中美關系、中日關系、臺海問題。從1999年到2003年,這三大因素的影響刺激交替上升,使得民族主義在網上獲得發聲平臺后,處于不斷升溫趨勢。
臺海問題隨著2000年陳水扁上臺達到頂點,而中美關系則在炸館事件后,又因2001年4月的南海撞機事件再度降至冰點,中日關系雖無大的沖撞,但歷史問題、教科書問題、靖國神社問題的齟齬不斷,使得民間反日情緒同樣不斷升溫。這是一個網絡民族主義情緒不斷升溫發酵的時期。盡管此時網絡尚未普及使大陸網民依然帶有某種精英化色彩,但民族主義觀念和情緒具有壓倒性優勢。
這種情緒催生了大批民族主義小網站,其中絕大多數是針對日本。網絡民族主義更多針對日本,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官方對美對臺不吝辭色,但努力維系對日關系,故網絡民族主義的矛頭主要指向日本。
針對日本的內容主要可分如下幾類:1.可激發仇恨的歷史素材,如大量使用官方很少使用的渲染血腥殘忍的圖片和文字資料;2.各種警惕日本未來動機的素材,如釣魚島問題、靖國神社問題;3.激發對今天日本人仇恨的各種資料,如編造日本人圖謀滅亡中國的方案等;4.宣泄對日本人的藐視和憤怒的各種段子、圖片,如日本人是武大郎之后的故事等;5.呼吁抵制日貨或抵制與軍工相關的日本企業。
值得強調的是,刺激仇日網絡民族主義情緒的因素,部分系網民自制,如曾轟動一時的長谷川弘一的辱華文章,據分析,即出自中國網民手筆。長谷川辱華文章開先河之后,各種反華程度不斷升級的文章大量出現,其最終結果是令見多識廣的網民逐漸有了免疫力。
假冒日本人辱華的轉折點,是2003年2月,湖南農民梁少男冒充日本人,趁湖南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羅剛主持《心靈之約》時,打進電話背誦其早已準備好的辱華宣言。案件破獲后,這類假冒日本人辱華現象大幅減少。
此一時期的網絡民族主義今天被認為帶有強烈狹隘、愚昧色彩,尤其是充斥大量造假失實資料,它往往成為辟謠對象。有些民族主義者雖用心良苦但頗難讓人理解其心理,譬如為激發人們仇日,有些人不厭其煩地長篇編造趙一曼等抗日女英雄被日本人殘酷性虐待的文字。
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網絡民族主義處于技術上低幼,組織上松散,行動和號召能力些微的階段。
2003-2008:從高潮到低谷
2003年被認為是“網絡民族主義的發軔年”,這一年,新華社下屬的《國際先驅導報》在社論中最先使用“網絡民族主義”一詞,由此,它成為媒體約定俗成的一個正式稱呼。
2003年的網絡民族主義前所未有地集中指向日本,是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中美關系自2002年江澤民訪美后大幅改善,而中國加入WTO也使得美國一年一度審核中國最惠國待遇的糾纏被化解;臺海關系也因陳水扁上臺后被震懾而有所緩和,但中日關系卻因小泉純一郎上臺后不斷降溫,除了小泉頑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教科書問題、日本高官的歷史態度問題,都在不斷刺激中國的民族情緒,民間反日情緒也因一系列事件刺激達到頂點。
2003年6月,大陸民間保釣人士首次成功登島,官方事先未作阻攔,事后亦未追究,這被認為是官方對民間力量的默許和承認。
當年7月,愛國者同盟網發起“反對京滬高鐵使用日本新干線技術”網上簽名活動,該網站在為期10天的活動中征集到了接近10萬個簽名。
同年8月4日齊齊哈爾的日軍遺留化學武器泄露事件發生后,愛國者同盟網聯合中國918愛國網、時事與國際法網、中國鷹盟網、918戰爭網等民間網站發起對日索賠簽名。8月20日,搜狐網也正式加盟。9月18日,組織者把對日索賠《聯合聲明》和 4000多頁的百萬網民簽名遞交給日本大使館。
接下來,日本某企業組織員工在9月18日的中國國恥日于珠海集體嫖娼,媒體披露后更是火上澆油。10月31日,西北大學的聯歡晚會上,日本留學生的表演被誤傳為辱華事件,結果引發大規模學生游行。
由于連續密集的事件,以及網絡民意首次實現了在線下的大規模集結表達,網絡民族主義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不但成為傳統媒體的報道熱點,亦對現實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雖然其線下活動的規模后來曾被超越,但其聲勢和社會正面關注度卻再未被超越。
不過,傳統媒體對“網絡民族主義”的集中關注,不是推波助瀾而是在起降溫作用。
2003年后,各種民族主義發起的號召,再無門戶網站放下身段參與。一方面是其紀律約束,另一方面,則是隨著信息的日漸多元開放,以門戶網站為代表的網絡編輯群體觀念在悄然變化。2004年,日本媒體曾對大陸門戶網站進行技術分析,發現涉日新聞多為負面新聞,甚至與日本無關的國際負面新聞也會強調日本元素。但2006年后,這種現象已大幅減少到很難察覺的程度。
這種變化也體現在2005年中國多個城市發生反日示威時,門戶網站的報道多持中立甚至否定態度。尤其是對反日民族主義而言,自2003年后,其精英人群迅速流失,草根化和邊緣化傾向加速。
日本政局和中日實力對比的變化,也削弱了日本對中國民族情緒刺激性。2006年9月,小泉純一郎辭去首相一職,繼任者均未參拜靖國神社。大環境的變化,使得仇日情緒缺少題材和議程,民間反日網站很快被人遺忘,而各大門戶網站和時事論壇中,涉日題材的流量比重也迅速降低。
相對日本的刺激因素不斷走低,因為中國實力迅速崛起,美國及其盟友圍堵中國的題材日漸增多,網絡民族主義由2003年的高潮漸漸地回落到低谷時,新一輪高潮和網絡民族主義內部盤整組合,終于在2008年爆發。
2008:四月青年崛起
在網絡民族主義大眾的憤怒集中指向日本時,各種民族主義理論的領軍人物,批判的矛頭素來就指向美國。畢竟稍具常識的人都知道,日本越來越不可能對中國構成現實威脅。只有訴諸仇恨情緒的人才會把矛頭指向日本。
警惕美國的各種陰謀不但不缺歷史素材現實證據,而且有無數深宏的理論支撐。甚至,價值觀的取向也絲毫不會妨礙它——“國家利益的沖突決定了中美關系不會因價值觀而改變”。
2008年拉薩“3.14”事件后,西方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使中國再度處于極為不利的外部環境,中國人的民族情緒再度高漲,但這次顯然不同于以往美國炸館、撞機,不同于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僅靠熱情和憤怒完全無濟于事。因應這種圍堵壓力,需要的是截然不同的技術和技巧,甚至可以說需要不同的智商。
于是,最直接感受西方世界輿論壓力的海外留學生破天荒地成為新一輪民族主義熱潮中的主力,高度相似的身份和受過良好訓練的背景,使他們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組織方式和技術能力。反CNN網站集中體現了這一劃時代的區別。
此前,大陸網絡民族主義者除了狹隘之外,最有殺傷力的惡名,就是證據資料上的惡意造假,某種程度上,網絡民族主義由高潮漸入低谷,也是被這種頑疾不斷自傷公信力的結果。而反CNN網站的聲譽鵲起,恰恰是以考證抓住了西方媒體戴著有色眼鏡和涉嫌造假的證據。
“四月青年”憑借反CNN一役,完成了大陸網絡民族主義話語權的世代更替。他們憑借熱情出手,但又迅速完成商業化轉型。中國大陸的網絡民族主義,草根的色彩由此有了精英化底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