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對仗仰天嘯,英雄豪氣鑄國魂
——讀毛澤東長征詩詞隨想
○杜賢榮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中華大地上氣吞山河的英雄壯舉,也是人類空前絕后的生命壯歌。人類自誕生以來,沒有哪一個群體、哪一個政黨、哪一個民族,經歷過那么深重的苦難,那么險惡的艱辛,那么慘烈的犧牲。人類,再也不可能有哪一個群體,哪一個政黨,哪一個民族,敢于進行這樣的長征了。長征,長征精神,將是人類歷史上的唯一。
當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沖破重重阻力,來到陜北采訪毛澤東和紅軍將士,寫下著名的《西行漫記》,第一次向全世界報道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奇跡。他在書中預言:“總有一天,會有人寫出一部這一驚心動魄的遠征的全部史詩。”斯諾寫下這一預言的時候,對這部史詩是何等的期待!但他哪里想到,他的這部書還沒出版問世的時候,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統帥毛澤東,用平仄對仗這種中國古典詩詞的形式,就寫出了一部宏大雋永的長征史詩。
長征不僅誕生英雄和悲壯,也誕生詩人和藝術。
毛澤東吟誦長征的詩詞,現在能檢索到的有9首,它們是:《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征》《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沁園春·雪》《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長征期間是毛澤東詩詞創作的高峰期。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創作這么多的千古絕唱,這在毛澤東革命生涯中,是絕無僅有的。這些不朽詩詞創作的時間,就是他直接率領中央工農紅軍長征的時間,僅一年零三個月。
(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今天,當我們頌讀這氣壯山河的詩詞時,怎能想象出當年紅軍英勇悲壯的遠征!據統計,紅軍長征途中,幾乎每天有一次遭遇戰。路上一共368天(指中央紅軍長征時間),其中有15天用在打大決戰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軍上,18天用于夜行軍。長征路上,紅軍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軍37公里。路上共爬過18條山脈,其中8座山終年積雪,渡過24條河流,占領過大小62座城市。2萬5千里,那是在百萬大軍前堵后追、天上有飛機轟炸,高山峻嶺、雪山草地、急流險灘的險惡環境中,紅軍戰士和他們的統帥部在一年的時間里,用雙腳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血印,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紅軍長征路線圖,地球上的紅飄帶。
(二)
長征正在醞釀的時候,是毛澤東革命生涯中遭受挫折最大的時候。“左”傾路線排斥他對紅軍的領導,致使紅軍反國民黨的第五次圍剿完全失敗,革命根據地陷入絕境。出路在哪里?只能突出重圍轉移。此時,毛澤東幾乎被排除在長征隊伍之外。可作為戰略家的毛澤東,無論革命征途的困難與挫折有多少,無論個人際遇如何,心中始終充滿對革命前途的自信,對真理必勝、人民必勝的自信。1934年夏寫就的《清平樂·會昌》,是他長征詩詞的序曲。“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此時,他心情沉郁,但對整個革命的前途充滿信心。
長征的起步,是從爬山涉水開始的。紅軍長征,一路穿行在崇山峻嶺中。山,成為毛澤東征服的對手,也成為他心中的藝術形象。眼前的山,腳下的山,胸中的山,馬背上哼出了《十六字令三首》。紅軍經歷過的山,高峻挺拔,突兀而起,直插云天,“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可山再高,擋不住紅軍英雄漢。在紅軍面前,“快馬加鞭未下鞍”。高山低頭了,戰士一躍而過。地球上,山多矣,高,高不過紅軍爬過的山,“驚回首,高天三尺三”。險,險不過紅軍越過的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刺破青山鍔未殘”。山再高,再險,再多,擋不住英勇的紅軍前進的步伐,“奔騰急,萬馬戰猶酣”。中國共產黨和她的領袖毛澤東率領的紅軍,支撐在天地之間,他們將不辱使命,不忘初心,扛起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大旗,擔負消滅一切反動派的歷史重任,“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三)
說起長征的艱苦,許多人會不約而同地說:“爬雪山,過草地。”是的,這也是經歷長征的老紅軍刻骨銘心的話題。夾金山,就是“萬水千山”中的一座,雪山之一。老紅軍回憶說:夾金山海拔4200米。1935年6月11日紅軍來到了山麓。六月的山腳下,天氣悶熱。爬到半山,就開始冷了。到達山頂,要經過九拐十三彎。山上終年積雪,一片雪的世界,厚厚的積雪從山的這一邊鋪到山的那一邊。山上大雪紛飛,氣候變幻無常,要想過山,必須要在上午9點,下午3點以前,上面空氣稀薄,說話的力氣也沒有。
曾任外交部長、國務委員的姬鵬飛回憶說:雖然幾個月來翻山越嶺的行軍和缺糧已使大家十分疲乏,開始爬雪山似乎還順利。可是,不多久,進入一個冰雪世界。眼睛突然看不見了。山上沒有路,踩在冰上滑倒了,掙扎著往前爬,卻沒有力氣。有的人掙扎著要站起來,結果卻永遠倒了下去。到達山頂,不能停留,哪怕停一步都可能喪命,必須盡快翻過山頂。最好的辦法是坐在冰上往下滑。不少人這樣滑下去,摔斷骨頭,滑下了山崖。盡管如此,但仍是個最好的辦法。犧牲的人很多,天氣太冷,有些人是凍死的,有些人根本喘不上氣來。
一位老紅軍對藏族作家降邊嘉措采訪時,回憶道:夾金山山勢陡險,山嶺連連,重巒疊嶂,危崖聳突,峭壁如削,空氣稀薄,嚴重缺氧。爬到山腰以后,雪越來越深,空氣越來越稀薄。氣溫也驟然下降。直讓人覺得“周天寒徹”。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忽然又寒風呼嘯,頃刻間烏云蔽天。山峰上的雪一堆堆向下倒塌,翻卷不息,一瀉千丈。凜冽的大風裹挾著冰塊、雪屑,硬生生地打在手上、臉上,像刀割似的。到達山頂,要經過九拐十三彎。走到“五拐”這地方,雪就有一米深。越往高走就越深,到山頂上差不多就有一米五到兩米深了。到這時,人就更不好受了,只覺得呼吸急促起來,只能大口大口地喘氣。扛步槍的戰士還好,扛重機槍的可真有點夠嗆。那個時候是一挺重機槍三個人扛,一個人扛機座子,一個人扛機腿,一個人扛槍身。就是這樣,也必須扛,這是打敵人的武器啊!
楊成武將軍在《翻越夾金山會親人》一文中回憶說:霧霾漫天,時濃時淡,人行其中,宛如騰云駕霧。山風卷著雪花,漫天飛舞。單薄的軍衣,抵擋不住風雪的吹打,臉上、身上像無數把尖刀剮著。越往上爬,空氣越稀薄,呼吸越困難。人們頭暈腿酸,一步一停,一步一喘。這時候,要是有誰停步坐下,就會永遠起不來。戰士們豪邁地說:“烏江我們最先強渡,瀘定橋是我們親手奪過來的,敵人的層層截擊都被我們突破,諒這座夾金山也只能乖乖地馴服在我們腳下。”“強幫弱,大助小,走不動的扶著走,不能扶的抬著走,讓每個戰友安全越過夾金山!”“天空鳥飛絕,群山獸跡滅。紅軍英雄漢,飛步破冰雪!”何等英豪,何等氣概!
(四)
埃德加·斯諾在《紅星耀中國》里寫道:“賀龍的二方面軍在長征中經受的艱難困苦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人成千上萬,又有成千上萬的人在草地餓死。”
茫茫草原,一望無際,人跡罕至,天氣異常。缺糧斷炊,為了充饑,可以說把一切可以吃的東西都吃了。
渺無人煙的茫茫草地,自然條件極為惡劣,忽而刮起大風,忽而在雨中夾著雪花和冰粒,讓人感到陣陣寒意。數萬人的隊伍穿過草地,前后歷時一個多月。每天的糧食定量日漸減少,最后連野菜也吃不上了。“破牛皮帶、皮鞋、撿來的牛骨頭,甚至人畜糞便中未消化的青稞粒子,也都被撿來充饑。”草地里腐草和污水形成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泥潭,軟綿綿的,人走在上面非常費力,稍不注意便會有滅頂之災。許多泥潭的水和野菜有毒,不少同志因此中毒而亡。草地晝夜溫差很大,夜晚露營,只能幾個人背靠背,坐在潮濕的地上,用手支著雨布、被單,相互依偎著避寒取暖。因為饑餓、疾病,戰士們已經極度虛弱,每天只能走十幾里路,有不少同志就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犧牲在這片沼澤泥濘的水草地。
老紅軍梁寧寧回憶:過草地時,最困難的是女同志和小同志。總部文工團在穿越阿壩草地的時候,整整走了二十二天,才到一個草地的中間站。李伯釗團長組織一個16人的小分隊,讓她們在這里停留一夜,為戰士們演出。那時已近黃昏,她們為官兵們唱了五六支歌,跳了三個舞,演奏了兩個小曲和一個小話劇,官兵們高興極了。她們在這里住了一夜,但到第二天起來時,卻有4個文藝戰士已經犧牲了。
老紅軍劉月生將軍說:過草地時,“路”(其實沒有路,都是前頭部隊趟出來的)兩邊,隔不遠就有十幾個紅軍戰士的遺體。許多同志犧牲前,還把身上僅有的軍裝脫下來,疊好留給后面的同志穿。有一天早晨出發時,我看到一個帳篷還沒有動靜,就進去察看,結果里面睡著的20多個同志都犧牲了,他們很可能是吃了有毒的野菜或臟水中毒而亡。傷、病、凍、餓,極度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糧食、藥品的嚴重缺乏,使紅軍戰士的身體虛弱到了極點。“過草地時,許多同志只要再有一斤糧食,就能熬過最后幾天,活著走出草地,但那時就是這點糧食也沒有。就這樣,我們又犧牲了許多好同志。”
老紅軍危秀英對來訪的美國記者、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說:爬雪山過草地是長征中最艱難的時刻。“過雪山后,我便不來月經了,所有的婦女都是如此。”
許多女同志和紅小鬼,他們付出了比男同志和成年人更大的艱辛。王新蘭、陳其等同志,當年過草地時只有11歲。他們不僅和大人們一樣頑強地走出了草地,還承擔著宣傳、醫護、服務等許多工作。王新蘭參加革命時只有9歲,她是長征中最小的女紅軍之一。王新蘭后來與《長征組歌》的作者肖華將軍結為連理,演繹了英雄愛英雄的英雄壯歌。
班佑,紅軍走出草地后的第一個大村落。紅軍離開后,藏民看到房子里有很多死去的紅軍。他們清理房子時發現紅軍的遺體非常輕,一只手就可以提起,而且一拉就可以斷裂。這讓信仰藏族佛教在生死問題上達觀自然的藏民困惑了很多年。后來他們領悟到:什么叫“流盡最后一滴血”,“耗盡最后一兩力”。
無產階級革命家康克清,當年參加紅軍長征只有21歲。晚年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紅四軍三過草地。她說:過草地確實艱苦。有許多人走一次草地也過不去,犧牲了,我們卻要三過草地,那犧牲的同志就更多了。還有什么比這更苦的呢!但是,有種力量驅使著我們,“解放”“抗日”“新中國”“社會主義”,一個個美好目標激勵著我們。我們無非就是用腳走過草地,就當它是散步一樣嘛。50多年后的1989年,世界風云變幻,一座座社會主義國家大廈崩塌。當這位革命老人聽說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齊奧塞斯庫被政變者槍殺,當即昏了過去。共產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就是這位革命老人的生命。
在長征隊伍中,有一個“馬背上的共和國”。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這個“共和國”的陽光普照中華大地。謝覺哉隨身帶著一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內務部”的印章,為了輕裝,他把唯一御寒的毯子都扔掉了,但始終把這枚印章掛在脖子上,完好地帶到了陜北。紅軍的理想信念,重于自己的生命。
(五)
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率領的紅軍,肩負著人民的希望,肩負著民族的希望,目標堅定地進行長征;蔣介石和他的同僚們指揮的雇傭軍,為著集團和個人的利益,千方百計捕捉紅軍長征的足跡,無所不用其極地進行圍剿。
當蔣介石得知紅軍在草地北活動的信息,他惱羞成怒了,于1935年9月7日發出通電,懸賞緝拿毛澤東等紅軍領導人。他開的價格不菲,出手大方。生擒毛澤東者獎10萬元,獻首級者獎8萬元;生擒林彪、彭德懷者,各獎6萬元,獻首級者各獎4萬元;生擒博古、周恩來者,各獎5萬元,獻首級者各獎3萬元;凡生擒共產黨中央委員,第一、三軍團師以上干部者,各獎3萬元,獻首級者各獎2萬元。
蔣介石是從做生意經紀人起家的,眼里心里盤算的是金錢,一己私利。他迷信錢能通“神”,信奉“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誘惑之下必有叛徒”。但是,蔣介石至此還不能明白,只要是他盤算的對象是毛澤東,他總是失算的。
越過雪山草地的紅軍經過短暫的休整,精神振奮,斗志昂揚,在蔣價石發出緝拿毛澤東、林彪等紅軍將領人頭的通電后10天,1935年9月17日,在林彪指揮下,一舉攻克蔣介石國民黨軍苦心經營的天險臘子口。第二天,即9月18日,林彪偕陳光、左權等登上山峰,舉目四望,群山巍峨,他無限感慨地說:“我要拿一個團守臘子口,蔣介石拿一個軍也不要打算過去。”事實是,當時進攻臘子口的,是林彪麾下的一個團;守臘子口的,是國民黨剿總司令朱紹良部下的一個師。直接攻占臘子口的,是紅軍2師4團6連;而鎮守臘子口的,是居高臨下的國民黨軍的3個團。此時,毛澤東就住在臘子口附近的一個村莊。紅軍抓到一個俘虜,俘虜說:“紅軍長官,臘子口是天險。飛鳥可過,走獸難行呀!你們繞道走吧!”俘虜的話,激起紅軍將士更旺的戰斗激情。大家說:打好這一仗,去見毛主席!攻破臘子口的第二天,毛澤東去看望了攻占臘子口的部隊。一個月后,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在一次會議上,毛澤東作報告的時候,忽然問:“哪些是打臘子口的同志,站起來看看!”攻占臘子口的英雄們紅光滿面地刷地一聲站起來,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
蔣介石的重賞沒有拿到毛澤東的人頭,毛澤東卻在以他詩人的氣質,用平仄對仗書寫長征這部史詩了。1935年10月初,中央紅軍粉碎敵人的重兵圍剿后進入甘肅。10月7日,紅軍打敗國民黨的騎兵圍剿,于當日下午翻越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奪路而出。六盤山是中央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長征的落腳地陜北根據地已經在望,國民黨蔣介石圍追堵截的所有計劃和目標即將宣告完全破產。“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毛澤東開始回顧長征以來的艱辛歷程了。他的革命英雄主義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用詩的激情表現出來的。“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英勇的紅軍戰斗未有窮期,越過六盤山后,還要繼續奮斗。“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表達了毛澤東戰勝敵人的堅強決心和勝利在握的高度自信。
“何時縛住蒼龍?”,“蒼龍”是什么呢?就是古人心目中的一切災禍的集中代表,即兇神惡煞。這里具體指蔣介石集團。1935年12月,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說:“大土豪、大劣紳、大軍閥、大官僚、大買辦們的主意早就打定了。他們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在說:革命(不論什么革命)總比帝國主義壞。他們組成了一個賣國賊營壘,在他們面前沒有什么當不當亡國奴的問題,他們已經撤去了民族的界線,他們的利益同帝國主義的利益是不可分離的,他們的總頭子就是蔣介石。這一賣國營壘是中國人民的死敵。假如沒有這一群賣國賊,日本帝國主義是不可能放肆到這步田地的。他們是帝國主義的走狗。”毛澤東講這些話的時候,除中央紅軍外,其他幾路紅軍長征還在進行中,共產黨提出的口號還是“反蔣抗日”。毛澤東又說,“長征一結束,新局面就開始了。”正義在手,真理在握,有全國人民做后盾,毛澤東手挽“長纓”縛住“蒼龍”,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六)
學習長征史,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就是國共兩黨的首腦都進行了一次“長征”。
我們看看當年中國的兩位對手毛澤東和蔣介石各自對“長征”是怎么說的。
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結束。12月,毛澤東在荒涼的西北邊陲瓦窯堡對他的將士們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1935年7月,蔣介石在西南幾個大城市飛來飛去,部署圍剿長征進行中的紅軍。他從重慶至成都,召集追剿紅軍的先鋒薛岳一班部將說:“國軍長途追剿,從中樞到邊陲,行軍所至,中央德威遠播,誠為我國歷史空前壯舉。”
毛澤東,長征的踐行者,被追剿紅軍的實際上的統帥;蔣介石,長征的噩夢者,追剿紅軍的總指揮。他們兩人對于長征的意義,都做了相近、相似且意味深長的評論。這個評論,夠后人長久深入地研究、闡釋。
長征,二萬五千里,毛澤東是用腳踩著平仄對仗有規律的節拍一步一步丈量的;蔣介石是乘飛機汽車以基督徒的虔誠靠奇思妙想捕風捉影飛越的。一個手擎民族解放的旗幟,力倡為人民服務;一個懷惴圣經加儒家教義,高喊格殺勿論。誰是人民的救星,誰是民族的敗類,蒼天有眼,歷史有心,勝敗自有公論,這是不言而喻的。
今天,當我們閱讀80年前的長征,就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長征,是真理與謬論、正義與邪惡、先進與落后、新生與腐朽、光明與黑暗、革命與反革命、人民與官僚、無產階級與反動統治階級、人的向善精神意志與險惡的自然環境、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反動派、毛澤東與蔣介石,兩大勢力、兩股力量進行的一場大拼殺,大搏斗。歷史的邏輯證明,“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因此也可以說,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率領工農子弟戰勝人類不可想象的艱難險阻的凱歌,是人的精神境界的顛峰。
長征之路,是艱辛之路,更是創新之路,勝利之路。
(七)
正是長征,創造了長征精神。長征精神,不僅屬于中國共產黨,屬于中華民族,也屬于全人類。
長征把中華民族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團結友愛、同甘共苦、向往自由平等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賦于了全新的共產主義的內容,為全人類爭取解放提供了范例。據歷史記載,在中國紅軍長征幾年后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長征精神成為正義力量的象征與代名詞。在歐洲,南斯拉夫共產黨,鐵托領導的游擊隊,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幾次印刷關于中國紅軍長征的資料,以鼓舞游擊隊的斗志。總部設在蘇聯的共產國際,在召開的“七大”上對長征作出高度評價:“中國紅軍具有中國軍閥軍隊所不能擊破的高度的覺悟性,超人的堅韌性與戰斗精神”,號召共產黨人學習中國紅軍的長征精神。英國蒙哥馬利元帥說:“長征是一次體現出堅忍不拔精神的驚人業績。”他誠心推介長征精神。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迪克·威爾遜感嘆:“長征已經在各大洲成為一種象征,人類只要有決心和毅力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西方人編寫的世界史認為:“人類曾經有四大史詩:以色列從埃及出走,漢泥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侖進軍莫斯科,美國人拓荒西部”。但是,它們與長征相比都黯然失色。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長征,是考驗中國紅軍男女戰士的意志、勇氣、智慧和力量的人類偉大史詩。
(八)
“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了。”新局面是什么呢?毛澤東說:“時局的特點,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來,中國處在新的全國大革命的前夜。”“共產黨和紅軍不但在現在充當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起人,而且在將來的抗日政府和抗日軍隊中必然要成為堅強的臺柱子。”他滿懷信心地莊嚴宣告:“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澤東將自己報告的內容付諸實施了。為推動全國人民的武裝抗日,毛澤東黨中央把陜北紅軍組成中國人民紅軍先鋒軍,開往前線,渡河東征。此時,其他幾路紅軍的長征還在進行中。對于紅軍長征的完全勝利,毛澤東早已把握在胸了。
1936年2月,北國正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季節。莽莽黃天的秦晉高原,來自天上之水的黃河,歡快地接納了來自南國的毛澤東和他率領的紅軍。對于革命來講,也如這自然的氣候一樣,涌動著一個百花盛開的春天。整裝待發準備東征的紅軍,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嚴整、精神,再不是長征前夕或長征途中被圍追堵截的局面,而是主動地揮師去進攻敵人。這時候,妖嬈多姿的北國風光,深厚碧藍的天空,無邊無際的高原,天上,地下,長城,黃河,雪飄,銀蛇,蠟象,觸景而生情,火一樣的激情奪路而出了。他馳騁于天地之間,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縱情地表達自己的意志與理想。“從來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國,中國人民,中國紅軍,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需要重寫的中國歷史,中國歷史的新局面,真正開始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就這樣,用平仄對仗,寫了一部完整的長征史詩。
(九)
晚年的毛澤東,念念不忘長征那段使用平仄對仗與一切邪惡勢力周旋的日子,他說:“那時,我過著戎馬生活,騎在馬背上,有了時間,就可以思索,推敲詩的押韻,馬背上的生活,真有意思。有時回想那些日子,還覺得留戀。”長征勝利30年之后的1965年,他重上井岡山,回憶那戰斗的烽火歲月,“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鳴唱,萬怪煙消云落。”此時,毛澤東想到了些什么呢?井岡山,不就是中國革命道路的起點嗎?井岡山根據地,不也是長征的出發地嗎?堪稱詩詞極品的《七律·長征》,由斯諾首先傳向了世界。全詩56字,首句最后三字是“不怕難”,尾句最后三字是“盡開顏”。驚心動魄的戰斗,九死一生的艱難,毛澤東以他開闊的胸襟和如椽的巨筆,只用“五嶺”“烏蒙”“大渡河”“金沙江”“岷山”等標志性的山水,藝術地概括了長征的“萬水千山”。斯諾向世界宣示的《長征》詩及其包含的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被稱為“共產共妻”“寇賊”的中國紅軍,卻是一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完全徹底為解放人民和為人民服務的充滿樂觀主義精神的鐵軍,被稱“匪首”的“寇賊”的統帥毛澤東,其實是具有極高中國文化品位和世界戰略眼光的文人。
1966年夏,河北刑臺發生地震,波及北京。這天毛澤東在中南海住處辦公。護士長吳旭君慌忙走進來,一邊說地震了,一邊攙扶毛澤東往屋外走。剛走到門口,毛澤東返回屋去,把案頭放著的一包牛皮紙挾在腋下,這才隨護士長走出屋外。護士長問:“主席,屋里那么多好東西您不拿,為什么就拿這包紙啊?”毛澤東回頭瞥了一眼“主席辦公室”,感嘆地對護士長說:“那些東西都不是我的,我身無長物,只有這些自己寫的詩稿是屬于我的。我是無產階級,一無所有啊!”
平心而論,毛澤東一生創造的財富無數,不論是金錢還是物質,直至包括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軍隊。但在他眼里,這些財富再多再寶貴,都是人民的。唯有具備署名權的毛澤東詩詞,他才認為是自己的,其中包括《長征》這組極品詩詞。
(十)
長征創造的奇跡,長征凝聚和釋放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創造未來輝煌的永恒動力。長征精神,對于中國共產黨,對于中華民族,對于全人類,其重要價值,無論怎么評價都不會過高。
那么,長征精神是些什么呢?革命理想高于天。把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信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革命事業必勝的堅定理想信念;為拯救國家和人民于水火,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犧牲一切,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堅持獨立自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求實創新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團結友愛、并肩戰斗的高尚品格;緊密依靠人民,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民主作風。
長征精神,涵蓋了人類所具有的一切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
自從長征事跡在世界傳播,一直吸引著國內外無數尋路者 “重走長征路”。今天,“重走長征路,弘揚長征精神”,更成為一個“大學校”。從青少年到上了年歲的老年人,從各種社團組織到不同黨派的志愿者,從西方國家的政要到不同信仰的記者、作家、學者,他們聽講長征故事,尋找長征道路,撰寫長征詩文和專著。“苦不苦,想想紅軍長征二萬五”。吃得長征苦,懂得長征難,百事可做。從長征中吸取智慧和正能量,使之成為自己創新的不竭動力,這就是人們樂于尋找長征路的目的。
從長征事跡的傳播中,我們在這里可以演繹出一個公式:“弘揚(以)長征精神+行動計劃與目標”。例如,“弘揚長征精神,確保全面綠色發展!”“弘揚長征精神,決戰里約奧運獲得優異成績!”“以長征精神,搶占世界科技前沿!”“以長征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等。這個公式適用一切社會實踐。運用好,就是生命活力的爆發,就是創新,就是創造。
長征精神,奮斗不止的精神。
長征精神,無往而不勝的精神。
長征精神,化為今天人們的長征情結。
長征精神,化為一代一代向前奮斗的動力源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