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大眾文學的第一主力類型,本來不是武俠小說,而是“社會言情小說”。在那“萬惡的舊社會”,最有名的小說家是張恨水,而不是什么“南向北趙”,當然更不是魯迅茅盾葉圣陶了。可是一眨眼,“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之后,最有名的小說家卻成了金庸,武俠小說完全壓倒了“社會言情小說”。這是為什么呢?難道說新中國人民就喜歡舞刀弄棒,不喜歡談情說愛?非也,非也。孔老師告訴你,奧秘在于,武俠小說使用了“北溟神功”,把人家言情小說的功夫給吸收過來了。在當代武俠小說里,不但有武有俠,而且還有社會,有言情,既有英雄,也有美女,既有呂布,也有貂蟬。而且武俠小說里的愛情,可能比純粹的言情小說寫得還要好,金庸筆下的愛情,豈不勝過瓊瑤亦舒和席絹她們一大截嗎?所以武俠小說好比百貨大樓,而言情小說好比連鎖專賣店,哪里的顧客多,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武俠小說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武有俠又有情了呢?孔老師經過研究發現,就在公元1928年,34歲的中共大俠毛澤東在井岡山與18歲的紅軍女俠賀子珍結為革命伴侶后,一位武林高手創作了武俠小說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荒江女俠》,作者的名字是:顧明道。
中國古代的武俠小說,基本沒有女人的地位。《水滸傳》梁山108將,男人占105,女人只有3個。其中一個叫母老虎,一個叫母夜叉,都是比男人還要殺人不眨眼的部門女經理,剩下個一丈青扈三娘,是唯一具有女性美的,卻被宋江嫁給了窩囊廢矮腳虎王英,使得梁山之上根本沒有愛情發生的可能性。林沖夫婦本來情深意重,可是一出場就被高家陷害,林娘子自殺明志,林沖遂抑郁終生。此外的涉情之處,則基本都是通奸淫亂之情,宋江殺了閻婆惜,武松殺了潘金蓮,石秀殺了潘巧云。筆者沒有舉著現代女權旗幟批判古人不尊重婦女的意思,只是說古代的武俠小說不時興整什么愛情,英雄們每天主要是“打熬筋骨,于女色上,并不十分要緊。”
偶爾也有閃爍出一抹亮色的時候,比如清朝文康的《兒女英雄傳》,里面出現了女俠,但仍然是作為男性主人公的陪襯,滿足男人妻妾成群花色品種繁多之需求的。此外不論歷史演義中的武俠還是公案小說中的武俠,要么沒有女性,要么雖有女性卻沒有愛情。比如女性英雄最多的就是《楊家將》系列了,卻讓男人死的死,跑的跑,剩下十二寡婦東殺西砍的,還是沒有愛情。不但男人看了生氣,女人看了也未必開心。沒辦法,古代就那樣,那時候婦女還沒獲得選舉權嘛。
現代武俠小說問世后,平江不肖生和趙煥亭也沒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們光忙活著讓武俠人物去行俠仗義了,不曉得五四新文學已經用愛情奪走了大批量的讀者。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還有冰心廬隱許地山,都把讀者引逗得情意綿綿的。新文學小說家除了魯迅,幾乎無人不寫愛情。魯迅后來也撐不住,寫了一篇《傷逝》,雖然是對愛情的反思和檢討,但畢竟也屬于“下水”了。直到1928年,新文學掀起了“革命文學”浪潮,共產黨也結束了跟國民黨的蜜月,拿起刀槍上井岡了,武俠小說才想起了愛情這檔子事兒,從此一種嶄新的“男女搭配,打架不累”的武俠小說誕生了。用本文所寫的“顧明道”先生的名字來戲解,正是“回顧所來路,從茲明大道。”
顧明道(1897—1944)生長在才子佳人成群的蘇州,原名景程(他最后一部作品是自敘傳小說《江南花雨》,主人公叫“程景”),別署正誼齋主,又號虎頭書生,石破天驚室主,聽上去蠻嚇人的。其實他自幼喪父家貧,上學時膝部患骨結核致殘,體弱多病,氣質屬于“文雅書生”。他是蘇州振聲中學高材生,畢業留校任教,并受洗為基督徒。先后與友人組織“同南社”和“星社”,以文會友。17歲出道于文壇,在許嘯天編輯的《眉語》雜志以“梅倩女史”筆名發表短篇言情小說,曾引起男性讀者寫來求愛信的誤會,可見顧明道老師一開始就對“女”字頗感興趣。后來受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影響,創作武俠小說,有意無意便將女性置于書中重要地位。
在顧明道1928年創作、1929年連載于《新聞報》附刊《快活林》的《荒江女俠》中,俠與情得到了空前有機的結合。書中的方玉琴和岳劍秋,不僅是一對除暴安良的好搭擋,二人于出生入死中更經歷了種種纏綿、誤會,最后琴劍合諧,結成美眷。據補白大王鄭逸梅老先生在1985年《荒江女俠》再版序中回憶:“原是特約他寫中篇小說,不意刊登后,備受讀者的歡迎。報刊主編嚴獨鶴,便致函明道,商請擴而成為長篇。”書中有仇殺,有驚險,有匪盜,有情色,有奸謀,有正義,這些在今天看來,都是通俗小說的慣技,而且一部準備不足的長篇,也必定有其先天的弱點,但該書的特色卻不僅僅是俠骨柔情之結合。臺灣學者葉洪生在《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序言中評價道:
《荒江女俠》一書開卷,所采用的現代“單一觀點”(主觀筆法)敘事,即打破傳統章回小說的陳腐老套,開武壇未有之先河,卻值得大書特書。
《荒江女俠》采用的“限制敘事”方法,成為后來武俠小說的常用路數,再加上“以武俠為經,以兒女情事為緯,鐵馬金戈之中,時有脂香粉膩之致。”(葉洪生語)俠情結合,使得這部作品不僅轟動一時,而且為武俠小說開辟了一條通途。
小說連載后,由世界書局和三星書局出版,文壇名家范煙橋作序,周瘦鵑題辭曰“健筆獨扛”!且看小說開篇的第一段:
黑暗籠罩著大地,這一帶叢密的樹林,也變成黑魆魆的,好似數
千百個魔鬼列著陣,要搏人而噬的樣子。天上有幾點亮晶晶的明星,
好似爍亮的小鏡子,在大黑布上閃閃地晃動。這時林中很快的跑出一
個少女來,渾身穿著黑衣,姿態婀娜中含有剛健氣,背負一劍,行走
若飛,直向前面溪邊走去。那小溪從東南山中曲折流來,水聲淙淙,
如鳴琴筑。
這已經不是傳統武俠小說的筆致,而分明是西方小說的寫法,但又隱含著中國傳統小說的意境。這樣的筆法,鏡頭感很強,非常適合影劇化。
正如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被改編為十八集電影《火燒紅蓮寺》一樣,《荒江女俠》在文壇轟動后,1930年也被陳鏗然主持的友聯影片公司改編為十三集電影搬上銀幕,聲冠一時。陳鏗然讓自己的太太徐琴芳飾演女主角方玉琴,徐琴芳本就喜歡武俠,又體格矯健,且愛揮拳弄棒,為了拍這部武打戲,特意請了拳師指導,因此發揮得如魚得水。影片熱播后,社會上干脆就叫她“荒江女俠”。電影的成功,又引來京劇評劇大鼓評書等其他藝術品種的改編,京劇演員白玉艷、評劇演員筱麻紅,都以扮演方玉琴而聲著一時。1969年香港邵氏公司也曾拍攝一部何夢華導演的武俠電影《荒江女俠》,但與顧明道原作無甚關系,屬于同名異作。
《荒江女俠》譽滿江湖,1940年4月由上海文業書局再版。80年代后,兩岸三地又涌現出多種版本,其中三秦出版社1989年3冊版改名為《荒江萍影》。代表作之外,顧明道又創作了《草莽奇人傳》,《黛痕劍影錄》,《國難家仇》等,一時被看作是與“南向北趙”鼎足而三的武林大將。到世紀之交,被孔慶東先生歸為“民國武俠前五家”之一。
顧明道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曾在《武俠小說叢談》中自述曰:“余喜作武俠而兼冒險體,以壯國人之氣。曾在《偵探世界》中作《秘密王國》、《海盜之王》、《海島鏖兵記》諸篇,皆寫我國同胞冒險海洋之事﹔或堅拒外人,為祖國爭光者也。余又著有《金龍山下》,則完全為理想之武俠小說也。……又為《小日報》撰《海上英雄》初續集,則以鄭成功起義海上之事跡為經,以海島英雄為緯。……又嘗作《草莽奇人傳》,則以臺灣之割讓與庚子之亂為背景也。”在《荒江女俠》中,他借人物之口說:“滿奴僭據中華,已有二百余年,沒有把中國統治得富強與發達,反而喪師失地,敗在碧眼兒手里;國勢日弱,民生日艱,而東洋的木屐兒又是步步逼人,咄咄可畏,眼見得神州有陸沉之禍,有志之士私慨嘆。”這里表現出作者深沉的家國情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