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偽愛國主義指的就是不講階級的所謂‘愛國主義’,對這種所謂的‘愛國主義’,左派青年應該提高警惕,與之拉開適當距離。
本文不是對張藝謀導演的批判文章,甚至也不是對電影《金陵十三釵》的批判文章,而是對一種文化現象的批判,《金陵十三釵》只是作者的材料而已。希望閱讀此文的讀者注意。
有一種網絡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那些哈美奴才,鼓吹啥‘民主’啦‘人權’啦的小右,一提起愛國主義就滿臉的不屑,一股子掩飾不住的鄙夷之情,但一談到抗日馬上就神情大變,好像打了雞血一般,立刻就神采飛揚精神亢奮,偉大的蔣公偉大的國軍,贊頌之詞不絕于口,對共產黨大加貶斥,痛罵共產黨不愛國不抗日。再仔細看看,南方系的憤精們也全都這副德行,只不過表現得比較含蓄罷了。
愛國主義在右右那里成了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工具,這種現象就提示我們,愛國主義的內容不那么簡單。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來說,愛國主義的外衣里面,實際上包含著階級斗爭的內容。不懂得這一點,單純地鼓吹愛國主義,就很可能被他人忽悠,當了別人的工具。我們要仔細看,反對愛國主義的究竟反對的是什么,鼓吹愛國主義的究竟鼓吹的是什么。
在《金陵十三釵》里面,一群最終懷著民族大義的妓女們挺身而出,為國家獻身去了,于是愛國小資被感動得淚流滿面,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的藝術教育,深感全民愛國之高尚。但是,同樣的題材,宋朝詩人卻是這么寫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莫非真的時代進步了,‘商女’們也跟著覺悟提高了?再仔細想想,妓女們從來就是達官貴人們的玩物,抗戰來了民族大義了,那又怎么樣,勝利后依然還是達官貴人們的玩物,依然是被欺壓的對象,她們還是她們,生存狀態沒有任何改變,這種抗戰這種民族大義對她們意義何在?就算被玩弄,被本國人玩弄也比被異國人玩弄要好上十倍百倍?讓我們拋開自己的小資情調,切實地站在那些被壓迫被蹂躪的妓女的立場去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想一想,你就會發現,這種讓風塵中人去為我們愛國獻身的藝術作品是多么地荒誕不經。
這就讓我們不能不指出兩種抗戰路線的根本分歧:一種是毛澤東共產黨領導的為人民大眾的抗戰路線,另一種是蔣介石國民黨領導的反人民的抗戰路線。前一種抗戰是為了民族和人民大眾的徹底解放,而后一種抗戰則是為了繼續維持他們自己對人民的剝削壓迫,是忽悠民眾為他們當槍使。
這兩種抗戰路線的根本分歧用事實來說明會更加清楚。國民黨臭名昭著的抓壯丁我們就不說了,單說對人民的態度吧。鬼子來了,毛澤東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是先掩護群眾安全撤退,為此不惜自我犧牲,很多表現共產黨八路軍的抗戰作品中都忠實地記錄了這一點。而蔣介石的所謂‘全民抗戰’又是怎樣的呢?是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不惜水淹河南百姓;是大火燒遍長沙,置百姓生命于完全不顧。 1942年河南大旱,全省遭災,麥收只有一兩成,秋糧完全絕收。但蔣介石國民黨反動集團仍然對河南人民橫征暴斂,導致至少300萬老百姓活活餓死!
毛澤東共產黨領導的全面抗戰,老百姓主動為八路軍站崗放哨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掩護八路軍戰士;而蔣介石國民黨的‘全面抗戰’,卻是河南百姓痛斥湯恩伯為“四害”(水、旱、蝗、湯)之一,并‘幫著’日軍打國軍。在1944年春夏之交日本在中國發動空前規模的“一號作戰”,意欲打通直通南方的大走廊。歷時38天的戰斗中,日軍5萬余人的兵力,打垮了40萬人的國軍,當湯恩伯部向豫西撤退時,“歷史性一幕”發生了:豫西山地的農民舉著獵槍、菜刀、鐵耙,到處截擊這些散兵游勇,后來甚至整連整連的解除他們的武裝,繳獲他們的槍支、彈藥、高射炮、無線電臺,甚至槍殺、活埋部隊官兵。5萬多國軍士兵,就這樣束手就擒。日軍攻克的湯恩伯部倉庫中,僅面粉便存有100萬袋,足夠20萬軍隊一年之用。為什么不分出一些來賑災呢?一個官員是這樣說的:“如果人民死了,土地還會是中國的;但如果士兵餓死了,日本人就會占領這些土地。”
這樣的反人民抗戰路線,左派青年怎么能就憑有人高舉著‘民主大義’的旗子,就不加分析地謳歌稱贊呢?
湯恩伯曾把中原會戰失敗的罪責推到河南百姓身上,并破口大罵:河南人都是賣國賊。其實,何止一個河南,其他地方這樣的事情也不新鮮。《劍橋中國史》還記載:“1943年在湖北,一位中國司令官抱怨說:‘鄉民……偷偷地穿越戰線,把豬、牛肉、大米和酒送給敵人。鄉民寧愿做亡國奴,也不愿在自己政府下當自由民。’”為什么會這樣?如果左派青年不能從兩條根本對立的抗戰路線的高度去認識這些歷史,就不能成長起來。
當有人像湯恩伯一樣責罵河南農民時,一位美國記者用英語記錄了河南農民理直氣壯的回答:"could the Japanese be worse than the army of Chiang Kaishek? " ————難道日軍會比蔣軍更壞嗎?
美國《時代》周刊駐華記者白修德曾是蔣介石忠實的擁躉,稱其為“團結的象征,人民的偶像”,他認為“中國想成為一個民主國家……必須在極權統治下再堅持一段時期才能成熟地步入民主社會”,并為此不遺余力地高調贊揚中國軍隊,呼吁美國對華援助;但目睹了河南百姓在蔣介石反動的‘全民抗戰’路線下的悲慘遭遇,他對蔣介石的評價變為:“這畜生……犧牲了無數個中國生命,我為此痛惜不已。”他后來回顧說:“他們是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文化之一的民族的后代,即使是文盲,也都在珍視傳統節日和倫常禮儀的文化背景中熏陶和成長。這種文化把社會秩序看得高于一切,如果他們不能從自己這里獲得秩序,就會接受不論什么人提供的秩序。如果我是一個河南農民,我也會被迫像他們一年后所做的那樣,站在日本人一邊并且幫助日本人對付他們自己的中國軍隊。我也會像他們在1948年所做的那樣,站在不斷獲勝的毛澤東一邊。
鮮明的事實對比告訴我們,只有堅定捍衛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民族大義才是真正的民族大義,而維護一小撮人壓迫剝削人民利益的民族大義不過是偽‘民族大義’而已,實際上只能叫‘民族小義’。左派青年對此不可不查。
最后,讓我們看一看北京晚報評論員蘇文洋先生對此片的辛辣諷刺(見12月30日北京晚報):
據說,《金陵十三釵》展示了妓女的舍生取義,洋人入殮師由平庸到偉大,中國軍人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國家電影審查委員會成員、著名老導演翟俊杰動情地表示,“這部電影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看完后人物仍在腦海里縈繞。它的可貴之處在于不說教,通過對人物的心理刻畫來表現中華民族的氣節。”(12月22日《北京日報》)張導不愧是一個老當益壯、不斷有“新思路、大手筆”的導演,李安《色·戒》不過是拍了一個女大學生通過“獻身”漢奸而刺殺漢奸而又愛上漢奸的抗日戲,張導則一下子向我們推出中國妓女在抗日中的“集體英雄主義”群像,堪比“八百壯士”,蓋過“八女投江”。軍人為國為民犧牲,天經地義,除了自己的覺悟、精神,后面還有督戰隊、軍法從事,對戰場逃兵格殺勿論,沖鋒是死,逃跑也是死。“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老百姓平時納稅養著軍人,就是戰時用來保家衛國的。妓女掙的是嫖客的錢,民國政府除了收稅、掃黃、打擊賣淫嫖娼,并沒有對妓女進行過半點“舍生取義”的政治思想教育,她們怎么能夠一群一群地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像軍人一樣保衛自己的同胞?國家不保衛她們也就算了,還讓她們集體保衛根本不是一個階級的姐妹,“表現中華民族的氣節”,這有點人為拔高了吧?要說有一兩個妓女舍身救人,也就是傳說中的“義妓”,我還是完全相信的。若說妓女集體都像“八百壯士”、“八女投江”,那就是騙人了,我不相信。我只能說這是扯,讓子彈飛一會兒,讓妓女同志上,這算哪門子抗日救亡?《讓子彈飛》有一句經典臺詞:“步子邁得太大,會扯著蛋。”張導這回步子邁得夠大,扯著什么我不知道。他不疼,我疼了。古今中外文學作品對妓女大多都持同情態度,把妓女樹立為集體愛國主義、集體英雄主義、集體民族氣節的典范,在秦淮河畔高高揚起“紅黃白”三色艷幟,惟有張導有標新立異的“重大突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