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水暖
電視劇《永遠的忠誠》在央視熱播,草民知道這部電視劇比較早,在它未播放之前的宣傳片花中,草民看到了近幾年紅起來的演員張國強。張國強之出名,源自電視劇《士兵突擊》,草民以為演得真好,活龍活現地演出了一個部隊基層指揮員的風貌。沖這一點,草民認定此劇的拍攝陣容應該不差。
對宣傳片花中的第一句話草民有些狐疑“是什么原因讓一個原本富裕的村子變成了貧困村?”,然后片花的下面有一句提到了“小崗村”三個字。當時并未意識到是哪個“小崗村”,如果是以真正的安徽鳳陽小崗村為藍本,那么這句“原本富裕”純屬戲說。
在正式播放進一步了解劇情之后,草民才明白,說的就是歷史上劃時代的那個小崗村,而“永遠的忠誠”就是以在小崗村病逝的沈浩書記為藍本的一種精神升華。單從劇情的設計和張國強的表演,草民認為的確拍得不錯,特別是張國強的表演,可以說把一個共產黨員任勞任怨的形象表達得淋漓盡致。
文藝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是常識,但以真實樣本為基礎稱作的文藝作品,有些事也應該遵循基本的生活真實,這是與純虛構作品不一樣的地方。
比如,在宣傳片花中說小崗村“原本富裕”就值得商榷,草民明白編導的意思,為突出沈浩的工作環境的艱難,找到一個戲劇沖突線索,因為“原本富?!弊優樨毨В隙ㄓ袕碗s的背景,沈浩的工作是去化解這個復雜背景背后的各種矛盾。
但是,這個“原本富?!眳s不是事實,從片花中一位老年人很憤怒的一句質問“那上級給的20幾萬XX款到哪里去了?”,基本的印象是,小崗村的“原本富?!保⒎亲陨淼囊蛩兀饬τ泻艽蟮臎Q定性,一旦在外力介入的環節出現問題,這個“原本富裕”就打了折扣。而電視劇《永遠的忠誠》把這個折扣推向了極致——變成貧困村。
在現實中,小崗村的“原本富?!笔窃趺磥淼哪兀棵襟w曾經有大量報道:
【198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到小崗村視察,給小崗村帶來了第一批瓦房,共計7間,都是政府免費蓋的;1991年,作為“現代化”的顯著標志——電話,開始出現在小崗村民的家中,是鳳陽縣電信局給18個當年摁手印的農民免費裝的;1997年,由上海一家報社記者牽線,“先富起來”的江蘇省張家港市長江村資助小崗120萬元人民幣,鋪了一條“友誼大道”,后來,還給村里贈送了106臺25英寸的大彩電。…大包干20周年紀念的時候,因為總書記的到來,…小崗有了水塔,村民用上了自來水,有了小學校和紀念館,友誼大道兩邊栽上了花木,各家的墻面上刷了涂料,各戶改建了茅房,用上了衛生廁所。一直到現在,小崗村民剛剛蓋起的兩層小樓,還都能得到政府每家2萬塊錢的補助…只要掛著小崗的名頭,總能得到包括稅收、審批等各方面的優惠…與周圍的村莊比,小崗可以說是提前過上了小康生活】(《南風窗》)
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的處級干部,“是由安徽省財政廳派到小崗村任職的。安徽省派出了大批干部到‘經濟困難,組織薄弱’的鄉村任職,‘改革第一村’小崗也在其中?!鄙蚝频叫彺迦温?,算是“屈就”了,而沈浩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地干了。一是說明安徽省對小崗村的重視,而是說明小崗村即便在大量外援下得到了物質文明的種種進步成果。卻仍然是“‘經濟困難,組織薄弱’”。
還有一個問題比較糾結,小崗村人據記載對集體化、人民公社生產模式的抗拒,達到了“冒著殺頭”的危險也要“按下血手印”的程度,決心之大,膽識之烈,罕見于世。罕見到什么程度呢?用一句古語“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中國政論著作第一人”凌志軍先生(暢銷書作家,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法學碩士)寫了一本《1978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的興起和失敗》,前言中記載“萬里聽到關于這本書的爭論,也表態說:‘這本書寫得好。寫的是歷史,材料真實充實…’”
據凌志軍先生記載:
【在1978年12月,只有十八戶農家,一百一十口人?!麄兪侨嗣窆缰贫戎凶罨鶎拥囊粋€集體,叫作生產隊,共同擁有五百一十七畝耕地和十頭牛?!耆嗣窆?,他的小崗減少了半數人口、半數耕地以及三分之二的牲口,每一個人每年產出的糧食則由五百公斤減至五十公斤。…直到1979年底,也即對于人民公社的失望情緒已在中國大部地區公開彌漫起來的時候,小崗的上級鳳陽縣委才敢于公布這本賬目:1966年到1978年,總計一百五十六個月里,這個小小的村莊有八十七個月靠救濟度過??傆嫵匀ゾ葷Z十一萬四千公斤,比他們自己生產的糧食多出三分之一;花去救濟錢一萬五千元,比他們自己掙的錢多出十分之一?!浚ā?978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的興起和失敗》)
根據這個材料,小崗村在人民公社時期平均每人4.7畝耕地,平均每戶28畝地,遠高于當時的全國平均水平,而小崗村平均每年生產糧食14250斤,按照400畝耕地種糧食計算,12年中,平均每畝單產35.6斤。如果按全部耕地都種糧食計算,每畝單產只有20幾斤。這個種植水平,連康熙年間氣候條件最惡劣的西藏的糧食單產都達不到(每畝百十斤),如此低的種植水平,可以說小崗村在人民公社期間連種子都收不回來,等于不種糧。
但小崗村人要活下來,要下決心“冒著殺頭的危險按下血手印”,吃飯是基本的,按照醫學界的觀點,每日必須保持300克的碳水化合物攝入,才能夠維持人體的基本代謝功能,而小崗村做到了。
“總計吃去救濟糧十一萬四千公斤,比他們自己生產的糧食多出三分之一;花去救濟錢一萬五千元,比他們自己掙的錢多出十分之一?!?,為了維持小崗村的基本生活,國家給救濟糧,給救濟款,讓小崗村人頑強地堅持到了完成“冒著殺頭的危險按下血手印”的那天。
“櫻桃好吃樹難栽”,小崗村養活不了自己,就要靠別的人種糧食救濟他們,否則人人都在等救濟,等于空等,以當時的情況,小崗村不種,有人種了,交了公糧,國家再撥給小崗村吃救濟。從這個意義上說,一方面體現了小崗村人的巨大決心,寧肯糧食不夠吃,也不提高哪怕一點點單產(從畝產20幾斤提高到100斤就行),一方面體現了黨和政府的人文關懷,以人為本,你不夠吃,就救濟你,反正不能讓你餓死。
按下血手印是要有力氣的,力氣要吃飯才能夠保證,這個力氣來自于小崗村以外的人民公社的生產大隊、小隊農民兄弟的辛勤勞動。邏輯在這里走了一個怪圈,人民公社、集體經濟養活了一群堅決抵制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的人,最后成為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的解構者。還有一個邏輯悖論,畝產只有20幾斤都無人追究,哪里會承包到戶就“殺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