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兩部電視連續劇,一個是描寫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青年參軍生活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遙遠》),另一個就是描寫當下青年在上海生活的《蝸劇》。
《遙遠》中的青年,積極向上、豪情滿懷,胸中裝著國家、集體,渴望成長為服務社會的棟梁之材。他們不怕艱苦,不畏難,有理想有抱負,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青年的主流如果是這樣,又何愁沒有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安定?當然經濟的繁榮和昌盛也充滿希望。
《蝸居》中的青年,不安、迷惘、沮喪,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有自己的房子,但在房價飛漲的社會,這樣的夢想對于普通青年來說是遙不可及的,除非劍走偏鋒,以各種方式依附于權貴,包括做二奶。青年的主流如果都這樣,加上“亡我之心不死”的超級大國虎視眈眈,“國破山河在”的日子就不遠了。
《遙遠》中的青年也談戀愛,那是相互尊重、相互關愛、堅貞不渝的純潔感情。為個人前途打算而犧牲愛情的呂強,最后是雞飛蛋打,為愛情而犧牲前途的丁浩天,則成為頂天立地的社會脊梁。這樣的社會大潮中,淘汰的是渣滓,留下的是寶貝。
《遙遠》與《蝸居》的生活時代,相差三十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后的呂強,一定后悔早生了三十年,否則他會如魚得水,以他的才干和算計能力,怎會輸給那個死心眼的丁浩天?或許如今的呂強,早就在改開的春風中烹程萬里,已非當年在部隊里人人唾棄的待遇了。
三十年前是丁浩天、袁鷹、方揚們馳騁的時代,三十年后則是宋思明、陳寺福們耀武揚威的時代。即便一個宋思明倒下了,還有千千萬萬個宋思明站起來。不調整社會大潮的方向,丁浩天們就會逐漸絕跡,呂強們就會泛濫成災,一旦國家危難之時,還有誰挺身而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