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正道是滄桑》的馬后炮
司馬平邦
成了。
火了。
就一切都有道理。
沒有道理的,也能找到道理。
比如,《人間正道是滄桑》,現在它的一切說起來都是那么有道理,它的個性是那么鮮明,它的表演是那么從容,它的音樂是那么恢弘,它的意義又是那么深刻——其實“成了”之后再來檢閱一部電視劇的優劣是最靠不住的馬后炮。
之前你們都干什么去了?
·壹·
離經叛道與功能名就總是一對表面上背道而馳,內地里卻勾搭連環的東西,有功能成就打算的人,沒有點兒離經叛道的心勁是不行的,但離經叛道本身的指向卻是身敗名裂,萬劫不復。
好在,張黎只是在拍一部離經叛道的電視劇,而是不是在搞什么離經叛道的政治活動。
但從《從向共和》到《軍人機密》再到《中國往事》,再到現在這部《人間正道是滄桑》,確實是張黎任藉自身對傳統和經典的叛逆意識和叛逆能力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電視劇。
有人說《人間正道是滄桑》得以脫身的模具是許多年前的那部大革命電影《大浪淘沙》,硬漢于洋主演,相信張黎也是它的熱愛者之一,但局囿于時代,顯然那部電影能為現在這部電視劇可提供的啟示不會有太多,如青春和革命,即把一群來自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年輕人扔到那個時代中,讓他們隨波逐流自然成長,中國的未來也在他們的成長足跡中踩就;而在現在這部長達50集的電視劇里,“家族”的隱喻,“黃埔”的情結都是張黎站在這些年中國文學和文化發展基礎之上的總結性陳述,即使是和剛剛播過他的那一部《中國往事》相比,《人間正道是滄桑》也明顯強化了那種鮮亮的革命色彩,那種主義必勝理想必然實現的勁頭都帶著更為潮流的激情,可以說這部電視劇的肌體是30歲到40歲的,而它的靈魂卻是20到30歲的。
所以,它才更能打動現在這批20到30歲的觀眾。
本來,中國的電視劇已經排他們排除了主流收視人群之外了。
·貳·
孫紅雷、孫淳、黃志忠——這是沒看劇之前,我對劇中男主角期待值的排序,但看劇之后這個序列就更改為——黃志忠、孫淳、孫紅雷;且莫說真有那種絕對量化又難以量化的演技指數,這個被更改過的演員排序至少可以代表幾個男演員在演技上對本劇的貢獻程度,我不太同意有人說的孫紅雷在《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有“裝嫩拿小”的嫌疑,因為一個間隔24年人間故事用任何一個演員貫穿全劇要裝點兒嫩,關鍵是特定情境下它的表演是不是合理;其實,孫紅雷和黃志忠在表演上的最大不同是投入感,后者對楊立仁角色的極度投入讓它表現得比孫紅雷更顯眼,當然無論是孫紅雷還是孫淳,其演技都到了非一般演員可以輕易達到而他們出手即至的“某個”層次,在電視劇的后半部分,在孫淳飾演的瞿恩犧牲之后,“壓”在孫紅雷飾演的楊立青頭頂上的那層氣場沒了,孫紅雷的個性化表演會偶爾跳脫一下,比如抗戰之后南京和談時的一場家宴上……但總體來說,從頑劣少年變成中共將軍的楊立青,那股亦江湖亦草根亦激情亦理性的陽剛形象仍非孫紅雷莫屬。
孫淳在本劇中也奉獻了他自《走向共和》以來最好的表演,為了《走向共和》的袁世凱增肥,曾作為孫淳投入角色的一段佳話傳過,但該劇之后,孫淳鮮有佳作,直到這個融合了瞿秋白、周恩來、方志敏等共產黨早期精英的新形象瞿恩出現,你再看看坐在上海亭子間里理著黃埔頭做著秘密工作的瞿恩和那個擁香溫玉機詭弄權的袁世凱之間的天壤之別,就會知道什么是最牛的演技派。
飾演瞿霞的柯藍和飾演楊立華的張恒在此之前都算不上一線女星,與《人間正道是滄桑》同期播出的輕喜劇《我是老板》里張恒即女主角,但若論兩部劇為女演員們提供的表演空間和演員對角色的投入感則又是天壤之別,楊家兒女(孫紅雷、張恒、黃志忠)在劇中表演的普遍特征是“實”,瞿氏兄弟(孫淳、柯藍)表演的普遍特征是“空”,這在張恒和柯藍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或者說她們為另外3外男主角的表演提供了有力的補充。
·叁·
黃埔軍校,是《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另一重情結,說實話,對現在生活在大陸的人們普及黃埔,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而且,就劇中所有參與為新中國打天下者,即共產黨的勝利者里,只有楊立青一個是正牌的黃埔軍校畢業(穆震方沒有畢業),而那些真正的黃埔生大多非死即敗。
所以,《人間正道是滄桑》里的黃埔,所以,我想劇中的黃埔主要是為了擷取范希亮的那句話“鋼刀歸鋼刀,同學歸同學”,或叫“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境。
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之一,所以這“鋼刀歸鋼刀,同學歸同學”的黃埔情誼也像是在暗指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關系,但這樣的話,我相信在幾十年前的國共爭執中是不能作為主流表達的,它只有放在現在,放在國共之間醞釀事關中國大命運的第三次合作的當下,才更有意義,所以,劇中的人物都是把這句話說給現在的人聽的。
據說,前年《士兵突擊》熱播的時候,海外研究中國軍隊的專家們曾把它富含的軍事價值做過“切片”顯微式的解剖。
所以,更希望這部帶著更多政治善意的《人間正道是滄桑》能夠被那些該看的人人看到。
·肆·
中央電視臺在2009年初并沒有選擇本劇作為它所謂“開年大戲”,明里似乎是與《走西口》于競爭中敗下陣來,這曾明顯打擊了傳上說中的“張黎新史詩”的美譽度,但以現在央視同時以一套、八套雙線重推的大力度,又似乎對本劇的認知和評價又明顯超過《走西口》。
不管怎么說,2009年是共和國的第一個甲子,在這樣富有紀念意義的年份里由央視這樣的重頭機構強力向觀眾推薦,且惟恐推力不足,我想《人間正道滄桑》在故事性和思想性上所富含的高指標意義是不可否認的。
前階段,曾被官方強力支持的電影《南京!南京!》亦曾作為某某層次的“愛國主義推薦影片”向中小學生推薦,但在后來的央視2009年重點推薦影片里,《南京!南京!》的身影又消失了,是不是該片公映后引來的強烈的民間的負面批評遏止了《南京!南京!》的“擴張”呢?
反過來,亦可以想像,《人間正道滄桑》可能是另一個相反的例子,即曾經在官方預審中失分的它,于2009年初的幾個月,在普羅觀眾層次上正好積蓄了足夠的好感,民間支持度聚集的量變終于釀成了它在主流傳播渠道地位的質變飛躍。
既然《暗算》可以如此,《潛伏》也可以如此,《人間正道是滄桑》為什么不能呢?
所以,因為《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大行其道,可以大膽地說斷定怎樣才能走上那條中國電視劇成功的“正道”——還原歷史,崇尚理想,弘揚正義,相信觀眾。
想離經叛道就要做好前赴后繼、好事多磨的準備,關乎于此的那些社會改良的大道里,張黎用劇情講述了,而關乎于此的藝術創作的小道理,這部電視劇播出命運的起起伏伏里說的也正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