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克思、列寧對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后的階級斗爭的論述及局限
列寧確實講過:“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是一整個歷史時代。只要這個時代沒有結束,剝削就必然存著復辟希望,并把這種希望變為復辟行動。” (列寧:《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無產階級專政不是階級斗爭的結束,而是階級斗爭在新形式中的繼續。無產階級專政是取得勝利、奪得政權的無產階級進行階級斗爭,來反對已被打敗但還沒有被消滅、沒有絕跡、沒有停止反抗、反而加緊反抗的資產階級。” (列寧:《向匈牙利工人致敬》)
但是,階級斗爭究竟來源于已經消滅了剝削階級的社會主義國家之內,還是其他沒有消滅剝削的國際資本主義勢力的侵蝕?列寧比較側重于強調國際資本的侵蝕以及建成社會主義之前、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后內部小生產的腐蝕。所以,他同樣說:“國家正在消亡,因為資本家已經沒有了,階級已經沒有了,因而也就沒有什么階級可以鎮壓了。”(列寧:《國家與革命》)
所以,斯大林之所以在蘇聯徹底“消滅富農”之后將階級斗爭根源轉移到國際角度、之所以在他宣告蘇聯“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以后犯了“國內階級斗爭熄滅論”的錯誤,實際上是他在認識上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對立統一規律。正如九評第九篇所說:“由于蘇聯是第一個而且當時也是唯一的建設社會主義的國家,沒有任何別國的經驗可以借鑒;也由于對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規律的認識離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法,斯大林在蘇聯基本上完成農業集體化以后,就過早地宣布蘇聯‘已經不存在彼此對抗的階級’,‘沒有階級沖突’,片面強調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一致性而忽視它的矛盾,不依靠工人階級和廣大群眾進行反對資本主義勢力的斗爭,把資本主義復辟的可能性問題僅僅看成是同國際帝國主義的武裝進攻相聯系的問題。”(《關于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九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
那么,誰首先提出了消滅了剝削階級、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之后,社會主義社會內部還存在階級斗爭?無疑是毛主席。他的這一正確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的不斷革命觀點和關于”資產階級法權”的思想,他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篇光輝著作,就有這一光輝思想的萌芽。
馬克思曾經說:“這種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間斷革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把這種專政作為必經的過渡階段,以求達到根本消滅階級差別,消滅一切產生這些差別的生產關系,消滅一切和這些生產關系相適應的社會關系,改變一切由這些社會關系產生出來的觀念。”(馬克思:《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我們這里所說的〈在分析工人黨的綱領時〉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礎上已經發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
這里可以看出,馬克思提到,不斷革命,就要消滅一切階級差別,并改變一切舊的社會關系帶來的舊的觀念,而且認為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還會存在舊社會的痕跡——例如道德方面。這實際上為毛澤東提出“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之后還要開展階級斗爭”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但是,馬克思所講的這些差別,例如觀念差別,也包括無產階級內部認識的先進和落后觀念之間的差別。落后觀念也產生于舊的社會關系,但是無產階級內部先進和落后觀念之間的差別和兩個階級之間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是根本不同的。正如主席親自修改的上海市黨代會報告所說:“在階級矛盾消滅以后,正確和錯誤、革新和守舊、先進和落后、積極和消極這類矛盾,仍將不斷地在各種不同的條件下和各種不同的情況中出現。而人類社會也就將在不斷地克服這類矛盾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矛盾永遠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十二章,1958年,六十五歲。)可見,馬克思并沒有明確指出存在階級斗爭的問題。
二、毛主席關于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之后社會主義社會內部存在階級斗爭的相關論述
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建成了社會主義之后,社會主義社會內部還存在階級斗爭、階級矛盾,甚至還會演化為對抗性的階級斗爭、階級矛盾,社會主義社會內部還存在舊的、剝削階級性質的上層建筑——如不改變,就會顛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這一科學論斷,最完整的表述是這個:“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4章,1967年,七十四歲)
但是,在主席的光輝著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主席已經有了第一次論述。主席指出:“除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展的這種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以外,還有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存在,國家機構中某些官僚主義作風的存在,國家制度中某些環節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相矛盾的。我們今后必須按照具體的情況,繼續解決上述的各種矛盾。當然,在解決這些矛盾以后,又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又需要人們去解決。”(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后來,1964年,主席更是明確指出:“我們的黨是工人農民的黨,政權是工農的政權,軍隊是工農的軍隊,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的意識形態,應當反映工農。舊的意識形態可頑固了。舊東西攆不走,不肯讓位,死也不肯,就要用趕的辦法。但也不能太粗暴,粗暴了,人不舒暢。要用細致的方法,戰勝舊的,舊的還有其市場。主要的是我們要以新的東西代替它。你提倡的,是不會一下子實現的,你提倡你的,他實行他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已經提了幾十年了,可是我們的一些工作同志,嘴里贊成,實際反對。包括一些黨員、黨外人士,愛好那些死人,除了死人就是外國人,外國的也是死人,反映死人,不反映活人。”(《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二十章,1964年,七十一歲。)
實際上,主席這里已經比較具體的指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意識形態上層建筑領域客觀存在的階級斗爭。主席實際上發展了馬克思關于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存在“舊社會的痕跡”的相關學說,第一次明確指出了舊社會的痕跡就包括社會主義社會內部上層建筑領域兩個階級針鋒相對的斗爭。
三、毛主席為什么認為社會主義社會建成之后社會主義社會內部依然會存在階級斗爭?
那么,主席為什么認為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之后、剝削階級被消滅之后,社會主義社會內部還存在階級斗爭,甚至會演化為對抗性的階級斗爭?
第一,就是舊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上層建筑確實存在。早在1957年初,毛主席就講:“我們國內……還有階級斗爭,主要是政治戰線上和思想戰線上的階級斗爭,而且還很尖銳。思想問題現在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可見,主席在這時已經提出了即使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以后,還會存在思想戰線上的階級斗爭,甚至會存在思想上尖銳的階級斗爭。為什么主席會這樣講?
1959年,主席講:“首先制造輿論,奪取政權,然后解決所有制問題,再大大發展生產力,這是一般規律。在無產階級革命奪取政權以前,不存在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中已經初步成長起來。在這點上,無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有所不同。但是,這個一般規律,對無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都是適用的,基本上是一致的。”(《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十四章,1959年,六十四歲。)制造輿論、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奪取政權、變革生產關系的,是在人群中少數覺醒的無產階級先鋒隊,也就是共產黨人。但是人民群眾之中還有沒有脫離舊的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思想觀念的力量,因為人民群眾不是占少數的、特殊的、信仰堅定、思想先進的共產黨人,相當一部分人民也是為了個人利益、個人解放才擁護革命、支持共產黨。而且,在共產黨人內部,也會有相當一部分,受舊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上層建筑影響,需要不斷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觀。總之,全社會范圍內要進行思想靈魂上層建筑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不能僅僅局限于文藝界)。
所以,就有了延安時期,主席耐心、仔細的教導少奇克服舊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機械唯物主義思想,就有了主席給少奇寫的詳細的哲學批注;所以,就有了主席最終和沒有克服封建主義的孔孟之道、為了家庭小集團一己之私利的林彪的最終決裂……
所以,主席說:“要想保證走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在思想上來個無產階級革命化。……這是主要任務,絕不是目的。目的是解決世界觀問題,搞掉修正主義根子問題。”(《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二十四章,1967年,七十四歲。)人民群眾需要覺醒,共產黨員自己也要不斷改造自己的世界觀——經歷了無產階級先鋒隊領導下的政治上的社會主義革命、經濟上的是這樣革命之后,無產階級先鋒隊自身以及全體人民,都必然也要有一個思想上、靈魂上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歷程。
資產階級革命之后,也會有封建社會上層建筑的殘余。例如,英國已經消滅了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但是至今還保留著“君主”這樣一個帶有封建性的上層建筑殘余(法國資產階級上層建筑革命相對于英國就徹底一些)。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封建社會就存在的神學迷信。無產階級先鋒隊引導全體人民進行了政治革命,推翻了剝削階級的政治統治;又變革了生產關系,消滅了剝削階級的經濟基礎。但是,曾經的舊的剝削階級的經濟基礎已經生產出來的那部分腐朽的思想靈魂上層建筑還在。所以,需要一個把這部分思想靈魂上層建筑全面消滅的環節。
如果沒在全社會范圍內專門開展針對思想靈魂上層建筑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沒有開展全面、根本上改造所有人民的思想靈魂的社會主義革命實踐,沒有專門針對這部分上層建筑的革命,這樣的社會主義革命也是不完整、不徹底的。所以,毛主席首次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全社會范圍內的思想靈魂上層建筑的社會主義革命,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完整貫徹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三個環節。
這也是毛主席成為了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重要原因。
第二,就是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資產階級法權。
毛主席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理論基礎,就是馬克思主義關于“資產階級法權”的思想。
我們都知道,在《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就講過,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還會存在按勞分配而不是按需分配,于是還會存在商品交換和價值法則,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社會遺留下來的資產階級法權。在《國家與革命》,列寧遵循馬克思的觀點,強調社會主義社會也就是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已經消滅了作為剝削階級私有制的資產階級法權,但是還存在按勞分配這一資產階級法權。列寧說:“我們的目的是要使每個勞動者做完8小時‘份內的’生產勞動之后,還要無報酬地履行國家義務。過渡到這一點特別困難,可是只有實現這種過渡才能保證社會主義徹底鞏固。”(《列寧選集》:《第三國際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徹底鞏固”是形而上學的錯誤觀點。但列寧的這段話已經有了抵制資產階級法權消極影響的思想萌芽。
毛主席首次在理論高度提出了“限制資產階級法權”思想。毛主席將馬克思和列寧的論述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創造性的指出:“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2章,1975年,八十二歲。)主席還講:“社會主義社會有沒有階級斗爭?……列寧說建設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為了保障資產階級法權。我們自己就是建設了這樣一個國家,跟舊社會差不多,分等級,有八級工資,按勞分配,等價交換。要拿錢買米、買煤、買油、買菜。八級工資,不管你人少人多。”(《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3章,1976年,八十三歲。)在這樣存在社會分工、存在商品交換、存在收入差別、存在價值法則的社會,存在個人和個人之間收入之間的矛盾(差異就是矛盾。)以及個人收入和所得之間矛盾的社會,實質上就存在個人物質利益、個人私立、個人所得和集體利益、全體人民利益、社會所得之間的矛盾。
在這樣的社會主義社會,一個人的頭腦同時包含賺取私利的思想和服務社會的思想,存在著兩大因素的斗爭,實質上就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兩條路線、兩個階級的斗爭。一旦一個人頭腦中的個人主義因素戰勝了頭腦中的服務社會因素,就會成為自私自利、討價還價、不全心全意服務人民、為了個人利益愿意犧牲集體利益的資產階級分子。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第一,就是預防剝削階級性質的資產階級法權產生,也就是不讓資產階級法權擴大,并逐漸隨著向共產主義過渡消滅資產階級法權;第二,就是打擊資產階級法權帶來的腐朽思想。
如果一個干部頭腦中的個人私利因素占據主導、最在乎個人得失,面對個人利益和全體人民利益之間,就會“義無反顧”的選擇個人利益,從而會做貪污腐敗等一系列復辟資本主義剝削的行為。對于頭腦中個人主義思想戰勝服務社會思想的資產階級分子,主席批判說:“官僚主義者階級與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是兩個尖銳對立的階級。”“這些人是已經變成或者正在變成吸工人血的資產階級分子,他們怎么會認識足呢?這些人是斗爭對象,革命對象,社教運動絕對不能依靠他們。我們能依靠的,只有那些同工人沒有仇恨,而又有革命精神的干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十四章,1959年,六十四歲。)
社會主義社會出現干部的腐化變質,根本不僅僅是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封建主義或者資本主義舊習慣勢力那么簡單。干部腐化變質、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在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根源,就是資產階級法權,就是在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生產力條件下還保存的社會分工關系、等級制度、價值規律,于是存在個人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個人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法權”也是動搖社會主義社會的腐朽上層建筑產生的重要經濟基礎,是消滅私有制以后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階級斗爭的經濟根源,需要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并隨著向共產主義過渡而逐漸消滅。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重要原理。毛主席堅持的就是最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