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大會上,18位諾貝爾獎得主和45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青年學者出席。諸多經濟學家不約而同地對社會平等和全球化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
財富和資本概念混淆,當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信任已經被濫用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用“資本主義正在失敗”這句話為自己的演講破題。他援引法國經濟學家、《21世紀資本論》作者托馬斯·皮克提的研究指出,美國的貧富懸殊正在進一步加劇。富人更富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他們更努力或能干,而主要是繼承了父輩的遺產以及利用資本增值。
斯蒂格利茨緊接著批駁了兩個觀點:一是所謂“下滲經濟學”,即富人的財富創造活動必然會“滲流”到其他階層,提高普通民眾的收入;二是機會均等論,即財富是否最終平等不重要,重要的是爭取財富的機會均等。對于前者,斯蒂格利茨使用圖表指出,在有錢人變得更有錢的同時,美國民眾收入中位數25年來沒有發生變化,對全職工作的成年男子而言,他們目前的收入水平與40年前持平。對于后者,斯蒂格利茨也使用圖表予以駁斥。他指出,美國是世界上社會固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年輕一代的成功更多依賴于“拼爹”。所謂通過個人努力就能成功的“美國夢”是虛幻的。
斯蒂格利茨指出,傳統經濟理論無法解釋上述悖論,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混淆了財富和資本的概念。富人更富源于他們擁有土地和股票價格的飛漲,而人力資本價值被嚴重低估。他進一步提出,信用而非貨幣,才是宏觀經濟運行的核心。信用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然而,當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信任已經被濫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美歐國家政府動輒用幾萬億美元的資金為資本家的錯誤埋單。
斯蒂格利茨還強調,當前資本主義的失敗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因為經濟上的不平等同政治上的不平等相關。大企業和金融機構在立法和政府規章制度方面擁有不合理的影響力,特別是金融機構對政治的投資為它們帶來了金融自由化和危機救助,這種收益遠遠超過了傳統投資。斯蒂格利茨最后呼吁,要從政治和經濟等多方面著手解決貧富差距問題。
全球化能夠帶來繁榮,但不平等問題會造成社會和政治的不穩定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埃里克·馬斯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全球化背景下,為什么發展中國家的不平等現象在惡化?因為比較優勢理論有兩個論斷:一是全球化將造就發展中國家的繁榮;二是全球化會消除發展中國家內部的不平等現象。馬斯金認為,比較優勢能夠解釋以往的全球化現象,但在最新一輪全球化過程中,這兩個論斷都沒有經受住考驗,全球化沒能消除不平等,發展中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而且在擴大。
馬斯金為此提出了補充比較優勢理論。該理論認為,這一輪全球化伴隨著生產要素的全球化,而不再是簡單的商品交換。在現代國際生產模式下,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分布在不同國家。另外,同一個國家內部的勞動力技能也分成許多層級,發展中國家低技術工人沒能有效參與全球化。
馬斯金強調,研究發展中國家的不平等現象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同人的發展權利有關,同消除貧困有關,而且不平等會造成社會和政治的不穩定。他指出,全球化能夠帶來繁榮,但也是造成貧富差距的重要動因。正確的對策不是阻止全球化,而是更重視分配公平問題,通過教育和技術培訓,提高發展中國家低技術工人的勞動生產率,讓他們能享受到發展的紅利。
歐美增長面臨不確定性,對下一年或更遠時期的增長缺乏明確規劃
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挪威經濟學家芬恩·基德蘭德的演講題目是《經濟政策和增長》。他指出,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政治體制、腐敗問題等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影響。理想條件下,決策者會為了國民福利最大化做出長期規劃。這種規劃的連續性一旦被打破,即使是一項再好的政策,也會對投資和長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更不用說在現實條件下,決策者受到各種利益集團的影響。所以,人們希望有一種機制來確保政策的連續性。
基德蘭德說,美國和歐洲的增長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上述因素為觀察當前歐美的經濟形勢提供了思路。二戰以后60年的時間里,美國發生過多次經濟危機,危機過后迅速恢復了增長態勢。而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情況首次發生逆轉。2008—2009年的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比之前60年的平均水平下跌了10%,目前還看不到任何恢復正常水平的趨勢。失業率連續4年維持高水平,政府債務急劇增加。隨著“嬰兒潮”一代人退休,他們對政府支出進一步形成壓力。基德蘭德提出疑問,美國的創新者和投資者是否擔心未來稅收會加重,因此延緩了相應投資?還是美國的政策失去了連貫性?
基德蘭德表示,歐洲國家的經濟政策同樣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歐洲的政治家被動地應對短期經濟問題,對下一年或更遠時期的增長缺乏明確規劃。這種不確定性對未來幾年的增長是壞消息。創新者和投資者在這時保持觀望是無可厚非的。更糟糕的是,對歐洲政策的深度觀察令人悲觀,目前看不到任何消除不確定性的方法。
此外,詹姆斯·莫里斯、埃德蒙·菲爾普斯、羅伯特·奧曼等世界著名經濟學家也在會議期間,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經濟行為模式提出修正。
在會場外,記者遇到了正在舉行游行示威的一些德國民眾。他們打著標語:“金融危機的時候,你們這些經濟學家在哪里?”“抵制新自由主義,創造更好未來”等等。組織者之一、德國不來梅大學金融系教授魯道夫·希克爾對本報記者表示,片面強調自由市場和全球經濟競爭并不能帶來人類的真正解放,對自然資源的商業開發也不一定帶來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人們需要反思當前資本主義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在制定發展決策時,要考慮健康、教育、資源、氣候、生物多樣性等各種社會公共必需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