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趙汀陽曾說過,基督教之前,人們屬于各種共同體。在有著高度一致的共同利益時,比如說保家衛國時,也能表現出強大的凝聚力,但是那是臨時性的。是基督教發明了具有精神上高度相似的群眾。
黨的十八之后,2013年開始,全黨開始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現在大體上已經進入到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收尾階段。我們這里所說的“群眾”,與趙汀陽所分析的群眾,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我們現在所說的“群眾”,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歷史上,我們這個人口大國,很難看到“群眾”這個集合概念的存在,清末以至民國時期,讀書人對國人的評價是“一盤散沙”,魯迅先生指出,“他們的像‘沙’,是被統治者‘治’成功的,用文言來說,就是‘治績’。”
現在意義的“群眾”,是新的概念,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出現和形成的,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辭典里,群眾是分量很重的概念。群眾是黨的依靠力量,也是黨的服務對象。
走群眾路線,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大特色。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我們“必須堅定地相信群眾的多數”。
群眾觀點滲入到毛澤東思想的各個方面,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長期受欺凌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領導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領導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里最關鍵的問題是弄清黨與群眾的關系,而這種關系常常是被弄得很不清楚的。
第一,二者不是一種恩賜關系。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批判過恩賜觀點,當時他針對減租斗爭中部分黨員領導干部的錯誤思想,嚴肅地指出:“減租是農民的群眾斗爭,黨的指示和政府的法令是領導和幫助這個群眾斗爭,而不是給群眾以恩賜,凡不發動群眾積極性的恩賜減租,是不正確的,其結果是不鞏固的。”
毛澤東同志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到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又指出,“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
看了有關西藏的一些材料,這里還拿西藏來談談。西藏民主改革運動中,對于那些實行贖買政策的上層人士(也就是沒有參與叛亂的上層人士)提出的不要發動群眾斗爭的想法,中央指出,發動群眾,實質上是提高群眾的思想覺悟,讓他們認識到,之所以要進行以土地改革為核心的民主改革,是因為這是廣大群眾自己的事情,不是黨恩賜給他們的。當然,策略上也是有考慮的,未參叛的上層人士,不實行面對面的斗爭,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只要達到讓群眾認識到這是他們自己的斗爭需要這一目的就可以了。
在這個社會治理復雜程度堪稱巨大的時代,執政者往往會出現無意之中的恩賜做法,其能夠取得的效果不說是適得其反,至少是大打折扣了的。恩賜觀點的背后,還隱藏著把群眾當作對立面的觀念,我不是說這是有意為之的,但客觀效果確實是這樣。
第二,黨從來就不是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我們黨取得執政地位后,貪圖享受,革命意志衰退的現象就有可能出現,脫離群眾的危險就有可能出現,究其思想根源,就是這些黨員領導干部,把自己與群眾的關系作了不恰當的置換,自認為高高在上,群眾處于其俯視的位置。毛澤東同志針對位置關系指出,“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末,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毛澤東還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我們的同志不論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眾的關系搞好,要關心群眾,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所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就是我黨從來經常說的走群眾路線的問題。……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提出要著重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奢靡之風和享樂主義”等四風問題,需要我們從增強黨性的高度處理與群眾的關系。
第三,與上一點有關聯的是,黨要為群眾的利益工作。毛澤東同志指出過,“我們的黨員在中國人口中當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只有當這一小部分人反映大多數人的意見,并為他們的利益而工作時,黨和人民之間的關系才是健康的。”還曾形象地指出,“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
毛澤東同志還有一些很重要的論述:“黨和群眾的關系的問題,應當是:凡屬人民群眾的正確的意見,黨必須依據情況,領導群眾加以實現;而對于人民群眾中發生的不正確的意見,則必須教育群眾,加以改正。”
第四,黨始終要接受群眾的監督。解決好了位置問題,真正懂得了我們黨的宗旨,應該說,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創造合適的監督環境,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毛澤東同志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
我們這個黨、我們這個國家,是有著超越族群概念的群眾的,因為我們曾經有過精神上共同的信仰。這是巨大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倍加珍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