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普世價值是契約版的資本拜物教。其核心是資本目的論,即資本是一切的目的。權利、權力、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等等一切價值,都成了資本的手段,而資本成了一切價值的目的。普世價值中的所有價值前面都暗含著“資本主義”這個定語。普世價值中的契約精神雖然值得稱贊,但被資本玷污了,是資本主義的契約精神,是一個負能量大于正能量的殘疾兒。人類的發展、解放和進化都不能指望它。契約和契約精神的發揚和延伸,需要契約主體之間形式加本質上的平等,需要沖破資本的牢籠。只有找到社會主義,才能解放契約精神,才能產生真正的普世價值,才能讓價值成為價值,讓銅臭歸于銅臭。
關鍵詞:普世價值;資本目的論;契約;四大階層;經濟人;資本拜物教;主觀權利;薩伊定律。
《百度百科》把拜物教定義為“把某種物當作神來崇拜的一種宗教迷信。”,認為,“拜物教是原始的宗教。”《360百科》認為,“由于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生產的最高形式,商品拜物教和貨幣拜物教在這個階段也發展到最普遍、最迷人的地步,更其重要的是,由于貨幣到資本的轉化,還出現了資本拜物教。”,于是把資本拜物教定義為“把資本的價值增殖看作是資本本身即物本身具有的魔力的一種錯誤觀念。”。由于資本拜物教是一種宗教,它本質上必然是對所謂“能夠自我增值的資本”的盲目崇拜、追求和信仰。
《360百科》又把普世價值(英語:universalvalue),定義為“放之四海皆準的價值觀,即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內容包含:民主、自由、法制、人權等等。普世價值的核心是人權至上,國家有義務捍衛國民與生俱來的權利,如生存的權利、免于恐懼的權利、生育的權利、知的權利、免于匱乏的權利、表達的自由、思想的自由。”。
一、普世價值是契約版的資本拜物教
由于普世價值和資本拜物教都是對資本主義條件下人們生存條件的概括,兩者描述的對象必然是同一事物,都是資本條件下的商品經濟,即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只是出發點不同,兩者對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下人們的生存條件做出了不同的反映。前者側重于對商品經濟運行的描述,是對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形式要求的概括和升華,即側重于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形式、過程、方法,具體說是側重于交易和契約;后者是對商品經濟本質的描述,是對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本質要求的概括、批判和針砭,側重于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本質、內容和結果,即側重于資本剝削以及資本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綁架和控制。總之,后者談的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本質,前者談的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形式及其在政治、法律、經濟和意識形態上的外在表現。兩者之間存在形式和內容的關系:資本拜物教是普世價值的本質內容,普世價值是資本拜物教的外在表現。
兩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契約,可以看得更清楚。私權和契約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基礎和核心內容。如果不脫離資本主義條件,我們無論談契約和私權中的哪一個,都離不開另外一個。談契約必然要談私權,反之亦然。以契約為視角,把契約自由和私權神圣展開來并擴展到經濟、政治、法律、社會和意識形態的每一個角落,同時忽略掉隱藏在契約自由和私權神圣前面的共同定語“資本主義”,我們好像看到了民主、自由、法制、人權等等,即普世價值;如果以私權為視角,把一般性的契約自由和私權神圣,加上他們的共同定語“資本主義”,然后再展開來并擴展到經濟、政治、法律、社會和意識形態的每一個角落,我們隱約看到了“對所謂“能夠自我增值的資本”的盲目崇拜、追求和信仰”,即資本拜物教。再進一步,如果把民主、自由、法制、人權等等普世價值的外在表現形式徹底從普世價值中剝去,我們可以得到赤裸裸的資本拜物教;如果把資本拜物教徹底從普世價值中剝去,普世價值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變得毫無生命力,并且不成體系,我們只能得到普世價值的碎片。而這些碎片,反而對我們建立新的價值體系具有學習和借鑒作用。
我們再看看契約和私權的關系。民事上,契約的主體是私權者,前提是私權神圣和私權自由,標的是私權本身,結果是私權變動,因此,契約和私權的關系是:契約本質上表達私權之間的關系,并在私權之間起橋梁作用,而私權是契約的基礎,并決定契約的內容、性質等等。由于契約和私權的關系又決定普世價值和資本拜物教的內容、性質及其相互關系,私權最終決定普世價值和資本拜物教的內容、性質及其相互關系。總之,離開私權,不可能有契約,不可能有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不可能有資本拜物教和普世價值。綜上,以資本為核心的私權,不僅是資本拜物教和普世價值的核心內容,而且后兩者的內容都由私權決定。作為資本在意識形態中影子的資本拜物教,必然是普世價值的核心內容和決定性的基礎。
二、資本拜物教孵化成普世價值的過程和方式
西方哲學和社會科學曾經對人類思想的解放起到無可替代的巨大推動作用,曾經是人類進步的燈塔,即使到今天也并非毫無是處,但它同時又是資本拜物教孵化成普世價值的卵巢。西方哲學和社會科學中的私權(核心是資本)和契約理論為資本拜物教孵化成普世價值提供了法學理論基礎,(把人的自然屬性當做人的本質的)資本主義人性論提供了哲學基礎,(以“每個人的自私自利行為可以實現市場均衡”為核心的)市場均衡和市場萬能理論提供了經濟學基礎。這樣,資本拜物教以哲學和社會科學形式組裝起來,就成了普世價值。普世價值是資本拜物教的哲學和社會科學表現形式,是用西方哲學和社會科學的方法從資本拜物教中取得的提取物。這些提取物表現為人權、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等價值體系,同時又衍生出人道、人本、平等、尊重、法治、多元等價值理念。從本質上說,這些提取物不過是用價值和科學體系武裝起來的資本拜物教及其哲學和社會科學形式,其本質是丑惡的,其共同的危害就是資本目的論,即資本是一切的目的。當然,資本目的論的表達方式是隱晦的、委婉的。它是用法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的理論來表達的,并首先表達為:1、私權神圣和私權自由;2、每個人自私自利的行為可以導致市場均衡、市場有效以及整個社會的福利增加。前者隱含了資本神圣和資本自由,為資本剝削和制約權利的正當性提供了辯護;后者則是經濟人理論和市場均衡、市場有效理論,標榜資本可以用自由市場的形式科學運行,并增加整個社會的福利,標榜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科學性和正當性。然而,到此為止,這個理論還不能自圓其說,還必須解決分配問題,于是,又參照薩伊定律提出按要素分配的理論:資本、管理、知識和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四大要素,因此,這四類生產要素的所有者按其要素在資本主義生產中的貢獻分配資本的增值。然而,權力即政府人員也是資本主義生產所必需的,權力作為非生產要素也參加分配,成為參加分配的第五要素。在以上五要素中,只有勞動是弱勢群體,于是,其他四大階層就組成聯盟,聯合剝削和壓迫勞動。到這里,由于權力作為國家權力的持有者而過分強大,而且任性、霸道,資本主義生產仍然不能有效進行,還需要解決民主問題。于是,資本、管理、知識和勞動被統一定性為權利,然后通過民主,讓權利制約權力、權力服務權利。于是,西方民主法治形成了,本質是:資本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在此基礎上,權力在資本的整體利益范圍內,以服務權利為媒介與資本博弈。這樣,資本主義生產終于可以有效進行了。早期的資本主義就是這樣。在現代社會,這還不是普世價值所期求的民主法治。要把西方民主法治升華到普世價值標準,需要再做一點本質上的修改,使之變為:資本、管理和知識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管理和知識,在此基礎上,在資本、管理和知識共同的利益范圍內,權力、資本、管理和知識通過服務權利而相互博弈。至此,資本目的論表述完畢,普世價值也有了較完整的體系。
從資本目的論可以看出:權利在權力面前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在資本面前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這樣,權利和權力都成了資本的手段,資本成了權利和權力的目的。管理和知識也具有資本的屬性并且是資本的盟友,資本目的論也服務于管理和知識,因而,資本目的論也可以叫做資本、管理和知識目的論。
三、普世價值中的所謂人權和民主
(一)、西方社會的人權“成果”
權利制約權力,權力服務權利,是社會自治的社會狀態。但在西方社會,資本卻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并決定著權力服務什么人的權利、服務的方式以及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其整體的實現方式是:在資本主義民主法治下,權力在平等對待的幌子下,總是通過法律,把盡可能多的權利分配給資本的所有者(資本)和資本的占有者(管理),把盡可能少的權利分配給窮人。至于義務的分配則反了過來。其具體實現方式是:客觀權利與主觀權利相分離。雖然法學家宣稱,在民主法治下,法律對權利、義務做了公平、公正的分配,但這里的權利只是法律上的客觀權利,而不是人們現實享有的主觀權利。法國學者奧布理?和羅的名言“有財產有人格,無財產無人格”,徹底打破了民主法治下權利義務合理分配的神話。原因在于,“權利、義務的合理分配”中的“權利”是人的客觀權利,即法律上的權利,只有轉化為主觀權利即人們現實生活中實際享有的權利,人們才能享受。而能否向主觀權利轉化,決定于人是否有財產,因為有財產才有人格,才是法律眼中合格的人,也才享有主觀權利;沒有財產,就沒有人格,就不是法律眼中合格的人,就不能享有主觀權利。但是,沒有財產,沒有人格,不是法律眼中合格的人,并不等于他可以不履行法律義務,因為他的客觀義務由于法律強制,自動轉化為他的主觀義務。西方民主制度只賦予人們客觀權利和客觀義務,至于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能否把客觀權利變成主觀權利,是否實際享有主觀權利,實際享有多少主觀權利,它是不聞不問的,要由資本決定,但是,對客觀義務的履行,卻是強制性的。比如,法律規定了財產權和財產義務。富人買一座別墅,就可以把住別墅的客觀權利變為主觀權利,而窮人買不起別墅,因而就不能把住別墅的客觀權利變為主觀權利。但是,窮人買不起別墅,不能把住別墅的客觀權利變為主觀權利,卻不能因此推卸自己不得侵犯富人別墅的主觀義務。當窮人淪落為乞丐,他只對自己的打狗棒享有客觀權利和主觀權利,卻對富人的別墅承擔著客觀義務和主觀義務。當然,富人也負有不侵犯他打狗棒的財產義務,但這對乞丐來講又有多大意義呢?總之,通過客觀權利與主觀權利相分離,資本實現了對權利的制約。而資本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決定著權力服務什么人的權利、服務的方式以及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則使社會自治失去了公平正義的基礎。所以,在西方社會,不可能有真正的社會自治,有的只是資本對權利的統治。而資本統治下的權利,其人格因財產占有的多寡等級分明,窮人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只是法律上的客觀機會,是小概率、小比例的。
有人迷信,在西方社會選舉帶給民眾福利。的確通過資本綁架的選舉,普通民眾能而且只能在勞動條件和社會福利上討價還價,而且表面上,較好的勞動條件和社會福利確實是通過選舉等手段獲得的,但選舉根本不能保障較好的勞動條件和社會福利,因為決定國民勞動條件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是該國在全世界產業分工金字塔中的位置,較好的勞動條件和社會福利是西方國家在全世界產業分工金字塔中所處的塔尖位置決定的。所以才有這樣的現實,即發達國家的最廣大人民可以爭取到較好的勞動條件和社會福利,而非發達國家的最廣大人民在民主化后只能享受貧窮、動亂,甚至分裂、戰亂。
(二)、西方民主是偽命題
西方民主法治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閃爍著西方人的政治智慧,是一種優于封建專制的政治組織形式,但是,西方民主法治依然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政治工具,仍然是偽命題。
1、西方民主法治的真相。西方法學和法學家告訴我們,民主是權利制約權力,權力服務權利。但是,我認真研究后卻發現,民主不是“權利制約權力,權力服務權利。”,而是資本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在此基礎上,權力在資本的整體利益范圍內,以服務權利為媒介與資本博弈。理由是:從制約關系的角度講,資本是特殊的權利,而且制約著權利,而權利則制約權力,于是,權利成了資本制約權力的工具和中介。從服務關系的角度講,權力服務權利,資本是特殊的權利,并且權利也服務資本,于是,權利成了權力服務資本的橋梁和中介。從權力與資本博弈的角度上講,權力的正當來源是權利,只有以服務權利為最高宗旨,權力的存在和行使才是正當的。并且權力服務資本的義務,僅僅是由權力服務權利的義務派生的義務。而資本在制約權利的基礎上,具有剝削權利和服務權利的兩面性。于是,權力便被賦予監督和保障資本服務權利以及限制資本剝削權利的職責,這樣,權力就取得了通過服務權利與資本博弈的資格。權力通過服務權利與資本博弈,必須以“資本(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為基礎,并且在資本的整體利益范圍內進行,原因是,權力的正當來源是包括資本在內并受資本制約的權利,而且在權利內部,資本制約著權利,因而“資本(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是權力通過服務權利與資本博弈的基礎。這樣,就不允許權力的行為超出資本的整體利益范圍。總之,資本以權利為媒介俘獲了權力并把它作為自己的仆人,權力在資本的整體利益范圍內,以服務權利為媒介與資本博弈,而權利僅僅是兩者之間的媒介,是個傀儡。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下的人權是資本和權力因相互博弈而對權利讓利的結果,是一種折射利益。普通勞動的權利不過是資本的仆役和附庸。
2、西方民主法治的本質是資本、管理、知識和權力對權利進行聯合統治及其內部相互博弈的政治形式。資本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礎政治生活條件,也是資本、管理、知識和權力四大階層聯合統治的政治基礎。四大階層是現代社會中資本、管理、知識和權力這四大優勢資源的占有者。其中“資本”是資本的所有者,“管理”是資本的占有和經營者,“知識”是知識資本的所有者,權力則是公共服務資源的提供者。社會的優勢資源占有者具有相互聯合,共同欺壓弱勢群體的本性和傾向。既然他們共同控制著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和輿論,在作用上誰也離不開誰,于是,他們結成聯盟,成為社會的共同主宰者。這樣做不但避免了過度的內耗,而且有助于他們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剝削收益。由于專制政體中權力過于優越和任性,社會自治下又不能實現剝削利益,民主法治便成了四大階層聯合統治的政治工具。
四大階層內部也是相互博弈的。民主法治也是四大階層內部相互博弈的最佳政治形式。因為:首先,四大階層內部的博弈,必須以“資本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為基礎,離開了這一基礎,四大階層聯盟就是空談。民主法治則為四大階層聯盟的“基礎”提供政治保障。其次,由于保障資本服務權利以及限制資本對權利的剝削,是權力博弈資本的唯一正當理由,四大階層內部的博弈,也必須在資本制約的基礎上,以“權力通過服務權利與資本博弈。”為中心,民主法治是確保四大階層內部的博弈不偏離這個中心的政治形式。再次,四大階層內部的博弈,還必須打著“資本社會化”和“權力民主化”的旗號進行。正是打著這些旗號,管理和知識才能成為四大階層的新成員。民主法治為資本社會化”和“權力民主化”提供軌道。正是因為具有上述“優點”,民主法治才成了四大階層對權利進行聯合統治及其內部相互博弈的政治形式。
西方民主法治已由“資本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在此基礎上,權力在資本的整體利益范圍內,以服務權利為媒介與資本博弈。”,發展到“資本、管理和知識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管理和知識,在此基礎上,在資本、管理和知識共同的利益范圍內,權力、資本、管理和知識通過服務權利而相互博弈。”。但是,民主形式的發展,雖然給權利帶來一些折射利益,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資本和民主的性質,也不能使權利得到解放。
四、普世價值不普世的原因
作為普世價值的核心,西方民主的經濟基礎是一種特殊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這種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兩個特點:(一)、四大階層中的管理、資本和知識取代資本,在經濟生活中處于主導地位。(二)、這種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在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剝削基礎上。
第一個特點實際上是民主法治的國內條件。當資本還在經濟生活中的主導地位上唱獨角戲的時候,資本對勞動力的統治往往是以暴力鎮壓為主,以選舉和投票為輔。選舉和投票也往往通過在選民資格上設定高門檻,剝奪工人、無業游民以及婦女的選舉權,并通過政黨制度保障候選人和當選人效忠于自己。這時,選舉和投票制度還只是資本選用本階級人才組成政府的遮羞布,還僅僅是表面上做做民主的樣子。隨著資本的社會化,管理開始成為資本的占有者和經營者,資本退居二線。由于管理只是憑借自己的信用而不是向資本提供財產擔保取得了資本的占有權和經營權,所以管理奪權并不正當,他就需要知識為其奪權提供正當性依據。另外,管理經營企業,也需要知識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資本雖然退居二線,但是他對管理并不放心,他需要知識為他創造和保持一種能保障其利益的企業制度,并起到監督作用。這樣,知識就應資本和管理的共同要求,進入經濟生活的主導地位,與資本和管理共治。另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也需要知識與資本和管理共治。資本和管理大多來源于知識,是處于特殊地位的特殊知識,這也要求知識與資本和管理共治。于是,知識與資本和管理共治形成了。由于知識和管理不是資本的所有者,他們參與經濟生活只能以權利的名義實現。這樣,權利的內部結構發生了變化:資本、管理和知識成為特殊的權利,普通勞動仍然是純粹而普通的權利。于是,資本、管理和知識就可以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管理和知識,在此基礎上,在資本、管理和知識共同的利益范圍內,權力、資本、管理和知識通過服務權利而相互博弈。就這樣,權利內部結構發的變化,使得民主法治發展到“資本、管理和知識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管理和知識,在此基礎上,在資本、管理和知識共同的利益范圍內,權力、資本、管理和知識通過服務權利而相互博弈。”。至此,西方“民主”才算有了令西方知識界和企業高管們滿意的所謂完善形式。
第二個特點講的是西方民主的外部條件。西方民主的社會基礎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社會結構。所謂〝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社會結構,是指特別富有的人和特別貧窮的人只占社會總人口的少數,而比較富裕的人即中產階級占社會總人口的大多數。中產階級主要由四大階層的中下層構成,是四大階層聯合,共同欺壓弱勢群體的社會基礎。而西方民主法治的外部基礎是當今不合理的世界經濟分工體系。它是一個金字塔形結構:發達國家處于金字塔的上部,廣大發展中國家則處于底部。處于金字塔上部的發達國家可以對處于金字塔底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微笑曲線原理揭露了西方國家剝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秘密。它告訴我們: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居于產業鏈上方,是附加值高、污染軽、資源消耗小的產業,產品的制造居于產業鏈下方,是附加值低、污染重、資源消耗大的產業。產品的研發和銷售等產業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而制造和加工業主要集中于發展中國家。產品的研發和銷售等產業不但為發達國家的富人即四大階層提供了財富來源,也為中產階級提供了賴以謀生的職業。這樣,就為兩頭小和中間大的實現奠定了基礎。另外,發達國家再利用其在世界分工中的優勢地位,通過不平等貿易、掌握世界硬通貨的發行權和知識產權,向發展中國家征收出口稅、進口稅、貨幣稅和超級版稅,通過輸出民主,在發展中國家制造動亂,坐收漁利,征收民主稅。這樣,特別富有的人榨取到自己的財富,中產階級得到了白領職業,特別貧窮的人得到了一定水平的社會保障,兩頭小和中間大就實現了。總之,離開當今不合理的世界經濟分工體系,西方民主法治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是不可能維持的。
民主法治的獨特的國內和國外條件說明,民主法治不僅不正當,而且不具備普適性。這為阿拉伯產油國不能實行民主以及民主在亞、非、拉地區推廣的失敗所證明。這些國家并不處在金字塔的上部,國內的社會結構不可能變成橄欖形,四大階層沒有對國家聯合統治能力。西方民主法治搬到中國,危害則更大:不僅僅是貧窮、內亂,而且是分裂,甚至亡族滅種。因為:第一、中國要實行民主法治,必須爬到金字塔體系的上方,并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剝削。這要造成世界大亂,全球反華,因為現在西方人口有7.6億,廣大發展中國家已經養不起了,再加上14億中國人,世界能不大亂并且強烈反華嗎?如果印度再崛起,再加上印度人呢?第二,我們不可能為中國10億貧民創造白領職業,因而不能使他們成為中產階級。也就是說,這10億人口不在民主制度安排的考慮之內。一個不考慮大多數人利益的制度安排必然造成貧窮、內亂,分裂和種族滅亡。
結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產生普世價值
普世價值是契約版的資本拜物教。其核心是是資本目的論,即資本是一切的目的。權利和權力等等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自由、民主、公平、正義、科學、人權、普世價值和良知良心乃至法律和國家等等,都成了資本的手段,而資本成了一切價值的目的。普世價值中的所有價值前面都暗藏著“資本主義”這個定語。
無論如何,契約和契約精神都是人類自我解放的銳器,而且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強調自由、公平、民主、人權等等也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普世價值中的契約(精神),被資本玷污了,是資本主義的契約精神,是一個負能量大于正能量的殘疾兒。今后的人類進化不能指望它。資本所以能夠綁架契約和契約精神,不僅僅是因為契約和契約精神是以資本為基礎和本質內容的,還因為資本本身被設計錯了。由于資本概念的設計錯誤,契約和契約精神與資本自由之間是有深刻矛盾的。契約和契約精神的發揚和延伸,需要作為契約主體之間形式加本質上的平等,需要沖破資本的牢籠。只有找到社會主義,對資本進行真正的社會主義改造,進入標準的社會主義社會,才能解放契約精神,才能產生真正的普世價值。一句話,只有社會主義,才能讓價值成為價值,讓銅臭歸于銅臭。
作者單位:山東泰誠律師事務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