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有強政府才能有強國家

艾畦 · 2013-10-24 · 來源:艾畦的博客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新自由主義者所講的“小政府”其實是“弱政府”,這符合私人大資本和黑社會的利益。因為國家干預監管越少,他們就越可以肆意膨脹,進而操縱經濟、社會乃至政局;稅收越低再分配越少,他們就越可以持有更多社會財富,越擁有財富帶來的權利。

  把“小政府,大社會”說成是普世價值、現代潮流,這是國內外一些新自由主義學究們帶給國人的錯覺、誤導。“小政府,大社會”是新自由主義的一個政經理念,一般追溯到亞當?斯密,主要代表人物有人們熟悉的哈耶克、弗里德曼等,在現實社會中僅為美國共和黨這類右翼政黨所支持、采用。包括美國民主黨在內的世界左翼政黨、經濟學界的左翼學者都是主張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監管、加強財富分流和再分配的。在美國歷屆總統競選中,政府的角色往往是兩黨總統候選人爭執的焦點之一,而歐洲的“大(強)政府”理念要更強一些。

  人們指出:在全球主要國家競爭力排行榜上,位列前茅的多是“大(強)政府”理念的國家,如德國、北歐國家、法國、日本、新加坡等。即使是美國,也并非一直是共和黨當家。19世紀的大部分時期,美國流行的是漢密爾頓的強政府理念。進入20世紀后,兩黨博弈下產生的監管措施、累進稅、財產稅、遺產稅、社會保障等,也為美國經濟社會發展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如果說“小政府”意味著反對機構臃腫、人浮于事、三公支出過高,反對官僚主義、文牘主義,反對瞎指揮、亂搞“政績工程”,主張精兵簡政、精干高效,這沒有問題,誰都會擁護。但新自由主義主張的“小政府”主要不是這個意思。他們主張的“小政府”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監管越少越好,“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二是稅收越低越好,再分配越少越好。

  顯然,新自由主義者所講的“小政府”其實是“弱政府”,這符合私人大資本和黑社會的利益。因為國家干預監管越少,他們就越可以肆意膨脹,進而操縱經濟、社會乃至政局;稅收越低再分配越少,他們就越可以持有更多社會財富,越擁有財富帶來的權利。

  現代“小政府,大社會”的泛濫始于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首相和里根總統當政時期。里根總統有句名言:“政府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里根在位時期實踐了新自由主義三大標志性政策:減稅,去監管,削減政府開支。但正是里根這個政府,在削減基建投資和社會福利的同時,大幅度增加了國防經費,使軍火工業商發了大財。

  支持里根者指出,里根政府的減稅促進了經濟增長,最終獲得更多稅收,從他上任時的每年5170億美元到離任時已提升至超過1萬億美元。但反對者指出,美國國債也從他上任初的1萬億美元猛增到他離任時的3.5萬億美元。這也就是說,里根借了2.5萬億國債送給私人大資本做利潤,然后從中提取一部分作稅收以充政績。同時政府赤字也大幅度上升,算下賬來美國明顯賠了。而且人們普遍同意兩件事:里根在位期間貧富差距明顯擴大了;里根政府大幅度放松監管措施最終導致了08年金融危機。人們可以說,里根政府帶來了更大、更多的問題。

  (二)

  再次澄清:如果把“小政府”理解為精干高效,那沒有問題。但如果理解為“弱政府”,那就只會對少數私人大資本和黑社會有利,也符合一些自由派文人書生的理念;但對國家沒利,對絕大多數人也沒利。實際上,只有強政府,才能有強國家。

  這個道理在我國古代的《管子》中已經明確講了:“國大而政小者,國從其政;國小而政大者,國益大。”意思是:國家雖然大,但政府小(弱),國家也就隨著小(弱);國家雖然小,但政府大(強),國家也就隨著大(強)。近代梁啟超曾多次引用過《管子》中的這段話。

  舉幾個例子:

  鴉片戰爭時期,大清國的GDP占全世界的大約30%,相當于整個歐洲,約為英國的7倍。但大英帝國的年度財政收入接近9000萬英鎊,約合2.4–2.7億兩白銀;而當時大清帝國的年度財政收入僅為4500萬兩白銀。當然,中國老百姓的實際負擔要比這重得多,有人估計是這個數字的四倍,都被貪官污吏們中飽了或管理不當流失消耗了;而且負擔不均,越有特權、越富的人負擔越輕。英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約為大清的6倍,其年度軍費約合4000余萬兩白銀,與大清的年度全部財政收入相當。所以鴉片戰爭的結果絕非意外,再打十次最終也還會是英國勝。

  甲午戰爭時,中國的GDP約為日本的5倍,人口約為日本的10倍。但清廷的財政收入約為8300萬兩,日本政府的財政收入約為6000余萬兩,因此實力差距并不大。清廷的財政收入雖然比日本高一些,但當時大清國仍是陳舊的湘軍、淮軍體制,清政府集中不起全國的力量,所以當時人們講,甲午戰爭是日本打敗了李鴻章。當然,即使是李鴻章同日本打也不一定準輸,打輸了有指揮用人上的原因,也有官場矛盾的原因,但無論如何,大清帝國國家大的優勢一點沒顯出來。

  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GDP仍為日本的1.5倍,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不是對手。日本聲稱三個月可以滅亡中國,這并不完全是虛聲恫嚇,他們這樣講是有底氣的:日本政府隨時可以調動數百萬大軍、數以十億計的資金;而中國只有一個名義上的中央政府,內戰不斷,政府借債度日。所以中國能堅持抗戰八年,其實并不容易。

  在朝鮮戰爭時,中國的GDP僅為美國的七分之一,有人講當時中國實力還不如鴉片戰爭時的大清。但這時中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央政府,能有效地調動全國力量,因此硬是同美國率領的聯合國軍打個平手。幾年來一直有人爭論朝鮮戰爭是否正確、是否值得。但正是朝鮮這一仗,洗刷了鴉片戰爭以來世人心目中“中國人懦弱、奴性,是劣等民族”的恥辱。我們對朝鮮戰場上的我軍將士充滿敬意和感激。

  (三)

  在軍事上是有強政府才有強國家,在經濟發展上也是這樣。

  市場原教旨主義總是講,英美是自由經濟發展起來的,但這只能說是部分正確。事實是:英國是在兩三個世紀重商主義主導下取得初步發展的,美國是在半個多世紀漢密爾頓強政府思想主導下后來居上的;只是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期(1830年代至19、20世紀交替)和美國的“鍍金”時期(1870年代至1890年代)才是自由放任經濟思想居統治地位時期。自從19世紀末世界進入壟斷資本主義、20世紀初世界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后,包括英美在內的各國政府都越來越多地干預、參與經濟活動。此后自由放任經濟思想在20年代和80年代有兩次大的回潮,但前一次回潮引發了二十年代經濟大危機和三十年代大蕭條,后一次回潮引發了08年金融大危機。至于后起的德國、日本、亞洲幾小龍等,都是在強政府主導下發展成功的;前蘇聯也是在強政府主持下自立自強的,盡管政府強的過度、強得不是地方。而進入20世紀后盲從英美自由主義忽悠的國家,就沒有成功的例子。

  美國共和黨右翼雖然一直極力主張“小政府”,但即使是在他們執政期間,美國政府也是越來越“大”,這反映出社會的需要和歷史的趨勢。20世紀初葉,美國政府財政總支出占GDP的比重為10%多一點,60年代上升至30%左右,2000年為34.3%,2010年為39.6%。歐洲國家的政府要更“大”一些,2010年英國政府財政總支出占GDP的比重為50.9%,法國占56.3%,德國占46.6%;日本政府也挺“大”,占57%。相比之下,我國2010年政府財政總支出占GDP的比重為27.8%,比美國政府還“小”不少,比歐洲、日本政府更“小”得多。

  政府越來越“大”、掌握越來越多的資金,有什么需要或者說有什么好處呢?至少有兩點需要和好處。

  第一,可以有效地分流社會財富,縮小貧富差距。

  以前曾引用過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一書中的話:“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他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要威脅社會穩定。”

  我們都知道,市場經濟的弊病之一就是擴大貧富差距。如果政府掌握資金少、大部分資金留在民間,會加劇財富向有權有錢人聚集,因為越有權有錢賺錢越容易,最終導致“國窮民窮豪強富”,引發經濟衰退和社會不穩定。而政府掌握更多資金,可以通過福利、補貼等形式進行再分配,可以更多地提供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也可以更好地提供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障。

  我國一些新自由主義人士一直宣揚:“不找市長找市場”。這對于大多數企業活動來說,是有相當道理的;但套用到社會生活上就未必妥當。市場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錢的權力。有錢人當然可以找市場,沒錢人找市場又有什么用呢?只能有病扛著,沒房擠著。

  相比之下,一般認為,臺灣的醫療支出和效果比為世界最好,至少是之一;新加坡的公眾住房解決的最好,至少是之一。這兩個地方都是在政府主導下辦醫療、辦公屋的。所以很可能是德國前首相俾斯麥講得對:“社會問題只有國家才能解決”,至少是效果更好。我國古代《周禮》中也是講國家負責全體國人的社會保障。

  順便提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提醒中國說:“如果中國完全模仿美國模式,把教育、醫療這類公共服務市場化,那將是個大錯誤。”

  美國政府的醫療開支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到不合理:在聯邦政府財政支出中,醫療開支超過了軍費,例如2010年醫療支出占聯邦政府財政支出的24%,軍費支出占19.9%;加上地方政府和個人的支出,美國的衛生總費用占其GDP的比重竟達17%,而軍費才占GDP的大約5%;平均到每個美國人身上的醫療開支比其它發達國家高出1.5–2倍。但在世界各國醫保制度排行榜上,美國只居第20余位,醫療公平性排在第50余位,國民總體健康水平僅排在第70余位。原因是美國把醫療服務完全推給市場、推給私人,這樣,每三美元醫療開支中只有一美元花在病人和醫生身上,私人保險公司賺走三分之一,藥廠藥商賺走另外三分之一。那可是幾千億美元的利潤,因此任何對美國現行醫療體制的改革都會遭到利益集團的全力抵制,克林頓總統被這些利益集團打敗了,奧巴馬總統也沒取勝。奧巴馬剛上臺時,曾提出建立國有保險公司與私人保險公司競爭,實際上是想使國家獲得一部分保險利潤,緩解一些政府赤字,結果受到私人保險業主的激烈反彈,奧巴馬為了選票,再也不敢提了。

  第二,可以政府投資,帶動經濟發展。

  我們都在講,經濟發展靠“三駕馬車”:消費、出口、投資。越是在經濟不大景氣、消費和出口萎縮時,越顯出投資的重要性。但如以前所講,越是經濟不大景氣,私人就越不敢投資,這時怎樣減稅、優惠也沒有用,政府投資就成為打破困境、帶動經濟發展的唯一途徑。我們完全可以說:政府投資是最可靠的內需。

  私人投資總是會受各種因素影響起伏波動,而且往往是“打勝不打敗”,越是經濟蕭條、需要增加投資時,越指望不上。而占總體投資一定比例的政府投資保持持續、穩定,可以起穩定軍心、注入活力、帶動發展的作用,可以保證整體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私人投資與政府投資各占比例多少,是個需要在實踐中摸索、探究的問題。那種把私人投資作為經濟發展主要動力的觀念,在歷史上某個階段、在某些國家的具體條件下曾經是可行的;但在當代,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恐怕越來越不適用了。

  而且經濟要想持續穩定發展,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扎實的基本項目、高新科技研發等,私人對此要么沒有足夠力量投資、要么利潤前景不明朗不愿投資,因此只有政府來做這些事。政府越有錢,越可以多做這些基礎性事業。

  有相當一些基礎性項目,其本身不一定賺錢,很可能還賠錢,但對整個國民經濟有重要價值,這種項目只有政府肯做。人們常舉成昆鐵路的例子。成昆鐵路地形地質極為復雜,施工難度極大,成本也非常高,單就這條鐵路本身恐怕永遠也賺不回來。但這條鐵路帶動了整個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從整個國民經濟角度講,其價值顯然遠超過投資成本。

  順便提及,不要以為西方近代的大工程都是私人建造的。例如美國第一條橫貫東西的大鐵路就是林肯總統批準修建的。但沒有私人資本肯冒這個投資風險,聯邦政府只好用土地作報酬付給私人公司。由于事先講好是按鐵路哩數付酬,所以私人公司故意修了很多不合理的彎路,結果得到的土地報酬竟相當于整個得克薩斯州。如果林肯政府不出面起主導作用,美國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有連通東西的大鐵路,美國能不能發展起來還不一定;如果聯邦政府有國有鐵路公司,不僅花費要少得多,而且鐵路取向也會更合理。所以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情還是得由政府來辦。

  政府投資對經濟所起的作用還不僅僅是直接發展。據國外有人估算,政府每投資一美元,就會創造0.5—1美元的私人投資機會,另外生產性投資的大約40%還會以工資、購買消費品等形式轉化為消費資金。所以斯蒂格利茨甚至主張政府借貸來投資:“在高回報公共投資支出應該增加。這樣做會在短期內增加赤字,但從長期來看,可以減少國家債務。用不到3%的利率借得資本(美國政府可以做到這一點)去投資收益率超過10%的機會,換做是企業早就按捺不住了。”

  還必須提到的是,政府投資多為實體性經濟,這會直接提高就業率。而像美國近幾年搞的量化寬松,獲益的主要是金融界,對減少失業率幫助不大。美國的量化寬松首輪是1.725萬億美元,第二輪是6000億美元,現在的第三輪和第四輪合計每月850億美元,一年又是一萬億出頭;可奧巴馬總統提出的一個4500億美元的政府投資創造就業的法案,在共和黨居優的眾議院就是通不過。人們常說美國是個被華爾街操縱的國家,這并非虛言。

  把政府投資與私人投資對立起來、與消費對立起來,這是沒有道理的。政府投資對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所起作用顯然是正面的、不可或缺的。西方國家每年的財政預算中也都會安排一定比例的投資資金。但在象美國、日本這類基本沒有國有經濟、稅收政策又一直向有利于富人傾斜的國家中,政府投資越來越依賴借國債。我國政府能夠基本不依靠國債來投資,這本來是優勢。對這種優勢抹黑、詆毀,要末是出于理念的偏見,要末是心懷叵測的拆臺。

  當然,政府投資如果安排不當,也會造成浪費、比例失調、產能過剩,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嚴重甚至是慘痛教訓,但這是技術性問題,不是方向性問題,不能否定政府投資本身。這就好比修一座橋,由于技術失誤,橋修好不久就塌了,這是個慘痛的教訓,但不能說這座橋不應該修。

  (四)

  近年來有人介紹19世紀德國著名經濟學家瓦格納提出的“瓦格納法則”,也稱“政府活動擴張法則”。這個法則主要是講: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將會提高,也就是政府的作用會日益增強。其實這用我們的常識就可以判斷:隨著經濟活動規模的擴大、復雜程度的增加、對協調要求的提高,政府所起作用肯定會越來越大。

  亞當?斯密曾講政府在市場經濟中只應當扮演守夜人的角色,這在他那個時代、在英國特定壞境下應該是可以的。但在后起國家,政府肯定要起更大作用;而且隨著生產的發展,政府所起的作用只會越來越大。

  在牛車馬車時代,人們自己相互讓道就行了,不用交通管理。到汽車時代,就要設立紅綠燈、要規定左駛還是右駛、要有警察。要管理飛機航空,恐怕就要精確到秒。要送人上太空、上月球,管控就要更嚴格更精確一至幾個數量級。隨著生產力水平越來越高、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精細,政府管理經濟的必要性也只會越來越強,削弱政府的作用是不現實的。

  我們還可以做另一個類比:

  在我國的昆曲、京劇時代和西方的莎士比亞時代,是沒有專職導演的。那時多數戲班是以“名角”即主要演員為中心,劇本、排練、演出都要聽主要演員的,戲班管事的也是聽命于主要演員。這種舊戲班體制適應了當時的環境和特點,也的確涌現出一批天才演員和經典劇目。但在現代,即使是相對簡單的劇場藝術,如果沒有專職導演也不能保證整體效果;在相對復雜的影視藝術中,更是非“導演中心制”不可。一部藝術作品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是導演能力水平的體現。導演制并不會限制、壓抑演員的才華,好的導演總是能充分發揮、乃至發掘演員的能力來為整體劇情服務。當然,不稱職的導演會影響演員的發揮、把演出拍攝搞砸,但那是導演個人問題,可以通過換導演來解決,不能說導演制不對。

  在現代大工業生產初期的某個階段,可以是私人企業家唱主角,政府只起支持、保障的作用。但隨著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整體規劃協調越來越重要,就會越來越需要政府起主導或者說是“導演”的作用。現代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決策、管理、領導能力的體現。稱職的政府也不會限制、壓抑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而是能充分發揮、乃至發掘企業和個人的才能來為社會整體服務。當然,不稱職的政府官員會把事情搞砸,但這是某些政府官員個人的責任,可以通過罷免、撤換來解決,不能說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體制不對。總是吵著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或者臆測說只有不受約束的私人企業才有創造力,那等于是要現代劇團、影視公司倒退回舊戲班體制,或者是鼓動演員“耍大牌”,是行不通的,也是有害的。

  據林毅夫介紹,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麥克?斯賓塞所領導的世界銀行增長與發展委員會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從二戰后到現在共有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經濟體取得了“維持25年或更長時間年均7%或更高增長率”的成績。這13個成功的經濟體有五個共同的特點:“第一,他們都是開放經濟,并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時利用世界上已有的知識進行產業和技術創新;第二,他們都達到了宏觀的穩定;第三,這些經濟體都是高儲蓄、高投資;第四,都是市場經濟體;第五,都有一個高效并積極的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但這一顯然有重要價值的研究結果及其思想觀念,在國內經濟學界似乎沒有引起多大反應。

  大體說來,對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有四種理念,從右到左依次為:自由放任、政府干預、政府主導、政府統制。

  自由放任是亞當?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到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的新自由主義所持理念,認為經濟活動應完全依靠私人資本,相信市場萬能、市場總是對的。

  政府干預是凱恩斯的主張,認為市場基本是好的,但有時也會出毛病;因此政府在經濟活動遇到麻煩、危機時應該干預,到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后應該退出。

  政府主導思想則是認為市場本來就有利有弊,政府應始終監管、調節、參與經濟活動。從廣義上講,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瑞典學派、民主社會主義等都可以歸入這一范疇,盡管他們所主張的主導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新一代的凱恩斯主義者如薩繆爾森、斯蒂格利茨等,也應屬于這一范疇。上述世界銀行增長與發展委員會研究報告所講的13個成功的經濟體有五個共同特點,其中之一就是“都有一個高效并積極的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顯然也是“政府主導”類型。

  至于政府統制,則是以前蘇聯為代表,排斥私有制和市場經濟,用無所不包的指令性計劃規定全部經濟活動。

  國內一些改革派人士認定了最右翼的自由放任理念,認為其代表了最先進的思想觀念,對政府干預思想也取排斥態度,更不要說政府主導思想了。從歷史上看,在19世紀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這一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理念的確適應了某些國自家的國情和需要;但在世界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后,越來越顯露出其已不再適合新的經濟形勢和社會環境。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這一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理念在反對、破除陳舊僵化的前蘇聯統制經濟思想時,的確起了開拓思想的積極作用。但在隨后的經濟實踐中,可以說越來越顯示出其極端、偏執的一面,離經濟發展實際需求越來越遠,批評反對聲音也越來越多。看來,這些“改革”人士也許有必要對自己的思想觀念也講一講“改革開放”。

  在公眾有效監督制衡的情況下,政府水平高、能力強、適度多掌握些資金、起主導或者說“導演”的作用是好事情。政府強,國家才能強。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6.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7.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8.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9.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10.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9.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0.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