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強國路
——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感想。并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目錄
第一章、歷史的經驗值得我們注意。
第二章、什么是民主集中制?
第三章、民主集中制的科學性、先進性和艱巨性。
第四章、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設計的組織體系。
設計一:對各級黨組織領導人的選拔辦法。
設計二:對黨中央工作的組織監督。
設計三:對地方各級黨組織工作的組織監督。
第五章、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組織設計思想。
一、為什么對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實行公開競選呢?
二、為什么對縣、市、省、自治區和中央四級黨組織實行分層次、分方法選舉呢?
三、為什么對黨的主要領導人的選舉要采用公開評分法呢?
四、為什么中央委員會是行使民主監督權的主體?
五、組織設計原則的要求:高效、全面、渠道通暢。
第六章、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基礎——建立黨的學習制度。
一、黨員應該學習的內容。
二、黨員學習的目的和要求。
三、黨員學習的考核辦法。
引言
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全黨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
他同時指出:“回顧90年中國的發展進步,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小平同志也曾明確指出:“黨要受監督,黨員要受監督”。“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①所以這里問題的關鍵是治黨、治好黨。只有把我們的黨建設好,黨強則國強,國強則民富。現在不少地方和部門,以及大型企業的負責人,屢屢落馬,暴露出我們黨建工作急待加強、急待完善、急待落實和急待監督。那么加強黨建工作的突破口在什么地方呢?
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我們必須從新的實際出發,堅持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著眼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認識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系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我們常常說“新陳代謝”這句話。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質和條件,經過不同的飛躍形式,一事物轉化為他事物,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任何事物的內部都有其新舊兩個方面的矛盾,形成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爭。斗爭的結果,新的方面由小變大,上升為支配的東西;舊的方面由大變小,變成逐步歸于滅亡的東西。而一當新的方面對于舊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時候,舊事物的性質就變化為新事物的性質。由此可見,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變化,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于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斗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他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他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有斗爭的存在,尤其是在他們互相轉化的時候,斗爭的表現更為顯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②矛盾的對立統一法則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理:就是權力不能孤立地存在著,它與監督是一對矛盾著的統一體,它們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它們的矛盾是講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對立的,它們的統一是講它們是基于共同的目標——保證黨制定的方針政策正確、保證黨強有力的領導。因此找到一條既能監督黨的權力,使他們不能為所欲為;又能保證黨的正確決策得以貫徹執行的發展之路,是建黨學說的職責所在。
第一篇:強黨思路
第一章、 歷史的經驗值得我們注意。
我們黨歷史上就曾出現過不少失誤、也犯過錯誤,所幸都被老一輩共產黨人所克服和糾正。比如“第一次的陳獨秀右傾,致使黨的革命在強大敵人的突然襲擊下遭到慘重失敗,已經發展到了六萬多黨員的黨只剩下了一萬多黨員。全國一片白色恐怖。周恩來等同志領導的南昌起義,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湖南江西邊界地區的秋收起義,還有其他同志領導的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起義。用實際行動糾正了陳的錯誤,帶領黨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第二次的王明左傾錯誤使革命根據地和白區的革命力量都受到極大損失,紅軍從三十萬人銳減到三萬人左右,共產黨員從三十萬人銳減到四萬人左右。黨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清算了王明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并且在這以后能夠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第三次由于毛澤東同志在關于社會主義階級斗爭的理論和實踐上的錯誤,加之步入晚年他個人的專斷作風逐步損害黨的民主集中制,個人崇拜現象逐步發展。被林彪、江青、康生這些野心家又別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長。導致發生了我黨和我國的十年內亂。”③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撥亂反正糾正了這一錯誤,并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
如果說:第一次是由于我黨還不夠成熟,還情有可原,那么第二次和第三次就不能原諒,需要深思了!因為“民主集中制”作為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已經寫進了《黨章》,但是在享有崇高威望的組織(共產國際)和領導者(毛澤東)面前,面對他們的錯誤我們黨未能發揮出“民主集中制”應有的重要作用,未能使錯誤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還是領導錯,大家都跟著錯,直到錯誤疊加到無法容忍的地步。同樣的事例在前蘇聯,斯大林中、晚年時期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斯大林錯蘇共也都跟著錯。作為先進的政黨組織——共產黨,應該具有一定的自我糾錯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就像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所講的那樣:"建設好、管理好一個有幾千萬黨員的大黨,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必須始終把制度建設貫穿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之中,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繼承傳統、大膽創新,構建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忘羊補牢猶為為晚,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痛定一定要思痛,好了傷疤不能忘了疼。不斷地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不斷地從錯誤和失敗中總結教訓,不斷地向他人(包括我們的敵人)學習其長處和有用的經驗,不斷地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斷地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地聯系群眾和依靠群眾,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監督和管理,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想和道德水平,不斷地壯大和發展組織,不斷地完善黨建工作中的各項制度,這才是我們黨能夠不斷進步的保證。
辯證唯物主義最核心的思想是用動態的觀念而不是靜止的觀念來認識世界,用發展的眼光而不是用一層不變的眼光來研究世界。誕生于黨在武裝奪取政權時期的“民主集中制”,經實踐證明是個科學的組織制度。但由于武裝斗爭的實際需要我們黨對它的認識和運用主要停留在基本的層面上,而未能從多層面上來把握和運用,這也與當時武裝斗爭的殘酷性和戰情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因為軍事指揮是需要權力高度集中,同時戰爭環境本身就是對集中的最嚴格監督。這樣就忽略了民主集中制作為科學的組織制度本身所具備的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功能,以及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功能。例如貫徹王明左傾主義的軍事三人團,在我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因為他們主觀武斷,偏面地、機械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些思想和原理,而不結合具體的革命實踐;同時置民主集中制組織原則于不顧,聽不進廣大指戰員們的正確意見;導致他們的一系列指揮決策錯誤,使紅軍經常打敗仗,造成紅軍的巨大損失。在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頭,廣大指戰員們不干了,這才有了遵義會議的召開,清算了王明的左傾錯誤。這個事例說明,民主集中制是十分重要的組織制度,它對保障人們遵守認識世界的客觀規律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即正確的集中只能來源于民主,它不可能憑空想像出來,它也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它是群體實踐活動的結晶。即簡稱為“從民主到集中”。同樣地:即使做到從民主到集中,然后用這個“正確的集中”來指導民主是不是就夠了呢?很顯然也是不夠的,因為這里的集中雖然是大多數人的理性共識,但還未經過實踐的最終檢驗,我們只能說它是理論上的正確,還不是真正的正確。因為人們認識客觀世界是通過無數次“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④這樣的一個過程,才能到達真理的彼岸,否則是遠遠到達不了的。同樣民主集中制也得遵循這個規律,否則就不是完整、準確的民主集中制。即在從民主到集中,然后運用該集中來指導民主的基礎上,通過民主監督集中,而形成更符合民主的集中,再運用該集中來指導民主;……這樣就能使“集中”到達真理的彼岸,從而也能使“民主”得到更好的發展,這就是動態的、發展的、完整的民主集中制思想。而任何機械的、僵化的、片面的來理解和運用民主集中制,只能使我們不斷地犯這樣和那樣的錯誤,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黨在民主集中制組織原則下,面對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仍不能及早有所作為,而讓他一錯再錯的根源所在!
第二章、什么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最早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建共產主義者同盟時采用,(1847年,在正義者同盟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通過了主要由恩格斯和W.沃爾弗起草的新章程。章程規定同盟由支部、區部、總區部、中央委員會和代表大會構成;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執行權屬于中央委員會;各級委員會都由選舉產生并隨時可以罷免。這些規定體現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1864年,馬克思為第一國際起草的《協會臨時章程》,也體現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而是由列寧第一個明確地提出,并寫進了于1906年召開的蘇共四大的黨章…。民主集中制是蘇聯布爾什維克派提出并實行的一種國家機構實行的制度,意思是國家機構不采納權力互相制約原則。由書記主持工作,各委員集體研究制定部署、決定、規定和要求,并把它貫徹落實到部門系統的工作中。
在我國,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組織原則。在一九二七年六月一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議案中,首次將民主集中制寫進了我黨五大的黨章。 從此民主集中制作為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經黨章確定了下來。在1982年黨召開的十二大上,就黨的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則內容在黨章中進行了具體地規定,特別是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和不允許搞個人崇拜,這是對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完善和發展。具體內容如下:“第十條 黨是根據自己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是:1、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2、黨的各級領導機關,除它們派出的代表機關和在非黨組織中的黨組外,都由選舉產生。3、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黨的地方各級領導機關,是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委員會。黨的各級委員會向同級的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4、黨的上級組織要經常聽取下級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意見,及時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黨的下級組織既要向上級組織請示和報告工作,又要獨立負責地解決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問題。上下級組織之間要互通情報、互相支持和互相監督。5、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凡屬重大問題都要由黨的委員會民主討論,作出決定。6、黨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要保證黨的領導人的活動處于黨和人民的監督之下,同時維護一切代表黨和人民利益的領導人的威信。……第三十七條 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無論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或是由領導機關任命的,他們的職務都不是終身的,都可以變動或解除。年齡和健康狀況不適宜于繼續擔任工作的干部,應當按照國家的規定退、離休。”⑥1980年8月份小平同志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中就曾明確指出:“黨和國家現行的一些具體制度中,還存在不少的弊端,主要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只有對這些弊端進行有計劃、有步驟而又堅決徹底的改革,人民才會信任我們的領導,才會信任黨和社會主義。”⑦
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在人民內部,不可以沒有自由,也不可以沒有紀律;不可以沒有民主,也不可以沒有集中。這種民主和集中的統一,自由和紀律的統一,就是我們的民主集中制。” ⑧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來解析“民主集中制”,它應該是個動態的完整系統,是個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一個過程。任何片面的、孤立的、靜止的來運用它都會犯錯誤。由“民主”到“集中”是從實踐中來,再由“集中”來指導“民主”就是再回到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就是要讓民主監督集中。即民主—集中—再民主。這里:第二個“民主”已經不等同于第一個“民主”。從內涵上來講,最初的民主還未體現集中的意志,還是千差萬別的個體,而第二個“民主”已經體現了集中的意志,具有團體的同一性,同時擁有一定的責任和權利。從狀態上來講,最初的民主是比較散漫的、活潑的、擁有相對較大范圍的自由,而第二個“民主”仍然是活潑的,但自由是有規定的范圍,而散漫則轉變成了有序。從意義上來講,最初的民主在組織、紀律、目的、責任等方面相對不具體或不甚明確,而第二個“民主”不僅在組織、紀律、目的、責任等方面相對具體和明確,而且更有具體的行動要求,即組織的、紀律的、目的的、責任的行動是集中提升的基礎。這樣“民主—集中—再民主”就完成了一次循環。舉例說明:某一基層黨組織在討論某項計劃、或某項方案、或某項決議,開始時組織成員們的想法和思路,都來自于本人的生活體驗和本人的主觀立場;組織經過反復討論和論證,并經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表決,最后形成統一的計劃或方案或決議,并用它來指導組織的活動;組織中的成員這時不僅要堅決貫徹執行該計劃或該方案或該決議,同時組織中的執行者還要如實、全部、不帶個人主觀立場地反饋該計劃或該方案或該決議的執行情況,并接受組織中其他成員的檢查和監督。這樣民主集中制就完成了一次循環,這是馬克思真理觀的第一個循環,再此基礎上進行第二個循環,……直至第N個循環,每次循環后的民主和集中都是在前次循環基礎上的發展和提升。發展和提升后的“民主”,其組織性、紀律性、目的性和責任性等更具體、更明確,行動的方向也更正確,行動的力也更強,行動的速度也更迅猛。發展和提升后的“集中”,其科學性、正確性、實踐性、指導性、群眾性等則更好,指導民主的效果也更顯著,距離真理性的彼岸也更接近。每次循環中的“指導民主”(領導意志的體現)和“檢驗集中”(民主監督意志的體現)是很重要的兩個實踐活動。它們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兩個方面,二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民主是集中的基礎,只有充分發揚民主并接受民主的監督,才能達到正確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指導,只有實行高度集中,才能實現真正的民主;同時正確的集中離不開民主的監督,只有監督下的集中才能向更高層次的民主發展,也才能形成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集中,從而才能更好地指導民主。民主集中制是要使民主和集中二者辯證地統一,且要不斷地向更高層次上發展。即“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在政治上,圍繞著共同的目標,使各方面的意見得以充分發表,然后對其中科學的符合實際要求的東西,通過集中形成統一的意志,作為共同的行動準則。然后運用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再經過實踐的檢驗(民主監督)形成更正確(更符合實際情況或更苻合新的實際情況)的行動準則(集中指導)。在這過程中,要求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個人服從集體、全黨服從中央,中央接收全黨的監督。在利益關系上說,民主集中制是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它要求統籌兼顧,使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統一。在維護個人合理利益的基礎上,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暫時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如果把民主與集中割裂開來,只講集中,不講民主,就必然出現個人獨斷專行,官僚主義滋長;反之,如果只講民主,不講集中,又會出現極端民主化以及無政府狀態。同樣的道理如果僅僅將民主與集中停留在基礎層次上,而不向前發展,也必然出現僵化和教條,甚至于機會主義盛行。我們黨發展歷程中發生的種種挫折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例如,某一級黨的委員會,他們通過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形式通過了某項計劃或某項方案或某項決議,然后進行實施。那么在實施過程中,執行人能不能完整地、不折不扣地、正確地來貫徹執行,誰來保證?同時該實施過程完成后,對該計劃或該方案或該決議實施情況的反饋,執行人能不能客觀真實地、全部地、毫無保留地、不帶個人主觀立場的反饋,誰來保證?而這些保證不是少部分人,更不是領導干部自已能做得到。只有靠團體中的全部成員或者是絕大多數成員,甚至于靠絕大多數黨內人士和組織起來的人民大眾。
如果說我黨在戰爭年代受到嚴酷的外部環境監督,彌補著黨內民主監督機制的缺失,保障我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但到了和平建設時期,當外部環境的監督變得無關緊要,同時黨內民主監督機制的缺失所造成的危害也不顯得那么直接和明顯。容易使組織和個人造成思想上的麻痹,使本應該受到重視的過程變得無足輕重,當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必然要引起事物的質變。事實上毛澤東同志晚年所犯的錯誤也不是一開始就很嚴重,是由于我黨民主監督機制的長期缺失,才導致他的錯誤愈犯愈嚴重,到最后給我黨和全國人民帶來了較大的損失。痛定思痛,特別是蘇共忘黨的教訓,給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很大的警醒。難道世界上思想最先進的政黨,最具有戰斗力的政黨,最具有組織紀律性的政黨,最具有遠見卓識和科學理論的政黨;不如那些利益集團的組織,不如那些還抱著中世紀皇權嫁衣不放的魁儡組織?所以完整地、科學地、準確地理解和運用民主集中制,是目前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樣黨的發展歷程也告訴我們,再先進、科學的組織也要靠我們一代代共產黨人去愛護、去發展、去壯大。然而,怎樣才能調動每一名共產黨員的積極性,使他們自覺與不自覺地沿著馬克思指引的方向前進。怎樣才能保證每一名共產黨人都能夠嚴于律已、永葆無產階級先鋒的本色?怎樣才能保證我們黨的組織具有自我監督功能、自我完善功能和自我發展功能?怎樣才能保證我們黨的組織勉受機會主義分子和陰謀家的篡奪和篡改?怎樣才能保證我們黨的組織經得起反動勢力的進攻和破壞?所有這一切也要靠科學的組織制度:“民主集中制”來保證。所以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來準確無誤地理解和運用“民主集中制”的內涵和對共產主義實踐活動的組織意義。具體就是在強調從民主到集中的同時,更要強調民主的監督作用,以及將民主與集中充分有機地結合起來的那樣一種制度。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⑥黨追求的是全黨的利益和全民族的利益。黨的領導組織和領導者個人理應受到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監督。沒有民主監督就沒有正確的集中,沒有正確的集中也談不上民主的發展。所以“民主監督與正確集中”和“民主的發展與集中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集中指導民主,實踐已經做得很多,組織體系也很完整;但民主監督集中,實踐做得不多,組織體系也不完整。是我們要重點研究和著手做的。
第三章、民主集中制的科學性、先進性和艱巨性。
人類認識世界的規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④不斷地循環深入。而民主集中制遵循的:是“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再再民主”不斷地提升和向前發展。其中“民主”就是社會化活動的“實踐”,“集中”就是對社會化活動實踐的“認識”。舉例來講:某一黨委要研究某一計劃或某一方案或某一決議,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必須首先召開會議(或先由專人到基層搞調查)就這一課題進行研究,聽聽大家的意見,然后開展討論、總結,最后形成計劃或方案或決議。這一過程就是民主到集中的過程,每一名與會者都來自于自已的所在崗位,他們所講的、所發表的意見和見解都是他們所在崗位上的感受和見識,是他們參加實踐活動后的認識。通過“會議”這種形式將各種認識進行再加工,然后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肯定大多數人的認識,作為正確的計劃或方案或決議進行貫徹執行,對其他的不同認識作為不同意見進行保留。這樣保證了被執行的計劃或方案或決議是基于較廣泛的同一觀點,從而也被大多數人所認可和接受,這樣在執行過程中一是容易被貫徹,執行起來阻力較小,二是大家的意見較統一,不致于影響團結,利于組織的穩定。在此基礎上,要對該計劃或該方案或該決議執行的情況進行民主監督的活動,即一方面保證該計劃或該方案或該決議被確實執行了,另一方面保證該計劃或該方案或該決議執行的情況能夠如實地反映出來,不至于被執行人有目的地、部分地,甚至于篡改地反映執行的情況,以混淆視聽。這一過程就是集中到民主的過程。因為該計劃或該方案或該決議的執行是依靠少數人去開展活動,如何保證他們正確地、百分之百地去做,以及全部地、真實地、不帶個人主觀立場的反映該計劃或該方案或該決議的執行情況,這就是全部問題的關鍵,即事關“民主——集中——再民主”是否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觀的全部要求去做。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將我們共產黨人的活動置于廣大人民群眾的面前,經得起人民的檢驗。”講的也就是這個意思。因為一切與社會實踐有關的活動,都是社會的人在參與其中,每一個人無論他是黨內的人,還是黨外的人,都由于各個人的知識水平、思想覺悟、道德情操、性情喜好以及所在社會中的地位的不同而不同。我們只要抓住“檢驗”(也就是監督)這道關,我們前面所付出的努力就不會適得其反,而得到我們所需要的正確回報。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中央那么多好的政策,一到地方被執行時,往往出現不一樣的效果,有的地區效果明顯、成績顯著,有的地區效果不明顯、成績不特出,有的地區甚至于效果很差。這樣民主集中制的第一個層次全部活動就告完成,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第二個層次,直至無數個層次。每完成一個層次的活動,我們的民主就提高一步,我們的集中就距離真理性狀態也更進一步。所以民主集中制是奉行實踐第一的觀點、是執行認識對實踐的指導,承認認識的反作用,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等觀點的,同時也承認了實踐對認識的唯一檢驗作用。因此民主集中制是唯物的、辯證的,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科學的體系。
判斷一個事物是不是先進的產物,判斷一個體系是不是先進的體系,關鍵要看它的性質和反映出來的社會關系,是不是促進社會向前發展,還是阻礙社會向前發展。凡一切有利于社會向前發展的事和物,都是先進的、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好的、正確的,一切不利于社會向前發展的事和物,都是它們的反面。現在我們來看民主集中制所表露出來的社會關系,“民主”的主體是群體、群眾、或組織中絕大多數的組成人員,就某一地區或某一部門甚或某一單位來講,它是全體的、全部的或絕大多數成員們觀點的反映,而促進社會向前發展的力量也正是這些全體的、全部的人們的意愿,所以民主反映的是社會向前進步的人們的意愿。“集中”來源于民主,它是為民主服務,為促進民主的發展為其目的,并最終接受民主的檢驗和監督,使集中永遠保持正確的、健康的、積極的、向上的,所以集中也是反映社會向前發展意愿的。民主監督是保證集中為民主服務的前提,它是反映絕大多數人的觀點和意志,它是集中能動地促進民主發展的證明,是貫徹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的最重要的一環,所以它不僅是反映社會向前發展意愿的,更是保障人們要求向前進步的意愿得以實現的保證。綜上所述,完整的民主集中制體系是先進的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原理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最好的組織制度體系。
運用“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再再民主……”的原理進行社會組織實踐,看起來并不難做到,好似只要大家分工明確、職責清楚,各司其職,事情就能順利地做成了。然而我們黨九十年來的實踐證明,這只是我們的良好愿望,或者說只是一廂情愿,事實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甚至超出我們的想象很多,距離理論上的結果還很遠,而每實行一步的困難都很大,挫折也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下面兩個方面因素所造成。因素一:執行人的學識水平,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深度,知識功底的厚度,決定了他們在民主與集中的實踐活動中,由于認識上的偏差而導致執行上的偏差,盡管他們主觀愿望是好的,也想將事情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但是往往事與愿違、適得其反,有時甚至犯上嚴重的錯誤。例如、早期我黨的領導人陳獨秀,由于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原理理解不深,認識不透,對當時我黨面臨的時勢只看到困難的一面,未能看到積極的、有利的一面,同時對國民黨反動的本性了解不深,看得不透,對我黨的力量以及源泉認識不足,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苦難了解不深,看不到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導致他悲觀、畏難、膽怯、幻想,從而使他作出一系列依靠國民黨,夢想靠國民黨的力量來首先取得民主革命勝利的右傾的錯誤政策和決定,其結果是我黨遭受到國民黨的殘酷鎮壓,“使共產黨員從六萬多急劇銳減到一萬多。全國一片白色恐怖。”③再例如我黨早期的領導人瞿秋白、李立山、博古等,他們不是偏面的理解馬克思主義,就是機械的形而上學地照搬馬克思主義,導致他們在制定黨的方針政策時,忽多忽少地不是犯這樣的錯誤就是犯那樣的錯誤。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修養,其學識水平的深厚功底,對保證他們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具有很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素二、執行人的性情喜好,品性好壞和道德修養,也決定了他們在民主與集中的實踐活動中,由于這方面的因素而導致執行上的不力和犯錯,致使一些行為明知不能為而故意為之。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不是一件正確的事不做,而只是碰到有違自已性情的時候,有違自已喜好的時候,有違自已利益的時候,才不正確地去做。具有這樣特點的人,從本質上來講他們是自私自利的人,一切按有利于他們自已的利益去做,而不是按組織原則去做。由于這些人是明知故犯,因此他們必然要千方百計地去掩蓋、去偽裝、去欺瞞,因此要識別這些人的錯誤,難度比較大,有時甚至還要多費些時間才能識別清楚。例如,某個地方黨組織的領導干部,一面他表現出來的是:愛憎分明,做事雷勵風行的工作作風;但他另一面表現出來的就是:虛榮心特別強,喜好戴高帽,喜歡奉承的壞習氣。這樣在他的周圍,就始終有這么一幫人,投其所好,竊取不應該得到的利益和好處。也有這樣的人,一面他們展現出來的是:工作能力很強,顯得很有才華;但另一面暴露出來的:卻是好色,在美女面前堅持不了原則。還有更甚者,他們不但好色,還好貪,不但貪錢財,只要是對他們有利的事,沒有他們不貪的,在這樣的人面前,沒有原則,沒有法紀,沒有親情,只有個人的貪念。這樣的人是典型的自私自利型。還有這樣的人,他們稱得上素質過硬,能力過硬,不好色、不貪污,有才華,有水平,有魄力,重親情,重友情,重感情。也只因為重感情,在自已的親人、友人、有過恩情的人面前,堅持不了原則。這樣的人已經是難能可貴了,但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這樣的事例可以說很多,只要細細去看就不難發現。所以說:由于人的差別,特別是參與民主集中活動的人們的本質素養上的差別,導致民主集中制要能完整地、正確地執行起來,困難很大,阻力也很大,所以說他是艱巨的。這里關鍵點是:執行的人和對執行人的監督。
第四章、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設計的組織體系。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設計的組織體系應當體現:
民主-- 選拔-- 集中、集中 -- 指導 -- 民主、民主 -- 監督 -- 集中……過程的組織安排。
設計一:對各級黨組織領導人的選拔辦法。
1)、對區、鎮(鄉)、辦事處、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可以分地區、分部門,從目前的上一級組織提名選舉,逐步過渡到在黨外團體代表和上一級組織監督下,實行公開民主競賽選舉,并對選舉結果讓民眾團體評分和報上一級組織批準的選舉辦法。黨的基層組織負責人要憑德才兼備的能力來競爭產生,以引導全黨同志積極向上的精神,培養黨的勃勃生機。同時形成“不唯上”、憑能力、憑品德,埋頭實干的良好風氣和良好習慣。
2)、對黨的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和自治州,以及縣(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委員會領導人的選舉要劃分為兩個層次:即第一個層次是中央和地方各級黨組織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組成人員的選舉,第二個層次是地方各級委員會的常委和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總書記人員的選舉。對于第一個層次人員的選舉仍按照目前組織選舉的程序進行(即通過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對上級組織的提名進行差額選舉),但要增加:對提名候選人員在大會召開前進行黨內和黨外公示這一程序,以接受最廣泛的民主監督,并將公示的結果向黨的代表大會公布,對其中反映情況有爭議或者所反映情況較多甚或性質較嚴重的,大會要責成紀律檢查委員會對這些人員進行組織審查和落實。既是對民主監督的答復,也是給相關人員一個組織交待;在此基礎上然后進行各級委員會的選舉。對于第二個層次人員的選舉,因為是在黨的代表大會的選舉基礎上繼續進行選舉(即在集中的基礎上再繼續集中),那就要最大可能地運用民主監督以保障選舉的公正性和最優性,即對選舉出來的委員和政治局委員向大會進行現場展示(即必備修養的考查、水平能力的測試和以往政績的介紹等),大會代表就是評委,同時進行現場直播,讓相應地區的公眾和團體作為場外評委,讓場內和場外用評分的方式同步進行選舉,以得分的高低來作為選舉的結果(例如:將場內的評分按占總分的60﹪計算,將場外的評分按占總分的40﹪計算,然后將兩項相加就是該委員的總分)。以此保證黨的最強精英真正是德才兼備的來擔當黨的各級組織領導人,同時也是在較廣泛的范圍內對集中(上級組織提名候選人選舉后的結果)進行民主監督,這也就是俗話說的:“真金不怕火煉”,在陽光下曬一曬、在聚光燈下照一照。這是第二個層次選舉階段充分體現民主集中制基本要求的體現,這也是黨組織在集中基礎上和民主監督下的組織形式的再集中和再監督。
設計二:對黨中央工作的組織監督。
1)、監督流程:全黨 -- 監督 --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 監督 -- 中央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 監督 -- 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黨的總書記,……
2)、全黨監督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監督主體:黨員個人,以及基層黨組、基層黨支部和基層黨總支,以及地方各級黨的組織。監督對象:本單位、本部門、本系統、本地區的黨員代表。監督方法:一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投票選舉,將優秀黨員推選為黨的代表。二是以主體的名義直接向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反映、舉報代表的問題和錯誤,或者向黨的中央委員會反映、舉報代表的問題和錯誤。監督原則:監督者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要以黨性做保證,保證反映的情況是屬實的,沒有夸大和弄虛作假,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員代表,違法亂紀的事實,并要求處分違法亂紀的黨員代表,要求罷免不稱職的黨員代表。
3)、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監督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監督主體:黨員代表。監督對象: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央委員和中紀委委員。監督方法:一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投票選舉,將優秀黨員代表推選為黨的中央委員或者中央紀律檢查委員。二是當要求撤換中央委員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的代表人數達到總代表人數的30%時,中央委員會有必要據此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對代表們要求撤換的理由進行公開陳述和辯論,最后對要求撤換的中央委員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進行重新投票表決,同時對撤換的委員和紀檢委員人數通過從候補委員中進行推選補充;如果需要補選的委員人數與候補委員人數相等時,則無須推選直接通知候補委員為正式委員;如果需要補選的委員人數多于候補委員人數時,其差額由臨時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三是委托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開展日常組織監督工作。監督原則:監督者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要以黨性做保證,保證反映的情況是屬實的,沒有夸大和弄虛作假,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中央委員和紀律檢查委員,違法亂紀的事實,并要求處分違法亂紀的委員,要求罷免不稱職的委員。
4)、黨的中央委員會監督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務委員、總書記和地方各級黨委會工作。監督主體:中央委員會。監督對象: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務委員、總書記和地方各級黨委會。監督方法:一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投票選舉,將優秀的中央委員推選為黨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二是當要求撤換中央政治局委員,或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或中央總書記的委員人數達到總委員人數的30%時,中央委員會有必要據此召開中央全會,對委員們要求撤換的理由進行公開陳述和辯論,最后對要求撤換的中央政治局委員進行重新投票表決。對要求撤換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和總書記還要進行現場直播、公開評分以決定是否撤換。一旦撤換提案獲得通過,則按照產生辦法重新選舉。三是當要求撤換地方黨組織委員的委員人數達到總委員人數的30%時,也有必要據此召開中央全會,對委員們要求撤換的理由進行公開陳述和辯論,如果撤換提案獲得通過,則重新提名并要求地方黨的代表大會重新進行公示和投票選舉。四是委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開展日常組織監督工作。監督原則:監督者主要從時勢把握、方針政策的執行,組織管理能力,言行和舉止,社會發展的狀況等方面進行監督。對認為不稱職的被監督者要求罷免。
5)、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開展日常組織監督工作。
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受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黨的中央委員會的委托,首先對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總書記和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進行日常組織監督。其次是應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要求,協助其對地方黨委進行組織監督。監督主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監督對象: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總書記和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以及地方黨組織的委員會。監督方法:一是進行事中監督(即一方面通過媒介對被監督者在公開活動中所言、所行、所做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督,另一方面通過接待黨內、黨外來訪者對被監督者工作和生活中暴露出的:違反黨紀、黨性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和及時監督。)二是進行事后監督(即第一、通過媒介對被監督者在一定時期內的工作和生活所造成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進行評估和監督。第二、通過接待黨內、黨外來訪者對被監督者以往工作和生活中所產生的矛盾,以及從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和多方面評估,籍此進行監督。第三、通過到被監督者工作和生活的環境中親歷了解和感受被監督者在黨紀和黨性方面的遵守情況。)監督原則:對被監督者違法亂紀的事實,要實事求是,經得起推敲,要重證據。一旦違法亂紀事實成立,要及時提請中央委員會罷免不稱職的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有義務收集和接待黨內、其他黨派和民眾的意見和來訪者。對其中反映被監督者工作方面有關問題的,由中紀委負責向被監督者如實轉達,對需要答復的由被監督者直接答復或通過中紀委答復,對直接答復的需知會中紀委同時并備案;對其中反映被監督者生活方面有關問題的,由中紀委負責對相關人員進行調查落實,既是對監督者的答復也是對被監督者的負責。
6)、中央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全會(對重大或緊急事項例外)。中央委員會要邀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列席中央全會,同時聽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監督工作通報。中央委員會議程要增加以下三項:一、分別聽取中央總書記、政治局常委的工作述職報告;二、聽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于黨的組織監督工作通報,同時對紀律檢查委員會通報中的有關罷免提案進行辯論和表決,如果提案獲得通過則按照產生辦法將候補委員進行推選替補;三、大會分別對中央政治局常委和總書記一年來的工作表現進行辯論和表決。對“滿意”票數未超半數的領導人,則給予免職決定,但仍保留委員資格,以總分僅次于他的委員來接替他的工作職務。
設計三:對地方各級黨組織工作的組織監督。
1) 、監督流程:某一地區全體黨員 監督 該地區黨的代表大會 監督 該地區黨的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 監督 黨的常委和書記。
2)、某一地區全體黨員監督該地區黨的代表大會。監督主體:黨員個人,以及基層黨組、基層黨支部和基層黨總支。監督對象:本單位、本部門、本系統、本地區的黨員代表。監督方法:一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投票選舉,將優秀黨員推選為黨員代表。二是以主體的名義直接向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反映、舉報黨員代表的問題和錯誤,或者向上一級黨的委員會反映、舉報黨員代表的問題和錯誤。監督原則:監督者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要以黨性做保證,保證反映的情況是屬實的,沒有夸大和弄虛作假,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員代表,違法亂紀的事實,并要求處分違法亂紀的黨員代表,要求罷免不稱職的黨員代表。
3)、黨的地方代表大會監督同級地方黨的委員會。監督主體:黨員代表。監督對象:地方黨組織的委員和紀檢委員。監督方法:一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投票選舉,將優秀黨員代表推選為地方黨組織的委員或者紀律檢查委員。二是當要求撤換地方黨組織委員或紀律檢查委員的代表人數達到總代表人數的30%時,地方黨組織的委員會有必要據此召開臨時黨的代表大會,對代表們要求撤換的理由進行公開陳述和辯論,最后對要求撤換的地方黨組織的委員或紀律檢查委員進行重新投票表決。并將投票結果向黨內和黨外公布進行評議,同時將表決和評議結果報上一級黨的委員會,上一級黨的委員會在接到報告后,必須在五個工作日內給予批復,如果同意報告則通知下一級黨的代表大會對候補委員進行推選,如果需要補選的委員人數與候補委員人數相等時,則無須補選直接通知候補委員為正式委員。三是委托同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開展日常組織監督工作。監督原則:監督者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要以黨性做保證,保證反映的情況是屬實的,沒有夸大和弄虛作假,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地方黨組織的委員和紀律檢查委員,違法亂紀的事實,并要求處分違法亂紀的委員,要求罷免不稱職的委員。
4)、地方黨的委員會監督同級黨的常務委員和書記。監督主體:黨的委員會。監督對象:黨的常務委員和書記。監督方法:一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投票選舉,將優秀的委員推選為黨的常委和書記。二是當要求撤換常委和書記的委員人數達到總委員人數的30%時,地方黨的委員會有必要據此召開臨時委員會,對委員們要求撤換的理由進行公開陳述和辯論,最后對要求撤換的常委和書記進行重新投票表決,同時還要進行現場直播公開評分以決定是否撤換。如果提案獲得通過,則按照產生辦法重新選舉。三是委托同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開展日常組織監督工作。黨的地方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對重大或緊急事項例外)。地方委員會要邀請紀律檢查委員列席委員會,同時聽取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組織監督工作通報。委員會議程要增加以下三項:一、分別聽取書記、常委的工作述職報告;二、聽取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監督工作通報,同時對紀律檢查委員會通報中的有關罷免提案進行投票表決,如果提案獲得通過,則按照產生辦法重新選舉。三、委員會分別對常委和書記一年來的工作表現投票表決。對“滿意”票數未超半數的領導人,則給予免職決定,但仍保留委員資格,則按照產生辦法重新選舉。監督原則:監督者主要從時勢把握、方針政策的執行,組織管理能力,言行和舉止,社會發展的狀況等方面進行監督。
5)、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開展日常組織監督工作。
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最低設置到縣級,區、鎮、辦事處、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的黨組織不設紀律檢查組織,基層黨組織的日常組織監督工作由縣(或(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黨的代表大會承擔,并委托縣(或(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紀律檢查委員會。這樣從中央到地方共設置四級組織監督機構。具體為:縣(或(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承擔從縣(或(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以下基層黨組織書記和支委(或常委)開展日常組織監督工作,地方其他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受同級黨的代表大會委托,對同級黨的委員、常委和書記開展日常組織監督工作,或者應下一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要求,協助其對下一級黨委進行組織監督工作。監督主體:地方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監督對象:同級地方黨的委員、常委和書記,以及下一級黨委。監督方法:一是進行事中監督(即一方面通過媒介對被監督者在公開活動中所言、所行、所做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督,另一方面通過接待黨內、黨外來訪者對被監督者工作和生活中暴露出的:違反黨紀、黨性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和及時監督。)二是進行事后監督(即第一、通過媒介對被監督者在一定時期內的工作和生活所造成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進行評估和監督。第二、通過接待黨內、黨外來訪者,對被監督者以往工作和生活所產生的矛盾和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和多方面評估籍此進行監督。第三、通過到被監督者工作和生活的環境中,親歷了解和感受被監督者在黨紀和黨性方面的遵守情況。)監督原則:對被監督者違法亂紀的事實,要實事求是,經得起推敲,要重證據。一旦違法亂紀事實成立,要及時提請黨的代表大會或委員會罷免不稱職的委員、常委和書記,并報告上一級黨的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有義務收集和接待黨內、其他黨派和民眾的意見和來訪者,對其中反映被監督者工作上有關問題的,由紀委負責向被監督者如實轉達,對需要答復的由被監督者直接答復或通過紀委答復,對直接答復的需知會紀委同時并備案;對其中反映被監督者生活上有關問題的,由紀委負責對相關人員進行調查落實,既是對監督者的答復也是對被監督者的負責。
第五章、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組織設計思想
一、 為什么對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實行公開競選呢?
理由一:從空間距離上來講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活動范圍一般不大,成員們之間比較熟悉和了解,其品行和能力相互都清楚,這樣通過競選的方法可以將真正的優秀黨員推到領導崗位上來,讓他們挑重擔、給予他們鍛煉的機會,為培養黨的高級領導干部提供后備人才基礎。
理由二:從組織體系上來講基層黨組織是黨的最基本組織單元,保持它的生動性、積極性和競爭性是組織體系優勝劣汰機制的起碼要求。
理由三:從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上來講基層黨組織是黨的最基本的組織單元,它的民主性要求相對較高:即要讓基層黨組織中每一位黨員同志都能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不能形成“唯上的”不良風氣,那樣對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神是背道而弛的。而體現在基層組織領導的選拔上就是實行公開競爭,充分體現民主的意志,讓大家相互曬一曬看看誰更行、相互比一比看看誰更優。這就是俗話說的:不比沒差別,一比就有差距。以保證黨的優秀分子向黨的核心領導層流動。
二、 為什么對縣、市、省、自治區和中央四級黨組織實行分層次、分方法選舉呢?
理由一:從空間距離上來講黨組織的領導活動范圍擴大了,成員的人數多了,成員們之間的距離遠了,成員們之間的熟悉和了解程度相對低了,這樣再沿用競選的方法就顯得不切實際。就像外國現在通行的那種公開競選,看似是公開的,實際上是利益集團之間在角逐,而并不能體現普通選民的意志。因為具體到個人時選民并不清楚誰行和誰不行。僅靠幾場演講和辯論會就能判斷出來,事實上是做不到的,那只能說明是作秀,實際上是利益集團的實力在背后較量。普通選民只能是:要么隨大流,人云亦云;要么搞投機將選票賣個好價錢。這是一場拉大旗作虎皮,愚弄選民的政治游戲,最終不僅是白白浪費資源,而且導致決策系統的短視。如果說現行外國的“議會制”還有什么可取之處的話:那就是權力受到監督,對權力擁有者而言他不能夠為所欲為。就像美國的總統他不能利用他的權力將美國改革成社會主義社會。因為他的權力受到監督,他翻不了天。而相比之下前蘇共以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為首的黨的權力決策層由于未受到應有的監督,所以才被他們翻了天。
理由二:從組織體系上來講縣級以上黨組織由于管理的面廣,相應承擔的責任也較重,要求領導人的道德修養和領導水平都較高,所以穩定和發展一支干部隊伍是組織工作中的重要任務。為了使他們自覺和不自覺地端正世界觀,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自己,組織監督尤為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培養不是幾年時間就能實現的,而需要不間斷進行,要工作到老、學習到老。反過來,要變節、要變壞做錯一件事就足夠了,這就是老話常說的:“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一方面要穩定現有干部隊伍讓他們不斷地向上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督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將優秀的精英能夠順利地選拔上來,是本層面選舉要把握的兩個重要方面。這就要:一方面通過組織渠道將優秀的基層領導骨干,經組織逐級提名選拔上來;另一方面經過公開能力展示、全面曝光的辦法對其進行最廣泛的民主監督和民主甄別,將其中混事的、平庸的、蛻化變質分子和機會主義分子擋在各級核心領導層之外,反過來讓真正優秀的德才兼備的黨的精英分子成為各級核心領導層的成員。后退一步講:即是被選拔上來的優秀精英中仍混入了少數不當分子,甚或是:優秀精英們感到自已位高了、權重了,就忘形了、變質了、背叛了。只要民主監督機制在,等待他的還是免職、甚至是撤職法辦。
理由三:從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上來講縣級以上各級黨的組織,是黨的中、高級組織系統,它需要相對的穩定性、連續性、高效性。是集中保障民主、指導民主的必然要求。試想假如沒有這一套組織系統,或者是另起爐灶,勢必造成頻繁的權力更替和過渡,甚或是輪流做莊。這樣對社會的發展穩定不利,對社會化系統工程實施的連續性不利,對決策的高效性和行動的及時性不利。事實上目前國際上不少國家推崇的多黨執政,已經表明:決策短視,相互推諉,效率低下,步入一個又一個權力循環怪圈,是他們很普遍的社會現象。
三、 為什么對黨的主要領導人的選舉要采用公開評分法呢?
理由一:民主監督的形式多種多樣,總之以既能夠充分行使監督的職能,又能夠提高監督的效率為最主要目的。如果說代表大會和委員會,以及黨的各級紀律檢查組織主要是幕后監督的話,那么“公開評分法”就是臺前監督。他對真正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和把好最后一道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真正的民主監督就是要體現最廣泛的民主性要求,更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他不怕人民群眾的監督、更不怕臺前的公開監督。
理由二: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對體現最廣泛民主性要求的“公開評分法”提供了基礎性物質條件。現在就連最危險的戰爭場面和反恐第一線都能做到現場直播,那么選舉我們的領路人為什么不能接受最廣泛的、最直接的民主監督呢?!這樣不僅有助于展示出他們的才氣和風范,而且有助于利用他們作為領袖的人格魅力,在人民大眾中間樹立起應有的威望;對提振人心、加強凝聚力十分有益。
理由三: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年青一代被當前的浮光掠影所迷惑,性情浮燥,信仰缺失。典型特征就是麻木追星和沉迷上網,追星成了這些人的大部生活,全然沒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什么叫明星,其實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明星,應該講最大的明星是政治明星,能夠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背后,抽絲剝繭,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解決問題,讓社會和諧,讓經濟發展,讓民眾富裕。這是對社會的最大貢獻。曾有一名外國記者對我國同行說:“雖然我們國家也有追星一族,但沒有見到象貴國這么有人氣、有市場。”從中也可窺見一斑。所以借此“選舉的公開評分法”來改變公眾的娛樂單一化,吸引民眾的眼球,讓人人都來關心我們的黨、關心我們黨的建設,特別是吸引年青人的注意和關心,這才是最好的效果和最具現實的意義。
四、 為什么中央委員會是行使民主監督權的主體?
中央委員會相對于全黨是最大的集中,他是黨擁有最高領導權的組織。而中央委員會相對于中央政治局和黨的總書記又是最大的民主,他的最高領導權的行使是通過中央政治局來實施,所以他負有對中央政治局實施民主監督的責職。以中央委員會作為全黨的代表行使民主監督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為全體黨員分布在全國各地區和不同的行業,要統計全體黨員每一名黨員的意見,一是空間上不具備條件和時間上也不允許,二是全體黨員的意見必然是千差萬別;而作為組織決策系統是越迅速越好,所以這里有個兩者兼顧的問題,既要能體現全黨的民主意見,又能較迅速地將全黨的民主意見表達出來;中央委員會就是兩者的有機結合體。它既是來自全國各個地區和各個行業黨員代表通過黨的民主集中制程序而產生的黨的精英組織,那么它就具有一定的廣泛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識;同時它又是作為一級組織,具有組織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它既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是民主和集中的有機統一體。
五、 組織制度的設計原則和要求:高效、全面、渠道通暢。
民主集中制作為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那么在具體執行時就必須按照科學性、先進性和艱巨性的原則,進行組織制度設計。即必須體現出以下幾方面的要求:一、高效的機制,二、全面的覆蓋,三、信息反饋渠道的通暢。
“高效的機制”就是要機構精簡,反映迅速,措施得力,職責分明,處理結論有具體限期。既要抓主要問題,也要防微杜漸。民主監督是對全體黨員的監督,特別是被賦予領導權的黨員的監督。它是保證黨的領導正確而有效地開展,切切實實地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而不是其它。因此其監督:既要有始有終,不要虎頭蛇尾或半途而廢;同時對發現的問題,也要及時調查、及時報告、及時處理,不給“錯誤”以發酵的時間和機會。
“全面的覆蓋”就是對被監督者的監督是連續的,全方位,全過程,不間斷;而且凡是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人員都得接受監督,沒有例外。只有對全黨同志都采取監督的辦法,讓他們的行為和活動全部暴露在廣大人民群眾面前。才能有助于他們永遠牢記住自已的職責,自已的使命;才能有助于他們不斷地提升自已、完善自已;才能有助于他們不斷地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地為人民服務;才能有助于他們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才能有助于他們始終保持住合格共產黨員的身份。
“信息反饋渠道的通暢”就是組織與組織之間,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監督者與黨內同志之間,監督者與其他黨派和民眾之間,都能夠做到即時聯系、信息及時反饋,即信息傳遞和反饋要有具體的時間期限。
我們黨只要做到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權力,又有監督。這樣一種組織局面,就能保證我們黨的事業立于不敗之地。
第六章、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基礎 ——建立黨員學習制度
黨員的不斷學習和教育,使其自覺地、不間斷地提高黨性修養水平,這是正確實行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基礎。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面對當今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新形勢,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小平同志也教導我們:“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①一個好的制度其運用的效果是不是最好,最終要靠運用的人去實現,然而不同水平的人對制度的理解和運用又是很不相同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水平上的差異,道德修養上的差異,思想認識上的差異。為了使每一名黨員同志都能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民主集中制,必須建立黨的學習制度。即在現在的黨校學習制度基礎上,一方面要加強其廣度,即對每一名黨員每五年都要培訓一次,時間和形式視學習者的情況和學習的內容來決定;另一方面要加強其深度,即對學習形成制度化、學習方式科學化,學習考核體系化。特別是對學習者學習后回到工作崗位上的情況進行跟蹤考核,而不是停留在試卷考核上,因為這里學習的關鍵是要求學習者:在實踐中學習和在學習中實踐,要將學習和運用有機結合起來,用學習指導實踐、用實踐促進學習。這是不同于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形式和目的,也就是說:黨員學習的課堂是開放式、不定式的,因此學習的方法和形式也是開放式、不定式的;必須拼棄傳統的學習模式,以符合“學習——運用”相結合的新模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一、黨員應該學習的內容。
黨員作為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同時又是具有共產主義思想覺悟的先鋒戰士。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起碼應具備下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認識:第一、了解自已的組織,包括:組織的歷史,組織的思想,組織的長遠目標和當前的任務,組織的紀律,組織的制度規定等;第二、了解自已的國家,包括:國家的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當前的國情,當前的國際環境,國家憲法,國家的一些法律、法規等;第三、會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第四、了解毛澤東思想,了解鄧小平理論,理解“三個代表”的意義,了解黨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各項方針和政策,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政策;第五、正確認識自已,包括:自已的現狀,自已的任務和奮斗目標,自已的誘惑,自已的困難,自已的長處和短處。人貴有自知之明,作為一名黨員更要有自知之明,更應該正確認識自已和了解自已,擺正自已和組織的關系。
二、黨員學習的目的和要求。
黨員通過學習:首先提高黨員自已的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知道自已的任務,規范自已的言行和舉止;始終將自已視為一名普通公民,同時又自覺與不自覺地使自已成為普通民眾各個方面的表帥,起模范帶頭作用;真正做到:“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⑥其次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不能解決的難題和困惑,要依靠組織、相信組織,要及時向組織匯報,以得到組織的幫助;同時對自已生活和工作中暴露出的缺點和錯誤要勇于承擔責任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所發現的他人缺點和錯誤也要勇于揭露和批評;切實做到:“堅決同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⑥最后要堅定信仰,始終不要忘記自已的身份和歷史使命,堅持做到:“密切聯系群眾,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遇事同群眾商量,及時向黨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群眾的正當利益。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提倡共產主義道德,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難和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英勇斗爭,不怕犧牲。”⑥
三、黨員學習的考核辦法。
從黨員學習的目的性出發設計具體的考核辦法,就是要貫徹學以致用的要求,關鍵看實際效果、看社會影響、看他周圍人們的變化,看黨外人士對他的評價,看同志們對他的評價。因此考核辦法就是一系列的調查表和座談記要,以及他的演講發言,而不是幾張試卷和幾份文憑本本。例如,向黨外人士和民眾團體座談調查,著重從以下五個方面評估該黨員是否合格:一是否堅持做先鋒,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二是否堅持做楷模,作風正、品行端、遵紀守法、為民表帥;三是否堅持先公后私,一心為公,不以權謀私;四是否堅持為人民服務,熱心為民,說話算數,辦實事;五是否堅持勤儉節約、踏實工作的光榮傳統。向黨內同志座談調查,著重從以下五個方面評估該黨員是否合格:一是否堅持真理、堅持原則,敢于同錯誤的人和事作斗爭;二是否堅持共產主義信仰,堅持黨性,始終不忘自已共產黨員的身份;三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四是否堅持無產階級本色,堅持拒腐蝕永不沾;五是否堅持革命獻身精神,視黨的榮譽為榮譽、視黨的事業為生命,不畏艱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通過建立黨員學習制度:一方面作為組織要關心他的每一位成員,要了解他的每一位成員,要給予成員以溫暖和關懷。這樣才能使成員將組織視為自已的大家庭,同時將自已視為該家庭中的一員;另一方面作為黨員自已要視組織的榮譽為自已的榮譽,要將自已溶入到組織中來,自已的一切都屬于組織,組織是自已的現在和未來。
①《鄧小平文選》第一卷摘自《共產黨要接受監督》P1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摘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P380
②《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摘自《矛盾論》P60—P68
③《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摘自“歷史的回顧”部分第(3)節第7行—第25行
④《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摘自《實踐論》P59
⑤見《德國社會民主工黨耶拿代表大會》、《提交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統一代表大會的策略綱領》
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分別摘自總綱第一節,第一章中第三條,第二章中的第十條,第六章中的第三十七條。
⑦《鄧小平文選》第二卷摘自《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第三部分第(1)、(2)節和第(16)節
⑧《毛澤東選集》第五卷P363—P402
相關文章
- 凜然:就一枝清荷一句話,談當前“左派該怎么辦”問題(四)
- 凜然:中央黨校周天勇如此陰毒,不加悔改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 中央黨校李君如頂風作案,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面臨功敗垂成危險
- 凜然:開展一個對中央黨校王長江錯誤思想的徹底批判
- 建議左翼開展一場新的整風運動
- 左翼應斗私批修,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 毛澤東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五大成就——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
- 革命題材影視的新跡象及其社會歷史背景
- 鐵肩擔道義,赤膽誦紅詩——首屆中國紅《紅色詩歌朗誦會》隆重召開
- 奚兆永:馬列主義與中共的命運---對90年歷史的沉思(修改稿)
- 奚兆永:對90年歷史的沉思之八---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只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 奚兆永:對90年歷史的沉思之七---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只能是實現共產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