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來,臺灣省的領導人馬英九先生不斷對大陸釋放新意,很想促成一次“習馬會”,還想來點兩岸關系的“重大突破”,言而總之,就是想在自己下臺前整幾出熱鬧一點的戲給兩岸看。
大陸方面對“喊話”聽得清楚明白,當前的反應卻比較清淡,并沒有急于回應,這是很正確的做法,兩岸關系,并不能一聽“喊話”就激動,并不能讓馬英九在那邊吆喝著大陸領導人聽他的話。作為一個民間人士,本人對馬英九的釋意表示懷疑,也不希望大陸領導人給馬英九唱戲長臉的機會,理由如下:
其一,馬英九并非著眼于中華民族統一大局的政治家,不值得抬舉。自他上任以來,已經接近二任的尾聲,之前的那些年,他給大陸很多人的觀感是:暗獨者。既不敢做分裂的事實,又不敢得罪臺獨分子的一個兵丁,甚至有些言語和動作在變相支持緩獨,他在下臺前突然的善意顯然不具有誠意,他也沒有能力駕馭兩岸重大新變局。
其二,給馬英九長臉并不表明能給國民黨加分。國共合作是有成功歷史的,但是,這并不表明今天的政治環境適合搞新一次國共合作,馬英九也不能代表國民黨,國民黨更不能代表臺灣省,給馬英九再大的臉面,也就是馬英九個人有收獲,也就是給他捐一份政治遺產,臺灣的政治生態不容許大陸簡單加倉個別地區領導人,越加碼,臺灣人解讀越復雜,大陸絕不能會錯臺灣人的意。
其三,“末路政客”沒有任何突破兩岸關系傳統格局的可能性。馬英九這個省長已經讓大陸人看得很清楚了,能力已經沒有留下深藏不露的地方了,他給出的“新意”再新再震動,也就是短期效果,后任臺灣省領導人還是個未知數,今天簽個協議,明天可能就是廢紙一張,抵不得用,搞得不好,很可能成為壓垮臺灣國民黨的最后一根稻草,好事辦不成,毀了一個黨。2016年是臺灣地區選舉年,大陸此時給馬英九長臉,弄不準就成為國民黨在臺灣慘敗的重要推手,與其這樣,不如回避與馬英九的雞肋式合作。
其四,馬英九的“重大突破”是以私心為重。大家都知道,馬英九就是書呆子式的“嘴巴民主先生”,他做事就象酸媳婦買菜,挑了又挑,撿了又撿,下個決心難上加難,政治形象已經定型,不具備任何可塑性,再突破,他也突破不了自己,突破不了自己,怎么可能突破兩岸關系?
其五,大陸的對臺政策應該更換思路,要把主動權攥到自己手上。馬英九這些年來的小九九是“兩岸關系,主動在我”。大陸再好的善意,他都是半推半就,瞻前顧后,一眼看大陸的利潤,一眼看臺獨分子的眼色,始終把兩岸關系釘牢在“不獨不統,實則暗獨”的狀態。反觀大陸的對臺政策,也是犯了很多意識性錯誤,總認為給了對方糖吃,對方總能夠說些甜蜜的話,而實際上,你怎么喂糖,臺灣主體人士還是照樣的漠視大陸政府和大陸人民,熱臉貼冷屁股的事干得太多。
自2009年以來,本人一直力舉大陸對臺政策要由“反臺獨”轉向“硬促統”(《熱戰時代》一書中有專門論述),這是大陸對臺政策由被動轉向主動的最好戰略,不走這一步,兩岸關系的繩頭子總是被臺灣抓著,2300萬人挑動14億人神經的局面是可悲的,是不能持久的。
中國大陸對臺政策,既不能依賴某個政黨,也不能單純地依賴臺灣地區的人民,“依賴人民”看似善意,其實,隨著兩岸分治時間的不斷延長,兩岸人民的意識分離已經越來越明顯,寄托臺灣人民的想法最終會成為泡影。中國的統一問題,依賴的是全體中國人,而不只是某一局部的人,除非大陸能容忍臺灣走向獨立,若做不到,大陸就必須換思想。
總而言之,不管馬英九此時發出多么誘人的訊號,大陸都只能善意理解和善意回應,但決不可善意遷就,馬英九馬上就要成為歷史,讓歷史去書寫馬英九,中國大陸無須在他走進歷史前給他添上一筆濃墨重彩,添了他個人的色彩,毀了兩岸關系的未來。對一個沒有民族立場和戰略決斷力的過氣人物,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走吧,讓他默默地下臺,正如他堅守八年默默的屈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