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個快樂的迎新年之夜,可是,在上海外灘卻發生了踩踏事件,36條鮮活的年輕生命在無助的痛苦掙扎中離開了這個浮躁的人世。那些擁擠著去外灘湊熱鬧的人,怎么也想不到,這種“自由”竟然會制造出悲劇,怎么也想不到璀璨光亮的外灘竟然暗伏殺機。
為什么?為什么?想來想去,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是失去組織的悲劇,是沒有組織,必然會出現的殺機。雖然,這只是一次意外,但是,這種意外已經發生多次了。
本人經歷過毛澤東時代,大規模群眾集會司空見慣,起碼每年五一、十一都有焰火晚會,動不動就幾十萬群眾密集集會狂歡,但從來沒聽說發生過人群踩踏死亡事故,更不用說發生一下子踩死幾十人的大規模踩踏事故了。文革中,即便那么“亂”,可是,從全國各地聚集到天安門廣場上的紅衛兵,動輒幾十萬歡呼跳躍著等待毛主席的接見,從來沒有出現踩踏現象,哪怕廣場上踩掉的鞋子用筐裝。
原因簡單得很:毛澤東時代的大規模群眾集會都屬于“有組織狀態”——每個單位去多少人、去哪里、什么時候去、什么時候離、活動范圍多大、從哪條路線進出、誰帶隊、誰負責、遇到意外怎么處理……一切都組織得井井有條:預案在先,廣而告之,層層把關,從上到下按系統分單位層層落實,現場還有好幾道糾察線——街道大媽、單位糾察、各級民兵、警察、軍人……層層設防,防的就是臨時突發性事件,包括踩踏事件。所以,就是在所謂的文革的“亂”中,組織培育出的素質已經讓人們習慣于在人群聚集時自覺遵守秩序。
12月26號,芝版.43版“組織”草根一族瞻仰毛主席在東湖梅嶺的故居,就是那個時代“組織”作用在他們身上的具體體現,也是他們想問題辦事情的素質體現,這種習慣可能將伴隨著他們直到生命終結。吳版,虎娃組織群活動同樣具有這種特質。
我們這些老人也在那個時代中形成了遵從組織安排的習慣。雖然,我們在一定意義上沒有“組織”了。但是,卻總在期盼著“組織”,希望“組織”貫穿于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自由化”的鼓噪下,“市場化”的推動下,組織在弱化,在分崩離析,年輕人幾乎感覺不到“組織”的存在,從公布的死亡名單上的年齡上,最大的37歲,一看就明白了。
當下中國,經濟發展有如脫韁的野馬恣意狂奔,人們的欲望有如潰堤的洪水橫沖直闖,于是乎,人人在自由地飛翔,卻不知道失去“組織”的悲哀正在日益迫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