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關于“跨區用鹽被罰”的事,在全國鬧得沸沸揚揚,還有新聞中稱多地都曾發生、并非個例,我草根陳勁松仔細搜索后得出結論:其實只有3例,分別發生于2014年3月陜西省戶縣,2014年10月15日河南新鄭,2013年3月江蘇新沂;這三例在新華網陜西頻道2014年11月03日的新聞《上半年陜西戶縣一家小餐館因在西安買鹽被處罰》中都有介紹。
固然,國家壟斷、特許專營的體制,在各地方法規上的行政區域壟斷性規定錯了,不利于正常競爭,但是,這并不代表食鹽行業的國家壟斷、特許專營的整體體制錯了,也不能證明食鹽市場化就是對的,“跨區用鹽被罰”與此兩點都沒有直接關系。局部的錯誤改了就是,不能因局部的錯誤,毀掉整體的正確!況且,這個“跨區用鹽被罰”的局部案例,才區區3個而已,說明一直以來,根本沒被實施。
媒體新聞的大肆炒作,則是2014年10月18日才開始。而此時,正是國家發改委研討鹽業市場化改革方案、并征求各部委意見的關鍵時期!隨后,在10月29日中國鹽業協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鹽業協會披露,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已在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議通過,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見征求!在此前,已有六次食鹽市場化改革的闖關,均未獲通過。此等情景,用鼻子也能想到,所謂的“跨區用鹽被罰”事件,就是故意炮制出來,誤導不會去探明究竟的普通人民群眾,去聲討現行國家壟斷、特許專營的食鹽行業體制,支持食鹽市場化改革,為此次食鹽市場化方案造勢,給發改委等國家部門施加壓力,促使食鹽市場化方案通過所使的手段!
由上,我草根陳勁松,堅決反對食鹽市場化改革。其他理由如下:
1、行業特質決定食鹽更適合國家壟斷、國企專營。
(1)食鹽影響國家戰略安全
食鹽雖然本身生產簡單,獲取不難,但是,食鹽是人類生活必須品,而且是每一個人、一日三餐都離不了的生活必需品!所以,食鹽與糧食一樣,是能夠影響國家戰略安全的行業、商品。凡是具備這種影響力的行業、商品,最適合的生產經營方式,就是由國家、政府壟斷后,由國企統一經營、統一籌劃。所以,在生產、中間流轉批發環節,最好是將特許專營改革成國企專營。
(2)政府無法完全掌控民企私企
否則,如果食鹽行業完全市場化,必然產生幾百家、幾千家民營企業生產經營食鹽,而且個個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絕不會以穩定食鹽供給為目標的,絕對不愿意像國企一樣,承擔“提供社會公共產品”的責任的。民企、私企的眼里、心里,只有利潤、錢。那么,一有什么特殊情況,或者不法商人惡意炒作,普通民眾必然搶購,并且愿意出高價——因為食鹽是生活必需品,一天也缺不了——此時,這些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私營、民營的食鹽生產經營企業會干什么?會不會減少銷量,等市場價格更高時再賣?會不會借機抬高價格賺更多錢?會的,因為這才符合他們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經營宗旨。因此,囤積居奇、哄抬鹽價就成為必然,從而導致社會大面積的恐慌。
2011年初,就有不法商人,傳播日本福島核泄漏導致食鹽有毒的謠言,以及加碘鹽能抵抗碘131輻射等,造成了中國大面積的食鹽搶購潮。只是由于國家食鹽戰略儲備充足,且生產經營企業基本為各地國企,調配容易,才快速平息。
之所以國企積極配合政府,除了國企由政府成立、控股之外,另一大原因是國企的財務、人事、考核掌握在政府機構手里,國企領導們不敢不配合。而民營企業掌握在民企老板們手里,一切老板們說了算。如果中國的食鹽生產經營,完全由數百家上千家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民營企業掌握,那么,出現搶購潮時,民營企業會有國企那么配合么?會不囤積么?會不漲價么?假設你就有這么一家民營超市,銷售食鹽,現在有1噸(2000斤)低鈉鹽庫存,成本3.5元一斤(兩包),零售價5元一斤(兩包),總共可獲毛利3000元,突然食鹽搶購潮來襲,市場零售價漲到10元一斤,還很緊俏,你如果跟隨市價銷售,就可以多賺10000元[(10元-3.5元)×2000斤-(5元-3.5元)×2000斤)],總共可獲毛利13000元,你漲不漲價?
況且數量多了,或者規模大了,政府部門難免顧此失彼,管得了明的也不一定管得了暗的,管得了小的不一定管得了大的。對于現代化的跨區域、跨行業的巨型集團化企業,政府機構是沒法短期內完全掌握、掌控其內部情況的。
2、食鹽質量需要國家統一經營模式來保證。
食鹽市場化改革,必然導致生產經營企業大量增加,市場競爭激烈,且各自生產管理水平必然良莠不齊,這樣就難免生產出問題食鹽。而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一直都是屬于薄弱環節,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企業自覺,因此十多年來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小的不斷,有興趣了解的話,可以登錄擲出窗外網站查看。所以食鹽行業市場化改革后,問題食鹽難免流進市場,威脅到民眾的身體健康。
(1)利潤驅使。
在利潤最大化的驅使下,難保企業老板不會頭腦發熱,為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就以次充好,或者東添加西添加,或者少一兩道去雜質如重金屬的工序等等。而國企統一經營請況下,虧損由政府直接兜底,利潤為國家所有,國企領導最求利潤的動機遠遠沒私企老板那么強烈,因此不需要為利潤去干降低食鹽品質的事情。
(2)市場競爭壓力。
食鹽行業市場化改革后,眾多私營民營食鹽生產經營企業蜂擁涌現,激烈競爭在所難免。在食鹽產品上能玩的花樣有限——即產品差異化戰略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更低的生產成本——即成本領先戰略就成為首選。那么,想方設法壓低員工工資、壓低生產設備價格等,以降低產品成本,就成為常態。但是,這類行為,一是必然導致員工心生不滿與怨恨,在不敢直接對抗老板、公司的情況下,就會降低工作責任心,工作不到位,甚至也有極低可能產生報復心理,向食言中摻混有毒物質;二是可能導致生產設備的品質不合格,雜質篩選不干凈,檢測不出有毒物質等,這兩點都可能會造成食鹽品質下降,甚至導致食鹽有毒。而我們國家的食品監督部門工作人員,不可能太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地去檢查檢測處理。所以難免有影響人民大眾的身體健康。
而在中國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這么多年里,食鹽從未發生過安全事故,就是得益于國家壟斷、特許專營制度。
(3)管理漏洞。
在食鹽生產、質量、流通方面企業自我監管水平上,現有的國營鹽業公司經營數十年,想必早已有一套成熟規范的操作流程標準,能夠保證食鹽質量。食鹽行業市場化改革后,蜂擁而上的民營私營鹽企,必然需要經過一段較長時期的研究、建立流程標準、反復更改的摸索過程,在這個較長較混亂的摸索期內,內部產品質量事故必然較多發生,由于與此時管理漏洞多把關不嚴,問題食鹽難免流進市場,從而影響百姓身體健康。
3、食鹽低價格需要國家統一經營來保證
(1)國家統一經營保證了食鹽低價格低利潤
現在的食鹽價格是否導致食鹽成為暴利商品呢?現在各篇新聞里大肆宣傳的段子是這樣的:
“一家民營鹽業生產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一噸(2000斤)出廠價大約700元的鹽,加上包裝和運輸,成本也就1000元左右,但是賣到市場上就是3125元-4906元之間。目前市場上400克裝的食鹽(普通鹽)售價在2.5元左右,而按照上述人士說法,每袋食鹽的成本在0.5元左右。”
這段話就是想傳遞一個信息:現在零售市場上的食鹽價格虛高,賺取了4倍的壟斷暴利,而原因是現行特許專營體制——我先不說現在國營食鹽企業的利潤要層層上繳至國庫,并最終用在公共事業上。這個來歷不明的、所謂的“民營鹽業生產企業負責人”的數據是大有問題的。
首先,生產環節。食鹽生產企業是不可能直接面向普通民眾直接零售的,所以食鹽生產企業是拿不到那1袋2元(2.5元-0.5元)的利潤的,生產企業的利潤,包含在“一噸(2000斤)出廠價大約700元”的700元之中;
其次,中間流通環節。食鹽的生產有地理地域限制,必須在沿海、鹽湖邊的鹽田上、及鹽礦、鹽井附近進行,而消費則是全國性的,所以需要在全國進行全覆蓋式的運輸與儲存,套用一句老話:有人的地方就有鹽的運輸。也因為如此,就必須有中間流通環節、中間渠道商經銷商,而且多半都是按省、市、縣、鄉鎮四級層層批發、運輸、存儲,只有到了鄉鎮一級,才是面對消費者的零售商。生產與各級渠道商分銷由不同企業分擔的自不必說,就是產銷一體化的集團化企業形式,也必須層層批發,沒有更好的辦法。所以,其1噸成本1000元,只是省級經銷商的進貨成本,2元(2.5元-0.5元)的利潤——準確地說,是還沒扣除運輸、儲存費用、人員工資、各類其他費用以及稅費的毛利潤,是省、市、縣、鄉鎮這4級共同的毛利潤(一般分配是越接近零售環節單位毛利越高些),平均每包每一級別不到0.5元毛利,實際扣除運輸、儲存費用、人員工資、各類其他費用以及稅費后,1袋400-500克的鹽,根本不可能有2元(2.5元-0.5元)的凈利潤,整個中間流通、零售環節有六七毛就不錯了。
而上述我引用的、來歷不明的、幾乎每篇新聞里都有的段子,根本不給你講出這中間成本,只說“每袋成本在0.5元左右,售價在2.5元左右”,讓你自己算出:每袋鹽利潤有2塊錢,是成本的4倍耶,然后你自然會覺得:真他娘的貴啊,國家壟斷食鹽,實行特許專營賺黑心錢哪,真要不得。其實很多日常產品如衣服鞋帽等,零售價高過出廠價3-4倍,很常見。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知道,由于存在中間分銷成本的原因,現在食鹽價格根本不是暴利性價格。而且由于食鹽原料是自然生成,取之不盡容易取得(如海水),生產又簡單沒有技術含量,生產成本低,也決定食鹽不可能是能獲得3-4倍利潤的暴利商品。再加上食鹽是每日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巨大,只有低價低利潤,普通人民群眾才能夠長期承受,不會成為生活負擔。而這么多年來食鹽的低價低利潤,就是靠國家壟斷、特許專營保證的。
(2)食鹽市場化產生漲價動機
如果食鹽市場化,那將有三類漲價動機:
一是企業利潤最大化。
不像國企經常要承擔提供公共產品職能,私營民營是完全為了追求利潤而產生、存續的。面對持續巨大的市場、硬性食用需求,食鹽漲價是有堅實的基礎的——再貴,你也得買來吃不是?
二是有巨大上漲空間。
現行國家壟斷、特許經營體制下,食鹽的低價低利潤,給了食鹽價格充足的上漲空間。一包400-500克的普通加碘鹽,不過1-2元錢,兩袋合計400-500克的低鈉鹽、營養鹽,也不過5-6元錢,上漲10倍,普通鹽也才10-20元,不過一頓低端快餐錢,低鈉鹽、營養鹽也才50-60元,即使上漲100倍,普通鹽只有100-200元,一般仍然承擔得起,不過是吃不起低鈉鹽、營養鹽。那時,像現在市面上普通鹽買不到、到處是低鈉鹽、營養鹽的現象,就會顛倒過來。
當然,食鹽市場化下,因為有競爭,漲100倍沒可能,普通加碘鹽翻兩番慢慢漲到6-8元1袋還是很可能的。此時,因為原料如海水等成本幾乎免費,人工成本上漲總是低于物價上漲,所以食鹽經營企業的利潤必然翻幾番。
三是增加了推廣宣傳成本而漲價。
現行體制下只有中國鹽業一家央企,其余各地食鹽經營公司以行政區劃為界,壟斷經營,根本不需要做廣告推廣,所以食鹽價格中就沒有廣告費這塊。
但是食鹽市場化改革后,私營民營食鹽生產經營企業蜂擁而至,而一是市場份額有基于人口數量的限制,二是食鹽低價低利潤的性質,只有上巨量規模的產銷量,才能存活下來,才能積累高額利潤,這兩點,決定市場份額競爭必然激烈,大量的廣告推廣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像衣服鞋子一樣,搞什么不管產品成本的品牌戰略,這廣告一打幾年,費用不得了。這些成本必然加在食鹽價格上,最終由普通老百姓買單。如果有民企私企打算先降價促銷搶奪市場份額,市場地位穩固后,再漲價補虧賺錢,在現在食鹽低價低利潤的情況下,在增加了大量廣告推廣費用的基礎上,還要降價促銷,那就要看看,它是不是有天量資本拿來玩燒錢游戲了。別忘記,食鹽是每天每個人都要吃的,而且極耐儲存,中國13-14億人口,還有一個群體叫中國大媽。
(3)食鹽市場化改革后必然漲價
有人會問,市場化后,食鹽經營企業多了,相互競爭,按中國企業的競爭套路,降價促銷打價格戰是第一選擇,那么食鹽只會降價,怎么還會漲價了?
我草根陳勁松來告訴你,一是前面說過的食鹽的特性,原料來源無窮盡且極容易取得、生產極簡單、成本極低的大宗商品、生活必需品,具備這些特性的商品,都是微利的,尤其是在競爭情況下,不然有暴利可圖,人人都去做,暴利還是變成微利了。所以,食鹽是沒有多少降價空間的,降一點點就到成本價了。對于食鹽企業來說,必須具備足夠大的規模,才可能略微降點成本,必須持續天量銷售,才能積累大量利潤、造就富豪。
二是前面說過的私企民企完全是為追求利潤而誕生、存續的,不可能長期以成本價銷售食鹽、給你普通老百姓白干。最多是為了推廣宣傳,在產品上市初期、及以后競爭需要偶爾極短期小量降價促銷一下;至于幾家大企業聯合,先虧本賣幾年,把其他企業擠垮,壟斷后再提價獲得暴利,這種可能性為極低,因為食鹽是每人每天生活必需品,銷量巨大,沒有那么雄厚的資本來干這個。而且這么干違法《反壟斷法》,極可能受法律制裁。
當然,現在反對國企私有化的聲音不小——我草根陳勁松就是一個,之前發過《“國退民進”才是真正的“與民爭利”》表明觀點——私營民營鹽企在產品上市初期,極有可能先降一下價,一是為了打擊反對食鹽市場化改革的人,二是為了讓普通民眾接受漲價:
首先,是做出姿態或造勢,在全社會形成漲價是合理的、漲價不可避免或大勢所趨的印象,讓普通民眾產生漲價不可避免、自己改變不了的心態;同時,也會讓普通民眾明白,再怎么漲價,也承受得起,畢竟1家5口一個月不過消費2-3斤鹽的樣子,現在普通鹽總共才4-6塊錢,營養鹽低鈉鹽也才10-15塊錢,就是漲價10倍,也不過40-150元,也能輕松承擔。不過鹽企就賺翻天了。
其次,利用普通民眾畏懼強權而能忍則忍、又貪小便宜的心理,先打折降價,讓普通民眾在無奈之余,產生占到小便宜的心理,然后再慢慢漲價——所謂無商不奸,不可能一下子漲一倍兩倍的,讓人接受不了——此時,普通民眾就沒什么抱怨了。此所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反正,對于私企民企來說,只要有漲價空間,能夠增加利潤,就會漲價。
如果在食鹽市場化下,如果國家仍然實行食鹽價格管制,設價格上限,那么,為了企業利潤最大化,私營民營的食鹽生產經營企業難免拼命壓低成本,這又會導致上面說過的問題食鹽流入市場。當然,即使國家設置食鹽價格上限,也必然會留下充足的漲價空間的。所以,只要實行食鹽市場化改革,食鹽漲價就不可避免。常見理由比如,我們的鹽是品牌,我們的鹽是哪個地方產的,我們的鹽有某種功能……所以價格高一些。
那么,問題就來了。食鹽價格上漲,受益的是數百個民營私營鹽企老板,賺得盆滿缽滿、肥腸滿腦,支付漲價代價的卻是全國13億人民。而如果食鹽實行國企壟斷專營,別說曾經很久不漲價,就是漲價,所得凈利潤,不還是要按規定上繳國庫,從而用于國計民生等社會公共產品、多少能造福百姓不是?民營私營鹽企所得凈利潤,分給老板后用來干什么,誰管得著?所以,我草根陳勁松寧可保持食鹽國企壟斷經營來漲價,不愿意食鹽市場化后民營私營鹽企來漲價,供那些老板們過糜爛奢侈生活、養二奶小三富二代什么的。
最后,可以得出結論:
正是現行的國家壟斷、特許專營(最好改革成國企專營)、價格管制體制,勒住了市場趨利漲價的咽喉,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長期實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只有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長期實惠的政策、體制,才是正真的好政策、好體制。因此,食鹽業國家壟斷、特許專營(國企專營)就應該長期保持,就絕不能以張敬偉在《鹽業專營之困與入市之利》中所說的“遲滯于時代發展”、“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壟斷權益,而且由于政企不分,主體地位不明,既是生產者又是管理者、而且還享有定價權”這類空洞的口號為理由來改變。最公平的制度,是給人民帶來長期實惠的制度,而不是導致極少數人暴富的制度。以上所說,其實寫文章的都明白,只是不少人揣著明白裝糊涂,為了一己私利,助紂為虐。
正是這種國家壟斷的特許專營,保證了食鹽的質量和低價,從而沒有因為食鹽加重普通人民群眾的生活負擔,沒有因為食鹽產生億萬級的暴發戶、富豪,沒有因為食鹽加大貧富差距,在國家壟斷、特許專營制度下,食鹽是一種符合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商品。反之,如果食鹽市場化后,因為市場巨大,加上現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必然將私營民營鹽企老板們造就成為億萬富豪、暴發戶,從而加大社會貧富差距,加速社會割裂為對立的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加重影響社會穩定,如果實施了我草跟陳勁松設計的《凈利潤再分配法——草根版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則就不會產生億萬富豪、暴發戶,也不會貧富兩極化、階級對立等社會問題了。
食鹽在生產、中間流轉批發環節,應該實施國家壟斷、國企專營、全國統籌體制,并實施價格管制。并應該取消跨區域用鹽罰款、全部加碘等不合理的制度,解決普通鹽供應減少、非加碘鹽買不到等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