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6月27日文章,原題:中美圍繞鬧劇走極端
中央政府的有關部門習慣于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稱為“鬧劇”。
“占領中環”開展的“模擬公投”被指責為“非法鬧劇”。本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美國國會通過修正案,將中國駐美大使館的地址改為“劉曉波路1號”是一場鬧劇。
事實上,這的確有點鬧劇意味。
修正案能在美國立法機構走得這么遠的原因之一是,這是由弗吉尼亞州議員弗蘭克·沃爾夫發起的。至今仍擁有極大影響力的他用過去34年的大部分時間在負責資金的眾議院撥款委員會里向上爬。他很擅長“政治分肥”——利用自己的職位將大量聯邦資金投向弗吉尼亞州北部。這就是“真正”的民主起作用了。
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將蘇聯駐華大使館外的道路更名為“反修路”,這是中蘇分道揚鑣后中國給蘇聯貼的意識形態標簽。
即便如此,中國現在也被激怒了。嘿!別生氣,報復啊!這個議案在下一財年到來之前不會生效,因此還有足夠時間來為美國駐華大使館地址改名。在中文網絡社區,已經有網友提出各種建議。
就叫“愛德華·斯諾登大道1號”或“關塔那摩灣大道1號”如何? (作者亞歷克斯·羅,王曉雄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