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在西方宣布擴大對俄羅斯制裁的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稱,鑒于烏克蘭當前的形勢,八國集團已不復存在。原定于6月在俄舉辦的峰會也隨即被取消。隨著克里米亞被俄羅斯迅速“收入囊中”,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正面交鋒進一步升級。從抵制峰會到把俄從G8“開除”,西方一手拼湊的八國集團戛然而止,這也標志著俄羅斯與西方的徹底決裂。
事實上,當初西方吸納俄羅斯加入意識形態色彩極濃的七國集團,就是出于一種不便示人的戰略考量,表面上是抬高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實際上是要“鼓勵”俄羅斯選擇全盤接受西方價值觀并緊緊“追隨”西方,想借此把俄羅斯徹底拉入西方的懷抱,使其不能再度挑戰西方的優勢地位。
從1991年俄羅斯開始參加G7的部分活動,到1997年正式被接納,八國集團最終形成。但俄羅斯一直被排斥在核心之外,2006年才第一次有資格承辦峰會,經常是受排擠、受批評的角色,地位相當尷尬。普京執政后,俄羅斯的經濟實力逐步恢復,對西方的幻想也被務實的政策所取代,普京認為西方并沒有真正把俄羅斯視為平等的一員,而是要千方百計束縛住俄的手腳。另一方面,普京的“強國”夢想顯然也不符合西方的利益,雙方開始“同床異夢”,2012年美、歐在俄羅斯總統大選中公然“攪局”,普京憤然拒絕參加當年的G8峰會,在全球事務中彼此的分歧越來越嚴重。
過去的七國集團,雖然不是真正的國際組織,作用也主要是在經濟領域,被稱為“富國俱樂部”,但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成立開始,借助成員國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協調彼此的政策,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世界經濟的走向。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就與七國集團的推動有一定關系。
然而,冷戰結束20多年來,世界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以中國、印度、巴西等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迅速崛起,而多數西方老牌發達國家的經濟則跌入低谷。特別是金融危機以后,美、歐、日等在國際經濟中占有的份額下降,原來的G7成員國在全球GDP的比例從上世紀80年代的70%下降到今天的不足50%。八國集團不僅對各種復雜的政治和安全問題無能為力,在經濟上也已經無法“獨領風騷”,往往避重就輕。相反,成立于1999年,包括中、印、巴西等的20國集團更具代表性,GDP之和占到全球的90%,對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影響舉足輕重。
在當今的國際背景之下,原來的G8已被視為一種保守力量的象征,雖然嘗試過改革,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對話,但協調功能明顯下降。甚至美國總統奧巴馬都建議由G20取代G8,因為前者更具廣泛性和代表性,在世界金融、貿易、能源等領域以及解決國際安全熱點方面的發言權已經超過了后者。在失去了俄羅斯以后,回到從前的七國集團經濟總量和增長潛力都進一步削弱,難以再現昨日的風光。未來G20、金磚國家等新興集團作為更加重要的多邊外交平臺參與國際事務,已經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