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資產階級在詐騙下里巴人的錢財
米歇爾來了,她在北大進行了演講,題目是《讓更多青年人擁有留學機會》,看來美國資產階級把吸引中國青年赴美國留學,看成一項戰略,一個分解滲透中國的戰略,一項掏空中國的戰略——西方價值觀的滲透。米歇爾的演講抓住了中國人的心里,正符合中國當前方興未艾的留學潮。一體化、地球村這把雙刃劍,不能只看到“利”,而忽視“弊”,米歇爾們總會是為了自己的“利”,而繞開“弊”,他們這樣鋒芒畢露的來實施,我們可能面對的將是“弊”的挑戰,本來自古以來掌握戰略全局是中國的強項,到了毛澤東時代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今非昔比,美國人真能“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更應該有所思,能感悟到什么……
早些年在教科書里學到了“資產階級唯利是圖”,近來耳聞目睹了中外資本家不少這方面鮮活的實例,已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中國這頭大肥豬,誰都想咬上一口嚼上滿嘴油膩香噴噴的葷食。不僅西方資產階級想見機吞噬,周邊的全都盯上了想偷食,連原來同志家兄弟的小兄弟越南朝鮮都看你肥的流油,想油膩一把。他們也學著其他國家在我國的邊境地區,開設賭場,設立賭局,建設賭窩撈我們的油水,榨取中國人民的血汗錢。不僅澳門的賭場騙到了一大片,攫取了大量公私財物,資產階級正在我國唯利是圖,小兄弟也趁機撈點油水。
現在西方資本家,看上了我們的另一塊大餐——蜂擁的留學潮讓他們應接不暇,他們紛紛設立騙局詐騙下里巴人的錢財。
2013年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發出警告說,誤入“野雞大學”已經成為海外留學一大隱患。該機構援引美國大學統計的數據稱,美國“野雞大學”泛濫成災,而中國成為其最大的受害國,美國的“野雞大學”每年的學位證書95%給了中國人。
“野雞大學”也稱“學歷工廠”或“學店”,辦學以營利為目的,通常采用容易與知名大學院校混淆的名稱,以混淆視聽的方式招收學生,鉆相關國家的法律漏洞、濫發文憑。“野雞大學”所涉及的欺騙內容,既有可能是假學校,也有可能是假學歷。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稱,根據目前的調查了解,報考國外“野雞大學”的主要有三種人:第一種是不知情受騙型,由于學生和家長對海外學校不熟悉,再加上一些非法留學中介機構的誤導,讓他們用辛辛苦苦積攢的血汗錢,換來一張無用文憑;第二種是無法完成學業型,一部分人到國外不好好讀書,最后由于成績較差,難以向家長交代,就買一張“野雞大學”的文憑;第三種是“主動”受騙型,這類學員主要以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為主,他們普遍年齡偏大,但由于升職晉級的需要,主動花錢購買“野雞大學”的文憑。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分析認為,野雞大學在國內之所以有巨大的市場,首要原因是“學歷不能承受之重”。“越是有耀眼的教育背景,越可能打開更為輝煌的機會之門。
其次,扭曲的用人標準在作祟。隨著中國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無論是否真正涉及跨國業務,各用人單位都以是否有海外高校文憑作為取才標準。留學經歷成為爭取理想工作機會的重要砝碼,也成為職位晉升、獲取科研經費和提高福利待遇的重要評價標準。
它建議,中國政府應提早考慮成立有關的多邊合作機制,或者為建立專門的合作機制奠定基礎,積極推動建立一個能夠規范國際留學市場的高效調節管理機制,從而有效避免或減少野雞大學等各種不規范或違法機構的存在,保護跨境教育學生的權益。同時,教育相關主管部門應積極開展全球留學市場合作,充分利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現有的平臺,及時把全球每年出現的各國“野雞大學”名單公布出來。另外,也要嚴厲打擊學歷造假行為,對于公職人員的文憑造假,尤其應該嚴厲懲處。
2014年秋天,美國約塞米蒂中學可能會迎來25名來自中國的學生,他們每個人將支付1萬美元或者更多的學費,來享受這所擁有山區風光的公立學校的教育。他們會增加這所學校的收入,給這所之前幾乎沒有移民家庭學生的學校注入國際風味。約塞米蒂中學輔導員和國際協調員斯蒂芬妮·塞繆爾斯說:“有了交學費的學生,有助于我們的項目更加豐富一些。”
根據聯邦統計數字,美國公立學校中支付學費的外國學生數量從2007年的全國幾百人躍升至2012年的近3000人。
約塞米蒂附近的一所新學校也將很快擁有現金,有20名中國學生明年1月到這所學校報到,每人交1萬美元的學費。奇科聯合學區今年有25名外國學生,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每人支付1.45萬美元的學費。
奇諾瓦利中學通信主管朱莉·戈賓說:“當國家預算危機沖向高峰時,擴大招生既是一個可能的創收方式,而且還可以讓我們本國的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文化。”
持F-1簽證學習的高中學生數量快速且基本上不受監管地增長,這引起人們對私人招募公司的作用以及沒有父母陪伴的青少年在這個國家的安全表示擔憂。這些公司通常從每位學生身上收取數千美元,他們正去叩各學區的大門,希望建立伙伴關系。
哈辛達德拉普恩特學校董事會主席杰伊·陳說:“因為十分有利可圖,并且因為缺乏監管,所以可以看到許多人爭先恐后地進入這個領域,他們受到利潤的驅使,而不是為了給學生和學校提供高質量的體驗。”
支付學費的國際生絕大多數仍就讀于私立高中——2012年是6.2萬人,而5年前約6000人。大多數來自中國或韓國,并計劃留在美國上大學,繞過國內殘酷競爭的教育體系。
由于外國學生在美國公立學校的學習時間限制為一年,一些人轉到私立學校,那里是沒有時間限制的,私立學校向他們收取的學費往往比他們的本國同學要高得多。
此外,在穆列塔市,來自中國的20名學生正在公立學校學習,住在寄宿家庭里。穆列塔聯合學區將最多允許接收105名付學費的國際生,一幢宿舍樓正處于早期的規劃階段。市官員認為,這些學生是一項較大的經濟發展計劃的一部分,而其核心就是來自中國的投入。
截至2012年底,我國累計出國留學人數達到264萬,留學回國人員僅為109萬人——出、歸“赤字”超過了150萬人;
2003年以來,我國每年出國留學人數從不到12萬增加到了接近40萬,而同期我國接收外國留學生人數從不到8萬增加到了不到33萬——留學“逆差”每年都接近或超過4萬人,最高已接近7萬人。
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曾表示,雖然中國已從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展成為第一人力資源大國,但目前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認為,在上世紀80、90年代的“出國潮”中基本以知識精英構成的公派留學和自費留學人員目前回歸的太少,而新一代以技術和資產為依托的出國人員還在大量流失。“在世界高科技產業中心硅谷,軟件公司的技術主管和實驗室主任中有35%是華人。”王輝耀說。
目前,在我國的一些高中畢業生中選擇到國外讀大學的比例越來越高,其中不乏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中國校友會網不久前發布的最新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稱,高考“狀元”在國內完成本科學業后,選擇在國內直接就業或創業的比較少,他們大多數選擇繼續出國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保守估計全國“狀元”中出國留學比例高達60%。
從出國留學和接收留學的統計數字看,我國其實一直處于“逆差”的被動局面,2012年最高“逆差”達到了近7萬人,而同期美國一直保持“順差”在二三十萬人以上,“這其實就意味著,我國用大量的國家力量在完成基礎教育后培養出的‘毛坯人才’,輕而易舉地就被別的國家廉價地大量挖走并在成才后主要為他國服務,而我們較少在這方面直接獲利,更何況我們目前的政策并沒有為國外的尖子人才來華留學后留下創業、工作創造最佳條件。”
不僅錢財盡失,而且成為人才洼地。這都是陳腐落后的封建學而優則仕在作怪,都是日漸增長的不自信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負責人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發達國家在培養人才等方面存在既有優勢,這必然吸引智力資源向其流動,“我們對此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分析人士認為,持續的人才“赤字”導致的人才流失、特別是高端人才的流失將會對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產生影響,創新乏力是其中一個體現。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2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僅排在141個國家中的第34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國近年來也加大了“引智”的力度,比如推行“千人計劃”、在各地建設針對歸國留學生的創業園、加強引進外國專家的工作等。
高級領導人的子女或孫輩為何熱衷出國留學,而放棄在國內讀大學、讀研究生,無需深思便可得知:那就是國內高等教育不足以令他們感到信任,或者至少不是完全信任。
許多領導人的子女及孫輩在國外留學幾年后,獲得外國綠卡而不再回國,這也使得他們在國內擔任領導干部的老爸老媽成為備受輿論責備的“裸官”。究竟有多少中高級領導干部的子女出國留學或者定居海外,中國政府的有關機構還沒有公布過任何此類統計數字。
誰能相信西方教育就一定比我們先進、優越、高超、高級?穿幫了,無非是他們的教育實驗動手能力強一點,社會實踐多一些,到他國培養兒女的獨立能力,這些無非就是要求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提高,根本改變高考這個命運的獨木橋,這些簡單的東西我們自己就能完全辦到,何必勞命傷財的求人,舍近求遠,不遠萬里去西天取經?以現代的信息技術,在大眾傳媒、多媒體教育面前這樣做還有價值嗎?得好好的權衡權衡、反思反思,最終會悟出實質性的中土伊甸園。
我們還在不斷宣傳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還在要實行對外開放全方位、立體化,還要堅持走出去的兩條腿走路。試問,你哪里還能找出我國沒有開放地地方,沒有開放的方面?翻箱倒柜的找找看,能否雞蛋里挑出骨頭。過去是吸引外資,現在是外國在吸引中資了,時代不同了,已經出現世間輪回,我們對此有必要保持一個清醒的認識。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中華民族難道在教育方面就只能依賴西方,自己就不能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自己就不能海納百川、博采眾長、集思廣益,自己就沒有創新能力?
石臺中學張新國 2014-2-24
引用幾句米歇爾演講的話——
我們認為海外留學項目不只是為學生提供的教育機會,還是美國外交政策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因為要走在當今職場的前沿,只在學校里取得好成績是不夠的,還應擁有國境外的真實體驗:對完全不同的語言、文化和社會的體驗。
這就是為什么年輕人到彼此國家學習和生活是如此重要。因為這是你們培養合作習慣的途徑一一你們通過融入不同的文化,通過了解彼此的故事,通過跨越常常隔膜我們的成見和誤解,來做到這一點。
正如中國的一句古話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