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國考熱”,媒體便把矛頭指向腐敗和特權,并將其作為年輕人不求上進的表現,甚至將中國的“國考熱”與美國對比,以印證特色官員的腐敗和美國官員的清廉。但媒體沒有告訴讀者,即便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每逢經濟危機或不景氣時,也同樣會出現公務員熱,因為即便政府此時“減薪”和“裁員”,但多數公務員都不會失業。
“國考熱”沒什么不好,那么多青年才俊參與其中,有利于國家選拔人才,提高公務員素質。至于媒體掛在嘴邊的腐敗和特權問題,其實誰都清楚,能享受腐敗和特權的官員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人只能靠工資吃飯,即便有些灰色收入,也只能偶爾為之,因為幾乎所有單位的人財物大權都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尤其是“一把手”手中,許多人也只有“流口水”的份。至于媒體炒作的公務員待遇比群眾高,其實也是胡說八道,因為不是公務員待遇太高,而是群眾待遇太低了。
為什么會出現“國考熱”?毛澤東時代有嗎?上世紀80年代有嗎?都沒有!我聽說上世紀80年代,許多人對廠礦企業趨之若鶩,因為那里工資高、待遇好,不信大家可以打聽一下。
而小平“南巡”后,隨著有“經濟沙皇”之稱的朱镕基上臺,中國便掀起了中小國企改制熱潮,僅僅幾年間,幾萬家國企被瓜分賤賣,4000萬工人被推向社會,中國進入所謂的改革“陣痛期”,公務員崗位這才逐漸香起來。為什么會吃香呢?因為工作穩定,而且每隔幾年還能長點工資,這跟那些朝不保夕的下崗工人相比,當然充滿誘惑力。而那些80年代曾停薪留職、下海經商的公務員,也有好多重新返回公務員隊伍,為什么要返回呢?因為隨著改革開放力度加大,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許多人因此“嗆水”,重新返回便是必然選擇。
2003年3月,朱镕基在完成中小國企改制任務,留下幾千萬下崗工人后,心安理得的養老去了,但工人的悲慘命運卻剛剛開始。由于有充足的后備人力資源,資本家為榨取剩余價值,便拼命壓低工資,大幅提高勞動強度和工作量。就這樣,資本家肥了,工人也更累了,卻依然徘徊在溫飽邊緣。最典型的例子是廣東,據說許多地方的工資10年間未漲一分錢,可即便如此,仍有許多資本家昧著良心,拖欠和克扣工資。雖然溫總理2003年起就著手解決工資拖欠問題,但時至今日依然如故。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做什么“中國夢”,許多人累得連做夢的氣力都沒有。相比之下,公務員旱澇保收的優勢更加明顯,加上媒體對公務員崗位含金量的渲染,使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
當然,也有部分人躋身私營或外企,收入較高,但他們卻面臨崗位競爭激烈、淘汰率高、工作壓力大等問題。如我的一個朋友是北大博士,曾在天津某著名跨國企業打工,工資確實很高,但僅過5年,就因為壓力太大而辭職,按他的說法“這幾年最起碼少活10歲”。還有個朋友,畢業后到深圳某著名私企打工,當年月薪即接近1萬,讓我們羨慕不已,但僅僅過了幾年,就因為適應不了過高的工作壓力而返回內地,并對當初沒參加“國考”后悔不已。當然,肯定有人獲得成功,但這樣的人少之又少,絕大多數蕓蕓眾生其實都很難適從,只好參加“國考”碰碰運氣。可見,正因為資本家殘酷盤剝,中國才出現了近二十年的“公務員熱”和“國考熱”。
也許有人很疑惑,同樣是市場經濟,同樣是面臨資本家盤剝,為什么西方沒有“國考熱”?原因很簡單,西方資本家把對本國工人的盤剝,轉嫁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身上,因此,才有了“貴族化”的工人和悠然自得的平民生活,加上西方在技術研發、市場規則、金融霸權等方面擁有絕對優勢,使得他們在與發展中國家的競爭中游刃有余,并獲得巨額超級利潤。而我們中國卻沒這些條件,因此,中國資本家對本國工人的盤剝遠超西方。我們在聲討資本家的殘酷和罪惡時,絕不能忘掉西方壟斷資本家,他們對全體中國人的壓榨和盤剝,加劇了中國工人的苦難,而在這些人中,當然包括被國內媒體神化的比爾·蓋茨、索羅斯、喬布斯等人。(2013-12-5)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