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華爾街”運動預示了什么
2011-10-25 作者:陳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9月開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已持續一個多月了。人們在猜想,這個運動最終會是什么結果。這是常人的思維習慣,凡事都要有一個結果。但筆者以為,這一運動不會有什么直接結果,因為它沒有明確訴求,不是指向政府或某項政策。但這一運動卻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支持和越來越強烈的反應,已經蔓延到世界許多地方。
那么,這個運動將如何發展?它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筆者認為,“占領華爾街”運動具有非常的歷史意義,它開啟了直接反對“資產階級法權”的先河。
馬克思當年提出資產階級法權,是作為理論概念提出來的,指的是平等形式的事實不平等及其法律形式;現實中是在平等交換的形式下的不平等交換。人有各種需要,每個人的需要不同,所以要經過交換取得自己的需要。人們之間的交換經過長久發展,產生了與人們相脫離的一種形式和載體,即等價交換和貨幣。這種形式和載體逐漸凌駕于交換者之上,異化為主宰交換乃至社會經濟生活的力量。
當這種交換形式和貨幣凌駕于交換之上后,表面上每次交換都是平等的,每個交換者都是平等的,人們按照平等的規則交換,出讓自己的所有物,得到自己的需要。但實際上,這種交換形式卻由于在市場上,有的物品可以用來多次交換,有的物品只能夠一次交換,使得可以多次交換的物品(如貨幣)可以不斷取得差價。掌握了貨幣并有條件不斷運用貨幣的人,可以多次反復地交換并取得越來越多的差價,可以積累越來越多的財富。其他的交換者卻只能得到物品及其價值。這種交換的發展就產生了“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意味著“富者愈富,窮者愈窮”。這就是平等形式下的不平等。資產階級法權就是維護這種“平等形式下的事實上的權利不平等”的秩序。
在市場經濟中,“馬太效應”又表現為它的規律。在市場交換中,供求規律和等價交換規律都要服從于“馬太效應”規律。在“二戰”以后,美元成為資產階級法權的直接的載體和工具,因而維護美元的地位和作用成為美國政府的重要使命和職責。
資產階級法權和“馬太效應”造成了越來越多的人失業、收入減少以及精神痛苦,而另一些人卻仍然享有“平等權利”賦予的高收入。“占領華爾街”的人們面對的是資產階級法權和“馬太效應”,面對的是自己承認的并依賴其生存的“平等”秩序,而不是某個具體的人或政府及其政策,所以運動者們沒能提出明確的訴求。但只要資產階級法權和“馬太效應”存在,反對的人就會存在,而且會越來越多。由是觀之,“占領華爾街”運動不會消失,今后可能越來越多,甚至成為新的社會潮流。
類似情形在國際關系中也多有表現。美國,作為美元秩序的載體,對于任何要求改變美元霸權地位和不用美元結算的意見和國家,都會不遺余力地打擊和騷擾,甚至訴諸軍事手段干預和破壞。
據此觀察,“占領華爾街”運動,無論是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內部,還是在國際關系領域,都是弱勢群體對既得利益集團和維護其既得利益的現實秩序的怒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