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刨去這個“蛋糕論”的表面浮華,歸根溯源問題的本質,我們必須先要弄清楚,這個“蛋糕”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不搞清楚,所謂先分與先做的爭論,都是一場“假命題”的“口水戰”。試問,假如這個“蛋糕”本身就是采用添加劑新工藝的“毒食品”,我們再為先分還是先做而爭得面紅耳赤,那不就是很荒唐的事嗎?
當然,說這個“蛋糕”本身就是采用添加劑新工藝的“毒食品”,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問題是,當今充斥于市的包括蛋糕在內的“毒食品”還少嗎?假如這個“添加劑新工藝”就是“GDP生產法”,假如這個“蛋糕”就是指的“金錢”或“財富”,你能說“GDP蛋糕”就等于“金錢”或“財富”嗎?如果這個“GDP蛋糕”,本身就是以地方債務或通貨膨脹泡沫“充”起來的“財富”,你能說這不是“有毒資產”或“毒食品蛋糕”嗎?那么,在此情形下,爭論“先分或先做”,究竟有什么價值和意義呢?
還是回到“向錢看”或“吃蛋糕”這個物欲本源來看,如果是以金錢數量來衡量,最近30多年來,中國人的財富增長速度的確是“大躍進”的“世界奇跡”,甚至可以用“一夜暴富”來形容。你看,在20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人們錢包里最大面值的人民幣,才是10元。那時上一百元的開支,都算是“大錢”營生。要說那時的人都很窮,這話也一點不假。于是,一旦跨入改革開放新時代,以“萬元戶”為代表的“暴發戶”就亟不可待地橫空出世了。不久,人們錢包里最大面值的人民幣,也便從10元躍進為100元。而且,即使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講,上一百元的開支,也都算是“小錢”了。到現在,中國的普通人家,自有的房屋不動產加上金融資產和現金,家產上百萬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至此,要說中國人已經“富起來”了,這話也同樣一點不假。
但問題是,在八十年代以前,人們日常生活開支里,住房、教育、醫療這三大項,只是占有象征性的很小比重。或者說,都是享受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而“省”下了。而現在呢?所謂房改、教改、醫改及社保統籌改革,卻帶來了民生新“三座大山”的不堪重負。在此情形下,人們每月勞動收入可用于食品、交通和文化娛樂的消費支出,往往就顯得有些囊中羞澀了。再加上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即使坐擁百萬家產也同樣感受不到幸福,而且還愈來愈感生活之艱難。
關于近幾十年中國人的“財富大躍進”,有人統計出了一個十年級數躍進表。即所謂的富人,在20實際八十年代是“萬元戶”,九十年代是“十萬元戶”,2000年代是“百萬元戶”,2010年代是“千萬元戶”,2020年代是“億元戶”,如此等等。這樣的財富數量概念,在人們當時所處的年代,的確是少數人才能達標的“大款”門檻。可回頭一看,便又是極平常的“小款”了。反過來講,在20實際八十年代,如果要奔“百萬元戶”的“大富”目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但現在回頭看,不也是很平平常常嗎?由此可以預料,在2030年以后,中國的“億元富翁”,應該也是會很普及的。
可問題還是,難道這就是中國人“向前看”爭先富的幸福生活嗎?這就是中國特色的“財富蛋糕”故事嗎?
亦如網聞博報小社員在此前的《大道國學:“南海危機”與“做空中國”》、《大道國學:“國資流失”與“造富運動”》及《問通責脹:原來是“豬”惹的禍?》等《日出西邊/風動中國》系列文章所述,精英們鼓噪的市場化私有化“國際慣例”接軌,不僅使中國面臨“輸入性通脹”的經濟危機與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危機,而且遭遇了“黃賭毒黑腐假”沉滓泛起“道德滑坡”的文化危機。當前,多年來“GDP浮夸風”所累積的地方債務和房地產經濟泡沫,也已經到了十分嚴峻的地步。而資本買辦精英卻倒打一耙,把通脹和腐敗根源反推給社會主義公有制體制,并發起了又一輪市場化私有化“普世價值”的沖鋒。
當此之時,我們更需關注和思考的重點,不是“先分蛋糕”還是“先做蛋糕”的“口水戰”,而是首先要對這個“蛋糕”的“工業流程”和“營養成分”進行“質檢”。特別是必須先弄清楚,這個“蛋糕”本身會不會就是“毒食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