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唱紅歌"與"鄭淵潔"
作者:魯夫莎
博聯內參標題黨般的祭出了"唱紅歌背語錄出不了鄭淵潔"的專題,筆者認為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實在有待商榷。雖然是"標題黨",雖然是編輯的"斷章取義",筆者愿意從培養青少年的個性和全面發展等方面,就發現的一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個性的培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與成功的標準;
魯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論》里講到:"為今立計,所當稽求既往,相度方來,掊物質而張靈明,任個人而排眾數。"這里的眾數指的是選票民主。我們從"任個人而排眾數"里面可以看到在魯迅先生的眼中國民個性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教育非但不能扼殺個性,還應該培養個性。而個性與眾數相對,其本質是自由,非道德和法律不得干涉。那么個性是怎么培養出來的呢?毫無疑問,個性建立在大同的基礎之上。有一句廣告說得好:"在大同的世界里,創造出大不同"。有人也許會覺得荒謬,但是請仔細想想,"大同"與"大不同"是相互依存的。個性培養之初,每個人是一樣的,一塵不染,如一張白紙,這難道不是大同?沒有人一出生就個性十足的,還拿白紙的比喻來說,多彩的人生都是由黃、品紅、青三種顏料調配而成的,沒有這三種顏料,就沒有個性存在的基礎。與此同時,社會人的個性的培養還要在道德和法律的約束下培養,離開了這個基礎的個性都是有害的。就教育而言,個性的培養也要有一個基礎,那就是知識、思想和邏輯的"三原色",這三者構成了個性培養的X、Y和Z三個坐標軸,這三個坐標軸的取值不同正好形成了無窮的個性。但是現實中許多有個性者往往拋棄這三者就形成了自己所謂的"個性",對于此,我們是不能夠承認他有個性的,因為這樣的人是殘缺的,殘缺本身就不是一種個性。譬如前不久有一個個性十足的人,不談聯合國決議的內容、不談國際法、不談國家主權、不談空襲后果,卻為北約的軍事行動大唱贊歌,這實在不是一個所謂的具有法治精神的"意見領袖"或者公民的言行和個性。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米"就沒有個性。
個性的特點是健康的和積極的。青少年怎么能健康成長呢?只有充分的在知識、思想和邏輯三個方面積累和提高才能健康的成長,而這些東西的獲得是離不開社會實踐的。社會實踐必然是在社會成員的集體中完成的,因此青少年只有與同齡人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中相互學習,取得進步。可見,沒有在集體中的鍛煉,也是很難形成健康的個性的。我國教育的一些問題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社會實踐和知識積累而造成的。這從根本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成功無固定之標準。博聯內參的標題黨頗讓人覺得是在說要成功就得像"鄭淵潔"那樣成功,殊不知這是違背了個性的本質即自由的精神。成功沒有固定的標準,這是對個性和創造性的鼓勵,只要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下,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就是成功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那自己的或者他人的哪一個標準衡量某個他人。同時,成功不能靠貶低他人或者采取功利主義的態度來評價,比如有人通過說卡扎菲"做人失敗"以此來顯示出奧巴馬的"成功",這在根本上就違背了自由的精神,還奢談什么個性呢?什么是自由的精神,自由的精神即唱紅歌者愛唱則唱,寫童話者愛寫則寫,妄加褒貶,豈不是拿自己的思想和標準強加于人?
二、鄭淵潔和龍應臺代表著教育(或者成功)的方向?
博聯內參中提到了鄭淵潔和龍應臺,且有拿這兩者作為成功之標桿的傾向,這同樣是不對的。文學家某些時候的哼哼唧唧本身就毫無理性和歷史感而言,從事文字工作的人本身就極容易"信口雌黃",有時候剝去了個性二字就是在是毫無優點可言了,這也就是為什么作家容易而文學家很難的道理。與鄭淵潔相比,作家曹文軒的作品就更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文關懷,其厚重感讓人讀后百感交集仿佛投入到了那個凝固的時空之中,真善美的精神沖擊著人們的心靈。童話作品,我小的時候讀的是《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和《一千零一夜》等,這些世界文學史上的里程碑會給人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覺。要想衡量中國童話的,只要考察一下中國的動漫產業就知道了。看看中國中小學生的繪畫作品,動輒納米、飛船、太陽能和電子技術等等,跟歐美和日本的中小學生比起來太單調,太枯燥和缺乏創新了。龍應臺,文學的確很好,但是知識不足,在對待歷史問題上存在明顯的缺陷,甚至是在治學態度上(詳見《大江大海騙了你》)。龍應臺在北大曾做過一番"中國夢"的演說,雖然極具感染力,故作中立之態,但是通篇言之無物,根本經不起知識和邏輯的檢驗(讀者請自行查證)。這不得不讓我第二次引用孔夫子的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想這應該成為所有人的操守。而且按照文化人的傳統,龍應臺是體制內的人,還是一個跟鬼魂打過一天仗的憲兵隊長的女兒,按照常理是應該受到輕視的,但是由于千金大小姐的定位和國民黨的屬性,頗符合某些人的胃口。從影響力上講,他們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但是僅憑影響力來界定其成功恐怕是丟了獨立的臉面。
總之,成功的標準不惟一,唯龍和鄭馬首是瞻是扔掉了個體價值實現的尊嚴。用龍應臺的話語體系來講是不包容,哈哈。用龍應臺的話說就是"我不信"。
三、"唱紅歌、背語錄"出得了什么?
博聯內參還信誓旦旦的稱"唱紅歌背語錄出不了鄭淵潔",媽媽天啊,在這個時間提到這個,如果你說跟"重慶"沒關系的話,是鬼都不會相信的。首先聲明的一點是,人家重慶可沒有"背語錄"啊,這可是誹謗。即使背語錄有如何呢?難道就沒有背語錄的自由?難道就沒有"唱紅歌"的自由?
"唱紅歌"和"鄭淵潔"從邏輯上講根本就風馬牛不相及,從邏輯上也不能成立"唱紅歌、背語錄出不了鄭淵潔"的判斷。博聯內參的意思是唱紅歌扼殺了個性,殊不知,曾幾何時,唱紅歌都成為了"個性十足"的事情了。按照鼓勵個性的思路,應該大力提倡唱紅歌才是。唱紅歌的目的是弘揚正氣,豐富人們浮躁和枯萎的精神文化生活,按照內參的邏輯,唱紅歌出不了鄭淵潔難道是因為鄭是浮躁文化和枯萎精神的代表嗎?我想不是吧。鄭淵潔的出現是改革開放的必然,那么改革開放了就不唱紅歌了嗎?還是要唱的,別忘了改革開放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之下進行的。
紅色是用三千萬以上的革命烈士的鮮血換回來的,紅歌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你說不唱就不唱啦?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紅歌,美國的紅歌甚至比中國的還多,照此邏輯,世界上是不是就沒有童話故事了?
唱紅歌出得了什么呢?唱紅歌的時候出了小蘿卜頭、王二小、小兵張嘎、海娃、雨來、祖國的花朵、神筆馬良和賴寧等,這些哪一個不比鄭的童話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世界上還沒有傻到不唱紅歌的國家,借用列寧的話: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紅歌太可怕了,不敢唱,一唱就扼殺了鄭淵潔,這難道不是某些人所說的"文革式"的邏輯嗎?
以下幾個問題還請諸君思考:
非得出一個鄭淵潔嗎?為什么?
非得不唱紅歌嗎?為什么?
非得否定一切紅色嗎?為什么?
四、中國文化的專制與民主;
博聯內參中還說到了中國是"專制文化",導致國民想象力蒼白、創造力匱乏,這可是說到了點子上了,都專制了還有個"文化"?如此說來,那人類在專制的男權社會里如何茍延殘喘創造出今天的輝煌燦爛的文明?試問美國的種族歧視是不是專制文化?美國的霸權主義是不是專制文化?伊麗莎白王室的條條框框難道不是專制文化?金錢決定一切不是專制文化?
文中還說到壟斷行業瓜分了一切賺錢的領域導致民眾生活壓力巨大,這可是個病句啊!我第一次聽說"行業"(這些行業是什么?)去瓜分"領域",而且還冠之以"一切"。請君看看俄羅斯和美國的民眾,他們的生活壓力不大嗎?日本青年也是沒錢結婚啊!為什么呢?
說到底,都是唯利是圖的氛圍造成了浮躁的社會心理,在此基礎上實行的家庭教育能不失敗嗎?
五、中國教育的使命。
我國教育的使命有二:一、為社會輸出合格公民,使其能很好的行使其權利和履行義務,徹底實現人民民主;二、教育強國,為社會主義事業開發優秀的人力資源。
這就要求青少年要樹立崇高的理想。
但是,在利益導向的教育投資面前,現在真正對知識無限渴求、胸有大志的青少年又有幾個呢?又有多少人以崇高為恥呢、譏笑崇高呢?
拋棄了寶貴的民族遺產、拋棄了崇高的理想,即使培養出來的人再怎么文筆優美,童話寫得再好,終究免不了亡國滅種的結局。
現在中國人還處在欲為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教育的要旨在于培養出"不跪"的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