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號航空母艦還會再來嗎
華盛頓號航母走了,還會再回來嗎?
從這次它威風凜凜、大搖大擺而來,到仰天長嘯地揚長而去,如此瀟灑的走一回來看;從某些方面畏首畏尾的反應、屁顛屁顛尾隨,到它去日本繼續擴大演習來看,說明美國方面無所顧忌。實際上它根本沒有走,也根本不會走,就是走了它一定還會回來的。就算華盛頓號航母不回來,那還有林肯號航母、企業號航母、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羅斯福號航母等什么的航空母艦就一定再來的。
緊接著的日美聯合軍演是韓美聯合軍演規模的6倍。日美的軍事演習有人認為這是沒有目標、沒有假象敵人的演習,昨晚中央臺的今日關注節目中有關專家就一再重復這是“例行”的軍事演習。我不知道他們緊挨著中國為什么要搞軍事演習,為什么要一個接一個要搞這么多軍事演習?今年圍繞中國周圍美國掛帥一共搞了9次軍事演習。人家荷槍實彈的搞軍演,我們連大氣都不敢出,說話的聲音怕大了嚇著了人家,從這些方面表現來看,它一定還會再來的。
據有關方面報道,“美國第二艘航母“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下周二開赴西太平洋沿海進行常規演習,作戰部署。此次作戰部署將是“斯托克代爾”號驅逐艦的首次作戰航行,“邦克山”號巡洋艦、“斯托克代爾”號驅逐艦以及“格里德利”號驅逐艦這三艘水面艦艇將在12月9日離開圣迭戈軍港,并加入“卡爾•文森”號航母在南加利福尼亞海岸進行合成訓練演習,隨后再前往西太平洋地區進行作戰部署,這一次美國航母將是更大規模的回來。美國在黃海軍演時能乘興而來,即興而歸,有恃無恐,沒有誰敢說一個“不”字,它也沒有把誰放在眼里。連世界上第二經濟大國都對美國禮讓三先,美國人到處可以耀武揚威,無可匹敵,暢通無阻,它來去自由,何樂而不為呢?
讓美國航母進入黃海是一個致命的錯誤。現在美國其實已經對中國的“底線”有了一個自己的理解即----只要不進攻中國本土,中國絕對不會動用武力的!還是有一位叫zhang88的網友說得好,“最后,結論自然就是,美國的航母威懾,今后必將成中國要經常的‘家常便飯’。”
美國只要在黃海獲得成功,那么下一個目標就是南海和臺灣。今天,這個世界并沒有改變弱肉強食的規則,相反由于地球資源的過度開采人類生存面對資源緊缺的困境,弱肉強食的規則在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皮下更加激烈和殘酷。美國人的高福利是建立在高度壟斷和對其他國家的壓榨和剝削基礎上的,美國的經濟發展形式決定了其不可能改變這一模式。為了實現這一模式,美國自然不會放棄對世界霸權的野心,自然也不會坐視對自己的這一地位能產生威脅的國家的發展,它要以武力控制世界,霸占世界上一切它能霸占到的資源。
三十多年來,當局對于世界資本列強,特別是對于美國,一會兒自詡“戰略伙伴”,一會兒誓言“政治互信”,出賣朋友,大行綏靖之道。三十多年來“韜光養晦”,“心無旁鶩謀發展”,不僅沒有當上什么“戰略伙伴”,反而處處顯現出殖民地經濟、政治、文化的特色。
美國當局不一定怕中國的軍事政治力量,但他們一定怕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怕中國毛澤東化”(這是美國人自己說的),如此相對照,我們的精英集團卻在“外圓內方”,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利,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控制老百姓說話的自由,在網絡上“屏蔽”,在封殺為民請愿、為國效命有脊梁的中國人博客,只給迎合美國的言論以自由,幫助美國阻止“中國毛澤東化”。
歷史是不會忘記《澶淵之盟》、《南京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是怎么簽訂的。
宋朝的開國君主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在中國歷史上不可以不說是開明君主,但宋朝卻是個弱朝、弱國。雖然宋朝建立海上陸上絲綢之路,清明上河圖的開封也是世界上繁榮之都,但由于不重視軍事政治在國力中的作用,國力一直在走下坡路。宋朝本可以乘勝追擊、擴大疆域,像漢唐一樣向西拓展,東西連片,北進大漠,但由于短視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宋朝中終究沒有實現大國強國的夢想。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后,將軍隊集中于中央,在地方進行休養生息,但很快就武備松弛,戰略荒廢。讓本可以彈壓的西北少數民族一個個崛起,直向中原,導致了宋朝始終是個弱不禁風的王朝,飽受北方少數民族欺負,終于在畫家皇帝宋徽宗當政之時受到了靖康之恥的懲罰,國破人亡,兩皇帝客死他鄉。后來的南宋,偏安一隅,龜縮在南方的小朝廷出了趙構這樣的兒皇帝,秦檜這樣的賣國賊,心安理得的安于現狀、賣國求榮,縮頭縮腦的自保,最終斷送了國家民族。更可怕的是他們他們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民族英雄岳飛,全國人竟麻木得沒有幾個喊冤,沒有幾個覺醒、抗爭,這是一個民族滅亡的前兆,是一個民族最可悲哀的的地方,也是最值得現在中國人深深地思考的焦點。
美國資產階級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現在我們不應該對美國任何幻想,不要以為美國經濟危機就不會戰爭,相反,這個正是美國發動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人不要忘記前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經濟危機時發生的,美國打阿富汗,占伊拉克也發生在經濟危機之時,美國和資本主義世界這頭怪獸就善于利用經濟危機來發動戰爭,以求擺脫自己的經濟危機。
附《澶淵之盟》的主要經過和主要內容及結果: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遼蕭太后與遼圣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蕭撻凜攻破遂城,生俘宋將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虜宋朝云州觀察使王繼忠,宋軍憑守堅城。宋廷朝野震動,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王欽若主張遷都升州(今江蘇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因同平章事(宰相)寇準、畢士安堅持,無奈親至澶州督戰。遼朝統軍蕭撻凜恃勇,率數十輕騎在澶州城下巡視。宋軍大將張環(一說周文質)在澶州前線以伏駑射殺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頭部中箭墜馬,遼軍士氣受挫,蕭太后等人聞撻凜死,痛哭不已,為之“輟朝五日”。《遼史》載:“將與宋戰,(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時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
盟約內容: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圣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后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澶淵之盟之后,宋朝統治集團“忘戰去兵”,“武備皆廢”,馬知節、曹瑋、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擠,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權,內部斗爭加劇,宋王室又重現一片歌舞升平,不知居安思危。王欽若和陳堯叟深獲寵幸,以至于導致慶歷增幣。“自此河湟百姓,幾四十年不識干戈”。
澶淵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軍事形勢下屈辱求和的結果。對宋而言,這是喪權辱國的和約,不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輸金納絹以求遼國不再南侵,此后遼更是不斷需索,使北宋國威掃地。
張夷2010年12月3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