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的中國人:為什么在GDP和外匯的增長中走向絕對貧窮?
--------中美兩國之間的收入與物價差異!?
(中國人(勞動者)為什么在GDP和外匯的增長中走向絕對貧窮?)
作者:蔡慎坤
一、居民收入
美國的整體物價其實并不低,如果一個中國人,每年只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話,在美國是很難生活下去的。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而2009年美國的人均收入為4.22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萬元)。
二、商品價格
在美國,超市眾多,各種商品琳瑯滿目,許多商品的價格都比中國的超市要貴二成左右。但華人超市例外,一般華人超市規模都不大,銷售的大多是產自中國或亞洲其他國家的商品,許多商品的價格比中國的超市還要便宜。1美元能派上很大用場,比如:6包方便面(在中國這樣的方便面一包要賣3元人民幣)或三碗桶裝速食面(這樣的速食面賣5元人民幣一碗),或十來個橙子,或一袋葡萄,或二磅香蕉,或十個雞蛋,或一瓶牛奶,或幾個面包,或一把青菜……許多產自中國的商品,比如拖鞋、浴巾、T恤、餐具等等,質量比國內銷售的好很多,價格卻明顯比在中國買要便宜。
但在諸如梅西百貨這樣的大商場,如果沒有趕上打折,里面銷售的東西跟國內大商場相比,價格沒有多少優勢。只有那些在國內被視為奢侈品的名牌服飾、皮具、手表、化妝品要比國內便宜二三成。美國的城市周邊有許多大賣場和工廠店,那里銷售的商品比城里又要便宜四分之一,很多美國家庭喜歡在這些地方大包小包的購物,許多來自中國的游客也喜歡在這些地方選購各種名牌商品。
美國滿大街都是汽車,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價格都比中國便宜很多,國內一般在200萬元左右的豪車,在美國不會超過10萬美元,而一輛2.0排量的韓國車在美國的價格跟國產1.5排量的汽車價格相當,一般的中型汽車價格介于2-4萬美元之間,5萬美元可買到在國內100萬左右的汽車。二手車的價格就更低了,即使是不滿一年的九成新汽車,價格至少要比新車便宜一半以上。
美國市場上銷售的各種型號的汽油和柴油,隨國際油價漲跌波動,但每升比國內要便宜2元人民幣以上。
至于房子,可比性不是太大,由于所處的城市位置不同,價格差異很大。除了極少數頂級豪宅很貴以外,一般的別墅比中國北京、上海、廣州的別墅價格至少便宜一半以上,除紐約外,一般城市的公寓價格至少比中國一線城市要便宜一半。
三、中美收入與商品價格差距的形成
1、中國的低工資與美國的高工資
中國的低工資和高物價結合在一起,美國的高工資和低物價結合在一起,這就使中美兩國實際收入之間的差距,要遠遠高于貨幣收入之間的差距。
1980年美國人均收入是10,200美元,中國是190美元,相差約54倍。由于中國是低工資低物價,所以當時在收入相差54倍的情況下,中國人也如同美國人一樣,獨自一人就能夠養活一家四、五口人。2008年美國人均收入37,600美元,中國是1,100美元,相差34倍,貨幣收入差距縮短了三分之一多。可是,在實際生活中,美國人仍然能夠獨自一人養活一家四、五口人,而中國人夫妻倆一起沒日沒夜地干,養活一個孩子都很困難。 為什么中美兩國貨幣工資之間的差距在縮小,而中國人供養家庭的能力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養活一個孩子都困難的狀況? 這種狀況不僅在中國,即使在世界工業發展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罕見現象。原因是中國的物價在向西方國家看齊,而國人的收入水平又沒有出現大幅增長,從而使國人養活家庭的能力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如果沒有所謂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在中國即使官員也會過得很艱難。
2、中國的低價出口和高價進口導致巨額財富外流
按照摩根·斯坦利提供的數據,中國商品在美國的零售價格,高于出口價格4倍。可是,即便高于出口價格4倍的零售價格,仍然低于國內同一商品的零售價格。可見中國出口商品價格之低,已經低到了何等驚人的程度,由此形成的巨額財富轉移該是多么驚人。
2008年中國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10.8萬億元,出口商品總額1428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9.7萬億元,出口商品總額接近國內商品總額。如果按照當年成品油的國內零售價格高于出口價格約2.8倍來計算的話,外商用9.7萬億貨幣買走的中國商品,折合成國內零售價格相當于27萬億元;換一個角度來說,國內老百姓用10.8萬億貨幣買入的商品,按照出口價格計算僅相當于3.8萬億元。可見,通過這種價格體系,中國老百姓創造的財富,如同長江大河般滾滾流向了西方國家,讓所有西方國家的所有家庭,都享受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利益。中國的廉價商品,廉價資源,廉價勞動力等等,成為美歐等西方國家發展虛擬經濟、建立透支性消費體系的物質基礎。
中國改革開放的確給西方國家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0多年前西方國家是高工資高物價,中國則是低工資低物價。中國改革開放的奇跡之一,就是在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進行了分配關系的重新組合,把西方國家的高物價與中國的低工資結合在一起;把中國的低物價和西方國家的高工資結合在一起;進而形成了西方國家高工資低物價,而中國是低工資高物價的經濟現象。
3、政府的高稅收推高了物價,并且導致了官富民窮!
稅收畸高是導致中國高物價的另一個原因,中國稅收占消費品價格的比重高達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國老百姓每購買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稅收,超過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驚人的高額稅收加到商品價格里面,自然會造成物價高高在上。
4、以買美元(購買外債)為目的出口,造成財富外流和造成國內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
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講,還要承擔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貨膨脹的損失。中國每出口1美元商品,國內就要按照匯率比大約1比7來增發7元人民幣來平衡,目前中國外匯儲備2.3萬億美元,國內由此增發的人民幣超過16萬億元,相當于2008年3.4萬億市場貨幣流通量(M0)的近5倍,這些由出口結匯投放的巨額貨幣,全部以通貨膨脹的方式轉嫁到老百姓頭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貨幣的大幅度貶值,物價自然會相應大幅度上漲。
中國出口商品越多,賺取外匯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如果中國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國內百姓生活,既能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會發生對外財政補貼;或者退一步來說,如果中國出口商品白白送給外國,不收取美元,國內也就不會增發人民幣,貨幣也不會貶值,中國老百姓的損失也會小一些。可現在卻是,生產的商品出口到了國外,由出口商品換取的美元也借給了國外,而把由此增發的人民幣留在了國內市場上,變成了沒有任何商品做基礎的“純粹廢紙”。由于這些增發的“純粹廢紙”與現有貨幣一樣流通,必然會造成現有貨幣大幅貶值和物價大幅上漲。結果就是中國老百姓不僅損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財富,連手里的貨幣財富都在遭受貶值損失。
反觀美國情況恰恰與中國相反,美國市場上的貨幣流向了中國,中國的商品流入了美國市場,由于市場上貨幣減少商品增加,必然導致物價穩定,美國老百姓手里的錢便能購買更多商品。再加上流向中國的美元又通過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國財政部,美國財政部可以用中國的這些錢來增加公共供給,能夠進一步降低物價,提高美國老百姓的購買力。
這就是中美物價存在明顯差異的原因,也是美國高工資低物價中國低工資高物價的秘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