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的“通貨膨脹”了嗎?
“保值”、“投資”的概念,近年來已是婦孺皆知。在鋪天蓋地的“通貨膨脹”、“錢不值錢”的論調中(最為極端的看法是“大通脹-人民幣崩潰-移民論”),上至政府官員、大小有產者,下至普通大眾乃至大學生(不包括無產者),紛紛加入了投資大軍。資本雄厚的,已坐擁億萬身家;而未能發跡,在房價飆升之時慨嘆“資產沒有跑過大盤,也沒能跑過CPI”的,亦是大有人在。”在市場游戲之中的人們,其行為大多遵循這么一條規律——倉位與看多程度成正比,與看空程度成反比。在“通貨膨脹”的大前提之下,看多看空、看對看錯不是問題,沒有趕上行情,才是最大的遺憾??上У氖?,極少有人反思這個前提是如何得來的。如果根本就沒有“通貨膨脹”,投資理由又如何成立?而如果就算沒有通貨膨脹,資本市場估值又為何高漲不止?
二、何以“通貨膨脹”?
說中國“通貨膨脹”的依據,比較流行的有這么2條:
1.物價大幅上漲。
2.貨幣的過量發行。貨幣的過量發行又有2個原因:
1)因為貪污腐敗,寅吃卯糧依然入不敷出,政府開動了印鈔機;
2)人民幣美元固定匯率制度造成的人民幣過量發行?! ?/p>
這兩個依據,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但它主要是對介于無產者和資本家之間的人群——也即小資產者,媒體通常所說的“白領”、“中產階級”——的“道理”。這部分人對于財富被剝奪的恐懼感極強,以至于恨不得每一分財富都要積累起來投機生財,生怕浪費了機會而被他人甩在了身后。對于處于不同經濟地位的人群,所謂“通貨膨脹”,其實是不足為訓的:
三、物價上漲的實質及影響
物價上漲,表面上說的是人民幣購買力問題,而普羅大眾談及此問題的實質是生活水平(對中產而言,財富的不被剝奪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是不會覺得安心的,對他們而言,財富保值增值是首要的問題,生活水平下降為次要的問題)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是毫無疑義地大大改善了,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發現教育、醫療、養老新三座大山的日益沉重,對于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就業、婚姻、房子、育兒也成為不可承受之輕。在這樣的背景下,十年來的物價究竟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又產生了什么影響呢?
(一)必需品
食:本人在2000年赴滬讀大學,依稀對當時的物價還有稍許印象,每月的伙食支出,約在200-300元/月左右,折算約10元/天(我很省),而今的大學生,在吃上的支出恐怕要比這個數字翻2-4番以上。從最基本的糧價來看,大約上漲了2倍左右(目前小糧油販的糧價為1.6-2.2元,2004年為1-1.4元,再往前不記得了)。
衣:難以估計,故從略。
行:以公交價格算,2000年上海的1元車還容易坐到,目前是2元車的天下。以地鐵和出租價格看,似乎沒有上漲2倍。但從質量上,下降很大——外面路堵、地鐵人擠。
?。壕筒挥枚嗾f了,悲慘世界。按某住宅地產指數算,2010年的價格是10年前的5倍左右。有人如是開玩笑,房子把80年代左右的人成了三個階級——多套房階級(房東)、一套房階級(房奴)和無房階級(蟻族)。
(二)半(非)必需品
通信:手機價格——大幅下降,我2003年配一部最基本的手機1000多,現在幾百塊隨便買;上網價格——2000年上網主流在網吧,如打網游,每月支出達幾百至上千,現在上海網費在100-150元/月左右。
家電、汽車:均大幅下降,不多舉例。
國外品牌消費品:可口可樂、KFC等價格持續下降,平民化。
婚/子/教:大幅上漲,已有“娶老婆成本”計算,不贅述?! ?/p>
從上述物價的變化情況來看,可以得出如下推論:
1)除房產及相關消費外,物價總體上漲水平約在2倍左右,但亦有下跌的;
2)除房產外,進入大眾消費領域的商品增加了。
于是,一方面,“真相帝”們就大聲嚷嚷——“。。。價格又漲了!人民幣遲早完蛋!房地產早死早超生吧!”,一方面,統計局及“五毛”黨回應道——“哪里漲了?是結構性上漲好伐?”不明就里的,不被忽悠那真是奇跡了。
所以,我們在談物價上漲的時候,應明確地有所指,究竟是“房價上漲”,還是“日用品價格上漲”。
房價上漲,一方面損害的是小資產者中的新晉者,在欲做房奴而不得的情況下,其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難有生活的好心情;一方面損害的是小資產者中的即將購房者,促使他們主動地為自己套上房貸的枷鎖。所以,他們的最大心愿就是,物價漲可以,房價千萬別漲了!隨著房價,特別是2009年起這一波的一漲再漲,他們對政府的怨氣與不信任與日俱增,造成了網絡中一端驅之不去的憤恨之音。
日用品價格上漲,損害的則是收入在最低工資指導線附近、依靠低保、救濟、做苦力的下層低收入群體,如服務業、農民工、低保戶、小商販等。這些人本就生活困窘,少有結余,平日靠牙縫中摳出一星半點已備不時之需,有病不治;也有破罐破摔,吃光用光的。對于生活的不公,他們幾乎不可能在網上發出聲音,但他們會用行動令每個世人驚詫于“這究竟是個怎樣的時代?”——弒父殺兄、粗暴搶奪、殘害幼童?! ?/p>
以上兩方面物價的上漲,讓這個國家的人民大部分倍感苦痛??墒?,還有一部分人,不僅沒有這樣的感覺,還要彈冠相慶,慶祝GDP的保8成功、財政收入再創記錄、個人財產的再創新高。與自己得到的好處相比,物價的那點上漲算得了什么!于是,各種當代版“何不食肉糜”、“指鹿為馬”應運而生,如“丈母娘需”、“買房愛國論”等等,不一而足,令人啼笑皆非。因此,筆者將在后文分析物價上漲的根本動因究竟為何,而不是將注意力集中于當下火爆的“如何應對通貨膨脹,保值個人財富”上。
四、貨幣供應
我國貨幣過量發行了嗎?從天涯眾高人多次引用的人民銀行貨幣數據看,絕對量和增量都十分驚人。這些錢是怎么來的呢?難道真是印鈔機印的不成?印鈔機固然可以印錢,但不代表就真的可以如此將大規模的錢投入流通,KMT、30年代初的德國及津巴布韋就是明證。對于紙幣,信用(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失去了信用的貨幣就是廢紙。因此,十年來增加的人民幣,絕大部分是不可能直接進入流通的,而是要通過另外一個窗口——信貸,而且,信貸只不過是一個條件而已。
另外,從貨幣的存量和增速看,其大大超越了一般物價的上漲速度,于是有人就此發表了高論:“如果不是因為資本市場這個大蓄水池,中國早就流動性(貨幣)泛濫了,因此,要是房地產崩盤,那么中國必然會發生嚴重通貨膨脹?!边@樣的糊涂認識,很有代表性,只是因為它們根本不明白那些貨幣是怎么來的。
(一)貨幣的儲藏
貨幣的一大職能就是作為財富的儲藏手段,當然,在紙幣時代,我們所儲存的不過是作為消費資料準備金的貨幣符號而已,并沒有留存相應的財富。但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人們總有儲藏貨幣(儲蓄)的要求,而貨幣一旦從流通中取出儲藏(儲蓄),其流動性就停滯或減弱了,而流通中的貨幣也因此減少-不足,為此,貨幣供應應滿足這部分貨幣儲藏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儲蓄余額并不能說明潛在消費需求的大小,這與儲蓄的結構有關。打個比方,甲、乙各有50萬元,儲蓄總額為100萬元,乙有多余的一套房產出售,甲向乙購買了房產,付出了50萬元,則儲蓄余額仍為100萬元,但在甲、乙之中,對房產的需求(居住)消失了。
(二)貨幣的流通
貨幣為何要流通?答曰:為了商品交換。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貨幣的轉移也意味著交易的完成。下一步,商品可以用于生產,也可以用于消費,而貨幣并不會因為交易過程而消失。它在回到商品銷售者手中后,又開始執行買的職能。資本家通過投入他的資本并組織生產商品,通過商品的出售回收貨幣,以組織新的生產,如此往復?,F以房產交易為例,說明貨幣是如何通過信貸進入流通的。
A房產商,自有資金0.4億,貸款1.6億
投入:固定資本1.5億——買地及相關費用,
流動資本0.5億——4000萬買原材料、1000萬發工資。
產出:房子1000套,10萬平米,售價每套100萬元(單價:1萬元每平,銷售總額:10億元)
購房者1、2、3。。。。。1000。每人擬首付20萬,貸款80萬。
交易前:
房產商
自有資金4000萬
購房者
購房資金2億
銀行
預備貸款
政府
預備出售土地
工人及原料商
預備收款
交易后:
房產商
8億現金(未計稅金),1.6億負債(未計利息)?,F金增量7.6億。
購房者
1000套房子+負債8億。無現金。
銀行
債權9.6個億(優質資產)
政府
1.5億現金。現金增量1.5億
工人及原料商
0.5億現金。現金增量0.5億
如果把房產商的1.6億貸款消去,則很明顯地:
購房者多了8億負債,房產商多了6億現金,政府和其他人多了2億現金。不單如此,所有多出來的這些現金還會回到銀行,并可供繼續放貸。
(三)貨幣發行的秘密
現在我們回到以上的房產交易。為實現該交易的不同環節,隱藏了貨幣發行的秘密,也即“貨幣為何會多出這么多?”要完成該交易,則:
1)房產商需有一定的自有資金。這部分資金,可以是自己積累的,也可以是集資的,也可以是來自外資(因此,外商投資毫無疑問將形成一個貨幣投放的開端)。區別在于,外資是一個貨幣資本的外來增量,而其余資金為貨幣資本存量。
2)銀行需有足夠資本可貸。這部分可以是銀行積累的資本金,也可以是吸納存款,還可以是來自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其中,資本金和吸納存款均是存量,而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為一個增量,當然這部分增量央行可以設法控制、回收,但是,央行所能夠較理想的控制的也僅僅只有這部分了。
3)需有住房按揭。如果沒有按揭貸款,購房者要積累用于購房的巨額貨幣無疑太過困難,不僅如此,其手中長期的“貨幣沉淀”將造成“需求不足”[實質上會影響將貨幣投入流通的資本家的資本回流,妨礙資本家的生產。這里解釋一下資本回流:將全社會資本家看做一個整體,工人看做一個整體,資本家投入資金C(其中包括給工人工資s),理想情況下,工人消費其全部工資,則資本家順利回收所有貨幣,并得到1個資本增值額△C。如果工人出于某種原因,只消費1/2S,則資本家回收的資金余額為C+△C-1/2s,其資本增值額下降為△C-1/2s,因此其利潤率也將下降,其擴大再生產的速度也將下降]。通過調節住房按揭比例,一方面,可以減少“貨幣沉淀”,提高資本利潤率;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榨取購房者的預期收入(在房價上漲的時候,甚至能夠榨取購房者的預期投機收入)。
不僅如此,該交易完成后:購房者的負債轉化為了房地產商、政府及其他人的貨幣資本,這部分貨幣資本在商業銀行手中,將能夠轉化為一個大得多的可貸資本額,8億貸出6.4億、6.4億再貸5.12億。。。。。。即所謂“乘數效應”。通過房地產這個道具,土地和購房者的預期收入被迅速資本化,成為了“收入”和“利潤”,并為更大規模的擴大生產提供了預備貨幣。這就是即便本地毫無工業支持,也能夠大規模的城市化——經營城市——的奧妙所在。并且,這部分貨幣投放也是央行對此沒有太多辦法的,央票?準備金?在地方利益的左右下,只能是作用甚微。
另外,外匯占款也是一個極大的獨立貨幣來源,但是,其要發揮作用,依然要依靠以上的信貸機制?! ?/p>
(四)外匯占款
外匯占款,通俗的說,就是因為外幣在中國不能直接使用,為此必須和中國人民銀行兌換(強制),人民銀行由此需多發行的一部分人民幣。人民銀行保證——你有多少,我就包換多少,只要是美元這種硬通貨,別和我說你拿津巴布韋幣、朝鮮幣來。
從央行的角度看,外匯占款形成了巨大的貨幣投放,“可能形成通貨膨脹”,可是,如果它能夠關注一下這部分貨幣的組成部分——你的確投入了貨幣,可這些貨幣用于什么用途了?是用于商品的投機倒把?還是用于組織生產?還是用于炒作資本市場?通貨膨脹因貨幣投放多而形成,并不意味著投入貨幣多就一定通貨膨脹。
1994年以來,我國外匯占款快速增長,增長的來源包括:
1)對外貿易
我國為何要對外貿易?答曰:內需不足。因為大規模的對外貿易,我國損失了巨大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還換回了一大堆“綠色白條”,為世人詬病,可是,同時我國這部分以對外貿易為目的而存在的產業部門(主要是消費品和代加工)也實現了巨大的發展。因此,那堆“白條”的實質,是我國這部分部門的資本積累。
如果這部分資本能夠持續地用于該部門的擴大再生產,則不會直接引起本國的通貨膨脹。一方面,該部門的雇傭勞動力隊伍會擴大,并得到一個不斷增長的貨幣額。這個流入工人手中的貨幣額,絕大部分不會回流到該部門(它的產品都外銷了),而是流入立足于內銷的消費品部門,使內銷消費資料制造商獲得發展。另一方面,它要擴大再生產,就需要取得生產資料,其中一部分會來自于本國,為此它將取得本國生產資料制造商的產品,而本國生產資料制造商獲得利潤,實現資本增值。由此可見,通過發展外銷部門,我們實際上間接地發展了內銷部門,發展了經濟,只不過這個擴張相對較為緩慢,也和普通人毫無關系(內銷資本家會發現生意好做,而普通人的工資水平卻跟不上),難以讓人察覺罷了。
但是,在該部門的生產規模已發展到為世界所矚目的今天,它的擴大再生產的阻力越來越大了:
因為它已如此之大,以致于要求消滅其他國家的相應部門,這必然促成“西班牙燒鞋”、“反傾銷”,使其產品逐漸難以銷售,進而抑制資本家的追加投資。
同時,中國看似無限的勞動力供給就要出現缺口。這將使該部門粗放擴大投資規模、不重視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弊病顯現出來。在勞動力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部分資本家將被淘汰。由于找不到足夠的工人,資本家的生產繼續進行困難,要求他們用機器替代人工,而機器替代人工的前提是:要有相應資金/技術/人才的積累。小資本將在這樣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這里筆者要概嘆兩個現象:
a)廣東省的“騰籠換鳥”政策。喊發展高技術容易,可是,如果我們不分時機的喊,人家哪有那份閑心來操啊?現在這樣的錢賺得不是很容易么?這就是一種冒進主義,不但不會促進經濟發展,還會損害它,損害它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b)比亞迪——太不簡單了,它是民族工業的驕傲!它創造性地使用勞動力,完成了資本積累,培養了產業工人,王傳福有遠見,必有大成。
2)外商直接投資
外商直接投資也不會直接造成通貨膨脹。
與外銷部門向外獲取利潤不同,外商直接投資(獨資或合資)的目的,則是看中了中國這塊巨大的消費市場,藉此攫取利潤。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絕大部分要在中國銷售,其取得的利潤,也有一部分比例會用于中國的擴大再生產。對于我國而言,當初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初衷是“市場換技術”,那么這個目的達到了沒有呢?應該說,這個目的是部分地達到了,但不是靠換來的。我國汽車產業合資企業眾多,結果呢?自主知識產權汽車發展情況如何?還得靠奇瑞、比亞迪。外資企業在中國大發展的影響是:
a)引入了高度發達的生產和管理經驗,但不給你技術(知識產權就是一把鎖,防止你偷);
b)一度獨占了高端市場的全部利潤,而且是超額利潤,這一方面抑制了民族企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卻刺激民族企業奮發圖強,后發先至,華為、比亞迪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c)培育了“中產階級”,并形成了國內小資文化,其在政治上的訴求就是民主、自由,其心態是洋奴和自大的混合體。外企在中國一度是“高薪”的代名詞,四大便是個好例子,擴招后的幾年,投奔四大的畢業生用“趨之若鶩”形容毫不為過。
3)國際熱錢
國際熱錢會否制造通貨膨脹?答曰:會,又不會。這要取決于熱錢的性質及如何使用?! ?/p>
a)逐利熱錢
這部分熱錢在國內的用途無非有:股票、房產、人民幣升值套利、地下金融。
在股票、房產上,熱錢屬于掠食者,他們的食物就是中小投資者,然而畢竟掠食者眾,所以它們之間會不會打架呢?或許有吧。它們是股市、房市泡沫的興風作浪者之一。
就人民幣升值套利而言,這是不折不扣的空手套白狼,是搶劫我國經濟發展的果實(資本化的13億人的勞動積累);地下金融與人民幣升值套利的實質一致,只有形式的區別。
b)金融武器
這部分熱錢在國內就是有著不可告人目的的了。控制你的產業命脈(大豆油、轉基因食品),控制你的輿論,扶植代理人(如張五常、茅于軾),打壓/點燃/操縱資本市場(如謝國忠),無所不用其極,實現其經濟與政治目的。如果需要,它們當然能制造一場“通貨膨脹”,甚至是真正的通貨膨脹?! ?/p>
因此,外匯占款,絕大部分并不促進通貨膨脹,但會促成資產泡沫。通過外匯占款的貨幣投放,進而由商業銀行轉貸出去,將形成指數增長的信貸,推動我國經濟的全面“繁榮”——房地產、城市建設、大規模工程建設、新興產業發展(IT、電子商務、新能源)。其潛在危機在于,一旦外匯占款抽離,將可能造成流動性問題,信貸規模萎縮,房地產價格急劇下跌,并形成銀行壞賬,如果要使銀行正常運轉,虧空將由全社會,主要是普通民眾來補。
五、“通貨膨脹論”再分析
“通貨膨脹論”在中產階級中,最具有市場,這是由其眼界所決定的。他們為社會急劇增長的財富總額而暈眩了,“拼命賺錢,早點退休”是他們自由散漫習性的體現,也是其金錢拜物的真實寫照。
對于大資產者,乃至投機者,“通貨膨脹論”是一個用起來再稱手不過的工具。
第一、“通貨膨脹論”是其暴富的擋箭牌。現在大家都投資,你沒賺錢,那是你投資水平太低?!巴顿Y有風險,入市須謹慎。”——你怎么不說風險是誰造成的呢?
第二、“通貨膨脹論”掩蓋了其財富得以快速增加的秘密。當人們把精力集中與投資時,他們就只好更服服帖帖的工作,而不知道他們正把自己生產的財富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他人的手上。這就叫“被賣了還替人數錢”。
對于無產者,“通貨膨脹論”也易于被接受,但他們關注的多是生活能否維持,要是有點改善那就更好了,不過,隨著中國城市化的突飛猛進,他們忽然發現,自己得到的實在太少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敝挥性跅罴?、鄭民生時,富人們才膽戰心驚地發現,“當今和諧盛世,怎么到處都是炸彈呢?”
六、結論
因此,“通貨膨脹論”,是當今經濟形勢下,不同階級的認識產物。它反映的,是一個“人之道,取不足而奉有余”的社會現實。在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大小官僚資本、外國資本的壓迫下,百姓苦久矣!我們的財富雖然有被“通貨膨脹”掠奪的部分,但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被無償地占有,浪費掉了?! ?/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