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早上6時50分許,45歲的王偉光同志成功登上海拔8848.86米的珠峰峰頂,并將背著的一尊毛主席銅像安放在冰雪與藍天的交際處,向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130周年獻禮。
1960年5月25日,中國科考隊打破了珠峰北坡不可戰勝的神話,將一面五星紅旗和一尊毛主席瓷像送到珠峰峰頂。
▲1960年被中國科考隊帶上珠峰的毛主席瓷像
時隔63年,毛主席像再次站上世界之巔!
2023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47周年,在珠峰下撤過程遭遇巨大磨難、險些殞命珠峰的王偉光,拖著一身傷病、趕到韶山的毛主席銅像面前,莊重地獻上了花籃并向毛主席報告。
2023年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130周年,王偉光同志再赴韶山,和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親人一道,為毛主席守歲。
在王偉光同志再赴韶山前夕,筆者與王偉光同志進行了一場長談,深入了解他作出此番壯舉的整個心路歷程。
▲王偉光展示一同被帶上珠峰的毛主席語錄和像章
1
子夜吶喊:您將毛主席像送上珠峰的想法是怎樣產生的?
王偉光:我是做盾構機拼裝機總成和吊機總成模塊的,工作之余喜歡徒步、爬山,平時出差也比較多,每到一個省總要搜這個省最高的山。2018年我到成都出差,搜到四川最高的山是川西的貢嘎雪山。當時沒做什么準備,穿著一雙皮鞋就在新南門車站買了一張去康定的車票,轉車到了貢嘎雪山。就這樣,我穿著皮鞋去登海拔5500多米的那瑪峰,到了C1營地人家不讓上去。
在貢嘎雪山山腳下的磨西古鎮,我見到了一個教堂,得知毛主席他老人家長征的時候在那里住過,聯想起老人家當時在那個地方開磨西會議,后來又率領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場景,十分感動。
受到紅軍精神的影響,我就開始接觸登雪山。先是甘孜州海拔6000多米的雀兒山,然后是金銀山、慕士塔格峰,獲得了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2021年我又登上了中山峰,發現我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專業人士判斷我登珠峰也沒問題。于是這時就堅定了登頂珠峰、把老人家的像送上去的決心,并為此開始了拉練。
2023年3月31日,我從上海的家里正式出發的時候,家里人都反對,但我還是毅然決然地去了。我說人生不過三萬天,三萬天可能還說多了呢。既然來到人世間,總歸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對自己、對社會、對家庭、對孩子,都有一個交待。
我都快50歲的人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我心目中的燈塔,毛澤東思想就是當代人類文明的珠峰。以前我也膽小怕事,后來我研究老人家在建國后的歷史、特別是晚年的歷史,他老人家那么偉大無私的壯舉,卻受到了那么多的詆毀、咒罵,我就感覺很悲痛……在這個至暗的時刻,把老人家的銅像再次送上珠峰,總能給社會帶來一點點“正能量”吧?
▲王偉光將這尊29cm高的毛主席銅像固定在了珠峰峰頂的一根鋼管旁
2
子夜吶喊:我接觸過很多70、80后,大多對毛主席有很深的誤解,而在同齡人里面,您有自己的企業,算是“成功人士”了,很多說毛主席是“窮人”的領袖、是勞苦大眾的領袖。所以,我很感興趣您對毛主席的這些認識是怎么產生的,能談一下您的成長經歷嗎?
王偉光:我1978年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地區太康縣的一個農村。兒時的記憶里,隊長一打鈴,大家就去上工,勞動非常積極;農村的鄰里關系特別和諧,民風也別淳樸,誰家做了一個好吃的東西,然后相互之間來回送。那時物質雖然并不豐富,但特別有幸福感。
1981年生產隊分地,集體所有制被解散,事情很快就發生了變化。差異就出來了,“能干”的人或者投機取巧的人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老實本分的人就落下來了。人際關系慢慢也不行了,特別是90年代以后,人們滿腦子想著如何發財,幾乎沒有人想“我發財了之后能不能讓別人發財”。以前那種人情味、那種淳樸、那種幸福感、那種很自然的開心,就一去不復返了。
小時候,我對這個事情很不理解,長大后通過讀書、學習、思考,我才認識到,這個事的根源就在于生產關系,是所有制變了,從公有制變成私有制,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就會冷漠,各種丑惡現象就出來了。
我是農村出身的孩子,那時的普通農民對毛主席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接觸樣板戲,樣板戲貫穿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家的思想啊。然后隨著年齡的增長,上初中、高中、大學,不斷地去閱讀各種各樣的文章,里面也有很多反毛的錯誤史料去干擾迷惑。隨著年齡的增大,特別是進入社會有了親身的觀察、實踐之后,就學會了獨立思考,就逐漸知道真實的歷史是怎么回事了。
3
子夜吶喊:我看到一張您在珠峰峰頂展示“兩參一改三結合”橫幅的照片,能談一下您創辦企業的經歷以及對“兩參一改三結合”的認識嗎?
王偉光:1997年我到鄭州上學,上完學就去上海打工了。正好趕上互聯網的第一波爆發,賺了第一桶金,2005年自己開了一家小公司,2007年的時候開了一個小工廠。
關于“兩參一改三結合”,我在實踐中認識到這是最偉大的企業管理模式。
我的體能來源不是刻意去鍛煉,而是整天背著個包去這個廠那個廠,去和他們的管理層聊天、和一線工人聊天、和技術人員聊天。跟他們聊天,我發現,他們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但是,把他們三方面搓到一起去、去開會去碰撞,管理層參加一線的勞動,生產一線的工人去參加管理,就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我是干工業的,在尋求解決問題辦法的過程中,我就找到了鞍鋼憲法。
老人家說:“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我的口號就是沖到一線去,熱烈地擁抱一線的工人,一線的勞動者最聰明,勞動者最有智慧,“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家一個人不如你,人家100個人不如你嗎?比如說我做設備的,設備合不合用、好不好用,一線勞動者最有發言權。您自己的企業主要是提供盾構機的拼裝機總成和吊機總成,不要怕東西大,不要怕東西復雜。老人家說過一句話,“組織起來”。這句話不簡單,組織起來產生合力,一切困難、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三結合”在生產領域仍然是一個最先進的思想,是咱們能想到的最優方案。
4
子夜吶喊:學者崔之元在《鞍鋼憲法與后福特主義》一文中,曾經介紹過鞍鋼憲法“墻里開花墻外香”的現象,上世紀70年代以后在生產管理領域對美日歐的“福特主義”構成了巨大挑戰,催生了80年代初后席卷全球的“后福特主義”潮流。如果僅僅把鞍鋼憲法作為一種管理方式,您認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這種潮流與鞍鋼憲法的區別在哪里呢?
王偉光:你講到的日本、歐美很多企業也在模仿鞍鋼憲法這種搞法,但是這里存在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它們搞的是私有制,始終會面臨一個瓶頸。私有制下不可能有共產主義理想,資本家只能從術的層面理解“三結合”,不可能從道的層面理解“三結合”,他們只能學到一個大概、一個外形,沒辦法學到“實”。
很多老板抱怨,工人為什么不跟老板一條心呢?這就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你想想,生產資料不是我的,老板跟員工不坐在一條凳子上,憑什么要求員工“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呢?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要想改變這個狀況,只有改變經濟利益的關系,讓大家都變成老板,或者大家都變成員工,這就要求走集體所有制道路。當然,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里,我的這種想法還很難變成現實,我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在我自己這個只有20多個員工的小工廠里,員工的待遇比外面同行業平均待遇高30%。
不知道我理解得對不對,類似南街村的集體經濟模式是我在探索的方向。共產主義不可能說一下子都實現了吧?是不是可以由一個又一個小的集體先走出來?我打算去嘗試。
我現在做的是經濟工作,做經濟工作也是為了將來可能支持更大的事業,幫助更多的人。
5
子夜吶喊:您能否對青年同志談一些建議呢?
王偉光:咱們一定要學習毛主席,但是不能對老人家產生心理依賴,不能只是懷舊、只是抱怨。因為老人家畢竟去世了,你不能產生依賴,路是咱們自己走出來的。
咱們可以汲取他的營養,他是咱們的榜樣,他是咱們的指路明燈,他是咱們的精神支柱,要在他未竟的事業基礎上,始終與最廣大的勞動人民站在一起,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膽實踐。
我在學習老人家思想的過程中,發現老人家最大的一個特點是什么呢?是以弱勝強、是能成事,不能空談,一定要去做事,把事情辦成了,才能鼓舞斗志。做不成、沒有勝利,哪有激情啊?
毛主席那一輩革命者在過去所取得的成績、還有遭受到的挫折,都過去了,但是不能忘記,要會像牛一樣在反芻,汲取里邊的營養。然后,就像老人家說的,高舉起他們的旗幟,揩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戰友的尸體,重新出發,繼續戰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