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農村,而且最開始是學農業的,所以對農業的感情也是很深的。對于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農業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民族的糧食安全。無糧則亂,這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所總結出來的一個鐵律,也是歷代垮臺政權一個重要教訓。
毛澤東同志對中國農業的重視程度和為農業作出的貢獻,我至今還沒有找到能比他更高的人。而對比毛澤東時代和現在農業現狀,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前后的差別非常大,也令人揪心。
一、人才培養。任何事業,人才是根本。毛澤東時代,是中國農業人才培養的歷史高峰,而現在還有多少人愿意像袁隆平蔣高明老師一樣扎根于農業,為民族的糧食安全撐起一片天?
二、種子改善和種子安全。糧食產量的提高取決于多方面因素,但是歸根結底要靠種子的改善。而從對包括雜交水稻在內的種子培育和改良的立項都是毛澤東時代做的事情,許多人以為雜交水稻是改革開放后進行的,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誤會。比如汕優系列水稻,其實都是毛澤東時代打下的根本性基礎,如果沒有那時候培養的一大批農業人才和技術儲備,現在還有可能繼續完成種子改造嗎?這是不敢想的事情。今天,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種子安全,轉基因種子業已成為中國糧食安全的第一威脅,這無疑給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把種子安全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上,絕不能受制于人。
三、土壤改造。尤其是對北方鹽堿地的改造,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據不完全統計,共改造土壤達3億畝以上。而現在,由于化肥的過量使用,使土壤面臨新的鹽堿化危險,對土壤的改造又有誰關注到?或是有實際的計劃和行動呢?
四、土地面積。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國共拓展了多少糧食種植土地?昔日的北大荒,今日的大糧倉。開墾梯田,圍湖造田……等等一個個墾荒成果,為解決中國人民的糧食問題打下了見識的基礎。而今天,一大片一大片良田都被經濟目光短淺的人用來開發房地產,18億畝土地紅線為何要劃,就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本農田快要守不住了,著急啊!房子能當飯吃嗎?當然吃不了,把良田建做樓房一年就能完成,可是把樓房改成良田,那是什么代價?
五、水利建設。毛澤東時代修建的大中小型水庫84000多座,各種大中小型水渠不計其數,至于各種蓄水塘那更加多到無法統計。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中國城市喝水,如果是水庫里的水的話,那都是毛澤東時代修建的。許多水利設施至今還在發揮作用??墒墙裉欤@些毛澤東時代兩代人建設的水利設施還保存多少?我每年回老家,都不愿看村里的那條保障灌溉的河,被泥沙堆積河得由過去的兩米多深到今天的不到一米深,而且基本無水,還有各種挖黃鱔甲魚的人把河堤挖得一塌糊涂,無人管理。蓄水池也都被泥沙堆積得基本喪失蓄水功能了。而水庫現在被人承包養魚,枯水季節要求灌溉的水他也以危及養魚拒絕。水利建設,不敢看,不敢想。
六、農藥農肥。在過去,田里種草籽,主要是為了使農田保持足夠的綠肥,不要被過量的化肥使用使得田土鹽堿化。現在沒有人這么操作了,都圖省心。敵敵畏草甘膦等農藥打下去,田里連泥鰍黃鱔也沒有了,真狠啊!小時候,收完莊稼,拿著桶子去田里挖泥鰍的情景,也只能在回憶中尋找了,因為,現在田里連泥鰍黃鱔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七、農業機械化。毛澤東時代,農業機械化是“四個現代化”的一部分,對農業機械的重視是相當高的,幾乎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了,但農業機械化的前提就是集約化生產,1979年的包產到戶,生生打斷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反而回到中國搞了兩千年的小農經濟模式,現在,這種靠大量農民從事生產的低效率小農經濟明顯難以為繼,國家不得不面臨農業生產模式的轉型,照樣還是要走農業機械化的道路。毛澤東說,中國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這是有遠見的。在農村,像我伯父父親一輩的農民都七十幾歲了,除了他們還在種田,還有青年人種田么?中國農業面臨生產人員的斷層,如何解決,這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像蔣高明老師這樣的農業專家還戰斗在農業第一線,并取得巨大成果,我感到高興,中國農業現代化看到希望了。如果,有更多像蔣高明老師一樣的農業人才為中國農業奮斗,解決好人才培養、土地維護、種子安全和種子優化、水利建設、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種植等一系列問題,我認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大有希望,中國糧食安全可以得到保障。
事實證明,農業現代化是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保障13億中國人的糧食安全是農業現代化根本目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