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英國宣布已經申請加入亞投行。作為老牌帝國,英國雖已不復當年,但其影響力仍然不可低估。而且,倫敦金融城迄今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因此,英國加入亞投行引起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這還不算完。緊接著,3月17日,歐洲主要的三個大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也發布消息稱,將申請加入亞投行。
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是歐洲最主要的大國,也是歐盟和歐元區的主導者。他們紛紛申請加入亞投行,無疑意味著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
英法德意申請加入亞投行,美國很不滿。
2014年10月24日,亞洲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20個國家包括: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印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從這個名單不難看出,除印度是區域性大國之外,其余均為東南亞、南亞和中亞國家。
按照最初的計劃,亞投行的資本規模將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中國出資50%。這些資金將分期認繳,一期實繳資本金為初始認繳目標的10%,即5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資25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將擁有一半股權。按照國際慣例,這種國際金融合作機構中的股權分配同時也就意味著話語權分配。因此,雖然中國再三聲明不會謀求絕對控制權,但外界仍然普遍認為,中國將是亞投行的主導者。
之后,印尼、約旦、馬爾代夫、新西蘭、沙特阿拉伯、塔吉克斯坦斯坦六國先后加入,亞投行成員國增至27國。如果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順利加入,亞投行的成員國就將增至31國。
目前,外界普遍擔心,英法德意四個歐洲大國的加入,將稀釋中國在亞投行的股權,對中國的主導權構成挑戰。但中國目前為止的表態仍然是“外交辭令”式的,對英法德意的申請表示歡迎。
只有美國對此極度不滿。在英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3月16日,美國政府就發表了措辭嚴厲的批評,英國對此則以這是英國的國家利益予以回應。素來被視為英國的《人民日報》的《金融時報》甚至發表評論稱,美國與其對抗亞投行,還不如加入亞投行。而且,這個評論還認為,不僅美國應該加入,美國還應該鼓勵他的其它盟友一起加入,這樣,就可以“在中國采取任何不利行動時幫助美國一同加以反對”。這番巧妙言辭與之前英國財政大臣的話多么相似,他說:加入亞投行才能更好地監督亞投行。
對美國而言,英國是其在國際重大問題上的重要支持者。2004年,在進攻伊拉克的問題上,中國、俄國和歐洲主要國家均表示反對采取軍事行動,只有英國不僅在道義上支持,并且派軍隊參加了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因此,對于歐洲國家來說,英國的選擇具有風向標意義。連英國都可以加入,和美國經常鬧矛盾的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為什么不能加入呢?更進一步可以設想的是,歐洲四大主要國家都加入了,歐洲其它國家當然也可以申請加入。
歐洲做出這種選擇不難理解。
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自顧不暇,無力幫助歐洲,甚至還經常在一些問題上給歐洲“使絆子”,歐洲對此當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尤其是在歐債危機問題上,美國始終抱著隔岸觀火的態度,而中國則不失時機地在歐洲擴大投資,甚至連歐洲足球也得到了來自中國的投資。在意大利、希臘的債務危機處理上,中國也多次施以援手。而且,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各主要經濟體哀鴻遍野,中國經濟則一枝獨秀。因此,無論是中國的市場還是中國的投資,對急于走出危機影響的歐洲來說都是更為有益的幫助。
另一方面,對于美元的國際金融霸權地位,歐洲和中國的不滿同樣由來已久。經過長時間博弈,歐洲才形成了統一貨幣歐元,但英國僅加入歐盟卻不加入歐元區,在一些事關歐洲未來的重大議題上經常掣肘,動輒以退出歐盟相威脅,德法不勝其煩。當然,一個統一的歐洲將挑戰美國霸權,而一個內部意見紛爭、無法形成統一意志的的歐洲則符合美國維持其霸權的需要。因此,在歐債危機爆發初期,不少評論者認為,英國加入歐盟是美國的“木馬計”,也就是美國給歐盟安插的“釘子”。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美均受到重創,但相比之下,美國尚可坐享霸權紅利,歐洲則四處起火,歐元也岌岌可危。在這個意義上,挑戰美元霸權地位是中國與歐洲的共同目標,也是雙方能夠合作的基礎之一。
在亞投行計劃提出之前,國際金融秩序主要由世界銀行(WB)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導。金融危機爆發后,新興市場國家多次提出對這兩個金融機構進行改革,以提高新興市場國家在其中的話語權。但這個議題經過多次會議討論,始終未能見諸行動。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說,制造業發展到現在的階段,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可避免會對現有的國際金融秩序形成挑戰。既然改革原有國際金融機構的設想無法得到響應,另起爐灶是自然而然的反應。
因此,絲路基金、金磚銀行和亞投行被外界普遍視為中國打造自己主導的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幾個主要動作。不過,相比絲路基金與金磚銀行,亞投行的作用和意義顯然更為重大,因此得到的關注也更多。而很容易被拿來與亞投行相對比的,則是日本主導的亞開行。而且,亞開行的資金總規模高達1650億美元,超過了亞投行的1000億美元。但亞投行的優勢在于,中國能夠輸出的主要是“鐵公基”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更適合亞洲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需要。而且,按照中國一貫的主張,中國的對外投資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也為亞洲國家所歡迎。
不過,要說中國就此已突破美國主導下的國際金融霸權秩序,仍然為時過早。就在亞洲范圍內,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這三個美國在亞洲的主要盟友至今仍未申請加入亞投行。英法德意雖然已經申請加入,但是否能與中國戮力同心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好在中國已經邁出了這一步,無論未來前景如何,至少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如果英法德意的加入申請被批準,未來如何在亞投行的框架下與這些老牌國際性大國既斗爭又合作,最終達到合作共贏,還要考驗中國的外交與金融智慧。
但如果就此認為,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歐洲已經倒向中國這一邊,則未免過于樂觀。對英法德意來說,加入亞投行需要付出的成本并不高,究竟會帶來何種利益目前尚未確定,不妨先加入進來看看。而且,隨著大國的加入,原有的規則有可能面臨挑戰。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亞投行真如中國政府反復聲明的那樣,沒有政治意圖,只是單純的商業行為,歐洲的基礎設施老化,也和亞洲發展中國家一樣,有升級換代的必要,而這正是中國的特長所在。因此,即使沒有亞投行的合作框架,中國和歐洲也可能會在這些方面形成合作。就中國而言,不必過分夸大亞投行的政治意義,而應扎扎實實推進相關的工作,先做成幾個樣板項目,或許更有說服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