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正在遭受各種各樣的制裁,而這些制裁無一不是由美國進行或者由美國發起推進的;現如今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敢對美國搞什么制裁,美國從來都沒有嘗到被制裁是一種怎樣的滋味。這樣一來,制裁似乎成了美國作為世界領導的一個專利,或者一種專屬權,別人不得問津。
正因為事實上擁有了這樣的權利,所以美國動輒就要對別人進行檢查、核查,比如在海上航行的船舶,不管是哪個國家,不管民用軍用,只要美國看不順眼,就要以各種借口進行強行“檢查”,檢查后即便什么也沒發現,美國也不會有些許歉意,不過揚長而去而已,任何國家對此都只能干瞪眼。這樣的的事情,冷戰結束的二三十年來,美國可沒少干,最近,美國又因為“疑似”向也門胡塞武裝運送武器援助而攔截了伊朗的貨輪。
但事情并沒有到此結束,因為這回伊朗并沒有干瞪眼,而是照葫蘆畫瓢,同樣也對一艘美國貨輪進行了登船檢查。據報道,伊朗海軍在霍爾木茲海峽攔截了一艘美國貨輪,據稱還進行了警告射擊,迫使美國貨輪駛入伊朗海域,被伊朗方面進行了一番“登船臨檢”。
現在輪到美國提出抗議了。據稱,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說這是一次“挑釁”行為,并且“很不恰當”, 宣布派出一艘驅逐艦前往事發海域。接下來會怎樣呢?看來也像美國檢查別人那樣,還是一個不了了之。
美國的貨輪居然也被別人找借口給檢查了一番,這在當今世界堪稱是一個破天荒的事件,雖然這一事件并不很大,也算不上什么惹人矚目的新聞,但伊朗卻實實在在地是捋了一把霸權大國的虎須。這說明了什么呢?
這說明,伊朗有不畏霸權的強大勇氣,敢和美國針鋒相對,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樣的勇氣令人欽佩。
這也說明,伊朗還有不可侮的堅強決心。須知,美國可是一個說打就打的流氓,攔截美國貨輪不說,還敢對貨輪進行警告射擊,這個決心非同小可,這不能不令人側目而視。
說到這里,也許有人要問了,這有什么用嗎?如果較真的話,伊朗難道是美國的對手嗎?
回答是,從戰略上講,伊朗顯然不是美國的對手,二者絕非是一個量級的。
既然這樣,伊朗展示上述勇氣與決心還有什么價值嗎?這是否屬于戰略上的莽撞行為呢?
筆者以為,這樣做的戰略價值,就是展現了伊朗作為一個中等國家特有的戰略威懾,簡單地說,這是一種“刺猬戰略”,通過充分展示自己的勇氣與決心,用一句老百姓的家常話說就是,“我不是好惹的”,讓強大可怕的對手也知道對峙對抗的代價,使之望而卻步。
其實,很長時期以來伊朗一直所奉行的,大概就是這樣的一種戰略,現在看來,這一戰略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如今的伊朗不僅穩如磐石,而且還掌握了對整個中東局勢強大的干預能力。
這也表明,內賈德之后的伊朗風格依舊、秉性未變。在內賈德當政的時候,筆者曾在2012年寫過一篇名為《內賈德為什么不韜光養晦》的短文,現在看來,不屑于韜光養晦把戲的在伊朗不只是內賈德。伊朗過去沒這樣做,現在也沒這樣做,今后更不可能這樣做。
聯系到我們自己,直到現在,在中國還有人孜孜不倦奔走呼號地要回歸“韜光養晦”,這不是很發人深省嗎?
(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