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香港“占中”事件中的新媒體運用及思考

閔大洪 劉瑞生 · 2015-02-16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在新媒體時代,一場社會運動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新樣態戰爭”。

  【提要本文對“占中”事件中的新媒體運用情況進行了跟蹤觀察,認為“占中”運動并非是一場市民的自發行動,而是組織方通過網站、社交媒體、即時通訊軟件等動員、部署的社會運動。在新媒體時代,由于借助“新媒體”強大的組織動員功能,一場社會運動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低強度”的“新樣態戰爭”。

  從2014年9月28日晚“占中”行動實際開始,至香港警方11月25~26日、12月11日、12月15日先后對旺角、金鐘、銅鑼灣占領區清場,這場香港回歸以來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形勢最復雜的群體事件終于落幕。

  在這樣一個政治日趨媒介化和媒介日趨政治化的新媒體時代,通過新媒體發起社會行動已經成為“常態”,“占中”事件中的新媒體運用和影響為我們觀察和反思新型社會運動提供了一個典型的案例。

  一、“占中”事件及進程

  “占中”行動從2013年初開始醞釀,由香港大學副教授戴耀廷、陳健民及基督教牧師朱耀明三人(即“占中三子”)策劃發起。2013年3月27日,“占中三子”發表“讓愛與和平占領中環”信念書,試圖以占領香港的商業中心——中環來向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施壓,反對由中央政府所訂立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拒絕在中央事先決定的候選人之間做出選擇,要求重啟咨詢采用由民間提出包括公民提名候選人等方案。2014年7月1日,由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簡稱“學聯”)及學民思潮(二者并稱“雙學”)發動預演“占中”,游行人士在游行終點中環遮打道集會,有示威者響應學聯號召通宵留下靜坐占領遮打道一段馬路。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決定未來香港行政長官的候選人將由提名委員會提名產生,不允許公民提名。引起部分香港人強烈不滿,認為這是中共控制下的假普選。2014年9月27日晚上,響應“占領中環”的“雙學”發起集會,獲得部分市民支持,大會宣稱有5萬人出席。戴耀廷借著這一形勢及時機,于9月28日凌晨1點40分,宣布正式啟動“占領中環”,并且以占領香港特區政府總部作為起點。成千上萬的人走向位于金鐘的政府總部集會示威。9月28日下午6時許,面對“占中”人士的沖擊,警方施放了87枚催淚彈。此后,示威活動蔓延到香港多個地區,學生及抗議者占據了金鐘、旺角、銅鑼灣三個主要地段,至12月15日警方最后對銅鑼灣占領區清場,長達79天的“占中”事件方告結束。

  這一事件被“占中”者稱為“公民抗命行動”,實際發生后又被稱為“雨傘革命”或“遮打革命”。①特區政府在“占中”者11月30日晚發動暴力沖擊政府總部,重新定性整個占領行動為“有組織、有預謀、有裝備”的行動,其目標在于“癱瘓政府”,已超越“表達自由”的范疇。中央政府則將其定性為:“占中”是違背“一國”原則、挑戰中央權力、漠視基本法的嚴重社會政治事件,是公然違反香港現行法律的非法活動。②

  香港行政會成員、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9月29日就在Facebook發文《占中行動沒經周詳部署,怎可能發生》,對“占中三子”在聲明中所說“運動至今已是市民的自發行動”絕不認同。文中指出,“占中”行動圍堵政府總部、堵塞道路要點,其行動之迅速、部署之精密,絕非散兵游勇自發可以做到。大部分行動計劃、部署及現場訊息,均利用網上平臺、社交網絡及手機發放。除了幾個發起組織的社交網站專頁(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外,亦有人利用網絡平臺發布“926政總抗爭地圖”,其中詳細列明集會人士需知資料,例如“群眾集結 -支點戰線”、“警方部署”、“封鎖范圍”、“學聯呼吁”等;而“現場訊息滾動更新”則可由現場人士發布最新情況,做出即時應變及進一步部署。網上平臺亦提供組織物資支援及呼吁群眾支援路線,使人數及物資可源源不絕涌入,維持集會現場的氣勢。③

  葉劉淑儀的這段文字既清楚表明“占中”者絕非自發行動,亦清晰描繪了“占中”者使用新媒體的情況。

  從9月底“占中”實際發生到11月中下旬警方開始清除路障恢復秩序,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我們對“占中”者的新媒體運用情況進行了跟蹤觀察。2014年3月至4月,臺灣發生太陽花學運后,我們曾做了同樣的觀察工作。對2014年先后發生在臺灣、香港兩大事件的觀察,形成了我們的一個基本認識:

  從媒體和傳播的角度看,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功能,已經日益由原來分享和傳播信息而演變成組織和行動的支柱,成為社會運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在新媒體時代,由于借助“新媒體”強大的組織動員功能,一場社會運動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低強度”的“新樣態戰爭”。

  二、“占中”者的新媒體使用手段

  1.“占中”組織官方網站

  發起“占中”的各組織官網承擔理念宣傳、聲明發布等重大事項的信息傳播。除此以外,亦發布對占中學生和民眾的行動指導,如“學聯”官網就提供了“被捕后法律支援”的具體方法,告知集會人士“預計自己被拘捕時,如何發短訊及時聯系律師,以獲得援助”。“占中”事件中的激進組織“熱血公民”,以“文化抗共”為宗旨,行動口號為“成功之前,我們絕對不要放棄夢想”,其官網名為“熱血時報(Passion Times)”,提供的頻道、專題及整合的內容較為豐富。

 

  2.“占中”組織的社交媒體賬號

  “占中”組織及領導人對于動態性信息則交由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包括Facebook、Twitter、Instagram、Whatsapp、tumblr等發布。

  Facebook是香港使用最多、影響最大的社交媒體。學聯、學民思潮等Facebook專頁的粉絲數量在“占中”發生后有了飛快增長,如學民思潮“占中”前粉絲量僅5.5萬,“占中”后迅速攀升至27.3萬。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曾在Facebook推薦鼓勵人們下載FireChat應用,理由是當局可能會切斷蜂窩網絡。該帖文立刻獲得了4600多個“贊”,并被分享了1900多次。④各網絡媒體的Facebook專頁也大幅上漲,如香港獨立媒體從“占中”前的18萬上升至39萬,熱血時報則由6萬上升至26萬。

  “占中”組織及領導人對Twitter的使用盡管很多時候是對Facebook內容的鏈接,但著重于對國際社會傳播的重要作用。“占中”組織者在指導使用Twitter的文章中寫道:可用圖片和文字(最好是英文)記錄現場第一手信息,附以時間和標簽(Hashtag),如#OccupyCentral、 #UmbrellaMovement、 #hk928、#HKStudentStrike、#hkstudentboycott等,以便讓全世界看到香港的情況。 

 

  3.獨立媒體網站

  香港存在一批自稱捍衛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獨立媒體或公民媒體,形態其實就是網絡媒體,具有代表性的網站有香港獨立媒體、熱血時報、輔仁媒體、破折號、D100、評臺、852郵報、主場新聞等,在“占中”事件中亦成為醞釀的溫室、動員的陣地。對網站而言,在大規模群體事件發生時,大量的信息僅靠網站編輯處理發布是不可能的,因此,獨立媒體網站發出“特別通告”,并完善相應上傳功能,號召網民“自己的文自己貼!” 試圖展現“人人都是公民記者”的力量。

  4.互動性強的論壇

  香港流行的“高登討論區”和“香港討論區”,每天會吸引不少年青人就不同時事發表意見。“占中”發生后,自然成為被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

  論壇中曾有人用圖片模仿“占中”的流程,不少人響應,并表示會積極參與。當“占中”事態發生變化民意發生逆轉之際,一些激進分子往往在討論區及Facebook發出號召,制造新的事端。香港高登討論區在占領運動中就發揮重要的動員力量,在“突襲龍和道”及“沖擊立法會”等事件中飾演要角,被稱為“激進派溫床”。⑤

  例如,11月初,有25歲邱姓年輕網民在高登討論區和Facebook上發布圖文并茂的“占領禮賓府指南”;11月中旬,又有21歲的熱血公民成員、學生馬駿朗在Facebook上號召11月21日占領英國駐港總領館,呼吁“占中”者將占領行動轉為連續進攻的“運動戰”。在“占中”失去人心民意之際,示威分子不甘心一無所獲,不斷挑起新的事端,甚至暴力事端,如11月18日夜至19日凌晨沖擊立法會、11月30日晚及12月1日凌晨沖擊政府總部,均通過論壇、社交媒體發布號召,進行部署。  

 

  5.即時通訊軟件

  9月28日,“占中”行動開始后,為避免網絡不堪負荷或遭到斷網,抗議者紛紛下載一個無須網絡就能傳遞信息的手機應用程序FireChat。⑥短短一天內其下載量高達10萬次。這一軟件曾在2014年臺灣太陽花學運中走紅,其特殊之處在于,即使沒有手機信號、不能登錄互聯網,智能手機用戶也能通過藍牙來聯絡朋友或發布信息。10月初,FireChat的聯合創辦人米歇·比諾里爾(Michag Benoliel)在香港“占中”現場出現,并且手戴黃絲帶挺“占中”。他表示,此次FireChat在香港的下載量是史無前例的。據統計,9月28日香港一度有3.3萬人同時使用FireChat。

  6.APP客戶端

  除上述一些熱門的應用程序外,“占中”者還推薦了一些在群體運動中常用的APP客戶端。如①實時通訊類的Telegram Messenger,其特點是高度加密對話,盜聽內容幾近不可能,同時具有自動清除對話內容、支持多個平臺(Desktop + Mobile),可開200人的群組等功能。②信息匯集類的Hackfoldr Mobile,可讓用戶獲得來自《蘋果日報》、Now新聞、網絡獨立媒體、各組織團體社交網站的多方面信息等。此APP還有Cache功能,可讓用戶在網絡不穩時較容易地收到信息。③對講機類的Zello PTT Walkie-Talkie,既可以實現一對一的通話,也可以開頻道(Channel),實現對最多1000人的講話,非常適合行動小組的通訊。④能夠反映香港實時交通路況的香港快拍X,可以自定監看哪幾條道路,可以在同一畫面監看多至6條示威的主要道路。⑤離線地圖MAPS.ME。“占中”組織者大力推薦這些APP,稱越多人用這些APP,協同效應就越強,也就能增強運動的力量。

 

  7.注重“懶人包”等傳播方式

  所謂“懶人包”,即將信息和數據濃縮簡化成圖表、PPT、Flash等直觀形式進行傳播的方式,可幫助普通民眾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新聞資訊尤其是背景較為復雜的事態,這一形式在2014年3月的臺灣太陽花學運中曾被廣泛采用。在“占中”事件中,“懶人包”也得到重視。

  9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學教師梁啟智在Facebook上發表的《香港發生什么事了?》,后改為十問的文體《香港問題答客問》,在內地的微博和微信上流傳極廣,有人稱之為“文章清晰的邏輯,完全對稱的背景說明,成為在內地語境下解讀這一事件的最好樣本”。類似的文章還有《香港人給臺灣人的10個快問快答:中國都給香港“普選”了,為什么學生還要罷課?》。

  漫畫、社交網絡、網絡視頻等傳播方式也成為組織者吸引年輕人參與的重要手段。早在“占中”尚未啟動前,組織者早已招募好宣傳工作組,分為文字組、平面設計及插畫組、二次創作組和翻譯組,在網絡撰寫文章,制作圖像和拍攝影像,不少網絡流傳的圖案,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來傳播。

 

  8.利用白宮請愿網站

  早在實際“占中”發生前的2014年9月4日,就有人在“美國白宮請愿網站”發起請愿,取名為“支持香港民主,防止香港發生第二次天安門S件”,呼吁美國總統奧巴馬施壓中國政府,迫使后者履行對于香港民主選舉的承諾,以此達到吸引國際社會關注的目的。至9月28日下午6時30分,已有10.4261萬人簽署,最后簽名總數將近20萬。按照白宮網站規定,若請愿活動在1個月內獲得至少10萬人簽名連署,白宮方面就會出面回應。

  9.黑客攻擊

  2014年10月6日凌晨,香港警方以“攻擊政府網站”罪名,拘捕了5名男女,其中包括一名18歲的理工大學男生和一名年僅13歲的港島名校女生,檢獲6部臺式電腦、6部筆記本電腦及其他器材。這5名本地黑客互不認識,而是透過Facebook群組進行溝通。他們對香港政府網站發動攻擊,其中理工大學男生就對警方網站進行了1.15萬多次的攻擊。⑦

  在此次“占中”事件中,不僅有本地黑客實施攻擊,連國際著名黑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亦發起代號為“香港行動”(Operation Hong Kong)的網絡攻擊。10月1日,“匿名者”通過News2Share網站發布視頻,向香港政府“宣戰”,表達對警方使用胡椒噴霧和催淚彈對付和平示威者的不滿,要用他們的專長來支持香港民主運動。如“匿名者”于10月3日至4日攻擊親建制派組織“愛護香港力量(愛港力)”、新民黨以及香港政府網站,包括政府新聞網及警務處在內的多個政府部門網站,香港相關部門稱,這是政府近年面對的最大的一次黑客攻擊。

 

  10.強化“占中”符號

  在一場大規模的社會運動中,常常會運用及生產某些符號,用以激勵士氣,對同道發揮認同和凝聚的作用,成為運動的標志和象征物。“占中”開始時,黃絲帶是標志,參與者將黃絲帶系上各處的欄桿,有不少網友在Facebook上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來加以傳播。“9·28”之后,雨傘成為“占中”行動更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后來參與者更以黃傘作為標志,各類網絡媒體也大力傳播這一符號。10月22日,有14名登山愛好者在獅子山上掛出一幅6米×28米的“我要真普選”的直幡后,經過傳媒網媒傳播后,“我要真普選”的橫幅、直幡便不斷出現在各種建筑和場合,“我要真普選”也成為“占中”者最重要的表達口號。一些歌曲也成為“占中”的流行歌曲,有的是在此前運動中就唱響過的,如《光輝歲月》《海闊天空》《抗戰二十年》等;有的是根據老歌或外國電影歌曲重新編配的,如《問誰未發聲》(改編自《孤星淚》中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有的則是新創作的,其中《撐起雨傘》(Pan作曲,林夕填詞,何韻詩、黃耀明、葉德嫻等人演唱)更成為“占中”的主題曲。上述不少歌曲還有不同演唱版本,“占中”網民上傳至網站及Facebook、YouTube上廣為傳播。

  三、新媒體在“占中”事件中的作用

  1.社交媒體成為第四影響勢力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對“占中”期間受眾接觸新媒體的情況進行了調查,他把受訪者的新媒體使用行為分為四類:(一)只用社交媒體(主要是Facebook);(二)兼用社交媒體及網上媒體;(三)只用網上媒體(如Yahoo!及D100);(四)兩者都不用。當然上述4類人都會同時使用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臺和電視等。

  調查結果顯示,使用社媒人士明顯傾向支持“占中”運動,他們雖然有較多人認為應該撤離占領現場,但比例仍未過半。他們不滿政府在事件中的表現,認為警方的處理不恰當,反對通過原來的及經改良的普選方案,對香港發展前景感到悲觀。只用網媒人士的意見和整體市民的看法接近,他們略為不滿政府和警方的表現,對普選方案也較多持反對態度,但較多愿意接受經修改的方案,并對香港前景稍感悲觀。社媒和網媒都不用的人較傾向不支持“占中”,認為占領者應全面撤離,對政府及警方的不滿程度較低。

  蘇鑰機教授的研究結論是:現時的傳媒和科技環境下,對于一些社會政治議題,社交媒體是繼年齡、教育、政治取向之外的另一主要影響因素,可以說社交媒體成為了第四種勢力。以前傳播只是個中間因素,僅屬眾多“自變項”之一;現時以新媒體為推動力的傳播行為,成為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素。細看此次調查的資料,在占領運動中影響最大的“自變項”是年齡,其次是政治取向,第三是社交媒體,第四才是教育程度。⑧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李立峰教授,則對香港市民在“占中”前后媒體目錄(media repertoire)的變化進行了研究。調查時間段分別選在2014年9月初(“占中”尚未發生)及11月中,以觀察當重大政治和社會事件發生時,一般人的接觸媒體的情況是否會有所變化。

  調查結論為:在“占中”發生后,提及Facebook作為主要社會政治資訊來源的市民有顯著的上升,由9月的10%上升至11月的接近20%。但同樣情況并沒有發生在個別網絡媒體(如“獨立媒體”)上。換句話說,個別網絡媒體并未有足夠能力趁著重大事件的發生讓更多市民視自己為主要信息渠道。這當然可以從個別網絡媒體的資源始終有限這點來理解。相比之下,Facebook的網絡資訊窗口功能,在重大事件發生時得到了更大的發揮。

  640.webp (1).jpg

 

  (表1)亦顯示兩個收費電視臺有線電視和now TV,視其為主要資訊來源的市民比例也都上升了約5個百分點。若進一步分析,Facebook和兩家收費電視臺的新用戶為什么會選擇它們?

  640.webp.jpg

 

  (表2)展示了相關的結果。由于“占中”是持續性事件,而且不乏突發事態,收費電視臺的價值在于其不停更新報道、直播各記者會和其他重要活動,并24小時提供現場的畫面給觀眾。而Facebook則是一個資訊窗口,來自大眾媒體的內容、網絡媒體的文章、用戶生產內容、朋友間私人性質的分享等,共冶一爐。兩種媒體可說是用各自的方式滿足了渴求資訊的市民的需要。⑨

  2.引發一場“低強度”形態的“戰爭”

  “占中”發生后,亦有大量評論文章從不同角度對事件進行了分析。一篇題為《香港已陷入低強度戰爭》的文章指出:“隨著學運與‘占中’相繼展開,香港已經逐步陷入一種半戰爭狀態,可以稱之為低強度戰爭(Low-Intensity Conflict,LIC)。有必要以一個能更有效地包含所有因素的分析和理論框架,來理解香港的情況。” [10]“低強度戰爭”是一個軍事術語及戰略思想,內地學者則譯為“低強度沖突”。它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80年代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在里根時期成為美國軍事戰略思想的主流。美國軍方的定義是:“低強度沖突是敵對國家或集團間的政治軍事對抗。它低于戰爭,高于日常的國家的和平競爭,通常是由原則和意識形態的競爭延伸形成的沖突。低強度沖突包括從顛覆活動到武裝部隊的使用等各個方面,涉及政治、經濟、情報和軍事等各種手段的綜合運用。” [11]因此,輿論戰、心理戰、信息戰,勢必成為一場“低強度戰爭”的重要形態。

  進入互聯網時代,縱觀全球所有進入“低強度戰爭”的國家和地區,一個重要的特征便是“鍵盤戰士”在互聯網空間的角斗廝殺。有香港學生網民9月4日在罷課現場以《沖吧!鍵盤戰士們!》為題寫下的一段話很有代表性:“互聯網早已顛覆傳統媒體的生態,我們不能被動地等待,期望外地記者會自動揾料,作全面深入報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在互聯網上發聲,而且力量強大. 其實香港有很多鍵盤戰士,但大多只存在于華文媒體之中。我們應該跳出中文的世界,向世界解釋我們的處境和立場,讓世界知道真相。現在我們需要增加香港于國際媒體上的曝光率,以及更重要的,是輿論上的話語權。上網當鍵盤戰士,你咬我食呀?沖吧朋友們!相信自己的力量,為香港吶喊吧!”

  清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何建宗以自己的觀察在一篇短文中寫道:“如果說這場運動(或者任何社會運動)是民意之戰,那傳媒和網媒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占中”事件中形成的輿論“導致熟知的概念和價值觀被有意歪曲,更可怕的是披著爭取公義的包裝。例如‘暴力’。這場運動一直標榜和平與非暴力,但從失控第一天開始,已經有人沖擊警方防線,但這不是‘暴力’,是‘進擊’;然后是市民以警方發射催淚彈為借口肆意公開侮辱和挑釁警察,導致他們身心俱疲。到了近日發生以暴力沖擊立法會以后,學聯和學民思潮說他們反對暴力,但不會譴責暴徒的行為。警方執法‘清場’竟然成為禁忌,變成‘武力清場’的同義詞。執法人員甚至要安撫占領者說他們是‘清障礙物’,不是‘清場’。這就是運動組織者通過傳媒把‘清場’污名化的成功例子!” [12]

  四、“占中”新媒體運用的特點和思考

  盡管“占中”已經落下帷幕,但諸多評論都認為,經過此次“占中”事件,香港變得與以往不再一樣。因此,進入后“占中”時期,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所面臨的復雜形勢和嚴峻挑戰依然會延續。

  這次事件的新媒體運用有兩個值得關注的特點。

  第一個最重要特點是年輕人成為參與主體。

  “占中”的參與者平均年齡27歲,其中包括學生和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社會在職青壯年。以集會高峰時期計算,參與者數以萬計,而認同他們的民主訴求以至占領行動的大眾則占青年人口中的大多數。因此有人指出:“他們所代表的是香港年輕一代中的有生力量,如果政府與中央以他們作為假想敵,那么就是與整個香港未來一代為敵,這絕不是為政者所應為的。” [13]例如,生于1996年的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占中”期間的10月13日,滿18歲),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時出生尚不到九個月,是完全生長在特區環境中的第一代香港年青人,對國家不僅沒有認同感,反而完全站在對立面。“起初,許多民眾認為他們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運動有著一種離奇的天真,但隨著更多學生的加入,它成了反對課程改革運動中的一股強大力量。他這一代尚在讀高中的活動人士將理想主義和組織技巧相結合,超越了香港政府,以及更謹慎的老一輩民主人士。” [14]

  第二個重要特點是,新媒體已經成為新型社會事件的“擴音器”和“發動機”。

  2014年3月發生在臺灣的太陽花學運,亦是一起通過新媒體發起而做大的新型社會運動,并造成臺灣當局的極大被動,這給了香港“雙學”極大的鼓勵。周永康等人早與林飛帆、陳為廷相識,是經常溝通的朋友,從中獲取運作的實際經驗。“那場運動縱然被詬病為民粹與冒進,但沖在前線的學生們最終取得了他們想要的東西——馬英九政府無法通過服貿協定。” [15]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完全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90后,乃至于00后。他們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運用極為純熟,在各類公民運動中是“互聯網行動主義者”,即以各種技術手段進行傳播、動員、游說、組織,以達到發動大規模社會運動的目的。

  誠如香港學者蘇鑰機所言:“社交媒體催生了在新世代的新人類,社媒使用者多屬年輕、高學歷、具科技能力和批判思維、喜歡溝通傳播等特征。現時他們占人口的兩成,相信此比例將會愈來愈高,而他們和在‘舊世界’中使用傳統媒體的人會有更大鴻溝。如何增加對這個群體的認識,促進彼此間的溝通,減少差異和矛盾,是當前香港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 這特別值得反思。自然,對內地的新聞媒體和網絡媒體來說,如何加強對香港的傳播,特別是對香港年輕一代能夠產生影響力,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作者:閔大洪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生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來源:《新聞記者》)

  注釋

  ①9月28日晚,“占中”者一次次向警方發起沖擊,警方在發出警告后發射胡椒噴霧及催淚彈,示威者紛紛以雨傘防守抵擋,形成激烈沖突的場景。一些西方媒體在9月29日的報道中便稱這一幕為“雨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10月3日,美國《時代周刊》在10月3日出版的亞洲版進行封面專題報道,以“雨傘革命”(The Umbrella Revolution)為大標題,以“香港爭取自由是對中國而言是一次挑戰”(Hong Kong's fight for freedom is a challenge for China)為副題,封面照片就是一名在催淚彈煙霧中雙手撐傘的男子。《蘋果日報》專欄作者林忌在9月29日所寫的《香港——由占領中環到遮打革命》一文中,對“Umbrella Revolution”給出了一個本地化的表述“遮打革命”。遮”在廣東話中有雨傘之意,“打”寄意行動以打擊特首梁振英及打倒人大決定為目標,“遮打”二字亦恰好呼應位于中環的遮打道,盡管遮打道后來并沒有成為占領示威的主要地點。林文刊出后,馬上得到不少人的回應,認為:“正名好緊要:是遮打革命,不是遮打運動;是占領香港,不是(讓愛與和平)占領中環。” 但一些香港學者隨后指出,目前的“占中”運動被外國傳媒形容為“雨傘革命”并不準確,應改稱為“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因此次由學生推動的爭取民主的社會運動,并無推翻政權之意,而是爭取通過對話解決問題,而且“雨傘革命”的說法容易引來中央誤解,如果被定義為反革命事件,可能招來鎮壓。(《學者吁改稱“雨傘革命”為“雨傘運動”》,2014年10月3日載BBC中文網)。因此“雨傘革命”、“遮打革命”、“雨傘運動”、“占領中環”(簡稱“占中”)等都成為此次發生在香港的大規模群體事件的概括表述。

  ②中國新聞網:《中聯辦:占中是挑戰中央權力的嚴重政治事件》,2014年10月15日

  ③香港文匯網10月1日訊:《葉太FB撰文揭占中“自發”謊言》

  ④《華爾街日報》:《聊天軟件FireChat在香港抗議活動期間下載量激增》,2014年9月29日

  ⑤謝夢遙:《高登火爆網絡香港激進派平臺》,《亞洲周刊》2014年12月21日28卷50期

  ⑥FireChat,是一個專門用于手機的APP,由開放花園公司開發。它能使智能手機在沒有網絡時,經由無線網狀網絡的藍牙、Wi-Fi,或蘋果公司的多點連線(Multipeer Connectivity)對等網絡架構連線。這個app首先于2014年3月在IPhone推出,接著在4月3日推出Android版。

  ⑦《香港商報》:《“占中”黑客攻擊政府網站拘5男女》,2014年10月7日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4-10/07/content_3385872.htm

  ⑧蘇鑰機:《社交媒體成為第四影響勢力》,《明報》2014年11月20日

  ⑨李立峰﹕《占領運動下香港市民的新聞媒體目錄》,《明報》2014年12月4日

  ⑩袁彌昌:《香港已陷入低強度戰爭》,《亞洲周刊》第28卷 第40期2014年10月12日

  [11]儲召鋒、王傳輝:《美國低強度沖突的理論與實踐》,《法制與社會》2008年第11月期

  [12]何建宗:《“占領”香港人腦海的歪理》,載香港《南華早報》網,2014年11月21日

  [13]陳韜文、李立峰﹕《占領運動新組織形態初探》,《聯合早報》網,2014年11月10日http://www.zaobao.com.sg/wencui/politic/story20141110-410366

  [14]儲百亮:《黃之鋒,17歲的香港民運領袖》,載紐約時報中文網2014年10月2日

  [15]朱永瀟:《占中急先鋒背后香港學生激進派前世今生》,《亞洲周刊》2014年9月7日 第28卷 35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2.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5.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6.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9. 中日合作:是該扒扒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軍美化師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0.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6.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