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策研究院
近兩年,“影子銀行”問題成為中美利益沖突的核心問題,中方承諾美方提出的無理要求,欲整頓自己的“影子銀行”,并因之廢黜固定利率制。
一、工業資本與銀行資本相融合的新形式
何謂中國的影子銀行系統?以2008年經濟危機為界嶺,中國以改善民生為代價,借力兩次美元“大規模定量寬松”而獲得工業資本擴張的能力,財富不斷從國民及其所屬海外經濟實體向工業資本集團的轉移,造成大規模資本集中,加速國有工業資本向工業與金融資本相結合的轉型,形成規模龐大的國有企業銀行和金融系統,美歐將其蔑稱為影子銀行系統。
2008年以來,國有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進軍貨幣和金融市場,發展迅猛,建設成規模可觀的國有企業銀行與金融系統,形成工業資本與銀行資本相融合的新形式。
2011年1~8月,64家上市非金融企業放貸總額169億美元,較2010年增加38.2%,其中35家放貸利率高于標準銀行利率,年化最高至24.5%,放貸企業90%強是國有企業;2013年,中金公司估算“影子銀行”系統的規模27萬億元左右,占GDP五成。惠譽估計各類所謂“影子銀行”的信貸總額已達GDP的198%。
這些銀行和金融機構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原則,不愿受美元體系制約,不愿與國際資本共進退,被西方貨幣金融財閥視為擾亂美元體系及其所主導的貨幣金融秩序的“叛逆者”,列為重點打擊對象。
例如昆侖銀行,其前身為成立于2005年的克拉瑪依市商業銀行,經中油集團兩次增資控股,收購其92%股權,2009年4月,更名為昆侖銀行。截至2010年底,昆侖銀行總資產為826.04億元,同比增長2.82倍,是重組前的21倍。2012年7月,西方借口伊朗問題制裁昆侖銀行——中油集團收編昆侖銀行,標志著大型國有資本集團的戰略崛起,其世界意義在于:國有工業資本完成了向工業資本與銀行資本相結合的轉型,新系統是橫跨石油、銀行和金融業等諸產業的跨國聯合公司,是銀行業的新模式,是面向未來的新產業革命的資本策源地。對地方經濟而言,相當于在克拉瑪依又建了一個千萬噸級的大油田,提高了克拉瑪依的軟實力。
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鑒:英格蘭銀行從最初的輝格黨黨閥工具,發展為英國最大的債主,其發行的國債成為18世紀諸次戰爭的主要財政手段,不僅控制全國金融,并以巨款貸給盟國,終崛起為國際金融壟斷資本集團。這一過程中,財富不斷從國民及其殖民地向金融壟斷資本集團與工業壟斷資本集團轉移,兩者相融合,造成大規模資本集中,成為產業革命的資本來源——也是周期性貨幣體系的制度成因,其戰略沖擊力,遠優越于封建時期的中國與印度的貨幣制度,進而為英國工業化時代的擴張保駕護航。
二、中美戰略對話與中方的承諾
2011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曾蔑稱:“中國‘影子銀行’等地下中介機構處于無監管狀態,必須實施對影子銀行及與之有關金融機構的監管,逐步使之透明化。”就是說國際壟斷資本集團欲借中國政府之手整頓國有企業銀行與金融系統的戰略目的不是簡單消除其生存與發展,而是招降納叛——弱化、有效管控與規范,使其遵守全球化“市場主體”制定的游戲規則,確保人民幣體系符合美元體系的規律性要求。
2013年7月10日,第5輪中美戰略對話,中方承諾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包括培育市場基準利率體系、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擴大市場主體的自主定價空間、加強市場主體的定價能力、使市場在信貸配置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等諸內容。其中“培育市場基準利率體系”指人民幣基準利率體系建設必須與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接軌;“市場主體”指美元體系是國際體系的主導力量;“加強市場主體的定價能力”即指美元數量對全球商品、資產和貨幣的定價能力。“使市場在信貸配置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指中國信貸配置必須符合美元政策的基本要求。
2013年7月19日,中國宣布取消固定利率制,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放開利率交由美元數量主導的“市場力量”,浮動的人民幣價格可以強化人民幣與美元的關聯性,即人民幣由固定的利率轉變為開放利率,為人民幣正式成為附庸于美元體系的次要貨幣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美名曰將銀行的資金用于真正發展經濟的實體之中,減少銀行資金通過國有企業銀行與金融系統進行投機,有效規避經濟硬著陸。
固定利率制條件下,利率受到嚴格管制,并保持在狹窄區間內。銀行更愿貸款給可以指望其償還資金的大型國有企業——國有企業銀行與金融系統因之得以發展壯大。目前大型國企均設立金融業務平臺,其市場每年資金流量約達2萬億人民幣,防其異化膨脹是老牌國際壟斷資本集團考量,故迫使中國取消固定利率制,以限制國企銀行與金融系統的發展。
中國為何要在2013年G20會議之前取消固定利率制?日本方面透露:“鑒于美日兩國政府對此問題施壓及其欲整頓中國的影子銀行的決心,麻生太郎譴責中國,聲稱“影子銀行”問題將危及中國經濟,并給世界經濟帶來危機,中國方面被迫做出妥協,避免在G20會議成眾矢之的。”
眾所周知,經濟危機是美元快速升值所致,與中國國有企業銀行與金融系統沒有關系,麻生太郎講話警示中國:惟有搞清楚經濟危機形成的機理與本質,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不至于被西方壟斷資本集團玩弄于鼓掌之上——中國經濟是否硬著陸取決于美元體系運行狀態,此次整頓(結構調整)是要構成中美兩國間具有法律性的貨幣傳導機制,強化美元對中國經濟運行狀態的控制能力——說明美國不僅對中國國有企業銀行與金融系統的不滿[影子銀行系統:在西方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今西方國家用此語境歧視國有企業銀行和金融系統。],還將對其進行整頓,使其滿足美元體系的總體要求。同時放開利率是美聯儲的戰略要求,美元主導下的中國銀行業,務必服從美聯儲制定的“必須結束大而不倒”的政策,為行將引爆的銀行危機奠定基礎。
如上情報令人擔憂,將貨幣、金融和資本市場交由國際壟斷資本集團管控,非緩解危機之法。取消固定利率制是第5輪中美戰略對話的重要成果,涵蓋對國有企業銀行與金融機構的整頓,何種原因導致中方妥協是重大安全問題,應采取“普遍質疑,逐一論證”的方法,不能放過任何隱患。《三體戰略系統研究》認為:主奴關系的國家間對話多發生于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2013年中美不對等談判應歸結為2012年美國涉入中共高層斗爭所導致的“國家關系錯亂”,在人類史上極為罕見。
三、 中國影子銀行問題的系統意義
目前,中國利用國有企業正復制美國的銀行系統,發展迅猛,若不得到根本遏制與整頓,以美元為核心的戰后“霸權—依附”體系將受到根本性的破壞。
2008年以來美元兩次快速通縮,中國皆選擇增發人民幣試圖回避之,顯示欲擺脫美元數量控制的強烈傾向:
一方面,接受美元對國際貿易商品資產和諸國貨幣等定價與結算權的現實,企望持續而溫和增加的美元量以維系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即接受美元長期貶值,容忍巨額美元儲備的貶值,并以改善民生為代價,堅持擴大出口。[海關總署數據,201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額38667.6億美元,同比增6.2%,出口、進口分別增長7.9%和4.3%,全年貿易順差2311億美元。]
另一方面,中國不能接受美元體系周期性的幣值變動,拒絕美元數量的銳減而造成的經濟緊縮,即拒絕接受穩定性的美元體系對過熱的經濟進行糾正。為此,中國與美聯儲在同一時間采取貨幣增發政策,即2008年底和2010年8月,策劃并各自實施兩次大規模定量寬松,人工合成兩拐點,造成兩次通縮和兩次通脹的局面。中國采取的措施是:①增發人民幣數量(超發貨幣27.1萬億元);②壓低基本利率;③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④維持巨額出口——然這些究竟是欲擺脫美元體系的控制嗎?我們沒有看到如上舉措有何的現實結果。
試問一個頻繁制造經濟危機的美元體系對人類的意義是什么呢?而一個依賴于他國貨幣體系的國家對本國人民的意義是什么呢?
然2008年以來,國有企業銀行和金融系統的建設是經濟領域的現代化重要成果,它不以瓜分國有產權為前提,沒有搞國有經濟大規模撤退、大規模減持,沒有影響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沒有引發拋售優質國有資產浪潮,恰是在國有產權增量上積極作文章,怎能因美國不高興而遭到整頓呢?保護和建設好這個新興系統是擺脫美元體系控制的有效途徑,其未來的發展與壯大符合大國崛起的基本要求,即以中國利益為安身立命之本,擺脫美元體系桎梏,逐步實現以人民幣作為東西亞經貿圈、南洋群島經貿圈及其跨太平洋經貿圈的大宗商品定價與結算貨幣,其貨幣數量主導區域乃至部分世界經濟的運行狀態,最終復興中斷百年之久的亞洲朝貢體制。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歷史悠久的白銀體制和朝貢體制,今日中國不僅力圖擺脫經濟危機,更應為人類謀幸福。
所以,關于影子銀行問題,要高度警惕國際資本集團乘美聯儲人工合成美元快速升值之機,行掠奪與破壞中國之實的圖謀。
[1980年,為確保人工合成“拐點”,美國通過《1980年儲蓄機構放松管制和貨幣控制法》,該法案是一系列重大舉措中的第一步,它授權給美聯儲對所有的銀行執行準備金規定,甚至美聯儲系統以外的銀行如儲蓄與貸款銀行,都必須執行同樣的準備金規定,惟如此方能確保沃爾克有效信貸發放,把縮減信貸流量的規模落到實處——以戴維﹒洛克菲勒的大通曼哈頓銀行為首的紐約銀行統帥制造拐點的重大行動,把幣值切換所制造的經濟危機強加給世界,引爆了波及蘇聯、東歐和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危機。]
——重要原則:囿于美元處于緊縮通道,技術上采取“堅持談,不妥協”的路線,經濟危機的烈度或將減緩,若妥協于西方的戰略恐嚇,必導致重大損失。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三體戰略系統研究專家、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